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守治 作品数:26 被引量:111 H指数:6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科技攻关计划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闽江学者奖励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正常(牙合)肌接触位的定量研究 胡志刚 程辉 郑明 郑志强 马守治双端固定桥修复前后基牙最大力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双端固定桥修复前后基牙所能承受最大牙合力是否发生变化,并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对33名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以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为基牙行常规双端固定桥修复,采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分别记录修复前、修复完成时及修复后2个月、4个月、6个月于牙尖交错位最大牙合力时的咬合情况并分析。结果:患者经固定桥修复完成时的咬合情况分别与修复前及修复后2个月、4个月、6个月的咬合情况存在差异。结论:双端固定桥修复后基牙所能承受的最大牙合力将增加,其增加量在修复完成后2个月内明显,而修复完成2个月后不明显。 郑明 程辉 程祥荣 胡志刚 马守治 郑志强 陈文多关键词:固定义齿 基牙 牙尖交错位 反复熔铸对非贵金属烤瓷合金弯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反复熔铸对非贵金属烤瓷合金弯曲性能的影响。方法:弯曲试件由非贵金属烤瓷合金分别经过1次、2次、3次、4次以及5次熔铸后,再经万能工具磨床研磨而成。根据ISO7438标准,对所有试件进行三点弯曲加载直至试件断裂,测试所有非贵金属烤瓷合金试件的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结果:经过不同铸造次数的非贵金属烤瓷合金,在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上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2次、4次铸造的合金与经过1次铸造的合金之间的弯曲强度无显著差异,而经过3次、5次铸造的合金在弯曲强度上显著高于经过1次铸造的合金(P<0.05);经过2次、5次铸造的合金与经过1次铸造的合金之间的弯曲模量无显著差异,而经过3次、4次铸造的合金在弯曲模量上则显著高于经过1次铸造的合金(P<0.05)。结论:非贵金属烤瓷合金至少可以重复铸造5次而不引起弯曲性能的下降。 连颂峰 程辉 马守治 郑明 李秀容 胡志刚 吴维青 林凌关键词:反复熔铸 不同材料的全冠边缘对Beagle犬牙周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的全冠边缘对Beagle犬牙周环境的影响。方法:用手用洁治器对4只Beagle犬行全口龈上洁治、龈下刮治。3周后,对49颗犬牙行瓷熔附金属(porcelain fused m etal,PFM)冠修复术。于牙体预备前和PFM粘固后4周,分别记录实验牙菌斑指数(p laque index,PLI)、牙周探诊深度(prob ing depth,PD)、龈沟出血指数(su lcus b leed ing index,SB I),测量龈沟液量(gingival crevicu lar flu id,GCF),并检测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 inotransferase,AST)的水平。整个实验过程中每周给予旋转刷牙法刷牙1次。结果:结果表明,PFM冠粘固后第4周,舌侧牙龈的PD、PLI≥1的频率、GCF量、SB I≥2频率、AST活性明显增加(P<0.01);颊侧牙龈的PD、PLI≥1的频率、GCF量均无明显变化,SB I≥2的频率、AST活性明显增加(P<0.05);两组GCF量、SB I≥2频率、AST活性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每周给Beagle犬刷牙1次,PFM冠粘固后第4周,烤瓷边缘和金属边缘对应的牙周组织炎症均明显加重,金属边缘对应的牙周组织尤为明显。可能是由于金属表面和烤瓷表面容易形成菌斑。 黄常伟 马守治 闫福华 程辉 石晓玉 赵欣关键词:龈沟液 天冬氨酸转氨酶 磁性附着体固位的覆盖总义齿的临床应用 2002年 章少萍 郑明 马守治 程辉关键词:覆盖总义齿 磁性附着体 固位 尾静脉液压法导入人白细胞介素-10质粒在大鼠牙周膜的表达 2013年 目的探讨尾静脉液压法导入质粒后外源基因在大鼠牙周膜的表达情况。方法选用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h1L-10组与Veetor组,尾静脉液压法导入质粒后,肝脏冰冻切片及血清检查外源基因的表达。取上颌第二磨页牙周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h1L-10的表达情况。结果荧光镜下可见她肝脏冰冻切片显示人丛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采用尾静脉液压法导入h1L-10质粒24h后肝脏组织巾有较离的h1L-10蛋h表达。导人h1L-10质粒4h后即检测到h1L-10表达,8h时可达高峰。牙周膜区域未显示明显的h1L-10蛋白表达。未能检测到空载体组大鼠h1L-10蛋白的表达,结论尾静脉液压法导入h1L-10质粒后能使外源基因在大鼠体内获得相对稳定的表达,但在大鼠牙刷膜区域未能观察到h1L-10蛋白的表达。 郭建斌 闫福华 马守治 陈江关键词:牙周膜 质粒 尾静脉高压注射hIL-10质粒对去卵巢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发生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hIL-10基因治疗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牙槽骨的影响。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SHAM+hIL-10组,SHAM+VECTOR,OVX+hIL-10组,OVX+VECTOR组),每组24只。术后即刻将各组大鼠随机分成3小组,分别于术后12、14、18周建立实验性牙周炎模型。术后12周起,每周给予尾静脉加压注射hIL-10质粒(1、3两组)或空载体质粒(2、4两组)1次。丝线结扎后2周,处死大鼠。结果 hIL-10基因可在血清中表达,抑制血清TNF-α和TRAP 5b的升高(P<0.05)。大鼠牙周膜的IL-1β和TNF-α阳性细胞数目不同程度地减少(P<0.05)。结论 hIL-10基因治疗不能抑制去卵巢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牙槽骨吸收,但对牙周膜IL-1β和TNF-α有抑制作用。 马守治 闫福华 郭建斌 江俊 赵欣 肖殷关键词:牙周炎 牙槽骨吸收 对可摘局部义齿戴用者义齿使用及口腔卫生知识问卷调查 2005年 目的了解戴用可摘局部义齿患者对义齿使用及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83例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戴用可摘局部义齿3个月以上的患者为对象,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其戴用可摘局部义齿的效果、出现问题、余留牙清洁等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183例答卷者中仅9.84%的调查者知道义齿戴用后正确的复查时间;答卷者认为义齿应戴5年以上或坏了才需要更换分别为13.12%和45.90%。仅36.07%的答卷者对余留牙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26.23%患者余留牙采用竖刷法进行口腔清洁。而了解定期进行洁治术及使用牙线分别仅为22.95%和8.2%。结论该类人群的义齿使用知识和口腔卫生知识有待提高,显示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章少萍 郑学彬 郑志强 马守治 潘明晶 汪宏晖 刘丹 胡志刚关键词:可摘局部义齿 口腔卫生知识 知识问卷调查 牙线 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咬合平衡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5 2006年 目的对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牙合)力咬合进行定量研究,初步探讨 ICP 咬合平衡的生理范围。方法应用 T-Scan Ⅱ系统记录123名正常(牙合)者 ICP 最大(牙合)力的咬合情况,测量并计算力的中心点(COF)、(牙合)力百分比值、(牙合)接触点数目。结果正常(牙合)者 ICP 最大(牙合)力时力的中心点相对位置、(牙合)力百分比差值以及不对称系数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6.60~6.68 mm,-15.50%~12.10%,0.65~1.39;98.4%的正常(牙合)者 ICP 最大(牙合)力咬合时力的中心点分布于后牙区。结论正常(牙合)者最大(牙合)力时 ICP 咬合是稳定、平衡的咬合。 胡志刚 程辉 郑明 郑志强 马守治关键词:图像处理 牙(牙合) 咬合力 口腔修复材料对细菌在其表面粘附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2005年 应用口腔修复材料对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修复后,因修复材料与口腔微生物和宿主互相作用,口腔微生态将发生变化。本文就口腔修复材料表面菌斑的形成、口腔修复材料对细菌粘附和生长的影响作一综述。 马守治 程辉 闫福华关键词:口腔修复材料 菌斑 细菌粘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