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理

作品数:90 被引量:32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9篇生物学
  • 5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矿业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1篇驱油
  • 29篇采收率
  • 28篇采油
  • 21篇微生物
  • 21篇微生物驱
  • 20篇原油
  • 19篇微生物驱油
  • 18篇生物采油
  • 18篇提高采收率
  • 18篇微生物采油
  • 16篇油藏
  • 14篇生物表面活性...
  • 14篇内源微生物
  • 11篇物理模拟
  • 10篇原油采收率
  • 8篇鼠李糖脂
  • 8篇提高原油采收...
  • 8篇降解
  • 7篇单胞菌
  • 7篇数学模型

机构

  • 63篇中国石油天然...
  • 61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石油勘探...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
  • 4篇南开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90篇俞理
  • 47篇黄立信
  • 30篇董汉平
  • 26篇修建龙
  • 15篇崔庆锋
  • 15篇伊丽娜
  • 13篇马原栋
  • 9篇夏文杰
  • 8篇吴庆红
  • 6篇毕永强
  • 5篇崔庆峰
  • 5篇景贵成
  • 5篇齐义彬
  • 4篇郭尚平
  • 4篇黄立新
  • 4篇郑承纲
  • 4篇崔庆锋
  • 3篇武春彬
  • 3篇张忠智
  • 3篇刘福海

传媒

  • 9篇科学技术与工...
  • 7篇石油学报
  • 7篇油田化学
  • 5篇应用化工
  • 5篇科技导报
  • 3篇化工学报
  • 3篇深圳大学学报...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油气田地面工...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化学与生物工...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0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庆卫星油田微生物驱油体系构建与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大庆卫星油田T区块存在大量的低效井及长关井,这类油井大多存在注水不受效、产量递减快以及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针对T区块的油藏条件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通过细菌培养及物模实验,构建适合该区块的微生物驱油体系,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表明:在构建微生物驱油体系时,需满足激活后总菌浓度大于10^(8)个/mL、烃氧化菌浓度大于10^(6)个/mL、表面张力小于45 mN/m,且原油乳化效果良好;T区块内源菌激活效果较差,但外源菌枯草芽孢杆菌SL与油藏内源菌匹配性好,且具备良好的乳化效果;筛选得到枯草芽孢杆菌适用于T区块最佳营养剂配方为(NH_(4))_(2)HPO_(4)2.0 g/L+NaNO_(3)3.0 g/L+糖蜜1.2 g/L+玉米浆干粉3.0 g/L。该微生物驱油体系可降低表面张力至35.23 mN/m,可降低原油黏度88%,可提高采收率最高达12.21%,具备良好的现场应用潜力。
吴波修建龙俞理黄立信马原栋崔庆锋伊丽娜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驱油体系枯草芽孢杆菌激活剂
一株采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21年
对一株适用于采油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实验室内的摇床发酵,得到优化后培养基为:蔗糖50 g/L,NaNO_(3)3.4 g/L,NH_(4)Cl 1.1 g,KH_(2)PO_(4)2.5 g/L,12H_(2)O·Na_(2)HPO_(4)30 g/L,7H_(2)O·MgSO_(4)0.8 g/L,脂肽平均产量为4.2 g/L,表面张力可降低至25.15 mN/m;同时,因为在采油工业中,每吨NH_(4)Cl比每吨NaNO_(3)的成本低30%左右,所以通过NH_(4)Cl的加入,减少了NaNO_(3)的用量,大大降低了发酵成本;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7℃,装液量150 mL/250 mL,发酵时间100 h。
王慧冬修建龙黄立信俞理马原栋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发酵条件
不同采出程度下微生物采油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为研究采出程度对微生物采油效果的影响,向不同采出程度的4组岩心中分别注入0.2倍岩心孔隙体积的接种有产表面活性剂菌、产聚合物菌的激活培养基。封闭岩心并置于油藏温度下对微生物进行培养。10d后再次对岩心进行驱替,用平板计数法检测水驱过程中产出液的菌体浓度变化。同时将采取微生物采油措施的岩心的驱油效率与不接种菌的岩心的驱油效率对照,观察采收率的提高幅度,发现采出程度不同时,驱替压力、菌体浓度、最终的驱油效率均不同。实验表明,采出程度导致的原油组分、油水体积比、油水渗流能力等参数的变化共同影响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代谢产物浓度和总量的积累,导致采收率提高的幅度随采出程度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刘保磊俞理黄立信郑齐义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采出程度原油组分驱油效率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高效驱油细胞工程菌的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在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MEOR用细胞工程菌的实验研究中 ,所用一种亲本菌为耐温度 72℃、耐 30 %NaCl、耐酸碱度 pH 5~ 9.4、可利用原油为碳源代谢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芽孢杆菌属菌Ⅰ ,另一种为可在 30℃利用糖蜜代谢水不溶性多糖聚合物的肠内杆菌属菌JD。以 1mg/mL溶菌酶处理处于对数生长后期的两株亲本 12 0min ,原生质体形成率 >95 %。融合率 >4 .5 % ;将得到的融合子进行许多次传代培养优选 ,最终获得 9株遗传性状稳定、代谢多糖性能优异的融合菌 ;其中有代表性的融合子FH9 17,代谢多糖的温度由 30℃提高到 4 5℃ ,盐度由3%NaCl提高到 10 %NaCl,pH范围由 6~ 9.5扩大到 6~ 10。表 3参 9。
宋绍富张忠智俞理罗一菁雷光伦
关键词:微生物嗜热菌细胞工程采油技术
一株耐温耐盐烃降解菌Geobacillus sp. XDF-4性能被引量:11
2010年
从大庆油田龙虎泡区块采油地层水中分离得到一株性能很好的耐盐耐温的兼性烃降解菌XDF-4,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p.。该菌在45~75℃、pH6.5~9.0、盐的质量分数0~10%下生长良好,其最适生长温度为65℃,最适盐的质量分数为3.0%。研究发现,该菌株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并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7d,其发酵液表面张力从68.59mN.m-1降到29.58mN.m-1。薄层色谱和显色反应表明,XDF-4产出的表面活性剂主要包含:糖类50.26%(质量)、脂类28.47%(质量)、蛋白质15.35%(质量);其临界胶束浓度为22mg·mL-1。GC气相色谱和族组分柱色谱分析表明,烃降解菌Geobacillussp.XDF-4作用后,原油轻质组分含量明显增加,重质组分含量降低。物理模拟实验表明,该菌可在一次水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5.69%,可有效应用于高温高盐油藏微生物驱现场实验。
夏文杰董汉平俞理黄立信赵婷
关键词:耐温耐盐生物表面活性剂物理模拟
内源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压力的变化特性被引量:2
2011年
对内源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压力的检测表明,系统压力的变化规律与是否注气、岩心材料、渗透率等因素有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提高采收率幅度。注气条件下,后续水驱阶段压力上升较为明显,压力较高时,提高采收率幅度较大;胶结岩心维持压力的能力最强,填砂模型次之,烧结岩心最弱;岩心渗透率越小,后续水驱阶段压力上升幅度越大。
张静楠董汉平俞理李荣华崔庆锋
关键词:微生物物理模拟实验提高采收率
大庆油田ASP复合驱油体系微观渗流机理被引量:16
2000年
应用平面夹砂模型和微观防真模型研究了大庆油田碱 /表活剂 /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微观渗流机理 ,发现 ,所使用的复合体系具有降低油 /水界面张力、减小孔道中毛管力的作用 ;能够减小原油表面分子的内聚力 ,提高原油的变形能力和流动能力 ;能够使残余油乳化变形 ,易变形的油流渗流通过孔喉时被切割乳化 ,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 ,乳化后原油具有携带能力 ;在驱替过程中使油珠聚并形成富集油带 ;能够调节油 /水流度比 ,扩大波及面积 ;能够使残余油通过油桥连接。
刘卫东李立众童正新刘福海俞理鞠岩吴国庆刘昌义
关键词:大庆油田渗流机理
微生物菌体的润湿性和吸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在微生物采油中,微生物菌体在多孔介质表面上的吸附是影响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因素之一。本文报道了碳源及培养时间对WJ-1菌体表面润湿性和在石英砂表面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以糖蜜为碳源培养菌体的表面亲油性值从36.8%降至16.4%,表现为亲水性,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效率为68.8%,并使石英砂表面接触角从36.5°降至10.8°;以新疆原油为碳源培养菌体的表面亲油性值从36.8%增加到72.4%,表现为亲油性,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效率为79.5%,并使石英砂表面接触角从36.5°增至80.2°。物理模拟实验表明,亲水菌体的堵塞调剖作用明显,而亲油菌体的降解作用明显。以新疆原油为碳源,培养120 h后得到的WJ-1菌可使采收率提高4.02%。
王萍夏文杰罗治斌董汉平俞理黄立信毕永强
关键词:润湿性铜绿假单胞菌微生物采油
微生物驱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微生物驱采油机理,从数学模型和软件应用2个方面介绍和总结微生物驱数值模拟研究现状。由于经典微生物驱油模型(Islam模型、Zhang模型和Chang模型)不包含代谢产物组分,分别从产物主要以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聚合物以及其他产物模型来阐述现存模型的优缺点;主要从MTS,UTCHEM,CMG-STARS,ECLIPSE和MRST这5个方面总结微生物驱数值模拟的软件应用。当前微生物驱数学模型无法准确体现实际微生物驱油过程,均存在些许不足。因此,今后研究的重点和趋势为:1)建立完善的多孔介质空间模型来准确描述多孔介质内部孔隙结构;2)系统地研究微生物的形状尺寸对微生物运移和驱油的影响;3)建立多因素、多组分耦合影响下的微生物驱数学模型。
王天源修建龙崔庆锋黄立信马原栋俞理
关键词:微生物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数学模型
筛选鼠李糖脂产生菌的方法及所用培养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筛选鼠李糖脂产生菌的培养基,该培养基中是以液体石蜡为碳源,并添加绿脓素作为抑制剂。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培养基在用于筛选鼠李糖脂产生菌中的应用,以及利用所述培养基筛选鼠李糖脂产生菌的方法,并进一步提供了...
夏文杰董汉平俞理黄立新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