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鹏
-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腰椎节段性失稳影像学诊断方法的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腰椎节段性失稳(lumbar segmental instability, LSI)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但是临床诊断却存在一定困难,目前尚无一种方法能够对其进行准确检测和诊断。临床上,CR、CT、MRI均未能全面反映LSI的诊断,本文就当前国内外对LSI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王博韬夏群苗军余鹏喻华
- 关键词:影像学节段性失稳LUMBAR常见疾病
-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一2010年3月收治的OVCFs而施行单椎体PVP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水泥注入剂量、骨水泥渗漏及手术前后椎体复位情况。应用Kaplan—Meier存留率曲线预测再骨折发生的时间趋势;分析PVP后导致相邻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216例患者,其中男98例,女118例;年龄55~76岁,平均65.4岁。术后随访12~18个月。92例发生再骨折,其中68例发生在相邻椎体;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有相对明显的时间集中趋势,66%(45/68)发生在100d内,此后再骨折发生率显著降低;非相邻椎体的再骨折发生率无显著的时间集中趋势。骨水泥注入剂量、椎体复位情况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水泥渗漏与否与术后相邻椎体骨折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对OVCFs患者实施PVP更易导致相邻椎体再骨折,其影响因素可能与骨水泥注入剂量、椎体复位情况等相关。
- 余鹏夏群皮红林金鸿宾吴群海
- 关键词:脊柱损伤胸椎经皮椎体成形术
- 人工细胞微囊的制作工艺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系统回顾当前国内外人工细胞微囊制作工艺方面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80-01/2006-06有关人工细胞微囊技术进展的文章,检索词“microcapsule,artificialcell,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知网医学文献数据库1999-01/2006-06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微囊化,人工细胞,移植”。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人工细胞微囊的成囊材料、成囊工序及微囊发生器的研究。②人工细胞微囊生物特性的研究。③能获取文章的全文。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0篇与人工细胞微囊制作相关的文献,61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内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的26篇为较陈旧的文献及重复研究;对符合标准的35篇文献进行分析。资料综合:免疫排斥反应是造成细胞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微囊化人工细胞是一个有效的免疫隔离方法,选择适当的囊材、先进的制作工序和机械设备,能显著提高微囊的生物相容性、机械稳定性、免疫隔离效果,提高细胞移植的成功率。结论:日益成熟的人工细胞微囊技术将会带来细胞移植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一些相关疾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 余鹏夏群苗军刘春容杨徐
- 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治疗陈旧性寰枢椎损伤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治疗陈旧性寰枢椎损伤继发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一2012年3月采用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的陈旧性寰枢椎损伤继发寰枢椎脱位患者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36个月,平均10.5个月。其中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板系统治疗13例,包括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0例,陈旧性创伤性寰椎横韧带断裂合并寰枢椎脱位3例。采用经寰椎后弓椎弓根钉板联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治疗3例,均为陈旧性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全部患者在复位固定的同时行椎板间自体骨植骨。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变化,术后随访x线片及CT,观察寰枢椎复位及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3个月。全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髓或椎动脉损伤。复查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柞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横突孑L,但无神经或血管损伤并发症,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JOA评分13~16分,平均14.8分,术前、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71%~92%,平均82%。复查x线片、cT显示骨性融合好,未见寰枢椎失稳或复位丢失征象,固定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或断钉发生。结论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可有效重建寰枢椎稳定性,并能改善脊髓神经功能,疗效可靠。
- 皮红林余鹏刘家矿何继文吴群海张超张军谢岩
- 关键词:脊柱损伤寰椎枢椎脊柱融合术
- 微囊化人工细胞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系统回顾当前国内外微囊化人工细胞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80-01/2006-06有关人工细胞微囊技术进展的文章,检索词“microcapsule,artificial cell,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知网医学文献数据库1994-01/2006-06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微囊化,人工细胞,移植”。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人工细胞微囊的成囊材料、成囊工序及微囊发生器的研究。②人工细胞微囊生物特性的研究。③临床应用的研究。④动物实验。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80篇,58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3年内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的20篇为较陈旧的文献及重复研究;对符合标准的38篇文献进行分析。资料综合:适当的囊材、先进的制作工序和机械设备,能显著提高微囊的生物相容性、机械稳定性、免疫隔离效果,提高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微囊化技术可明显提高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时间。微囊化人工细胞移植在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帕金森病、脊髓损伤、急性肝衰竭、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微囊化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免疫排斥反应对移植细胞的损伤,日益成熟的人工细胞微囊技术在临床疾病治疗方面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 刘春蓉苗军余鹏夏群
- 关键词: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