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日波

作品数:195 被引量:724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0篇房颤
  • 139篇心房
  • 135篇心房颤动
  • 119篇消融
  • 94篇导管消融
  • 91篇导管
  • 41篇复发
  • 38篇消融术
  • 34篇术后
  • 31篇心房颤动患者
  • 30篇射频消融
  • 28篇血管
  • 27篇射频
  • 25篇导管消融术
  • 22篇心血管
  • 21篇心血管病
  • 21篇心血管病学
  • 21篇血管病
  • 21篇血管病学
  • 20篇心律

机构

  • 183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大连市友谊医...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市第一中...
  • 3篇南开大学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上海市胸科医...
  • 3篇国家知识产权...
  • 2篇杭州市第一人...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河北省人民医...
  • 2篇青海大学
  • 2篇北京大学首钢...
  • 2篇济南市第四人...

作者

  • 194篇汤日波
  • 153篇马长生
  • 143篇董建增
  • 129篇龙德勇
  • 101篇喻荣辉
  • 87篇桑才华
  • 82篇蒋晨曦
  • 71篇杜昕
  • 58篇李松南
  • 47篇白融
  • 43篇刘念
  • 43篇刘兴鹏
  • 40篇宁曼
  • 29篇郭雪原
  • 28篇刘小慧
  • 27篇闻松男
  • 23篇康俊萍
  • 19篇胡福莉
  • 18篇吴嘉慧
  • 16篇赵欣

传媒

  • 28篇心肺血管病杂...
  • 26篇中国心脏起搏...
  • 22篇中华心律失常...
  • 18篇中华心血管病...
  • 15篇中国介入心脏...
  • 13篇中国医药
  • 6篇临床心血管病...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社区医师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医学综述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内科理论与实...
  • 2篇医学教育管理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年份

  • 14篇2023
  • 8篇2022
  • 10篇2021
  • 12篇2020
  • 6篇2019
  • 9篇2018
  • 11篇2017
  • 13篇2016
  • 11篇2015
  • 19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13篇2010
  • 8篇2009
  • 11篇2008
  • 15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1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房颤动的命名及分类被引量:4
2007年
心房颤动(房颤)的命名和分类存在多种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对房颤机制的认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于房颤的学术交流和临床工作颇为不利,我们在此复习房颤的命名与分类,以期方便大家进行学术、临床沟通。
汤日波马长生
关键词:心房颤动临床沟通
右侧游离壁心房多插入点旁路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分析
2020年
目的:右侧游离壁旁路伴心房多插入点是一种罕见的旁路类型,本研究旨在探讨右侧游离壁旁路伴心房多插入点的电生理特点。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右侧游离壁心房多插入点旁路患者8例(多插入点旁路组),同时连续纳入行射频消融术的典型右侧游离壁旁路患者24例(对照组)。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收集最早激动点的个数、位置及放电次数等数据,描述旁路的电生理特点及消融过程,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14例多插入点旁路组患者均为既往常规消融后复发,右心房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40.4±5.3)?mm对(34.8±6.2)?mm, P=0.03]。激动标测结果显示,多插入点旁路组8例患者平均同时合并3(2,4)[ M( P25, P75)]个相互独立的心房最早激动部位。所有的心房最早激动部位均远离三尖瓣环。对单个"最早"激动部位消融并不改变心动过速的周长,平均需要2.5(2,3)次反复标测,在3.0(2.5,4.5)个消融位点通过21(14,33)次放电之后,旁路前传和逆传功能成功阻断,平均总消融时间(787.0±445.4)?s。随访期间多插入点旁路组患者均未复发心动过速,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40.4±5.3)?mm对(38.4±6.9)?mm, P=0.02]。 结论:右侧游离壁旁路的心房侧可具有多个插入部位,通过对右心房进行完整地结构重建可准确识别各插入点位置并指导消融。
桑才华李梦梦龙德勇赖一炜蒋晨曦郭雪原赵欣李松南王伟汤日波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关键词:心脏电生理学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被引量:20
2023年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风险。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我国房颤管理的规模、质量和经验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制定房颤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房颤规范化管理,及时、充分地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该指南详尽阐述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根据亚洲房颤人群特点提出了CHA_(2)DS_(2)-VASc-60卒中评分,重新评价了房颤筛查的临床应用,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的意义和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马长生吴书林刘少稳韩雅玲王伟白英刘念刘晓霞汤日波李松南李昌义赵欣桑才华夏时俊郭雪原郭琦蒋超蒋晨曦
关键词:心房颤动抗凝节律控制导管消融综合管理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进展被引量:6
2007年
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是近年来心律失常领域无可争议的主角并已经成为各大电生理中心最日常的工作。房颤导管消融的进展日新月异,在此让我们回顾一下房颤导管消融近期的精彩内容。
马长生汤日波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心律失常电生理
犬房颤模型心房纤维化对心房重塑和炎症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心房纤维化在犬心房颤动(房颤)中对心房重塑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犬随机分为3组:房颤组(6只)、纤维化组(12只)及药物组(12只)。房颤组进行心房快速起搏(provided atrial tachypacing,ATP)8周。纤维化组在进行ATP的同时诱导心房结构重塑。药物组犬除进行ATP和诱导心房结构重塑外,口服羟尼酮药物治疗。分别于起搏前及起搏后4周及8周进行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超声心动图、电生理检查及心房组织学检查。结果相对于房颤组,纤维化组胶原容积分数、左心房直径、房颤维持时间、房颤诱发率均明显升高;药物组较房颤组无明显差异。起搏4周时纤维化组CRP水平较房颤组明显升高[(434.99±135.26)ng/mL vs(346.67±81.09)ng/mL,P<0.05]。起搏8周时纤维化组CRP、IL-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房颤组及药物组(P<0.05),药物组与房颤组间各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炎症因子水平与左心房直径及胶原容积分数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犬房颤过程中心房纤维化加重心房重塑及炎症反应,羟尼酮减轻心房结构重塑,并降低炎症水平,提示羟尼酮可能在房颤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戴天医罗太阳何怡华谷孝艳汤日波董建增刘小慧
关键词:心房颤动结构重塑炎症
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房间隔穿刺一例被引量:3
2008年
董建增汤日波马长生刘兴鹏龙德勇喻荣辉
关键词:房间隔穿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禁忌证
经导管消融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心房颤动
目的报道经导管消融隔离肺静脉前庭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的心房颤动(房颤)的初步结果。方法 10例原发性甲亢患者,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36~79(57.4±11.8)岁。所有患者均存发现甲亢或甲亢诊断之后...
胡福莉马长生董建增刘兴鹏龙德勇刘晓青喻荣辉汤日波卢春山何晓魁方东平郝蓬
文献传递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合并心房颤动的房间隔穿刺及导管消融
2014年
目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合并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存在一定挑战,本研究拟评价这类患者房间隔穿刺及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共入选16例[年龄(56±12)岁,10例男性]房缺封堵术后接受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10例,持续性房颤6例。房间隔封堵器之外无穿刺空间者直接穿刺封堵器,在球囊扩张辅助下建立左房入路后单导管完成所有操作。阵发性房颤消融策略为环肺静脉电隔离;持续性房颤消融策略为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心房线性消融并实现传导阻滞。结果 16例患者中,房间隔穿刺成功率100%,11例(A组)直接穿刺房间隔成功,5例(B组)穿刺封堵器并经球囊扩张后长鞘可顺利通过。与A组比较,B组房间隔穿刺操作时间[(38±8)min vs(5±3)min]、总透视时间[(54±15)min vs(31±11)min)]以及总手术时间[(224±36)min vs(165±35)min)]显著延长,P均<0.05。除B组中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未实现二尖瓣峡部传导阻滞之外,所有患者实现既定手术终点,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经胸超声未见房间隔水平左向右分流。平均随访(16±6)个月,12例(75%)患者维持稳定窦性心律。结论房缺封堵术后合并的房颤经导管消融安全,有效。球囊扩张辅助下可直接穿刺房间隔封堵器获得左房入路。
桑才华董建增喻荣辉龙德勇汤日波宁曼蒋晨曦陈珂李松南马长生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房间隔缺损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方法:将91例年龄≥60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45)和胺碘酮+厄贝沙坦组(Ⅱ组,n=46),治疗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3,6,9,12,18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6,12,18个月的左房前后径。结果:治疗后3个月,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8.4%,与Ⅱ组(90.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9,12,18个月,Ⅰ组窦性维持率分别为72.1%,65.1%,60.5%,55.8%,Ⅱ组分别为88.6%,86.4%,81.8%,79.5%,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大于Ⅱ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且能抑制左房扩大。
曹道俊慕春言仝峰汤日波
关键词:心房颤动胺碘酮厄贝沙坦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复发的关系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影响。方法210例房颤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联合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3个月,其中服用普罗帕酮29例、胺碘酮113例、索他洛尔3例,未服用药物65例,因索他洛尔组病例数少仅对前三组进行分析。早期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3个月内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晚期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3个月后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结果三组平均年龄具有显著差异,余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内共88例(41.9%)出现早期复发,普罗帕酮、胺碘酮、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三组早期复发率分别为41.4%,32.7%,55.4%,具有显著差异(P=0.013)。Logistic分析显示胺碘酮与早期复发独立相关(比数比=0.37,95%可信区间0.19~0.72,P=0.003)。随访180±75(91~374)天,66例(31.4%)晚期复发,三组晚期复发率分别为34.5%,28.3%,32.3%,无显著差异(P=0.752)。Logistic分析显示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978)。服索他洛尔3例均出现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结论术后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是胺碘酮可显著降低房颤导管消融的早期复发,但对晚期复发无影响。
汤日波马长生董建增刘兴鹏龙德勇喻荣辉康俊萍史力生田颖郑斌何华陶海龙刘小慧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抗心律失常药物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