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邦华

作品数:144 被引量:923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理学
  • 39篇化学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3篇共混
  • 30篇共混体
  • 30篇共混体系
  • 27篇乙烯
  • 24篇增容
  • 23篇聚氨酯
  • 23篇共混物
  • 22篇丙烯
  • 20篇乳液
  • 20篇氯乙烯
  • 20篇聚氯乙烯
  • 19篇共聚
  • 18篇丙烯酸
  • 16篇增容剂
  • 16篇共聚物
  • 15篇改性
  • 14篇丙烯酸酯
  • 12篇水性
  • 10篇相容性
  • 8篇乳液聚合

机构

  • 118篇南开大学
  • 6篇四川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1篇四川联合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22篇张邦华
  • 103篇宋谋道
  • 68篇郝广杰
  • 48篇郭天瑛
  • 40篇周庆业
  • 24篇何炳林
  • 17篇张莹
  • 11篇唐广粮
  • 8篇张育英
  • 8篇张莹
  • 8篇李春刚
  • 8篇鹿秀山
  • 6篇夏永清
  • 6篇梁志武
  • 6篇郑俊文
  • 6篇张丽影
  • 6篇申小义
  • 5篇陈俊杰
  • 5篇左榘
  • 5篇王淑芳

传媒

  • 23篇高分子材料科...
  • 14篇高等学校化学...
  • 12篇高分子学报
  • 11篇南开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化学会第...
  • 3篇高分子通报
  • 3篇应用化学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3篇中国塑料
  • 3篇2001年全...
  • 2篇石油化工
  • 2篇2003全国...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电化学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塑料工业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化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12篇2004
  • 9篇2003
  • 2篇2002
  • 11篇2001
  • 7篇2000
  • 6篇1999
  • 11篇1998
  • 2篇1997
  • 16篇1996
  • 13篇1995
  • 10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7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S-b-PMMA对PVC/SBS共混体系界面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1998年
The influence of poly(styrene-b-methyl methacrylate) on the interface of PVC/SBSblends is studied by TEM and DMA, When only two pwrcent of PS-b-PMMA is added to PVC/SBS(100/15) blends ,the thickness of the interface get thickened obviously, 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the composition of PMMA blocks and PS bolcks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interface of PVC/SBS blends.
李春刚张邦华宋谋道宋谋道
关键词: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PVCSBS
自乳化高固含量聚丙烯酸酯水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印刷和涂料使用的自乳化高固含量聚丙烯酸酯水乳液的制备。它的组成及重量(份数)配比为:水70-100,甲基丙烯酸甲酯30-70,丙烯酸酯类30-60,丙烯酸类2-5,引发剂0.1-0.6。在引发剂和自乳化共聚单体...
张邦华唐广粮宋谋道郭天瑛郝广杰张育英
文献传递
聚氯乙烯与丙烯酸酯弹性体共混体系的研究(Ⅲ)被引量:14
1990年
本文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类新型的聚氯乙烯抗冲击改性剂——丙烯酸酯弹性体(ACR)。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力学分析对ACR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时PVC的增韧改性作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ACR的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剂组成比为65~70:35~30 :0.75~2.50和乳胶粒子为0.040~0.080μ时,对PVC有优良的改性效果。
张邦华张启华宋谋道郑俊文何炳林
关键词:聚氯乙烯丙烯酸酯弹性体共混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7
1997年
采用阴离子聚合技术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两嵌段共聚物(PS-b-PMMA).采用GPC、FTIR、NMR(1HNMR、13CNMR和固体NMR)和DMA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高分子量、窄分布、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两嵌段共聚物.
李春刚张邦华宋谋道周庆业黎明何炳林
关键词: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PVC/PE交联共混体系的动态力学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在PVC/PE共混体系中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能产生PVC-CO-PE共聚物,这种共聚物在共混物中可起到增容剂的作用。通过动态力学分析和扫描电镜研究了PVC/PE交联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发现引发剂、交联剂、稳定剂和增塑剂等对共混物中的交联反应均有较大的影响。
宋谋道张邦华周庆业郑俊文陈俊杰何炳林
关键词:共混物交联反应动态力学分析PE
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的阴离子聚合及表征被引量:5
1996年
讨论了用阴离子方法进行了二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的过程,并用GPC、FTIR、NMR和动态粘弹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证明所得聚合物为具有较高分子量、窄分布的二嵌段共聚物.
周庆业张邦华宋谋道郝广杰何炳林
关键词:阴离子聚合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MBS增容PVC/SBS共混体系的研究被引量:7
1994年
本文研究了MBS对PVC与线型SBS、星型SBS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测定了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应力一应变行为、动态力学性能以及共混物的形态结构,讨论了共混物性能与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MBS与SBS有协同增韧效应,显著地提高了共混物的韧性。
宋谋道张邦华郝广杰张莹陈灵华李红玉黄震蔡宝连
关键词:MBSSBS增容剂
透明PVC/MBS合金的研究被引量:30
1998年
本文对不同型号的PVC与MBS进行共混改性,通过冲击、应力应变试验、动态力学分析(DMA)、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PVC/MBS共混体系的性能与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MBS改性PVC既能有效地提高共混物的韧性,又能保证其具有良好的透光率。
张莹郝海涓郝广杰宋谋道张邦华
关键词:聚氯乙烯MBS增韧共混物改性
癸二酸-二苯并-18-冠-6共聚物的合成被引量:2
1998年
脂肪族二元羧酸与二苯并18冠6在多聚磷酸中进行酰基化反应,可以制得酮型冠醚聚合物,二元酸的分子链长度会影响聚合反应的难易程度.对聚合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控制,可以制得分子量高、成膜性能良好的癸二酸二苯并18冠6共聚物.
周庆业鹿秀山宋谋道张邦华张邦华张莹郝广杰
关键词:PPA冠醚聚合物共聚物
阻燃级PVC注塑合金
本发明属ABS/PVC注塑合金的制备。由ABS和PVC树脂为主要原料,添加稳定剂、改性剂、阻燃剂、润滑剂和颜料制成的ABS/PVC注塑合金,其中,PVC树脂的重量份数为40~85,ABS的重量份数为15~60。本发明是一...
宋谋道张邦华郝广杰周庆业张莹孙兰台贾春瑾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