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洁

作品数:367 被引量:2,912H指数:34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4篇期刊文章
  • 77篇会议论文
  • 1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35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0篇电针
  • 84篇针刺
  • 62篇经穴
  • 60篇缺血
  • 58篇内关
  • 57篇阳明经
  • 57篇足阳明经
  • 57篇细胞
  • 57篇明经
  • 55篇针灸
  • 54篇心肌
  • 43篇再灌注
  • 42篇黏膜
  • 42篇胃黏膜
  • 41篇阳明经穴
  • 41篇足阳明经穴
  • 40篇膜损伤
  • 38篇内关穴
  • 35篇再灌注损伤
  • 33篇电针内关

机构

  • 214篇湖南中医药大...
  • 142篇湖南中医学院
  • 24篇广州中医药大...
  • 18篇湖南中医药大...
  • 13篇贵阳中医学院
  • 8篇山西中医学院
  • 6篇广东省中医院
  • 5篇上海市针灸经...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5篇江西中医药大...
  • 4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武汉大学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湖北中医药大...
  • 4篇郴州市第一人...
  • 4篇湖南中医学院...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深圳市中医院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肇庆市第二人...

作者

  • 364篇严洁
  • 247篇常小荣
  • 181篇易受乡
  • 158篇林亚平
  • 61篇王超
  • 45篇刘密
  • 40篇李江山
  • 39篇阳仁达
  • 36篇岳增辉
  • 27篇沈菁
  • 23篇张泓
  • 21篇田岳凤
  • 20篇邓元江
  • 17篇刘健华
  • 17篇刁利红
  • 17篇谢华
  • 16篇易展
  • 16篇杨宗保
  • 13篇何军锋
  • 12篇杨昱

传媒

  • 27篇针刺研究
  • 27篇湖南中医学院...
  • 18篇湖南中医药大...
  • 17篇中国中医药信...
  • 16篇中国针灸
  • 14篇中华中医药学...
  • 13篇中国临床康复
  • 11篇世界华人消化...
  • 9篇世界中西医结...
  • 8篇中国中医基础...
  • 7篇中医药导报
  • 6篇湖南中医药导...
  • 6篇中国中医药科...
  • 6篇中医杂志
  • 6篇上海针灸杂志
  • 6篇中医药学刊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中华中医药杂...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中国针灸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1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14篇2013
  • 11篇2012
  • 14篇2011
  • 38篇2010
  • 35篇2009
  • 15篇2008
  • 19篇2007
  • 43篇2006
  • 26篇2005
  • 36篇2004
  • 10篇2003
  • 15篇2002
3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对胃扩张模型大鼠孤束核c-fos表达及胃内压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孤束核c-fos表达及胃内压的影响,阐明NTS可能是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胃功能的一个重要的延髓初级中枢。方法采用抗FOS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电生理技术。结果(1)造成大鼠胃扩张模型后,NTS内c-fos的表达增加,而电针足三里、内关穴组与胃扩张模型组比较,NTS内FOS阳性细胞数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电针足三里穴、内关穴组NTS内FOS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电针偏历穴、合阳穴组(P<0.01)。(2)电针足三里穴、内关穴组能显著升高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P<0.01),其胃内压升高程度高于电针偏历穴、合阳穴组(P<0.01)。结论NTS是针刺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胃功能的整合中枢之一;经穴对脏腑的调控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李江山严洁何军锋彭娜
关键词:内关穴孤束核胃扩张
电针足阳明足少阳经对胃窦及奥狄氏括约肌缩胆囊素-A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为了比较针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穴对胃窦平滑肌及Oddi括约肌组织中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CCK)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阿托品组、足三里(足阳明经)、阳陵泉(足少阳经)、四白组(足阳明经)、承筋组(足太阳经)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静滴阿托品造成平滑肌抑制状态,与此同时足三里、阳陵泉、四白、承筋组分别电针足三里、阳陵泉、四白及承筋穴20min。实验结束后取胃窦平滑肌及Oddi括约肌组织,采用RT-PCR方法测上述组织内缩胆囊素A受体基因(CCKA-R-mRNA)表达。结果:电针足阳明及足少阳经穴均能上调胃窦及Oddi括约肌组织中CCKA-R-mRNA的表达。对胃窦平滑肌组织CCKA-R-mRNA表达上调作用,针刺足三里(2.533±0.413)作用大于阳陵泉(1.453±0.508)及承筋组(1.098±0.23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5.252,P<0.01);对奥狄氏括约肌组织CCKA-R-mRNA表达上调作用,阳陵泉组(1.921±0.655)大于承筋组(0.820±0.39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628,P<0.01)及足三里组(1.359±0.105)。以上各组中以四白穴对上述两组织受体基因表达上调作用最强。结论:针刺足阳明、足少阳经对胃、胆运动的特异性调整作用,不仅与相关脑肠肽的释放有关,还与脑肠肽受体基因表达差异有关。
易受乡张泓严洁常小荣刘玉群林亚平邓元江
关键词:电针胃窦奥狄氏括约肌基因表达足阳明经穴
针刺胃经下合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作用的特异性规律研究
经脉(穴)与脏腑相关一直是经络研究的重点,本研究是在国家973计划项目"穴位效应规律的研究"的基础上,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为受试对象,观察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穴对...
严洁沈菁常小荣王超李江山阳仁达
关键词:针刺下合穴
文献传递
针刺足三阳经穴位对家兔胃黏膜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比较针刺足三阳经穴位对家兔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特异性。方法:以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分空白组、模型组、胃经组、胆经组及膀胱经组,用无水乙醇灌胃制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以胃黏膜损伤指数、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ousoxidesynthetase,NOS)含量变化为观察指标,比较针刺治疗后各指标差异。结果:①胃黏膜损伤指数:胃经组(10.88±3.23)明显低于模型组(24.88±6.29)、胆经组(19.38±3.66)及膀胱经组(24.13±1.64)。②胃黏膜一氧化氮含量(μmol/g):胃经组(1.38±0.27)明显高于模型组(0.45±0.20)、胆经组(0.45±0.19)及膀胱经组(0.57±0.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1.32,P<0.01)。③胃黏膜NOS含量(mkat/g):胃经组(32.20±10.21)明显高于模型组(12.70±2.61)、胆经组(22.12±5.32)及膀胱经组(12.52±4.24);而胆经组又明显高于模型组及膀胱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7.664,P<0.01)。结论:①针刺足阳明经穴可升高实验兔胃黏膜一氧化氮、NOS含量,减低胃黏膜损伤指数,表现出良好的胃黏膜保护作用。②针刺足少阳经穴可升高实验兔胃黏膜NOS含量,但作用较足阳明经穴组弱。③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特异相关性。
阳仁达严洁易受乡张泓刘玉群常小荣林亚平
关键词:针刺家兔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胃黏膜损伤
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兔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含量的调节(英文)被引量:13
2006年
背景:内皮素、一氧化氮作为一对维持血管张力,血流动力的平衡因子,在不同的疾病过程中,均有不同的反应,阐明高脂血症对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病理生理机制和寻找保护血管内皮的方法及药物已成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点。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兔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分析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兔内皮素-一氧化氮的调节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材料:普通级健康新西兰白兔60只,体质量1.5~2.5kg,雌雄不拘。药饼由丹参、山楂、郁金、大黄、泽泻等按一定剂量比例碾为粉末,醋调为糊,制成直径5~8mm、厚2~3mm的药饼;艾炷:苏州东方艾绒厂,“神灸300灸”艾炷(型号:东方一号,批号:20021212)。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10完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即空白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直接灸组、隔药灸组。除空白组外以胆固醇高脂饮食喂养法,建立兔高脂血症模型。选两组穴位轮灸:Ⅰ组:巨阙、天枢(双)、丰隆(双)共五穴;Ⅱ组:心俞(双)、肝俞(双)、脾俞(双)共六穴。于实验开始第1天,选1组穴位,直接灸组兔将艾炷直接粘于穴位上点燃施灸,隔药灸组兔将去除底座的艾炷粘于置于穴位上的药饼上点燃施灸。每穴每次连灸4壮,每日1次,第二天换另一组穴位,两组交替,连灸40d。其余两组不予任何处理。于实验第41天,对各组动物进行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后内皮素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实验动物治疗40d后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实验过程中有5只兔因腹泻等原因死亡,其中空白对照组2只,模型组、直接灸组、隔药灸组各1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55只。①隔药灸组血浆内皮素的含�
沈菁常小荣严洁岳增辉曹湘萍林亚平易受乡
关键词:间接灸高脂血症一氧化氮
脾虚证相关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与思考被引量:11
2010年
本文通过综述脾虚证机体内D-木糖、蛋白质、脂肪、乳酸、微量元素、酶的特异性变化,表明了脾虚证与上述物质代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对脾虚证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黄河林亚平易受乡常小荣严洁易展谢华彭芬宋炯
关键词:脾虚糖类蛋白质脂肪
电针家兔足阳明经穴对穴区组织氧分压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观察电针对家兔“足阳明经”穴内组织氧分压 (Po2 )的影响。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为对象 ,对“足阳明经”穴位梁门、天枢、足三里、解溪 4穴及相应穴位左、右各旁开 1cm对照线 (点 )共 3组电针前后组织Po2 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 :电针家兔“足阳明经”上述各穴点后其针后即刻与针前、针后 1 5min与针前比较组织Po2 值均明显降低 (P <0 .0 5或 0 .0 1 )。结论 :①针刺能使经穴内的组织Po2 明显降低 ,提示针刺作用的产生与所刺激穴位内氧的消耗加大、代谢旺盛密切相关 ;②经穴线与非经穴线比较其Po2 的变化具有相对特异性 ,提示经络通路的存在。
张泓阳仁达李江山严洁林亚平
关键词:足阳明经梁门天枢
针刺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运动总功率的影响
常小荣严洁林亚平易受乡邓沅江
文献传递
五经配伍调气法针刺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观察五经配伍调气法针刺与常规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根据西医分型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反流性食管炎(RE)两个区组,然后将两区组患者分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最终观察组28例(退出2例),对照组29例(退出1例)。在生活调护基础上,观察组用五经配伍调气法针刺治疗,穴取足三里、冲阳、胃俞、中脘、行间、少府、大敦、太冲、肝俞、期门、膻中、中庭,留针30 min,每周3次。对照组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常规口服治疗,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4周临床症候积分,并从3个方面(两组主要临床症状、胃镜下炎性反应改善情况及临床总体症候)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随访时观察组症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ERD与RE两分型患者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灼热症状总有效率为82.1%(23/28),低于对照组的93.1%(27/29)(P<0.05);观察组治疗后嗳气症状总有效率为94.1%(16/17),高于对照组的75.0%(15/20)(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镜下炎性反应改善总有效率为75.0%(12/16),对照组为82.4%(1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体症候总有效率为82.1%(23/28),对照组为86.2%(2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经配伍调气法针刺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能改善临床症候、胃镜下炎性反应,有改善嗳气等优势,疗效较持久。
潘诗敏李金香李金香张曦严洁李莹胡莎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调气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技术研究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代谢物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研究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代谢物的影响,探讨电针"内关"穴对MIRI大鼠代谢模式的影响。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对照组:不予电针,仅用鼠板束缚大鼠,每次20min,每日1次,持续7d;模型组予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模:至第7天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 min后恢复血流60 min;电针组(频率10Hz/50Hz,脉冲宽度0.5ms,强度1mA):每日电针双侧"内关"穴1次,时间20min,持续7d,于第7天电针后造模。造模结束后,收集3组大鼠的血清和心肌组织。利用1 H NMR进行代谢物检测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进行模式识别。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的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3-羟基丁酸、乳酸、丙氨酸、赖氨酸、醋酸盐、N-乙酰糖蛋白、丙酮、乙酰乙酸、琥珀酸、谷氨酰胺、多不饱和脂肪酸、肌酸、甘油磷酸胆碱、甘氨酸均浓度下降,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浓度上升;其中除丙酮、乙酰乙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外,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在电针后下降到接近对照组水平,其它代谢物浓度均在电针后上升到接近对照组水平,电针组大鼠血清的代谢模式更接近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的乳酸、丙氨酸、赖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甘油磷酸胆碱、肌酸、牛磺酸、甘氨酸、苏氨酸、腺苷一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浓度下降,葡萄糖浓度明显上升;其中肌酸、甘油磷酸胆碱、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浓度在电针后上升,葡萄糖浓度在电针后下降;此外,电针组大鼠心肌组织苏氨酸、腺苷一磷酸浓度较模型组进一步下降;电针组大鼠心肌的代谢模式虽然有向对照组偏移的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还是较大。�
唐雅妮谭成富刘薇薇严洁王超刘密林东海黄彩华杜琳陈美琳李姣兰朱鼎铭
关键词:电针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左心室肌核磁共振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