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鹏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代
  • 2篇药代动力学
  • 2篇环维黄杨星D
  • 1篇等效性
  • 1篇药代动力学研...
  • 1篇药动学
  • 1篇药动学研究
  • 1篇液质联用
  • 1篇液质联用技术
  • 1篇人体药代动力...
  • 1篇鼠血浆
  • 1篇维胺酯
  • 1篇联用技术
  • 1篇口腔速崩片
  • 1篇黄杨宁
  • 1篇健康受试者
  • 1篇APCI
  • 1篇LC
  • 1篇大鼠血浆

机构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江苏省药品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合肥合源医药...

作者

  • 3篇孙棣
  • 3篇余鹏
  • 3篇刘文英
  • 2篇徐继华
  • 2篇饶金华
  • 2篇狄斌
  • 1篇马鹏程
  • 1篇曹玲
  • 1篇丁黎
  • 1篇郑枫
  • 1篇高署
  • 1篇杨倩
  • 1篇杭太俊
  • 1篇王玉
  • 1篇邹丽敏
  • 1篇董海军
  • 1篇高曙

传媒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LC-APCI-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维胺酯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建立一种高灵敏度的液质联用方法用于快速测定大鼠血浆中维胺酯的浓度。采用蛋白沉淀法制备样品;色谱柱为Agilent TC C18柱(150mm×4.6mm ID,5um),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93:7:0.1),辛伐他汀作为内标;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上,采用大气压化学离子化(APCI),正离子方式选择性离子模式进行监测;血浆浓度在0.05~50ng·mL^-1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10P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在95.97%~104.43%,RSD在4.63%~10.69%。本文利用该方法对大鼠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3个剂量(2.5、5和10mg·kg^-1)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11.28±7.23)、(8.90±3.82)、(8.01±5.65)h;AUC0-∞:(103.41±61.46)、(190.23±74.99)、(421.66±229.20)ng·h·mL^-1;MRT:(6.31±0.75)、(5.98±0.71)、(6.18±0.97)h;CL/F:(30.10±13.67)、(29.58±10.59)、(31.18±17.51)L·h^-1·kg^-1;F1/F:(414.94±159.82)、(356.16±139.85)、(369.28±322.72)L·kg^-1.
曹玲马鹏程刘文英丁黎孙棣杨倩郑枫余鹏杭太俊狄斌王玉
关键词:维胺酯药代动力学
环维黄杨星D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在健康受试者中的人体药动学。方法3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6,4,2mg3个单剂量组及2mg1个多剂量组,每组8人,静脉滴注环维黄杨星D2,4,6mg以及多次静脉滴注环维黄杨星D2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血浆中环维黄杨星D浓度。结果单剂量静脉滴注环维黄杨星D高、中、低剂量组的ρmax分别为(16.56±1.15),(9.227±2.204)和(4.742±1.607)μg.L-1;tmax分别为(1.625±0.551),(1.917±0.691)和(1.583±0.731)h。低剂量组多次静脉滴注后的ρmax和tmax分别为(5.252±2.078)μg.L-1和(1.786±0.267)h,平均稳态血药浓度ρav为(4.972±1.038)μg.L-1。波动系数DF为(0.902±0.477),累积系数R为(2.629±1.187)。结论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环维黄杨星D后,药动学参数tmax,K,t1/2,MRT相近,ρmax,AUC0→∞与剂量呈依赖性。药物半衰期较长,多剂量在体内有蓄积现象。
余鹏刘文英高曙孙棣徐继华饶金华邹丽敏
关键词:环维黄杨星D药动学
黄杨宁口腔速崩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黄杨宁口腔速崩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2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组双交叉给予黄杨宁口腔速崩片(受试制剂)和黄杨宁片(参比制剂),剂量均为2mg,间隔为2周。分别于给药后120h内多点抽取静脉血,血浆样品经固相萃取(SPE)后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其中环维黄杨星D浓度。DAS2.0药动学程序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两者的生物等效性。AUC0-120、AUC0-inf和Cmax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tmax进行秩和检验。结果:单剂量给予受试制剂、参比制剂后血浆中的环维黄杨星D的Cmax分别为(121±55)、(122±52)ng/L;tmax分别为(10±7)、(12±8)h;AUC0-120分别为(4398±1656)、(4524±1760)ng·L^-1·h;AUC0→inf分别为(5292±2034)、(5440±2446)ng·L^-1·h。Cmax的90%可信区间为82.7%~117.3%;AUC-120的90%可信区间为83.9%。112.9%;AUC0→inf的90%可信区间为83.4%~117.6%。结论:受试制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7±14.7)%,与参比制剂相比,两者具有生物等效性。
余鹏狄斌刘文英高署董海军孙棣饶金华徐继华
关键词:黄杨宁环维黄杨星D药代动力学等效性液质联用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