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春梅

作品数:111 被引量:386H指数:8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6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1篇细胞
  • 24篇肿瘤
  • 23篇免疫
  • 21篇小鼠
  • 19篇蛋白
  • 19篇基因
  • 15篇抗体
  • 13篇TIM-3
  • 10篇淋巴
  • 9篇干细胞
  • 8篇移植物抗宿主
  • 8篇植物抗宿主病
  • 8篇周期
  • 8篇细胞周期
  • 8篇抗原
  • 7篇融合蛋白
  • 7篇自身免疫
  • 6篇信号
  • 6篇信号通路
  • 6篇紫杉

机构

  • 110篇军事医学科学...
  • 14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吉林大学
  • 8篇河南大学
  • 7篇解放军第30...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天津大学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111篇侯春梅
  • 49篇黎燕
  • 46篇沈倍奋
  • 43篇肖鹤
  • 39篇韩根成
  • 38篇毛宁
  • 32篇王仁喜
  • 20篇唐佩弦
  • 19篇冯健男
  • 16篇李秀森
  • 14篇于晓妉
  • 11篇邢陈
  • 10篇李新颖
  • 10篇蒋兴伟
  • 10篇郭子宽
  • 9篇刘长庭
  • 9篇吴英
  • 8篇张及禄
  • 8篇芮萌
  • 8篇马宁

传媒

  • 15篇中国实验血液...
  • 14篇军事医学科学...
  • 10篇军事医学
  • 7篇中国肿瘤生物...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5篇国际药学研究...
  • 4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中国免疫学会...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癌变.畸变....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15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8篇2000
  • 7篇1999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检测TIM-3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TIM‑3试剂盒及使用方法,本发明还公开用于检测Tim‑3的单克隆抗体或其片段,所述抗体或其片段包括轻链CDR1、轻链CDR2、轻链CDR3、重链CDR1、重链CDR2和重链CD...
韩根成陈国江康春燕肖燕谢晓玮王仁喜解立新郎小玲肖鹤侯春梅冯健男蒋兴伟赵智黎燕沈倍奋
文献传递
抗人Tim-3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L3D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抗人Tim-3中和性单克隆抗体L3D。本发明从制备的抗人Tim-3中和性单克隆抗体L3D杂交瘤细胞中克隆了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所得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可编码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于上述单克隆抗体的轻、重链可...
韩根成黎燕沈倍奋冯健男郎小玲蒋兴伟时凤敏杨小梅陈国江肖鹤侯春梅
文献传递
慢性移植排斥反应诱导的小鼠肾炎发生因素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究慢性移植排斥反应诱导小鼠肾炎的发生机制,为下一步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DBA/2→B6D2F1(DBA/2J×C57BL/6)移植小鼠模型,通过尿蛋白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确定小鼠肾炎的发生;利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以及实时定量PCR分析慢性移植排斥反应诱导小鼠肾炎发生过程中T、B淋巴细胞的活化情况,以及靶组织器官中各种因子或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同系基因型移植对照组(B6D2F1→B6D2F1)小鼠相比,异体移植实验组(DBA/2→B6D2F1)小鼠脾细胞中CD4+CD69+、CD8+CD69+双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增加,B220+I-Ab+双阳性细胞的I-Ab表达显著增强,提示T、B淋巴细胞的活化;另外,在实验组小鼠肾组织中,趋化因子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BLC)以及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tn)表达上升;炎性细胞因子(如IL-6、IL-1β)表达显著增强;促纤维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以及纤维增生相关蛋白如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提示组织炎症以及纤维化的发生。结论慢性移植排斥反应诱导肾炎发生可能与激活淋巴细胞以及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促纤维生长因子的分泌表达有关。
魏应林张及禄侯春梅孙剑孙德军沈倍奋黎燕肖鹤
关键词:肾炎淋巴细胞活化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
重组人B细胞激活因子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2013年
目的获得人类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胞外段融合蛋白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分析。方法构建pET32a/BAFF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亲和纯化,并通过SDS-PAGE、Western印迹进行鉴定。利用非还原电泳后的Western印迹与HPLC分析融合蛋白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ELISA、Octet RED系统检测rhBAFF结合受体TACI的能力并做出实时动力学分析。MTS法检测rhBAFF促进B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以可溶形式高效表达,经Ni-NTA纯化获得的目的蛋白纯度超过90%;SDS-PAGE、Western印迹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6×103位置有目的蛋白的特异条带;非还原电泳及HPLC分析表明,重组蛋白以三聚体的形式存在;ELISA、Octet RED系统同时证实BAFF可与受体TACI结合;增殖实验证实重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获得纯度超过90%的rhBAFF可溶蛋白,实验证实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三聚体结构。
王茹林周魏化伟彭辉侯春梅冯健男沈倍奋黎燕
关键词: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三聚体表达纯化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提示MDSCs促进肠炎癌变的分子机制
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是髓系细胞在炎症、肿瘤等病理因素作用下发生分化障碍所产生的不同阶段髓系祖细胞的集合,具有免疫抑制功能,是炎症发生恶性癌变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体内的MDSCs数量明...
周婷婷王柯王一侯春梅李新颖冯健男陈国江
关键词:MDSCRNA-SEQ
C57BL/6小鼠来源的胚胎干细胞建系及体外定向造血分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哺乳动物的胚胎造血表现为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变化。既往研究表明 ,12 9小鼠来源的胚胎干细胞系(embryonicstemcells,ES细胞 )的体外分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胚胎造血。为研究C5 7BL 6小鼠来源的ES细胞系体外定向造血细胞分化的特点 ,分离C5 7BL 6小鼠 3.5天囊胚的内细胞团建立ES细胞系并采用常规方法鉴定 ,应用体外二步分化法形成拟胚体并进行集落培养 ,细胞化学染色和RT PCR鉴定造血前体细胞。结果表明 :所建ES细胞系MES 1符合建系标准 ,其体外分化后可在不同阶段的拟胚体中发现多种造血前体细胞的有序出现 ,包括原始红系前体细胞 ,永久红系前体细胞 ,混合集落形成细胞和粒单系集落形成细胞。RT PCR分析显示 ,拟胚体表达多种造血特异性的转录因子和造血标记。结论 :自C5 7BL 6小鼠建立的ES细胞系MES
刘兵苑春慧江飞子侯春梅孙圣坤毛宁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造血前体细胞造血分化
基于活体成像的卵巢癌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0年
李新颖侯春梅黎燕吕明
关键词:卵巢肿瘤活体成像荧光强度
两种小鼠一次性灌胃器性能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侯春梅张及禄魏应林黎燕肖鹤
关键词:动物实验小鼠给药途径
MTT法和CCK-8法检测悬浮细胞增殖的比较被引量:62
2009年
侯春梅李新颖叶伟亮曹曦元肖鹤黎燕
关键词:细胞增殖MTT法MTT比色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阻断MAPK信号通路并诱导HL-60细胞凋亡被引量:3
2007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acid)诱导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法,瑞氏-姬姆萨染色和Hoechst33342/PI荧光染色方法,检测SAHA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Western-blot方法测定HL-60细胞的周期变化以及多种信号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SAHA可以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经2μmol/L SAHA处理12-48小时,HL-60细胞显示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经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后细胞核出现明显的凋亡小体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证实,SAHA作用HL-60细胞后caspase3被激活,其底物蛋白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发生剪切,细胞发生凋亡;对细胞凋亡相关信号转导通路P44/42 MAPK及PI3K/Akt检测结果表明,涉及MAPK信号通路的Raf及ERK激酶磷酸化受到明显抑制,而Akt及其下游mTOR激酶的活性没有明显改变。结论:SAHA对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与细胞增殖相关的P44/42 MAPK信号通路被阻断是细胞凋亡发生的机制之一。
王颖王生余侯春梅徐元基杜芝燕于晓妉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MAPK细胞凋亡HL-60细胞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