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风刚

作品数:96 被引量:53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2篇肠癌
  • 26篇中医
  • 18篇直肠
  • 16篇结直肠
  • 16篇大肠
  • 16篇大肠癌
  • 15篇直肠癌
  • 15篇肿瘤
  • 15篇结直肠癌
  • 13篇血管
  • 13篇中药
  • 12篇晚期
  • 11篇流行病
  • 11篇流行病学
  • 9篇血管生成
  • 9篇术后
  • 9篇临床流行病学
  • 9篇化疗
  • 9篇健脾
  • 8篇中医药

机构

  • 58篇上海中医药大...
  • 40篇上海市中医医...
  • 12篇上海市第八人...
  • 11篇上海中医药大...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上海市宝山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奉化市中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苏州市第五人...

作者

  • 95篇侯风刚
  • 21篇石齐
  • 17篇陈旻
  • 14篇任建琳
  • 14篇殷晓聆
  • 11篇李琦
  • 11篇贯剑
  • 11篇余涛
  • 10篇刘曼曼
  • 9篇赵钢
  • 9篇李文
  • 8篇吕祥
  • 8篇陈文婷
  • 8篇岑怡
  • 7篇刘见荣
  • 6篇余清清
  • 5篇李雁
  • 5篇贺宪民
  • 4篇朱凌云
  • 4篇刘宣

传媒

  • 10篇上海中医药杂...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5篇辽宁中医药大...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山东中医杂志
  • 3篇四川中医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医学报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陕西中医
  • 2篇云南中医学院...
  • 2篇中医药学刊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去甲斑蝥素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及瘤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d)、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以探讨NCTD影响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裸鼠皮下移植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瘤块建立人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NCTD高、中、低剂量组和氟尿嘧啶(5-Fu)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CTD 8、5、2mg/kg和5-FU 20mg/kg,每周2次,连续给药3周。给药结束后剥取瘤体并称重,常规石蜡包埋、制片,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瘤体内微血管密度(MVD)以及VEGF、VE-Cd、MMP-2等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经NCTD干预的荷瘤裸鼠生长状态基本不受影响,但瘤体生长受到抑制,瘤内微血管密度降低,VEGF、VE-Cd、MMP-2蛋白表达减少,且此效应随剂量增大而增强。结论 NCTD在不影响荷瘤裸鼠生长状态的前提下,对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和瘤内微血管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跟下调VEGF、VE-Cd、MMP-2等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有关。
袁昌劲余涛侯风刚李丹刘礼吕秀玮任丽
关键词:去甲斑蝥素结肠癌血管生成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一种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石斛3‑7份、冰片1‑3份、白头翁1‑5份、蜈蚣1‑3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放射性肠炎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改善放射性直肠炎...
侯风刚殷晓聆
扶正固本法对特应质青少年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中药在基因水平调整过敏体质的机制。方法选择花粉症、哮喘、特应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扶正固本中药进行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IgE高亲和力受体β链基因(FcεRIβ)、白介素5受体α链基因(IL-5Rα)、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表达以及临床症状、免疫球蛋白E(IgE)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各治疗组治疗前后基因表达均有改变,临床症状、IgE亦有改善。结论提示中药可以改变体内高致敏状态,缓解青少年过敏症状。
贯剑郑湘瑞周飞何裕民侯风刚
关键词:特应质中医药疗法基因
大肠癌术后患者中医饮食知识知晓及需求的质性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评估大肠癌术后患者对中医饮食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大肠癌术后患者中医饮食知识及需求问卷的编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中医院的12例大肠癌术后患者及10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通过传统内容分析法与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录音、转录、分析和描述,提炼主题。[结果]大肠癌术后患者对中医饮食知识的知晓度不高,但需求很高。知晓度不高主要表现为4个主题:宣教不足(饮食宣教的时间太短、内容太过笼统),知识欠缺(护理人员知识储备不足),负性认知(护理人员和患者均缺乏自信),专业性过强(内容艰难晦涩,难以理解);需求很高主要表现为4个主题:基础知识(中医饮食的内容和原则等),养生保健(饮食相关),宜忌误区,常见食疗方(尤其是大肠癌密切相关的食疗方)。[结论]大肠癌术后患者的中医饮食宣教不到位,宣教的内容不符合患者的需求,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需求调整中医饮食宣教的内容,提高患者知晓度,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李小东侯风刚李霞张洁
关键词:中医饮食食疗方知晓度
结构性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被引量:2
2015年
趋化因子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对结构性趋化因子的系统性研究尚不多见。结构性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指导肿瘤转移方面。本文主要对结构性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如CXCR4和CCR7在诱导淋巴细胞转移、器官的形成以及免疫耐受等方面的作用,重点对如何诱导转移及调控机制,以及在临床上抗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面进行以下阐述。
刘见荣可飞侯风刚
关键词:CXCR4CCR7
健脾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被引量:52
2015年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20例转移性大肠癌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FOLFIRI、XELOX、FOLFOX4、FOLFOX6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健脾解毒方。比较两组临床客观疗效、生存情况、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脱落15例,对照组脱落23例,治疗组可评价95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29例,稳定41例,客观有效率30.53%,疾病控制率73.68%;对照组可评价87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24例,稳定35例,客观有效率27.59%,疾病控制率67.82%,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0.9、7.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5.6、19.9个月,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提高者50例,稳定30例,降低15例,对照组KPS评分提高者24例,稳定29例,下降34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部分血液学不良反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方联合化疗能延长转移性大肠癌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期,并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减轻血液学不良反应。
张彦博刘宣季青周利红隋华侯风刚蔡国响陈红宙范忠泽韩克起李琦
关键词:健脾解毒方大肠癌脾虚湿热中医药
健脾祛湿解毒复方对晚期大肠癌化疗影响的荟萃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健脾祛湿解毒复方对晚期大肠癌化疗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 Data)、SinoMed、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2016年9月发表的健脾祛湿解毒复方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比较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研究,对416例患者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脾祛湿解毒复方联合化疗的肿瘤客观缓解率[OR=1.66,95%CI(1.10,2.50)]、中医症状疗效[OR=4.04,95%CI(2.48,6.59)]、生活质量[SMD=1.28,95%CI(0.83,1.72)]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P均<0.05),白细胞下降[RR=0.70,95%CI(0.58,0.84)]、恶心呕吐[RR=0.64,95%CI(0.52,0.79)]、腹泻[RR=0.66,95%CI(0.50,0.88)]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P均<0.05)。2组癌胚抗原水平及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健脾祛湿解毒复方联合化疗能够提高肿瘤客观疗效及中医症状疗效,减轻化疗的部分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降低癌胚抗原和神经毒性发生率的作用并不明显。
刘珊珊石齐李泓佳李文宗绍其任建琳侯风刚
关键词:化疗晚期大肠癌
一种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中药配方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中药配方,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菟丝子8‑12份、藤梨根3‑7份、桑寄生8‑12份、芡实1‑5份、蛇舌草3‑7份、全蝎1‑3份、预知子3‑7份。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中药组合物的用途。...
侯风刚石齐殷晓聆
结肠癌相关性调节性B细胞介导淋巴管生成的体外研究
2023年
目的:通过共培养模型,验证结肠癌相关性Breg细胞促进淋巴管生成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利用结肠癌细胞CT26及MC38与B细胞构建共培养模型,诱导结肠癌相关性Breg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CD19+IL-10+Breg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结肠癌相关性Breg细胞条件培养基中VEGF-A、VEGF-C和VEGF-D的分泌水平。利用划痕实验及管腔形成实验检测Breg条件培养基干预后淋巴结内皮细胞SVEC4-10的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结果:与24 h共培养体系相比,Breg^(CT26)诱导组[(4.90±0.05)%vs.(27.63±1.12)%]和Breg^(MC38)诱导组[(5.85±0.86)%vs.(24.27±2.27)%]在48 h共培养体系中能诱导更多的Breg细胞,且结肠癌相关性Breg诱导组VEGF-A和VEGF-C的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管腔形成实验及划痕实验结果表明,结肠癌相关性Breg细胞能增强SVEC4-10的成管和迁移能力。结论:在肿瘤微环境中,结肠癌细胞通过诱导B细胞向Breg细胞转化,上调VEGF-A和VEGF-C分泌水平,增强SVEC4-10的成管和迁移能力,从而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
曾海伦刘星唐宇飞朱思维侯风刚
关键词:调节性B细胞结肠癌淋巴管生成淋巴转移
癌毒理论研究新进展
2023年
癌毒是肿瘤发生和传舍(转移)的根本,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痰、湿、瘀等诸邪搏结、合酿癌毒是癌毒产生的病机。癌毒致瘤的核心病机涉及“正气亏虚”“痰瘀郁毒”。“络虚失约”“癌毒挟邪”“经络传舍”涉及癌毒传舍的核心病机。扶正抗癌是防治癌毒及肿瘤转移的治则;重视通络祛毒治法;重视复方大法、多法联用;重视“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未病思想的指导。
杜美璐韩苏苏张树瑛侯风刚
关键词:癌毒痰瘀正虚扶正固本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