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秋香

作品数:4 被引量:9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木薯
  • 2篇育种
  • 2篇分子育种
  • 1篇淀粉
  • 1篇学问
  • 1篇氧自由基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 1篇原生质体培养
  • 1篇植株
  • 1篇植株再生
  • 1篇质体
  • 1篇生物能源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问题
  • 1篇能源
  • 1篇胚性
  • 1篇胚性愈伤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上海辰山植物...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作者

  • 4篇马秋香
  • 2篇许佳
  • 2篇杨俊
  • 2篇周文智
  • 2篇王红霞
  • 2篇张鹏
  • 2篇张鹏
  • 1篇文峰
  • 1篇聂扬眉
  • 1篇乔爱民
  • 1篇张鹏
  • 1篇肖诗鑫
  • 1篇郭文武
  • 1篇王连军
  • 1篇安冬
  • 1篇张鹏

传媒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能源木薯高淀粉抗逆分子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31
2014年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非粮生物质能源发展的主要原材料。长期以来,传统杂交育种是木薯新品种培育的主要手段。随着全球生态的变化和木薯产业发展的推进,需要加速培育抗逆能力强、高淀粉的木薯新品种,因此,利用基因工程针对特定性状开展品种创新表现出巨大的潜力。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在木薯基础研究领域,特别是针对储藏根发育、淀粉富集、逆境响应与调控等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强化木薯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应用技术,对推动能源木薯的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鹏张鹏杨俊周文智王红霞
关键词:木薯生物能源高淀粉分子育种
木薯分子育种中若干基本科学问题的思考与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3年
木薯作为全球重要的薯类作物,既是热带地区粮食安全的保障,也是重要的淀粉工业原材料,保障其稳产、高产、优质一直是育种家不变的研究主题.当前,木薯品种选育正处在从杂交育种转向分子育种的发展阶段,深入解析木薯特有的经济性状和生物学特点是利用生物技术进行遗传改良的基础.不同于谷物类作物,木薯光合同化物的转运和库源分配的调控机制必有其独特之处;同时,储藏根的"库容"直接影响其产量.作为热带作物,了解木薯对低温和干旱的响应可为改良其抗逆境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不同于其他薯类作物,木薯储藏根特有的"采后生理性变质"问题亟待解决,其发生和调控机制的解析对延长木薯货架期意义重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针对上述各方面的研究日益深入,不仅激发了感兴趣的公众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和思考,也激励了科研人员不断努力寻找解析相关机制的方法,为最终通过分子育种手段改良木薯提供思路和技术方案,揭开木薯的层层"面纱",推动木薯分子育种的发展.
张鹏张鹏安冬马秋香王红霞王连军许佳杨俊
关键词:分子育种生物学问题基因功能
木薯储藏根采后生理性变质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09年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能源作物。木薯产量很高,储藏根富含淀粉,但收获后采后生理性变质严重,严重影响了木薯的开发和利用。结合近期研究工作,综述了木薯储藏根采后生理性变质的研究进展,包括采后生理性变质的检测标准、生化基础、抗采后生理性变质的杂交育种、以活性氧自由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功能基因组学与基因工程、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木薯储藏根采后生理性变质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马秋香许佳乔爱民张鹏
关键词:木薯活性氧自由基
木薯脆性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建立有效的木薯原生质体再生体系,为原生质体融合以及原生质体转化等研究奠定技术基础。【方法】酶解木薯品种TMS60444的脆性胚性愈伤组织(FEC)的悬浮系,分离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达3.5×106个/g,FDA检测其活性约90%。用TM2G培养基以液体浅层法分别在5×105个/mL和2×105个/mL密度下培养,培养过程中前30 d用0.3 mol.L-1TM2G新鲜培养基每10 d更换1次,此后每10 d用0.25 mol.L-1TM2G新鲜培养基更换。原生质体培养45 d后即可挑出1—2 mm大小的愈伤组织分别在MSN培养基上分化胚、CMM上促胚成熟、CEM上茎伸长、MS上生根。【结果】在5×105个/mL的原生质体培养密度下,长出的都是致密型愈伤组织(能分化胚状体),而在2×105个/mL的密度下培养长出的有致密型愈伤组织,也有空泡型愈伤组织(不能分化胚状体)。本试验共挑出1 479个致密细胞团,分化获得757个子叶胚,已再生完整植株186棵。【结论】本研究分离的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有较大提高,对前人所指出的瓶颈问题有所改进,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效率有较大提高。
文峰肖诗鑫聂扬眉马秋香张鹏郭文武
关键词:木薯原生质体植株再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