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云飞

作品数:22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堰市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肌
  • 4篇肺损伤
  • 3篇心功能
  • 3篇心室
  • 3篇通气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脑损伤
  • 3篇机械通气
  • 2篇动脉瘤
  • 2篇心肺
  • 2篇心肌损伤
  • 2篇心室功能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血小板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血液透析治疗
  • 2篇血症

机构

  • 16篇湖北医药学院...
  • 6篇太和医院
  • 1篇郧阳医学院

作者

  • 21篇黄云飞
  • 20篇郑翔
  • 18篇方志成
  • 14篇陈黎
  • 14篇刘伯毅
  • 8篇周昌娥
  • 7篇盛春风
  • 2篇熊鹏
  • 2篇季艳梅
  • 2篇刘培
  • 2篇杨宝义
  • 1篇于艳芳
  • 1篇罗湘玉
  • 1篇杨贤义
  • 1篇郭学珍
  • 1篇刘安永
  • 1篇杨春霞
  • 1篇方敏
  • 1篇郑晓丽
  • 1篇罗杰

传媒

  • 3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郧阳医学院学...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影响大面积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去骨瓣减压术临床预后的各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47例各种原因大面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临床疗效,以颅内病变原因死亡为评价终点,分析不同年龄、病因、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大脑中线移位程度与死亡的关系。结果 57例患者术后因颅内病变加重死亡,60岁以上者死亡49例,合并风心病心房纤颤、感染性心内膜炎、高血压病者死亡54例,死亡率最高,48 h后手术死亡47例,大脑中线移位超过1 cm者死亡48例。结论去骨瓣减压术临床预后与年龄、病因、手术时机及方式、大脑中线移位程度有关。
方志成郑翔杨宝义刘伯毅陈黎黄云飞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去骨瓣减压术预后
亚低温治疗创伤性凝血病合并肺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创伤性凝血病并肺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寻找创伤性凝血病治疗方法。方法 30只日本大耳白兔行剖胸探查术,制作创伤性凝血病动物模型,选择合并呼吸道出血的创伤性凝血病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亚低温组,观察动物呼吸机应用时间、呼吸机参数,评估呼吸机支持力度,测定血气分析,评估氧代谢,监测凝血功能、ELISA法测定肺组织局部TNF-α水平,评估亚低温对创伤性凝血病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呼吸机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短,脱机早,呼吸机辅助呼吸力度低(P<0.05),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升高(P<0.05),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明显下降(P<0.05),肺组织局部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亚低温可有效治疗创伤性凝血病,机制与改善氧合、抑制肺组织局部炎症等因索有关。
方志成郑翔陈黎盛春风黄云飞
关键词:亚低温创伤性凝血病肺损伤
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含量的影响。方法: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机械通气组(早期应用机械通气)及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第2、6、10天血清IL-6含量,并评估患者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机械通气组在入院后第2、6、10天血清IL-6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病死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可有效地限制血清IL-6水平的升高,改善预后。
刘伯毅罗杰郑翔陈黎黄云飞
关键词: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白介素-6
缓慢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心肺功能衰竭的疗效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对老年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174例老年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被分血液透析组(96例)和常规治疗组(78例),记录机械通气参数及呼吸机支持力度(正压),测定动脉血气,评估肺功能情况,以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EVLWI)、心率(HR)评估血流动力学,测定血浆脑型利钠肽(BNP)含量评估心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血液透析组动脉血气氧分压[(65.32±5.35)mmHg比(101.43±5.87)mmHg]显著提高(P<0.05),肺泡—动脉氧分压差[(39.38±3.61)mmHg比(7.53±3.54)mmHg]显著下降(P<0.01)。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血液透析组血流动力学CO[(1.87±0.14)L·min-1·m-2比(4.59±0.37)L·min-1·m-2]、CI[(1.45±0.24)比(4.68±0.75)]显著升高,EVLWI[(9.89±0.74)ml/kg比(5.67±0.21)ml/kg],BNP[(13283.98±173.91)pg/ml比(4584.26±94.71)pg/ml]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缓慢、连续性血液透析可有效治疗老年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清除炎症介质、缓慢脱水减轻心脏肺负担等有关。
方志成周昌娥郑翔盛春风黄云飞
关键词:肾透析呼吸功能不全心室功能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低氧血症118例救治体会被引量:2
2001年
杨贤义刘安永王惠芳罗湘玉黄云飞刘伯毅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症低氧血症救治
创伤性凝血病合并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创伤性凝血病并发肺损伤的临床特点,寻找有效预防方法。方法 40只日本大耳白兔经胸骨切开行剖胸探查术,制作创伤性凝血病动物模型,根据呼吸道有无出血,随机分为肺损伤组、非肺损伤组。记录简易动物呼吸机应用时间、呼吸机参数,评估呼吸机支持力度,测定血气分析,评估动物氧代谢情况,处死动物后测定肺组织局部IL-6水平,评估肺组织炎症情况。结果创伤性凝血病实验动物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低下(P<0.05),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增高(P<0.05),呼吸机平均机械通气时间(6.26±0.82天),呼吸机辅助呼吸力度大(P<0.05),肺组织局部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创伤性凝血病易于合并肺组织损伤,影响氧代谢,应引起临床重视。
方志成周昌娥郑翔盛春风黄云飞
关键词:创伤性凝血病肺损伤
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大白兔肺组织TNF-α和CC16的变化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潮气量(TV)机械通气对大白兔肺组织TNF-α和CC16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对照组、小潮气量组及大潮气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插管后不进行机械通气,其他组插管后机械通气,小潮气量组TV 8 ml/kg,大潮气量组TV 25 ml/kg,其他参数相同。通气时间24 h。观察实验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变化、ELISA法测定肺组织TNF-α及CC16、测定肺组织湿/干重(W/D)值、制备肺组织石蜡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潮气量组实验结束动脉氧分压降低(P<0.05),肺组织W/D、TNF-α升高,CC16降低(P<0.01),小潮气量组相应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大潮气量组肺组织病理切片可见肺组织水肿。结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发生了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表现为动脉氧分压、肺组织W/D、TNF-α、肺组织病理切片的变化,而同时肺组织CC16下降,表明CC16可能在VILI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刘伯毅郑晓丽郑翔刘培方志成黄云飞
关键词:机械通气CLARA细胞分泌蛋白TNF-Α大白兔
颅内动脉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肌损伤的变化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肌损伤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入选125例颅内动脉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动态观察其心电图变化,测定血浆肌钙蛋白I(cTnI)及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心室壁运动及心功能状态,分析心肌损伤与动脉瘤出血部位及神经功能缺失Hunt分级关系。结果:125例中38例患者合并心肌损伤。24例心电图有心律失常并ST段下移;所有心肌损伤患者3 d内血浆cTnI及NT-proBNP前体明显升高[cTnI:(3.12±0.89)μg/L;NT-proBNP:(13 410.26±57.94)ng/L];28例患者心脏超声显示室间隔、左室心尖运动低平,左室射血分数(45.91±2.04)%,心腔扩大不明显。3 d后心电图、影像学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开始恢复。心肌损伤与Hunt分级关系密切,与动脉瘤部位无关。结论:颅内动脉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合并心肌损伤,呈可逆性特点,与神经功能缺失密切相关,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源性心肌顿抑有关。
方志成周昌娥郑翔刘伯毅陈黎黄云飞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肌损伤
乌司他丁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心肌梗塞后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3~5月龄日本大耳白兔30只,结扎兔前降支制作心肌梗塞模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常规治疗组(予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模型制作前、后4周行心脏超声检查,以红四氮唑(TTC)染色评价梗塞面积,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乌司他丁组较常规治疗组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56.91±2.04)%∶(53.22±2.13)%∶(32.49±1.29)%]、梗塞面积显著减小[(21.82±3.12)%∶(24.61±1.24)%∶(29.73±2.11)%]、细胞凋亡明显减少[(4.98±0.58)%∶(6.75±0.51)%∶(9.64±0.23)%],P均〈0.05;心肌梗塞后1周内TNF-α水平[(331.4±13.6)ng/L∶(391.1±16.9)ng/L∶(411.5±10.3)ng/L]、IL-6水平[(312.2±25.7)ng/L∶(359.4±30.3)ng/L∶(409.6±9.1)ng/L]明显降低(P均〈0.05),两周后三组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梗塞面积扩大、细胞凋亡及抗炎作用有关。
郑翔方志成周昌娥熊鹏刘伯毅陈黎黄云飞
关键词:心肌梗塞乌司他丁心室功能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液体管理对重症肺炎心脏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严格液体管理对重症肺炎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57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液体管理组和对照组,行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评估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胸腔内血管容量、血管外肺水(EVLWI)的变化,试验前后测定血浆脑型利钠肽(BNP),测定纤支镜肺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评估肺组织局部炎症,测定动脉血气评估氧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液体管理组血浆BNP[(3 283.98±73.91)pg/ml∶(1 584.26±64.71)pg/ml,P<0.05],血流动力学CO[(3.47±0.14)L/(min.m2)∶(4.59±0.37)L/(min.m2),P<0.05]、CI[(3.45±0.24)∶(4.68±0.75),P<0.05]、EVLWI[(7.89±0.74)ml/kg∶(5.67±0.21)ml/kg,P<0.0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好转,肺组织局部IL-6浓度[(197.51±11.24)pg/ml∶(146.84±10.22)pg/ml,P<0.05]明显下降,动脉血气氧分压[(85.32±14.35)mmHg(1mmHg=0.133kPa)∶(101.43±5.87)mmHg,P<0.05]提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15.38±3.61)mmHg∶(7.53±3.54)mmHg,P<0.05]下降,肺功能改善。结论:积极液体管理可保护心功能,原因与其改善肺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及改善氧合有关。
方志成郑翔刘伯毅陈黎黄云飞盛春风
关键词:重症肺炎液体管理心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