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德勇

作品数:249 被引量:819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1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8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5篇消融
  • 159篇心房
  • 156篇房颤
  • 152篇心房颤动
  • 117篇导管
  • 117篇导管消融
  • 51篇消融术
  • 47篇复发
  • 45篇射频消融
  • 42篇静脉
  • 41篇射频
  • 39篇术后
  • 38篇肺静脉
  • 35篇心房颤动患者
  • 34篇导管消融术
  • 28篇消融治疗
  • 24篇心律
  • 21篇导管消融治疗
  • 21篇心律失常
  • 20篇血管

机构

  • 240篇首都医科大学...
  • 20篇郑州大学第一...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北京市心肺血...
  • 3篇河北省人民医...
  • 3篇中国石油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上海市胸科医...
  • 2篇宁波市第一医...

作者

  • 248篇龙德勇
  • 195篇马长生
  • 194篇董建增
  • 130篇汤日波
  • 115篇喻荣辉
  • 99篇桑才华
  • 91篇蒋晨曦
  • 80篇刘兴鹏
  • 70篇杜昕
  • 58篇李松南
  • 46篇白融
  • 40篇宁曼
  • 38篇刘念
  • 33篇刘小青
  • 31篇郭雪原
  • 23篇刘小慧
  • 23篇李梦梦
  • 22篇闻松男
  • 19篇康俊萍
  • 19篇吴嘉慧

传媒

  • 37篇中国心脏起搏...
  • 3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7篇心肺血管病杂...
  • 23篇中国介入心脏...
  • 2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6篇中国医药
  • 13篇临床心血管病...
  • 5篇中华老年医学...
  • 5篇郑州大学学报...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河南医学研究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北京生物医学...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医刊
  • 2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4篇2024
  • 23篇2023
  • 10篇2022
  • 15篇2021
  • 15篇2020
  • 5篇2019
  • 11篇2018
  • 16篇2017
  • 12篇2016
  • 8篇2015
  • 17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11篇2010
  • 9篇2009
  • 12篇2008
  • 11篇2007
  • 14篇2006
  • 11篇2005
2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三维磁导航系统标测和消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初步经验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三维磁导航系统标测和消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结合NiobeII磁导航系统和CARTO-RMT电解剖标测系统,采用4mm-顶端的NaviStar-RMT标测和消融导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结果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例,其中1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左侧房室旁道2例,右侧房室旁道1例,典型心房扑动2例,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1例。磁导航系统遥控操作,10例均完成电生理标测。9例消融成功,失败1例为心房扑动患者,换用NaviStar盐水灌注导管后消融成功。导管操作时间93±33.1min,X线曝光时间12.5±6.5min。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用磁导航系统可进行有效和安全的三维标测和消融。
喻荣辉马长生董建增刘兴鹏汤日波龙德勇田颖张铭史力生郑斌陶海龙
关键词:电解剖标测磁导航系统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犬快速心房起搏心房颤动模型全心房心外膜标测以及静脉胺碘酮对其心电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探讨快速心房起搏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模型房颤发作时肺静脉、左右心房各部位激动频率的差异以及胺碘酮对其电生理特性的影响。选健康雄性杂种犬10只,以400次/分的固定频率进行右心耳起搏,建立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10周后终止起搏,行64道全心房心外膜标测。标测部位分别为左右心房游离壁、左右心房顶部、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和右下肺静脉。记录以上部位的心外膜电图,测量各标测部位的平均房颤波周长(AFCL),并对不同部位心外膜标测电图进行频谱分析。静脉注射胺碘酮300mg,分析胺碘酮治疗前后各部位有效不应期(ERP)和AFCL的变化。结果:8只犬完成整个实验。在所有8只犬中,最短AFCL/ERP位于Marshall韧带的有2只,位于左下肺静脉的有6只;AFCL/ERP在心房的分布呈明显的梯度分布,自短至长依次为:肺静脉或Marshall韧带、左房游离壁和左侧Bachmann束、右侧Bachmann束和右房游离壁;频谱分析结果与AFCL分析结果一致;胺碘酮虽然可延长肺静脉和心房各部位ERP和AFCL,但是不能终止房颤的发作。结论:局灶机制可能是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的发生和维持机制。
王健刘兴鹏刘小青龙德勇董建增马长生
关键词:心房颤动MARSHALL韧带肺静脉胺碘酮
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无症状性复发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后无症状性复发的发生率、复发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对连续48例接受 CPVI 治疗的房颤患者进行48 h动态心电图(Holter)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1、3及6个月。对年龄、性别、房颤类型、是否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左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操作时间、术后心率变异性等指标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无症状性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 48例患者中随访资料完整的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岁±14岁。术前为阵发房颤的25例,非阵发性房颤的17例。术后1、3、6个月阵发房颤组无症状性复发的发生率分别为8%、12%、8%;非阵发房颤组分别为23.5%、29.4%、35.3%。非阵发房颤组6个月时的无症状性复发率显著高于阵发房颤组(P<0.05)。CPVI 术后无症状性复发的心律失常类型以房颤多见,而症状性复发的心律失常类型则以房性心动过速多见。结论CPVI 术后部分患者存在尤症状性房颤复发。非阵发房颤、左房增大及术后正常 R-R 间期的标准差增加是预测 CPVI 术后出现无症状性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郝蓬马长生董建增刘兴鹏龙德勇方冬平胡福莉喻荣晖汤日波卢春山刘晓惠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肺静脉
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射频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与药物控制心室率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射频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与药物控制心室率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平均年龄(45.6±15.1)岁,其中30例经肺静脉导管消融治疗恢复窦性心律,其余30例给予β受体拮抗剂和/或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和/或洋地黄类药物控制患者的心室率在静息状态下≤80次/min,平均随访时间(10±20)个月,根据SF-36生活质量评价方案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积分高于药物控制心室率治疗组(P<0.05)。结论经肺静脉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较药物控制心室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健刘兴鹏刘小青龙德勇董建增马长生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生活质量
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导管消融复发机制和再次消融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复发的机制,以及代谢综合征对再次消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阵发性房颤初次导管消融的患者共522例,175例复发,复发患者中98例行再次消融(3例失访),资料完整的95例入选本研究。将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根据三维激动标测,以及隔离肺静脉后房颤是否终止和诱发将复发机制分为肺静脉机制和肺静脉外机制。结果95例患者中代谢综合征53例(55.8%)。代谢综合征组复发心律失常包括房颤24例(45.3%),心房扑动(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14例(26.4%),房颤合并房扑或房速15例(28.3%);非代谢综合征组复发心律失常包括房颤18例(42.9%),房扑或房速17例(40.5%),房颤合并房扑/房速7例(1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肺静脉-左心房传导恢复在代谢综合征组为83.3%,在非代谢综合征组为88.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机制考虑存在肺静脉外因素代谢综合征组25例(47.2%),非代谢综合征组为20例(47.6%)(P=0.965)。平均随访3-73(29.6±20.5)个月,共有33例(34.7%)复发。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对35.7%, P=0.955)。结论代谢综合征对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后复发机制和再次消融成功率无影响。
汤日波马长生董建增刘小慧喻荣辉龙德勇杜昕康俊萍吴嘉慧宁曼桑才华魏永燕蒋晨曦李松男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
既往心房颤动消融术中心包压塞患者接受再次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初步探讨既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心包压塞患者再次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可行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自2016年4月至2019年8月间,既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心包压塞并再次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10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数据、消融参数,随访临床事件与窦律维持情况。结果:1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6±11.4)岁,男6例,3例复发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7例复发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围术期8例应用华法林桥接抗凝,2例应用不间断达比加群酯抗凝。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再次导管消融治疗,1例患者术后因继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心脏压塞、其他出血及死亡事件。随访期间(30.0±14.4)个月,6例(6/10)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结论:既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心包压塞患者再次行导管消融治疗安全及可行。
赵欣苏鑫龙德勇桑才华喻荣辉汤日波刘念白融蒋晨曦李松南郭雪原王伟胡荣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包压塞导管消融抗凝治疗
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心率失常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使用CARTO系统对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室早(速)行射频消融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30例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患者在CARTO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术.结果 26例患者室早(速)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2例患者室早起源于左冠窦,2例患者室早(速)起源于心大静脉.所有患者均成功消融,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复发室早,室早数少于4 000次/24 h.结论经CARTO系统指导下行导管消融流出道起源室早(速)是安全有效的.
光雪峰李绍龙龙德勇刘屹左明鲜邓洁刘兴鹏
关键词:导管消融
心小静脉相关的右侧房室旁路消融1例被引量:1
2020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曾因心动过速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预激综合征,在三尖瓣环游离壁侧消融失败。患者窦性心律下体表心电图显示(图1):V1导联无r波、呈QS型、预激波为负,Ⅲ导联预激波为负正双向,Ⅱ、aVF导联预激波为正,推测可能为间隔旁路。经股静脉途径送入冠状窦10极电极,右心室4极电极,经SL1长鞘送入7F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Thermocool Smart TouchTM,D curve,Biosense Webster),应用Carto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Biosense Webster,Inc.,Diamond Bar,CA,USA)进行标测。
齐鹏蒋晨曦龙德勇马长生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静脉造影术导管消融术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电复律即刻成功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影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3个月内复发患者直流电复律成功率的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二病房行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且在术后3个月内因持续性房性心律失常住院行电复律的患者。禁食状态下,地西泮静脉注射镇静,行双向同步直流电复律,除颤电极片置于心尖区及胸骨旁右侧,能量依次采用50~200J。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年龄33~69岁,平均心房颤动病史14.6个月,左心房直径(42.8±5.2)mm,左心室射血分数(62.9±5.3)%。复发持续性心律失常中46%为心房扑动,54%为心房颤动,共进行97次电复律。患者即刻复律成功率为77%,其中80%一次放电复律成功。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是否服用心律平等方面,即刻复律成功组与即刻失败组相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示年龄、左心房扩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与电复律即刻成功率显著相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上述因素后发现,术前心房颤动持续时间(OR=0.957,95%CI:0.921~0.994,P=0.023)和术前服用胺碘酮是复律成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即刻成功的定义是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24 h。结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患者,术前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和术前服用胺碘酮是电复律即刻成功的独立预测因素。
宁曼董建增康俊萍喻荣辉龙德勇汤日波桑才华蒋晨曦马长生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早期复发直流电复律
牙周炎对心房颤动潜在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炎症通过加重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牙周炎是常见的慢性感染性口腔疾病,通过诱发机体的炎症反应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已有部分临床研究发现牙周炎和心房颤动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心房颤动患者合并牙周炎可能增加不良预后风险。牙周炎时口腔感染细菌释放内/外毒素、炎性介质,以及牙周炎激发的自身免疫反应,都可能是牙周炎增加心房颤动发病危险的机制。另外,部分干预研究发现,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口腔清洁措施可降低心房颤动发病风险。这提示牙周炎可能对心房颤动有潜在的影响,能否作为心房颤动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还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
牛宇婷李文静龙德勇邓旭亮
关键词:牙周炎心房颤动流行病学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