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争平

作品数:211 被引量:656H指数:13
供职机构:卫生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1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4篇医药卫生
  • 17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电气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军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65篇细胞
  • 37篇海马
  • 33篇电磁辐射
  • 27篇蛋白
  • 22篇微波
  • 22篇微波辐照
  • 20篇信号
  • 19篇凋亡
  • 17篇细胞凋亡
  • 13篇中毒
  • 12篇神经元
  • 12篇磷酸化
  • 12篇活化
  • 12篇激酶
  • 11篇蛋白激酶
  • 11篇心肌
  • 10篇神经细胞
  • 10篇受体
  • 10篇磷酸
  • 8篇血管

机构

  • 19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3篇卫生学教研室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8篇重庆师范大学
  • 4篇成都医学院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重庆市环境科...
  • 3篇成都军区昆明...
  • 3篇教育部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中冶赛迪工程...
  • 3篇重庆市公安局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11篇余争平
  • 80篇张广斌
  • 52篇周舟
  • 37篇杨学森
  • 30篇张蕾
  • 30篇陈纯海
  • 27篇张彦文
  • 23篇钟敏
  • 19篇高鹏
  • 19篇谢燕
  • 17篇龚茜芬
  • 16篇何旻蒂
  • 15篇王小华
  • 14篇张涛
  • 14篇郝玉通
  • 13篇欧阳子倩
  • 13篇卢永辉
  • 13篇程天民
  • 11篇邓朝晖
  • 11篇朱光旭

传媒

  • 4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2篇中华劳动卫生...
  • 10篇中国公共卫生
  • 9篇辐射研究与辐...
  • 5篇局解手术学杂...
  • 4篇中国辐射卫生
  • 4篇重庆医学
  • 4篇中国应用生理...
  • 4篇基础医学教育
  • 4篇陆军军医大学...
  • 4篇第二届电磁辐...
  • 3篇卫生研究
  • 3篇解放军预防医...
  • 3篇强激光与粒子...
  • 3篇西南国防医药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医学教育研究...
  • 3篇第二届电磁辐...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11篇2013
  • 12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11篇2007
  • 15篇2006
  • 13篇2005
  • 20篇2004
2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局部解剖学知识在重金属镉的毒理效应评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镉是作业环境中的主要的污染物,评估其对健康的影响在劳动卫生学科的学生实验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1])。镉暴露后,容易蓄积在人体特定的器官中,且不同的部位所导致的临床表现也不同。研究靶器官中镉蓄积分布规律,能够明确镉对生物机体及其靶器官的作用原理以及减缓和治疗中毒疾病提供参考依据。为此,劳动卫生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结合镉的靶器官的解剖特征来讲解重金属的毒性评估实验,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2])。教学实践表明.
皮会丰卢永辉许商成何旻蒂周舟余争平
关键词:重金属教学
微波辐照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及通透性改变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从氧化损伤途径研究微波辐照引起组织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原因。方法:实验于2003-03/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劳动卫生学教研室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研究室完成。①动物实验:取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18只,单纯随机分为3组,即假辐照组,辐照后2,24h组,每组6只。假辐照组不进行辐照,辐照后2,24h组动物接受全身均匀30mW/cm2微波辐照20min,在辐照后2,24h,用荧光素纳示踪剂法测定微波暴露后小鼠主要脏器(脑、肺、肝、肾)血管通透性,同时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组织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②细胞实验: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后接受30mW/cm220min微波辐照,在暴露后2,4,8,24h,用培养小室-白蛋白通透率法测定单层ECV304细胞对白蛋白的通透率,同时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暴露前后细胞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以不接受微波辐照的ECV304细胞作为对照。结果:动物实验:①辐照后2h,脑、肺、肝、肾中荧光素纳含量分别较假辐照组高20.6%,23.8%,24.8%,20.2%(P均<0.05);辐照后24h,分别较假辐照组高31.2%,36.9%,38.2%,33.0%(P均<0.05)。②与假辐照组对比,暴露后2h组脑、肺、肝脏、肾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分别低了13.3%,12.3%,13.6%,2.4%,丙二醛含量则分别高7.4%,20.9%,26.0%,12.3%;暴露后24h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分别低了19.5%,23.1%,20.5%,13.6%,丙二醛含量则分别高31.6%,41.1%,49.0%,16.6%。细胞实验:①在微波暴露后4,8,24h,ECV304细胞对biotin-BSA的通透率较对照分别高63.8%,96.6%,122%(P<0.05)。②辐照后2,4,8,24h,ECV304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分别比对照低了21.8%,29.1%,36.4%,52.1%(P均<0.05),丙二醛含量比对照高了12.5%,79.6%,87.5%,110%。结论:实验条件下微波辐照可引起受照组织或血管内皮细胞通透功能失衡,这与微波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失调,造成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有关。
钟敏谢燕张广斌余争平
关键词:氧化性应激通透性
微波辐照后大鼠脑海马δ阿片受体变化的研究
:为了探讨微波辐照后大鼠脑海δ阿片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微波辐照后脑海马组织δ阿片受体蛋白和mRNA的变化。结论:微波对δ阿片受体的作用存在剂量和时效依赖关系。微波辐照引起的δ...
谢燕余争平张伟李茂全
关键词:微波Δ阿片受体免疫印迹RT-PCR
超宽谱微波急性辐照对大鼠外周血血象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90 kV/m低剂量和180 kV/m高剂量超宽谱微波全身一次辐照大鼠10 min,于照后5个时相点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参数测定。结果发现:低剂量微波辐照后0 h WBC总数就开始升高;高剂量微波辐照后0 h WBC总数明显升高,辐照后12和24 h,WBC总数下降,在188 h时WBC总数又显著升高。RBC,HGB,HCT和RDW-CV在两个剂量辐照后24 h内升高,至辐照后188 h,降至正常水平。红细胞的MCV,MCH在两个剂量的微波辐照后无显著变化。低剂量微波辐照后3,12,24 h,MCH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值,高剂量微波辐照后仅在照后24 h内MCH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值。在两个剂量辐照后,血小板总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值。辐照后24 h和188 h PDW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值;MPV,P-LCR在两个剂量辐照后188 h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值。实验结果表明:低剂量和高剂量的微波辐照均可造成机体类似急性炎症性反应,对红细胞形态和功能影响较小,可使骨髓生成和释放红细胞及血小板增加。
周舟张蕾郝玉通张彦文余争平
关键词:WBCRBC血小板
热休克蛋白对中枢神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2
2003年
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它与细胞的许多病理及生理过程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HSP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并不是传统上认为的参与神经损伤,相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热休克蛋白家族中几种主要的HSP都具有中枢神经保护作用,而每种HSP的保护作用都具有各自的特异性。由于HSP的中枢神经保护作用,其临床应用前景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杨学森余争平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中枢神经细胞凋亡
长时程增强诱导和维持过程中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粘附分子蛋白水平与mRNA表达的变化
既往研究发现,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NCAM)对海马CA1区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诱导和维持极为关键。本文采用...
胡志安谭银玲罗峻黎海蒂李希成余争平
关键词:长时程增强神经细胞粘附分子海马
文献传递
辐射诱导IEC-6细胞MAPK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英文)被引量:4
2002年
研究检测了γ辐射对IEC 6肠上皮细胞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MAPKS)的激活效应。 6Gyγ辐射未引起ERK蛋白磷酸化的显著改变 ,而辐照射后 30minJNK与 p38MAPK蛋白磷酸化显著增强 ,ERK、JNK和p38MAPK的总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的变化。受照后 12h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螯合细胞内Ca2 +可几乎完全抑制γ辐照引起的JNK与 p38MAPK的蛋白磷酸化 ,而清除细胞外Ca2 +却无此作用。p38MAPK的激活与γ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显著相关 ,而ERK则无明显的关联。实验结果表明 ,γ辐射是一种强的JNK与 p38MAPK激活因素 ,并且细胞内储存Ca2 +的释放在γ辐射诱导的IEC
周舟王小华Igisu Hideki林远楼淑芬Matsuoka Masato程天民余争平
关键词:Γ辐射JNKP38MAPKIEC-6细胞蛋白磷酸化信号转导途径
家兔视网膜组织结构在高功率微波辐照后不同时间的变化被引量:1
2006年
通过高功率微波辐照后不同时间家免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探讨其对视网膜所产生的急性损伤效应。青紫蓝大灰兔28只随机分为假性辐照组和辐照后0h、3h、6h、12h、24h和72h组。用90W/cm2电磁波全身辐照15min,对各组取材包埋固定,光镜观察其视网膜层厚度和细胞计数的变化。各组家免视网膜的组织结构与假辐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实验数据表明:高功率微波辐照后6h,是家兔视网膜组织厚度易发生显著性降低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点;高功率微波辐照后72h,家兔视网膜细胞数量明显的升高。高功率微波造成家兔眼视网膜组织的急性损伤,其损伤强度与暴露后时间存在一定的时效关系。
汪峰余争平张广斌
关键词:高功率微波视网膜组织病理家兔
电磁辐射对家兔视觉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电磁辐射对家兔眼球组织特别是视网膜即刻损伤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青紫蓝大灰兔32只,共64眼,随机分为4组,除假性辐射对照组外,A、B、C3组为辐照组,辐射波长为3cm。其它的暴露条件分别是,A组:峰值功率密度60W/cm2,辐射时间15min、距离0.9m组;B组:峰值功率密度90W/cm2,辐射时间15min、距离0.7m组;C组:峰值功率密度90W/cm2,辐射时间30min、距离0.7m组。采用高功率电磁波直接辐照家兔全身,于辐照后即刻取材,随后包埋固定,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眼的组织结构。结果不同剂量辐照后,各组家兔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均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改变,在C组的改变明显严重于对照组和其他各组,B组和A组的组织结构损伤程度大致相同,视网膜的组织结构损伤程度与辐照剂量和照射时间有关。结论高场强的电磁波暴露可造成家兔眼视网膜组织的即刻损伤,对家兔视觉组织器官的组织结构可产生明显的损伤作用,其作用强度与辐照剂量和暴露时间存在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
汪峰周学君余争平张广斌
关键词:电磁辐射视网膜
微波辐照后对大鼠海马脑区单胺递质影响的量-效关系及防护效果的初步探讨
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微波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而作为新概念武器之一的高功率微波武器,不仅在用于攻击敌方通讯指挥系统、信息系统以及拦截导弹和飞机袭击等方面受到国内外军事研究的重视,同时,微波武器生物效应研究也...
张广斌龚茜芬杨学森余争平
关键词:海马单胺递质
文献传递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