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斌
-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刚性无机粒子对PDMS/PU共混体系增强改性研究(Ⅰ)被引量:5
- 1996年
- 采用刚性无机粒子(SIO2)填充不相容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PDMS/PU)共混体系.重点研究了SiO2表面处理剂种类、SiO2填充量对不同结构的PDMS/PU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SiO2经过适当偶联剂表面处理后,能显著地提高PDMS/PU(M)、PDMS/PU(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其抗张强度分别由3.4MPa、4.5MPa提高到12.3MPa和9.0MPa.
- 余海斌张邦华宋谋道何炳林
- 关键词: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共混物填充改性
- 联苯/环糊精包合物的药物释放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研究了联苯/环糊精(BP/CD)包合物的联苯释放过程。通过比较联苯和BP/CD的热重曲线,发现BP/CD对联苯的稳定作用,对BP/CD及BP/CD填充聚乙烯膜的联苯释放过程进行比较,发现在较薄的填充薄膜中,BP的释放过程是以BP从CD中的解离为控制步骤。此外,还推导了BP/CD的释放反应动力学方程,并计算了活化能。
- 余海斌徐定宇鲍续进
- 关键词:联苯环糊精包合物药物
- 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被引量:26
- 1996年
- 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DMS-b-OE)为增容剂,增容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PDMS/PU)共混体系,重点研究了增容剂的增容效应。结果表明,DMS-b-OE对PDMS/PU共混体系的增容效果与聚氨酯的化学结构有关;DMS-b-OE对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四氢呋喃聚氨酯(PDMS/PU)共混体系有良好的增容作用,使其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 余海斌张邦华宋谋道郝广杰何炳林
- 关键词: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相容性共混物
- 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共混体系的表面结构和抗凝血性能被引量:4
- 1995年
- 本文用光电子能谱(XPS)、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一系列不同结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PDMS/PU)共混体系的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具有织态状微相分离结构;在垂直表面方向上化学组成具有不均匀性,软段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在表面富集,氧原子优先在表面层中分布.对吸附血小板形态观察及再钙化时间的测定表明,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共混物的抗凝血性能优于聚氨酸,和共混物的表面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相关。
- 余海斌张邦华宋谋道何炳林
- 关键词: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酸共混物抗凝血性
- 刚性无机粒子对PDMS/PU共混体系增强改性研究(Ⅱ)被引量:3
- 1995年
-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表面改性二氧化硅粒子对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PDMS/PU)共混体系的微观形态结构。重点研究了无机粒子对不相容聚合物共混体系微观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硅粒子通过适当的偶联剂表面处理并填充PDMS/PU共混体系,能显著地促进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分散,强化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氨酯的相互作用,显著地提高了其力学性能。
- 余海斌张邦华
- 关键词: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二氧化硅共混体系改性
- 全文增补中
- 联苯/环糊精包合物的合成
- 1991年
- 研究了联苯/环糊精包合物的合成,讨论了合成条件对包合物反应的影响,并提出了包合反应的机理。
- 余海斌徐定宇鲍续进
- 关键词:联苯环糊精包合物
- 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Ⅰ)被引量:4
- 1995年
- 采用二甲基硅氧烷-b-乙二醇嵌段共聚物(DMS-b-OE)对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PDMS/PU)共混体系的增容,重点研究了增容共混体系的微观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力学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DMS-b-OE对PDMS/PU具有优良的增容作用,改善了PDMS/PU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提高了该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其抗张强度由3.4MPa提高到7.6 MPa。
- 余海斌张邦华宋谋道郝广杰何炳林
- 关键词: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共混物生物材料
- 联苯-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被引量:5
- 1991年
- 以固相包合法合成了联苯-β-环糊精包合物。使用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等现代手段,证明了联苯-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
- 徐定宇余海斌鲍续进
- 关键词:二联苯Β-环糊精包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