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井哲帆

作品数:31 被引量:54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冰川
  • 6篇气候
  • 5篇冰川运动
  • 4篇七一冰川
  • 4篇气候变化
  • 3篇天山乌鲁木齐...
  • 3篇GPS
  • 2篇沙丘
  • 2篇天山乌鲁木齐...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全球定位系统
  • 2篇网格
  • 2篇工业化
  • 2篇固沙
  • 2篇冰川变化
  • 2篇冰川退缩
  • 1篇地表
  • 1篇地形要素
  • 1篇动力学

机构

  • 30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乌鲁木齐市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0篇井哲帆
  • 8篇焦克勤
  • 7篇屈建军
  • 6篇张克存
  • 6篇杨惠安
  • 6篇李忠勤
  • 5篇叶柏生
  • 5篇韩添丁
  • 4篇周在明
  • 3篇秦大河
  • 3篇姚檀栋
  • 3篇牛清河
  • 3篇俎瑞平
  • 3篇凌裕泉
  • 3篇康世昌
  • 3篇王宁练
  • 3篇刘力
  • 2篇董光荣
  • 2篇任贾文
  • 2篇廖空太

传媒

  • 12篇冰川冻土
  • 4篇中国沙漠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去44年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物质平衡结果及其过程研究被引量:27
2005年
通过1997-2003年度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物质平衡的观测结果,分析比较了过去44年间一号冰川物质平衡、累积物质平衡的变化过程,以及反映气候-地形要素和冰川发育条件要素的平衡线高度和冰川积累区比率,认为一号冰川负平衡波动期随时间推移而递增,目前处于其观测历史上物质平衡亏损最为强烈的时期。
杨惠安李忠勤叶佰生焦克勤井哲帆赵中平
关键词:冰川发育地形要素
天山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表面运动特征分析
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位于新疆奎屯市以南的天山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奎屯河上游支沟哈希勒根河源区.1999年8月,在该冰川上布设了用于冰川运动和冰川物质平衡观测研究的测杆18根,并进行了冰川表面运动、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末...
井哲帆叶柏生焦克勤杨惠安
文献传递
冰川运动速度影响因子的强度分析——以祁连山七一冰川为例被引量:15
2011年
以冰川形态因子变量(面积、长度和厚度),气候条件因子变量(年气温、降水),以及年物质平衡量等作为影响因素,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祁连山七一冰川1958-2007年间年际运动速度的影响因子强度.结果表明:冰川形态对运动速度的影响强度最大,物质平衡的影响次之,而气候条件的影响最弱.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冰川面积和厚度对运动速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其直接和间接的通径系数分别是6.56、4.71和19.29、13.57.为认识冰川运动速度的内外影响因素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井哲帆刘力周在明邓宇峰
关键词:通径分析七一冰川
祁连山七一冰川表面运动特征最新观测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为了保持对祁连山七一冰川运动变化情况观测的连续性,进一步揭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山岳冰川的运动变化规律,对布设在七一冰川表面的花杆进行了定期观测,获取了2012年7-8月以及2013年8-9月冰川考察期间的最新观测数据(花杆位置、冰川末端边界以及物质平衡等数据资料),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七一冰川表面的运动状况以及末端进退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空间分布特征方面,七一冰川在横剖面以及纵剖面的运动保持了一般山岳冰川的运动规律;横剖面上,主流线附近冰川运动速度较两侧运动速度要大;纵剖面上,由冰川末端到零物质平衡线,冰川运动速度逐渐增大;运动方向上,七一冰川运动速度矢量大多沿主流线向下运动,或者稍微偏离主流线一定方向.在冰川运动速度时间分布特征方面,七一冰川在消融季与非消融季的运动速度差异显著,消融季运动速度要明显大于非消融季运动速度.最近几十年,七一冰川整体运动速度呈现出了逐年减小的趋势.在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冰川末端退缩了大约5~7 m,退缩较为显著.
王坤井哲帆吴玉伟邓宇峰
关键词:七一冰川GPS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风沙运动规律及其与防护体系的相互作用被引量:41
2007年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是穿越流动沙丘最长,受到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路段,自建成运营45a以来,其有效而稳定的防护体系受到世人的关注和公认。通过前期23a的防沙实践和后期22a的监测证实:①该地区存在着一个较为稳定的风沙流场,具有三组不同风向,主风向为W-NNW,次主风向为NE—E、WSW—S,此种风沙流场格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是塑造格状沙丘形态和造成对铁路危害的重要因素。②沙丘移动过程表现为格状沙丘主梁沿主风向前后摆动,以缓慢的速度向前推移,其移动量为2~5m·a^-1,造成风沙危害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格状沙丘副梁的迅速前移,22a平均移动速度为0.527m·a^-1。合成移动方向为318.6°(NW→SE)。③从理论上考虑,前移的沙体是一种对防护体系的潜在威胁,即可能在固沙带前缘形成高大的沙堤掩埋防护体系。可是,实际上随着防护体系的建立和逐步的完善,不但有效的保障铁路的安全,而且同时也抑制了年总输沙量的25%;并改变了风沙流场的某些性质或作用,进而控制了风沙活动的方向与活动强度。在迎风坡的风蚀和背风坡的积沙致使沙丘高度相应的降低,这种变化规律具有从流沙区向固沙区逐渐衰减的趋势。
屈建军凌裕泉井哲帆张克存俎瑞平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垄形态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位置被引量:6
2011年
我国库姆塔格沙漠东北部羽毛状沙垄的分布面积为4016km2,由新月形沙垄和垄间舌状沙丘构成.新月形沙垄与舌状沙丘、舌状沙丘迎风坡与背风坡在粒度、矿物组成以及光照反射率的差异致成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上的羽毛状景色.对该区输沙势的测量结果表明,羽毛状沙垄的起沙风可分为北北东、东和东北东三组,与新月形沙垄的东南、西北和西南落沙坡大致对应.研究认为,由新月形沙丘顺主风向连接而成的新月形沙垄不是横向沙垄而是纵向沙垄;舌状沙丘与近似沙丘形态明显有别,是一种新的横向沙丘类型.羽毛状沙垄,按McKee的沙丘形态分类,不属沙丘变型类型,而是综合型或复杂型沙丘类型;按吴正的沙丘形态与成因分类,不属单向风或两个锐角相交风形成的沙垄或复合型沙垄,而是三个锐角相交风形成的综合型沙垄.
屈建军廖空太董光荣牛清河井哲帆韩庆杰
珠穆朗玛峰地区东绒布冰川冰雪微生物群落及其季节变化被引量:13
2006年
通过流式细胞计数和构建环境样品16S rRNA基因的克隆文库,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地区东绒布冰川冰雪微生物数量和菌群结构特征及其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珠峰地区冰雪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属于α,β,γ-变形菌纲,放线菌门,厚壁菌门,CFB,蓝细菌,真核质体,待定门TM7共9大类,以γ-变形菌纲为主要类群,其中Acinetobacter和Leclercia属是整个菌群中的优势属.微生物的数量和菌群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微生物的数量高于冬季;菌群结构具有一些共有属种的同时,在夏、冬季雪中具有各自特有的属种,共有属种推测是青藏高原局地源的微生物,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较多细菌属种与海洋环境相关,冬季细菌则具有更强的耐冷性.微生物明显的季节变化可能是受珠峰地区夏季和冬季不同水汽来源的影响.
刘勇勤姚檀栋康世昌焦念志曾永辉史扬骆庭伟井哲帆黄思军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结构
中国冰川运动速度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10年
我国开展冰川运动速度研究已有50a的历程,依国内现有的山谷冰川运动速度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中国冰川运动速度的研究现状与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了冰川运动监测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各大山系的冰川运动速度都在逐渐减小,但减小幅度不同,这与冰川的规模相关.监测方法上以实地测量为主也不断发展新的空间监测方法.未来应该加强冰川运动的机理研究,多种观测方法综合应用于冰川运动监测,保证资料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井哲帆周在明刘力
关键词:监测方法
蜂巢式塑料编织固沙网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沙固沙塑料编织的网。它是由一定面积、上下交织、规格为1m×1m~2m×2m,网壁高20~40cm的蜂巢式网格(1)构成的,网壁上的网孔为14-18目。本实用新型可工业化生产、成本低、耐老化、施工便利,在治...
屈建军井哲帆张克存凌裕泉
文献传递
HDPE蜂巢式固沙障研制与防沙效应实验研究被引量:31
2008年
采用先进的HDPE新材料制成蜂巢式固沙障来替代传统的草方格。研究发现:HDPE蜂巢式固沙障可以增大下垫面的粗糙度,明显降低了地表底层风速,进而减弱输沙强度,使流沙表面得以稳定。在格状沙障内,由于气流的涡旋作用,使原始沙面充分蚀积,最后达到平衡状态,形成稳定的凹曲面。下凹的深度(h)与凹面玄长(s)的比值为13.6/100-13.2/100,这种下凹的深度(h)与凹面玄长(s)的比值与传统有效的草方格(草方格为13.3/100)防沙效应相当,其二者流场特性也相同。这种稳定的凹曲面,对不饱和风沙流具一种升力效应,形成沙物质的非堆积搬运条件,这是格状沙障作用的关键。实验表明,选用孔隙度为40%、高20cm的HDPE固沙障防沙效果显著。
屈建军井哲帆张克存俎瑞平韩庆杰韩光中牛清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