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云志

作品数:63 被引量:339H指数:13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8篇生物学
  • 28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2篇鱼类
  • 21篇群落
  • 14篇类群
  • 13篇群落结构
  • 11篇鱼类群落
  • 10篇物种
  • 9篇溪流
  • 8篇河流
  • 7篇物种多样性
  • 6篇年龄
  • 5篇鱼类群落结构
  • 5篇光唇鱼
  • 5篇巢湖
  • 4篇低头
  • 4篇入侵
  • 4篇繁殖
  • 4篇Β多样性
  • 3篇入侵种
  • 3篇侵种
  • 3篇鰕虎鱼

机构

  • 56篇安徽师范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安徽省环境科...
  • 2篇安庆师范学院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芜湖职业技术...
  • 1篇教育部
  • 1篇青海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福州市海洋与...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安徽省旌德县...
  • 1篇安徽省水产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水产舟山...

作者

  • 63篇严云志
  • 21篇储玲
  • 12篇陈毅峰
  • 11篇朱仁
  • 6篇郭丽丽
  • 5篇司春
  • 5篇吴添天
  • 4篇王文剑
  • 4篇芮明
  • 3篇匡武
  • 3篇李堃
  • 3篇席贻龙
  • 3篇蔡永久
  • 3篇张彦辉
  • 2篇宛凤英
  • 2篇葛雅丽
  • 2篇陶捐
  • 2篇姚景龙
  • 2篇闫莉莉
  • 2篇高俊峰

传媒

  • 9篇水生生物学报
  • 4篇淡水渔业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动物分类学报
  • 2篇生物学杂志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大自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水产养殖
  • 1篇Zoolog...
  • 1篇河北渔业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山殷溪河光唇鱼食性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基于2014年7月于黄山殷溪河采集的94尾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标本,初步研究了该物种的食性特点,分析了其食物组成及其多样性随年龄和全长增长的变化。渔获物的个体全长为17.93~357.72 mm,分为5个年龄组。光唇鱼的食物由陆生和水生植物、陆生昆虫、碎屑以及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水生昆虫等水生动物组成,其中以水生昆虫、水生植物和碎屑为常见和优势饵料种类。单因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1~3龄组间的食物类型数无显著差异,但食物多样性指数和宽度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earson's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随个体全长增大,食物类型数显著增多而宽度指数显著下降,但食物多样性无显著变化。此外,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光唇鱼的食物组成与个体全长显著相关;随个体全长增大,胃含物中水生昆虫类逐渐减少而甲壳类和陆生昆虫逐渐增多,但水生植物和碎屑的多度与全长无明显关系。
刘雪飞汪晗余银姣王梦田王智怡严云志
关键词:食物组成食物多样性
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7
2010年
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高校课程改革的发展,传统的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如何在不破坏自然资源和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取得令人满意的野外实习效果,是很多高校生物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基于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山地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吴海龙晏鹏严云志张方吴孝兵
关键词:野外实习脊椎动物学教学改革
基于河流网络体尺度的皖河河源溪流鱼类群落的空间格局被引量:12
2014年
2013年7-8月对大别山皖河河源1~3级溪流的鱼类进行了调查,着重从河流网络体空间尺度研究了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空间格局,探讨了局域栖息地条件和支流空间位置对鱼类群落的影响.1~3级溪流间,鱼类物种数随溪流级别增大显著增多,但个体数无显著变化(P>0.05);长河、潜水和皖水3条支流间鱼类物种数和个体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鱼类物种数受局域栖息地条件(海拔)和支流空间位置(河流级别和下游量级)的联合影响,但鱼类个体数仅受局域栖息地条件(海拔)的影响。不同溪流级别和不同支流间的群落结构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物种数类似,鱼类群落结构也受局域过程(海拔)和空间过程(汇合量级和下游量级)的联合影响。本研究表明,总体上皖河河源溪流网络体中的鱼类群落是局域过程和空间过程联合作用的产物。因此,为合理保护和管理皖河河源的溪流鱼类物种,有必要兼顾局域栖息地条件与河流网络连通性的保护和恢复。
李艳慧严云志朱仁周科储玲万安汪小三
关键词:鱼类群落
低头坝对河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以青弋江流域为例
针对皖南山区青弋江流域中普遍存在的低头坝,本文着重开展了3个方面的研究:1)研究了鱼类群落在河流网络体中的空间分布格局;2)研究了鱼类群落的空间变化及其季节动态;3)探讨了因低头坝建筑而发生生境扩张的外来鱼类是否影响土著...
严云志陈毅峰
关键词: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文献传递
扁头鮡地理种群形态变异的研究兼论大鳍鮡的物种有效性被引量:15
2007年
采用形态度量学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雅鲁藏布江、伊洛瓦底江、怒江和澜沧江4个水系标本的比较,研究了扁头鮡各地理种群间的形态变异及大鳍鮡的物种有效性。结果表明4个水系的标本相互之间的差异还没有达到亚种水平,应是扁头鮡的地理种群;扁头鮡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如眼间距、背鳍基长、肛门位置和脂鳍起点位置等性状随海拔高度的下降,自西向东呈梯度变化;前人将腹鳍前长比体长、脂鳍基长比背鳍基长和眼间距比头长等作为大鳍鮡区别于扁头鮡的鉴别特征,并不能将标本区分为大鳍鮡和扁头鮡两个物种,因此大鳍鮡是一个无效的物种,应是扁头鮡的同物异名。
姚景龙严云志高勇李堃陈毅峰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物种有效性地理种群中国西南部
溪流大小及其空间位置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0
2010年
2008年10月和2009年10月分别对黄山地区阊江流域与青弋江流域1—3级浅水溪流中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溪流大小及其空间位置对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共捕获35种鱼类,阊江和青弋江分别为26和29种,其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57.1%;两流域间每样点的物种数差异显著,个体数差异极显著。在溪流级别梯度(1—3级)下,鱼类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都呈上升的变动趋势,且物种数的变化相对个体数较显著。综合相关分析、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与典范相关分析的结果,阊江和青弋江中鱼类物种数的空间变化主要与下游量级相关,而个体数的空间变化主要与水宽相关。因此,阊江和青弋江1—3级浅水溪流中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溪流大小和空间位置的共同作用结果,且溪流大小和空间位置分别决定鱼类的个体数与物种数的空间分布。
严云志占姚军储玲陈毅峰邬春华
生物入侵的进化生物学被引量:31
2005年
陈毅峰严云志
关键词:进化生物学生物入侵濒危入侵种灭绝种间关系
基于划分强度的巢湖流域河流鱼类群落的空间格局被引量:3
2017年
确定河流鱼类群落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保护和管理鱼类多样性的科学基础。基于2013年10月对巢湖流域66个河道样点的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水系、河流级别、生态亚区3个空间体系和鱼类分类聚类支系对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的划分强度,解析了巢湖流域河流鱼类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流鱼类群落与水系和河流级别无显著相关,但随生态亚区间显著变化;水系和河流级别对鱼类群落的划分强度较低,其组内相似性与组间相似性无显著差异;生态亚区的划分强度较高,组内相似性显著高于组间相似性;但同鱼类的分类聚类支系相比,生态亚区的划分强度却相对较低;巢湖流域河流鱼类群落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陆地景观条件,也受景观因子以外的局域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有必要进一步理清影响巢湖流域河流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并探明这些关键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而为巢湖流域河流鱼类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基础。
钱红储玲朱仁蔡永久严云志
关键词:鱼类群落巢湖流域
食蚊鱼生态入侵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09年
食蚊鱼原产于中、北美洲,由于被认为可用以控制蚊子,而于20世纪初被世界各地大量引种,现已成为全球性分布的外来入侵种之一。尽管食蚊鱼的控蚊效果尚存争议,但有一点却成不争事实,即该外来入侵种已经对世界各地的土著物种(无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等)、生态系统以及水体环境都构成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食蚊鱼的生物学特性、入侵机制、控蚊效果和生态效应等4方面对目前有关该外来入侵种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为该物种的管理和控制提出了建议性策略和措施,以期为中国的外来入侵种研究及其管理和控制提供基础资料及参考依据。
严云志陈毅峰陶捐
关键词:生物入侵外来入侵种食蚊鱼管理和控制
人类干扰对溪流鱼类群落α和β多样性及其纵向梯度分布的影响
严云志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