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志强

作品数:61 被引量:184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9篇导板
  • 8篇牙体
  • 8篇义齿
  • 8篇全冠
  • 8篇口腔
  • 8篇极固宁
  • 8篇固位
  • 7篇氧化锆
  • 6篇牙体预备
  • 6篇水门汀
  • 5篇修复体
  • 5篇牙本质
  • 5篇牙科
  • 5篇牙髓
  • 5篇粘接
  • 5篇树脂
  • 5篇固定桥
  • 4篇牙冠
  • 4篇咬合
  • 4篇应力

机构

  • 4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1篇福建省级机关...
  • 2篇武汉大学附属...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

作者

  • 61篇郑志强
  • 23篇程辉
  • 21篇林捷
  • 16篇郑明
  • 13篇卢兆杰
  • 11篇胡志刚
  • 11篇林珍香
  • 9篇马守治
  • 7篇章少萍
  • 6篇陈群
  • 5篇黄常伟
  • 4篇黄宗阳
  • 4篇陈素凤
  • 4篇李厚轩
  • 3篇李秀容
  • 3篇卢友光
  • 3篇陈文多
  • 3篇程祥荣
  • 3篇赵伟
  • 2篇林彬

传媒

  • 10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福建医药杂志
  • 4篇口腔医学
  • 4篇实用口腔医学...
  • 4篇口腔医学研究
  • 3篇华西口腔医学...
  • 3篇广东牙病防治
  • 3篇国际口腔医学...
  • 3篇口腔疾病防治
  • 2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IADR中国...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纵横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国外医学(口...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第六次全国口...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瓷材/纤维冠桥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超瓷材 /纤维冠桥技术在牙科修复中的运用。 方法 临床应用超瓷材 /纤维冠桥于牙科嵌体、冠、固定桥等修复。 结果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 ,不需金属底层冠 ,生物相容性好 ,修复效果好等优点。 结论 超瓷材 /纤维冠桥是一种优良的修复材料。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追踪观察。
程辉黄常伟章少萍郑志强郑明黄宗阳
关键词:牙修复体牙科材料
牙冠延长术保存残根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对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修复的临床疗效,探讨牙冠延长术的适应症。材料与方法对29颗缺损达龈下3mm的残根行牙冠延长术根据牙根长度分为A组(13颗患牙根长≥15cm)和B组(16颗患
郑志强骆凯赵伟陈素凤林彬
文献传递
导板设计和三维打印技术对根管导板精确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在离体牙模型上比较不同导板设计和不同三维(3D)打印技术制作对根管导板的精确度的影响。方法:建立3D上、下颌前磨牙牙体硬组织和根管模型。在模上根管导板设计为直接打印法和间接制作法;3D打印技术为熔融沉积快速成型(FDM)和光固化成型(SLA)。比较实际开髓通道和虚拟开髓通道的起点(开髓孔),终点(牙全长的1/2位置)和角度偏差,评估导板精确度。结果:FDM直接法的偏差值最大[起点(0.86±0.32)mm,终点(1.20±0.37)mm,角度(5.5°±1.8°)]。SLA间接法的偏差值最小[起点(0.15±0.13)mm,终点(0.30±0.22)mm,角度(1.5°±0.7°)]。结论:导板制作间接法较直接法精确度高,打印技术光固化成型的角度偏差较熔融沉积快速成型小。
林捷林珍香郑志强卢兆杰
关键词:根管治疗CBCT
根管导板技术辅助冠修复后磨牙的根管治疗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评价使用根管导板对带冠部修复体的上颌第二磨牙进行根管治疗的效果并对该技术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需要牙髓治疗的复杂根管患者1例,术前拍开口位CBCT,制取印模,模型扫描并数字化。将CBCT数据与扫描数据配准整合,并进行模拟设计及输出预留孔的STL数据。然后进行三维导板打印制作,在导板指引下行开髓、根管预备后根管充填,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根管治疗导板精准快速地定位了根管口和根管方向,最大程度地减少冠部修复体的损伤。结论:在CBCT数据基础上使用根管导板是带冠部修复体根管治疗的安全有效新途径。
林捷林珍香郑志强胡小艳卢兆杰
关键词:根管治疗CBCT
超瓷材(TARGIS/VECTRIS)与烤瓷(PFM)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比较超瓷材和烤瓷的异同 ,以便更好地完成修复效果。方法 :对新型美学牙科修复材料 (TARGIS/VECTRIS)进行初步的临床应用 ,为 382例患者制作嵌体 19件 ,全冠 312件 ,贴面 32件 ,固定桥 73件 ,并进行 1~2a的追踪。结果 :近期效果观察 ,发现超瓷材与烤瓷修复美学效果基本一致 ,病例选择 ,临床及技工室操作、修复效果略有不同。结论 :超瓷材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程辉黄常伟章少萍郑明郑志强黄宗阳
关键词:烤瓷牙科材料
不同全瓷材料和厚度的种植牙冠应力分布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比较不同全瓷材料和厚度在种植牙冠修复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冠部修复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种植牙冠修复有限元模型,并进行6种冠厚度和4种不同冠修复材料,即树脂基陶瓷(Lava Ultimate和Vita Enamic)、二硅酸锂玻璃陶瓷(IPS e.max CAD)和氧化锆陶瓷(Cercon)进行组合。在下颌第一磨牙面加载600 N,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 10.0分析应力分布。结果冠部应力分析显示,4 mm⁃Cercon组156.05 MPa最高,1 mm⁃Lava Ultimate组18.85 MPa最低。树脂水门汀应力分析显示,4 mm⁃Lava Ultimate组62.52 MPa最高,1 mm⁃IPS e.max CAD组16.74 MPa最低。使用成品基台时,Lava Ultimate组在冠修复体、树脂水门汀中的应力集中较相同冠厚度的个性化基台高。结论随着冠厚度增加,冠修复体和树脂水门汀中的最大主应力集中呈现上升趋势;树脂基陶瓷使用个性化基台更有利于减少应力集中。
李杰森林珍香吴东郑志强林捷
关键词:树脂水门汀应力分布
对可摘局部义齿戴用者义齿使用及口腔卫生知识问卷调查
2005年
目的了解戴用可摘局部义齿患者对义齿使用及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83例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戴用可摘局部义齿3个月以上的患者为对象,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其戴用可摘局部义齿的效果、出现问题、余留牙清洁等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183例答卷者中仅9.84%的调查者知道义齿戴用后正确的复查时间;答卷者认为义齿应戴5年以上或坏了才需要更换分别为13.12%和45.90%。仅36.07%的答卷者对余留牙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26.23%患者余留牙采用竖刷法进行口腔清洁。而了解定期进行洁治术及使用牙线分别仅为22.95%和8.2%。结论该类人群的义齿使用知识和口腔卫生知识有待提高,显示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章少萍郑学彬郑志强马守治潘明晶汪宏晖刘丹胡志刚
关键词:可摘局部义齿口腔卫生知识知识问卷调查牙线
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咬合平衡的定量研究被引量:35
2006年
目的对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牙合)力咬合进行定量研究,初步探讨 ICP 咬合平衡的生理范围。方法应用 T-Scan Ⅱ系统记录123名正常(牙合)者 ICP 最大(牙合)力的咬合情况,测量并计算力的中心点(COF)、(牙合)力百分比值、(牙合)接触点数目。结果正常(牙合)者 ICP 最大(牙合)力时力的中心点相对位置、(牙合)力百分比差值以及不对称系数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6.60~6.68 mm,-15.50%~12.10%,0.65~1.39;98.4%的正常(牙合)者 ICP 最大(牙合)力咬合时力的中心点分布于后牙区。结论正常(牙合)者最大(牙合)力时 ICP 咬合是稳定、平衡的咬合。
胡志刚程辉郑明郑志强马守治
关键词:图像处理牙(牙合)咬合力
下切牙缺失的树脂粘结固定桥设计和粘结技巧:Fiber VS Zirconia
<正>牙列中最小的下切牙给牙体预备、技工加工以及种植修复带来更大难度。与传统固定桥相比,使用树脂粘接固定桥的主要优点是能保存更多的牙体硬组织,从而实现最小侵袭牙科这一治疗理念。近年来纤维加强复合树脂和氧化锆支架粘结固定桥...
林捷郑志强李厚轩陈群卢兆杰
文献传递
后牙氧化锆树脂粘接固定桥的设计和粘接技巧
2015年
与传统固定桥相比,使用树脂粘接固定桥的主要优点是能保存更多的牙体硬组织,从而实现微创牙科这一治疗理念。近年来氧化锆树脂粘接固定桥因其兼具美观和高强度等特点备受关注,但临床中修复体脱落是这一创新性修复技法的主要缺陷,因此,目前氧化锆粘接桥主要用于承受咬合力较小的前牙区。随着近年口腔材料学的发展,树脂粘接固定桥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同时高强度氧化锆代替金属材料使用在后牙成为可能。本文结合临床病例和文献探讨后牙氧化锆树脂粘接固定桥的设计和粘接技巧的要点及其原理。
林捷郑智烽卢兆杰李秀容郑志强
关键词:氧化锆粘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