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子君 作品数:6 被引量:1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髌骨合理设计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髌骨合理设计后重塑在全膝关节置换(TKA)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股骨假体滑动轨迹及所需置换髌骨的形态,对56例TKA患者(72膝)术中进行髌骨合理设计并重塑,观察患者术后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情况,用K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5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仅1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度70°,活动较差,但疼痛明显减轻;其余患者屈曲活动度在0°~110°。KSS评分:优69膝,良2膝,中1膝,优良率达到98.6%。结论术中根据股骨假体滑动轨迹对髌骨合理设计并重塑,可以使未进行髌骨置换的TKA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鲁木 马子君 史然利 柏文昆 周庆全 张大海 戴栋栋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兔关节软骨细胞原代培养及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分析软骨细胞在体外不同阶段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4周龄健康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以机械分离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膝关节软骨细胞,经体外培养、传代。观察不同培养阶段细胞形态和生长,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并绘制生长曲线,甲苯胺蓝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软骨细胞。结果兔软骨细胞经两步消化,可获取高纯度的软骨细胞,细胞活性率可达95%以上,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荧光呈阳性结果。原代细胞和第一代细胞呈多角形,传代4~5代后,细胞形态逐渐由多角形变为梭形,基质分泌氨基多糖和胶原染色变浅。结论成功建立了简单易行的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通过传代可以获取大量实验细胞,但仅限于5代以内软骨细胞适用于组织工程研究。 赵海洋 马子君 路屹 陈传好关键词:软骨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外基质因子在兔软骨细胞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因子在兔关节软骨细胞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水平。方法:通过机械划伤制备关节软骨细胞损伤模型,观察软骨细胞在划伤后的形态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软骨细胞在划伤前与划伤后1、3、5 d和7 d 共5个时间点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透明质酸和Ⅱ型胶原(Col-Ⅱ)基因 mRNA 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兔关节软骨细胞损伤模型。与划伤前相比,MMP13基因水平在细胞损伤第1天表达明显下降,随后出现升高趋势,第5天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TIMP1基因表达量损伤后先上升至第1天然后下降,在第3天降至最低,随后呈现升高趋势。透明质酸和 Col-Ⅱ基因水平第1天表达明显降低,随后呈上升趋势,透明质酸mRNA 表达量至第5天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结论:MMP13、TIMP1、透明质酸和 Col-Ⅱ基因在细胞损伤后的表达规律相异,为软骨细胞外基质因子表达与软骨细胞之间关系提供实验依据。 任俊丽 赵海洋 马子君 白笙君 陈传好关键词:软骨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透明质酸 生长因子基因在兔软骨细胞损伤模型中表达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测生长因子基因在兔关节软骨细胞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机械划伤制备关节软骨细胞损伤模型,观察软骨细胞在划伤后的形态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软骨细胞在划伤前和划伤后1、3、7d4个时间点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Ⅱ型胶原基因mRNA表达.结果:细胞划伤后划痕两侧细胞逐渐向划痕区生长和融合.VEGF和bFGF基因在细胞划伤后呈明显低水平表达,而TGF-β1、IGF-Ⅰ和Ⅱ型胶原基因却呈现较高表达水平.VEGF基因在细胞损伤第3天的表达达高峰后开始下降,而bFGF、TGF-β1及Ⅱ型胶原基因在损伤的第1天表达明显降低,随后呈现升高的趋势.IGF-Ⅰ基因在损伤初期表达变化平稳,在损伤第3天后出现明显升高趋势.结论:bFGF、TGF-β1、VEGF、IGF-Ⅰ和Ⅱ型胶原基因细胞损伤后的表达存在差异性,这为调节关节软骨内源性生长因子基因表达治疗关节软骨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赵海洋 马子君 任俊丽 陈传好关键词:软骨细胞 细胞培养 凋亡与增殖相关基因在损伤关节软骨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兔关节软骨细胞损伤模型并分析细胞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与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基因表达变化。方法:取4周龄健康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以机械分离和酶消化分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膝关节软骨细胞。利用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软骨细胞,建立机械性损伤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和划伤后caspase-3,PCNA和Ⅱ型胶原蛋白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建立关节软骨细胞损伤模型。与正常组相比,损伤后1dcaspase-3mRNA表达开始上升。损伤后3d组与7d组caspase-3mRNA表达与正常组及损伤后1d组相比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损伤后1d组PCNAmRNA表达下降,损伤后3d组与1d组相比未见变化,7d组与1d组相比表达上升。与正常组相比,损伤后1d组Ⅱ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明显下降,损伤后3d组上升,至第7天达到正常水平。结论:凋亡与增殖相关基因在关节软骨损伤后有不同的表达规律,为调节关节软骨内源性相关基因表达治疗关节软骨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马子君 赵海洋 任俊丽 陈传好关键词:关节软骨细胞 细胞增殖核抗原 同期双侧与分期双侧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比较同期双侧与分期双侧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2013年6月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3例,分为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组(同期组,n=20)和分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组(分期组,n=23),分别对两组患者置换前后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简称KSS评分)系统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置换后1年随访,置换后ROM、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相比改善明显(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KSS临床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期置换组KSS功能评分高于分期置换组(P<0.05);两组术前、6个月、1年的WOMAC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双膝关节置换和分期双膝关节置换具有相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同时同期双膝关节置换具有减少住院时间、次数,并避免了二次手术的优势。 鲁木 史然利 汪俊平 胡红耘 江涛 柏文昆 周庆全 张大海 马子君关键词:骨关节炎 膝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