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原栋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油藏
  • 4篇驱油
  • 4篇采油
  • 3篇生物表面活性...
  • 3篇生物采油
  • 3篇内源微生物
  • 3篇微生物
  • 3篇微生物采油
  • 3篇微生物驱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油污泥
  • 2篇乳化
  • 2篇数学模型
  • 2篇提高采收率
  • 2篇内源微生物驱...
  • 2篇驱油体系
  • 2篇微生物驱油
  • 2篇污泥
  • 2篇洗油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3篇马原栋
  • 13篇俞理
  • 11篇黄立信
  • 8篇修建龙
  • 7篇伊丽娜
  • 6篇崔庆锋
  • 2篇崔庆锋
  • 1篇代学成
  • 1篇董汉平
  • 1篇曹有好
  • 1篇付颖

传媒

  • 3篇应用化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第二届中国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采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21年
对一株适用于采油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实验室内的摇床发酵,得到优化后培养基为:蔗糖50 g/L,NaNO_(3)3.4 g/L,NH_(4)Cl 1.1 g,KH_(2)PO_(4)2.5 g/L,12H_(2)O·Na_(2)HPO_(4)30 g/L,7H_(2)O·MgSO_(4)0.8 g/L,脂肽平均产量为4.2 g/L,表面张力可降低至25.15 mN/m;同时,因为在采油工业中,每吨NH_(4)Cl比每吨NaNO_(3)的成本低30%左右,所以通过NH_(4)Cl的加入,减少了NaNO_(3)的用量,大大降低了发酵成本;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7℃,装液量150 mL/250 mL,发酵时间100 h。
王慧冬修建龙黄立信俞理马原栋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发酵条件
油气田含油污泥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21年
油气田含油污泥是石油钻井、运输、储存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随着油气田开发的逐步深入,含油污泥所带来的生产和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原有的含油污泥处理方式已经不适用新的环保要求。目前,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初步实现了含油污泥减量化和原油资源回收,但其并不能从根本上去除含油污泥的石油污染物,甚至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生物处理方法有低毒、环保、效率高等特点,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含油污泥的来源、特征、处理标准和环境影响。将生物处理技术分为生物表面活性剂(BSF)洗油法和生物降解法,并从BSF的类型和特性、洗油机理、降解工艺、降解菌、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BSF增强生物降解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文章指出BSF洗油法主要应用于高含油污泥(含油率≥6%)的处理,含油率可降到2%以下;对于低含油污泥(含油率≤6%)采用微生物降解技术处理,可达到0.3%的生态标准。生物处理技术是最有前景的满足资源回收的环保型的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包清华黄立信修建龙俞理崔庆锋马原栋伊丽娜
关键词:含油污泥生物表面活性剂洗油生物修复
含油污泥生物洗油体系和工艺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华北油田某采油厂污泥池内难处理的含油污泥,开展生物洗油实验。研究了两种典型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与槐糖脂复配洗油剂对油泥样品的处理效果。系统考察了不同的工艺条件对洗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得到的最佳处理体系:鼠李糖脂∶槐糖脂(质量比)为4∶6,浓度为400 mg/L,Na_(2)SiO_(3)含量0.5%(ω),固液比1∶3 g/mL,搅拌速度300 r/min,90℃热水预洗30 min,后进行洗油剂洗脱,温度70℃,时间2 h。处理之后的样品含油率可以从37.18%下降至1.87%,含油污泥中油的去除率达到94.97%,以期为生物洗油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李艳京黄立信修建龙俞理伊丽娜马原栋
关键词:含油污泥生物表面活性剂洗油
大庆卫星油田微生物驱油体系构建与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大庆卫星油田T区块存在大量的低效井及长关井,这类油井大多存在注水不受效、产量递减快以及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针对T区块的油藏条件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通过细菌培养及物模实验,构建适合该区块的微生物驱油体系,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表明:在构建微生物驱油体系时,需满足激活后总菌浓度大于10^(8)个/mL、烃氧化菌浓度大于10^(6)个/mL、表面张力小于45 mN/m,且原油乳化效果良好;T区块内源菌激活效果较差,但外源菌枯草芽孢杆菌SL与油藏内源菌匹配性好,且具备良好的乳化效果;筛选得到枯草芽孢杆菌适用于T区块最佳营养剂配方为(NH_(4))_(2)HPO_(4)2.0 g/L+NaNO_(3)3.0 g/L+糖蜜1.2 g/L+玉米浆干粉3.0 g/L。该微生物驱油体系可降低表面张力至35.23 mN/m,可降低原油黏度88%,可提高采收率最高达12.21%,具备良好的现场应用潜力。
吴波修建龙俞理黄立信马原栋崔庆锋伊丽娜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驱油体系枯草芽孢杆菌激活剂
微生物驱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微生物驱采油机理,从数学模型和软件应用2个方面介绍和总结微生物驱数值模拟研究现状。由于经典微生物驱油模型(Islam模型、Zhang模型和Chang模型)不包含代谢产物组分,分别从产物主要以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聚合物以及其他产物模型来阐述现存模型的优缺点;主要从MTS,UTCHEM,CMG-STARS,ECLIPSE和MRST这5个方面总结微生物驱数值模拟的软件应用。当前微生物驱数学模型无法准确体现实际微生物驱油过程,均存在些许不足。因此,今后研究的重点和趋势为:1)建立完善的多孔介质空间模型来准确描述多孔介质内部孔隙结构;2)系统地研究微生物的形状尺寸对微生物运移和驱油的影响;3)建立多因素、多组分耦合影响下的微生物驱数学模型。
王天源修建龙崔庆锋黄立信马原栋俞理
关键词:微生物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数学模型
考虑油藏环境因素和微生物因子的微生物采油数学模型被引量:6
2019年
为研究油藏环境耦合作用下微生物驱技术提高采收率机理,建立了能全面反映微生物驱油过程的三维三相六组分数学模型,模型涉及的组分有油、气、水、微生物、营养物以及代谢产物。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微生物生长/死亡、营养消耗、产物生成、化学趋向性、对流扩散、油相黏度降低、吸附、解吸附以及油-水界面张力变化等特性。其中,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方程以Monod模型为基础,考虑油藏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模型的影响且微生物在地上与地下生长速率不一致;同时为了体现菌体对微生物驱油的作用,引入微生物因子到微生物驱油机理中。对微生物生长模型、微生物和营养物的混合溶液注入量、环境抑制系数、最大比生长速率以及微生物因子等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通过完善后的微生物生长方程计算得出的产物浓度要比Monod模型低,但这两种微生物生长方程下的产物浓度的差异对最终采收率的影响较小;随着混合溶液注入量的增长,这两种微生物生长方程下的产物浓度差值和采收率提高幅度将增大;微生物因子对微生物驱油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微生物因子下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绝对误差可高达24.53%。
王天源修建龙黄立信崔庆锋马原栋苗钧逸俞理
关键词:微生物微生物采油数学模型
砾岩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动态跟踪与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提高微生物驱油过程调控的目的性,利用生化指标监测技术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现场油井采出样品中微生物浓度、营养物、产物生成量等参数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监测,并对油田现场反馈的生产动态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七中区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内源菌激活期间,总菌密度增加了10^2-10^3个/mL,烃氧化菌(HOB)密度最高提高10^4个/mL,阶段增油量1.6万t,阶段提高采收率2.3%.增油效果随着烃氧化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为微生物驱油动态跟踪和效果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修建龙俞理曹有好黄立信崔庆锋马原栋伊丽娜
关键词:砾岩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
不同复配菌群乳化降解稠油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针对华北油田典型稠油油藏开发难度大,原油物性差的特点,构建了对该区块原油具有良好乳化降解效果的复配菌群,并对各复配菌群的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红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复配菌群(H+T)对原油乳化降解效果优于其他复配菌群,可降低油水表面张力至36mN/m,降解后的原油乳状液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稳定性系数低,乳状液稳定程度提高,流动性增强,稠油物性改善。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复配菌群可提高原油采收率8.3%,为其应用于现场试验提供了指导。
刘彬俞理黄立信张国华马原栋徐兵
关键词:稠油乳化稳定性物理模拟实验
陆梁油田菌群结构解析及激活后群落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新疆陆梁油田呼图壁河组注水井LU3064注入水,设计一组营养剂激活配方,该配方能够成功乳化原油。经平板计数法、最大或然数计数法(MPN)和理化性质检测发现,激活后注入水菌浓明显增加,表面张力下降37%。采用建立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对LU3064注入水、LU3036采出液、LU3064激活液细菌进行多样性研究。从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100个克隆子测序,并在GenBank中比对,结果表明,注入水菌群具有高度多样性,优势菌属于Alphaproteobacteria;采出液较地层水菌群结构简单,存在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Bacillus(芽孢杆菌属)等功能菌属;激活液菌群结构最为单一,仅存在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在注入水和采出液中均有发现,但都不是优势菌种。该激活剂配方成功激活了可在地层中生长的功能菌属Bacillus。
伊丽娜崔庆锋马原栋俞理黄立信
关键词: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细菌群落
鼠李糖脂产量的提高及采油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对一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发酵条件优化,最优培养基为:菜籽油80 g/L、NaNO_(3)6 g/L、Na_(2)HPO_(4)·12H_(2)O_(3) g/L、KH_(2)PO_(4)1.5 g/L、MgSO_(4)0.36 g/L、FeSO_(4)·7H_(2)O 0.2 g/L、CaCl_(2)0.12 g/L;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37℃,装液量40 mL/250 mL,发酵时间168 h。在最优条件下,鼠李糖脂平均产量可达57.83 g/L,表面张力降到27.89 mN/m。鼠李糖脂在相对苛刻的温度、盐度、pH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物理模拟驱油实验中,用发酵液进行实验,添加具有增黏性质的生物聚合物黄原胶辅助,建立了一种新的生物驱油体系。5%鼠李糖脂发酵液的生物复合体系采收率可达17.4%,表明其在微生物采油领域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
冯艳修建龙伊丽娜黄立信马原栋俞理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生物表面活性剂铜绿假单胞菌鼠李糖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