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茜

作品数:21 被引量:14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乌鲁木齐
  • 6篇积雪
  • 5篇气溶胶
  • 4篇融雪
  • 4篇融雪期
  • 4篇离子成分
  • 4篇季节性
  • 3篇雪深
  • 3篇天山西部
  • 3篇积雪深度
  • 3篇降水
  • 3篇大气消光
  • 2篇日变
  • 2篇日变化
  • 2篇廓线
  • 2篇季节性积雪
  • 2篇含水率
  • 2篇PM2.5
  • 1篇对流边界层
  • 1篇沙漠腹地

机构

  • 21篇中国气象局
  • 14篇中国科学院新...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新疆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塔城地区气象...

作者

  • 21篇韩茜
  • 15篇魏文寿
  • 14篇刘明哲
  • 11篇陆恒
  • 9篇洪雯
  • 6篇钟玉婷
  • 6篇刘新春
  • 3篇陆辉
  • 3篇张延伟
  • 2篇高培
  • 2篇姜逢清
  • 2篇王雯雯
  • 1篇陈霞
  • 1篇牟书勇
  • 1篇何清
  • 1篇范子昂
  • 1篇李雪梅
  • 1篇王敏仲
  • 1篇白磊

传媒

  • 4篇沙漠与绿洲气...
  • 3篇地理科学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冰川冻土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4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鲁木齐不同分级气溶胶理化特征及其对大气消光的影响
2010年初采暖季,应用FA-3型气溶胶粒度分布采样器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对粒径在10μm以下的气溶胶分九级进行采样,并应用ICS3000离子色谱仪对其进行离子成分测定,结合同期AE-31型黑碳仪和Aurora-1000型...
韩茜魏文寿刘新春钟玉婷
关键词:气溶胶离子成分大气消光
文献传递
中国天山西部季节性森林积雪雪层温度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11年
利用2009年12月27日~2010年4月2日天山积雪站站区内开阔地和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林下6次降雪过程后雪层内时间间隔10 min的温度数据,探讨雪层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越接近地表雪层温度越高,且在雪层表面形成冷中心和(局部)暖中心;在积雪稳定期林下雪层温度高于开阔地,融雪期林下低于开阔地;林下雪层冷、暖中心出现时间晚于开阔地,其强度也小于开阔地。林下雪层温度振幅小于开阔地,林下温度振幅拐点以上雪层温度振幅随深度和时间的递减率小于开阔地,拐点以下无明显差异。初冬,林下和开阔地雪层均为较小的正温度梯度,随着气温急剧下降,温度梯度逐渐增大,且从雪表向雪底递减,林下雪层负温度梯度出现时间晚于开阔地。开阔地和林下积雪表层正温度梯度最大值分别达到0.95℃/cm和0.82℃/cm,负温度梯度大值分别达到-0.84℃/cm和-0.35℃/cm;但开阔地全雪层日平均温度梯度小于林下雪层。
陆恒魏文寿刘明哲韩茜洪雯
关键词:开阔地温度梯度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大气气溶胶中游离氧化铁的测定被引量:1
2011年
大气沙尘气溶胶中铁氧化物含量的测定对研究气溶胶吸收特性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采用柠檬酸盐-重碳酸盐-连二亚硫酸盐(CBD)和漫反射光谱法(DRS)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站2006年4月9~11日沙尘暴天气过程前后TSP沙尘样品中的游离氧化铁进行定量和半定量研究,研究得出,塔中游离氧化铁占全铁含量的变化范围在4.55%~8.16%之间(平均值6.36%),全铁占样品总量的5.16%,游离氧化铁占样品总量的0.32%;反射光谱一阶导数曲线峰值在435和560 nm对针铁矿和赤铁矿具有识别指示意义。
陆辉魏文寿刘明哲吴新萍牟书勇韩茜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CBDDRS
天山季节性积雪稳定期雪密度与积累速率的观测分析被引量:23
2011年
利用Snow Fork雪特性分析仪测量的天山积雪雪崩站2009年2月21-26日及2010年1月26-31日雪特性数据,分析了季节性积雪稳定期内积雪垂直剖面密度的变化特征及其随降雪沉积时间和雪层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季节性积雪稳定期内,积雪剖面密度中部最大,表层和底层密度较低;新雪层密度随时间的推移增加速率逐渐增大,细粒雪层、中粒雪层、粗粒雪层和深霜层密度随时间推移增加速率逐渐减小;不同深度雪层密度随深度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通过建立的雪层密度随降雪沉积时间和积雪深度而变化的经验关系式,可以应用两个极易获取的积雪参数(即降雪沉积时间和积雪深度)来推算不同深度的雪层密度.
陆恒魏文寿刘明哲高培韩茜
关键词:季节性积雪
乌鲁木齐市PM10、PM2.5和PM1.0浓度及分布变化特征被引量:26
2015年
利用GRIMM180气溶胶粒谱分析仪采集乌鲁木齐市PM10、PM2.5和PM1.0数据,研究表明:乌鲁木齐市气溶胶颗粒物质量浓度在进入采暖季后急剧增加,冬季颗粒物中细粒子含量最高,PM2.5/PM10可达77.6%,PM2.5/PM10,PM1.0/PM10,PM1.0/PM2.5三比值体现了颗粒物的分布特征,四季污染程度越高,细粒子含量越高。四季无降水日PM10、PM2.5、PM1.0的质量浓度和分布的日变化基本呈三峰三谷型,出现早—午—晚峰值,上午—下午—午夜后谷值,各季节峰谷值具体出现时间略有差别,由于冬季逆温层顶盖等因素的影响,冬季质量浓度和分布的日变化在此基础上多了两次波动。降水的发生对冬、春季质量浓度的影响大于夏、秋季,对不同粒径段粒子的分布影响有一定差别。
韩茜魏文寿刘新春钟玉婷
关键词:PM10PM2.5日变化
1961—2004年新疆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特征被引量:16
2012年
根据1961—2004年新疆地区55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s for Impacts Studies)区域气候影响模式(1961—2004年)逐日降水模拟资料,建立年最大降水AM(annual maximum)序列及日降水量小于0.05mm的年连续最长干旱天数AMCD(Annual Maximum Consecutive Dry Days)序列,分析了新疆地区降水极值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概率分布模式。结果表明:①新疆地区降水事件的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阿合奇、巴里坤、昭苏、乌鲁木齐等地,干旱事件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且末、若羌、吐鲁番等地;②PRECIS区域气候影响模式模拟的新疆地区AM事件的多年平均值普遍高于观测值,且离差系数也普遍高于观测值;③PRECIS区域气候影响模式模拟结果与观测的降水极值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差异,需要进行改进,但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对于实际观测的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的拟合,证明了GEV分布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降水极值的概率分布。
张延伟姜逢清魏文寿王雯雯刘明哲韩茜洪雯陆恒
关键词:降水极值广义极值分布
气流输送对乌鲁木齐市PM_(10)、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应用聚类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2009—2010年逐日气流72h后向轨迹按季节进行分类,结合对应时段的PM10、PM2.5和PM1.0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气流输送轨迹对研究区3粒径段气溶胶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气流对研究区气溶胶的搬运、稀释作用明显,气溶胶浓度平均值与对应气流移动速度成反比;春季,流经沙漠区的气流分组对应气溶胶浓度平均值偏高,且气溶胶谱分布向粗模态移动;夏季,大气清洁,携带城市气溶胶的西北气流对研究区气溶胶浓度平均值影响较大,未携带外源物质的几组气流流速与气溶胶浓度基本呈负相关;秋季,研究区受外源气溶胶影响不大,且气流对污染物的输送、稀释作用也不强烈,各分组气溶胶浓度差别不大。
韩茜魏文寿刘明哲洪雯陆恒张延伟
关键词:乌鲁木齐后向轨迹大气颗粒物浓度
乌鲁木齐降雪与非降雪天气边界层结构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Vaisala系留探空仪系统在2008年1月乌鲁木齐探测所得资料,分析了降雪和非降雪过程中温度、湿度和风的垂直结构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雪和非降雪天,白天对流边界层特征均较明显,但在暖气团影响下,对流边界层特征消失,出现深厚平流逆温,夜间多出现贴地逆温。白天平流逆温强度较夜间逆温更强,白天逆温层出现湿中心,上部出现干中心。降雪天湿中心高度低于非降雪天。夜间近地层出现微弱的逆湿现象,上部出现干中心,降雪天近地层逆湿现象比非降雪天弱;降雪天和非降雪天近地层风向分布均较散乱,主导风向为偏北风,高空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风速多因风向改变而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其值常以"高低-高-低"形式出现于特定高度,风速因风向变化呈波动状随高度递增。
韩茜魏文寿刘明哲王敏仲
关键词:对流边界层逆温风廓线
乌鲁木齐市碳质气溶胶季节变化及其对霾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应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乌鲁木齐2013年四季PM_(2.5)样品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并分析其四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OC、EC最高值出现在冬季,分别为(17.7±7.3)μg·m^(-3)和(7.0±2.6)μg·m^(-3),OC、EC在PM_(2.5)中的百分含量最高值也出现在冬季。冬季OC、EC相关性最低,表明冬季污染物来源最复杂。在冬季光化学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二次有机碳(SOC)生成量却达到最大值,显示出前提物对SOC生成的巨大影响。另外,通过分析霾日和非霾日OC、EC和无机离子的变化特征,表明:SO_4^(2-)、NH_4^+和SOC对霾形成的影响最大。
韩茜钟玉婷陆辉刘新春
关键词:碳质气溶胶PM2.5乌鲁木齐
季节性森林积雪融雪期雪层含水率垂直廓线与时间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11年
利用snow fork雪特性分析仪测量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融雪期开阔地(站区内气象观测场)与雪岭云杉林下雪层含水率,分析季节性森林积雪融雪期雪层含水率垂直廓线和时间变化特征以及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开阔地和林下积雪接受的太阳辐射、雪层密度和雪层污化程度等的不同,开阔地、树冠边缘及距树干1m处的雪层含水率垂直廓线特征、雪层含水率的日变化特征以及融雪期雪层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各异;雪层含水率受气温因子影响最大,融雪期雪层含水率随气温变化呈指数增加,由于开阔地和林下微气象条件的不同,三点雪层含水率对日均温、最高温、最低温、日较差以及逐时气温的响应也不同,且雪层含水率对气温的滞后效应也各异。
陆恒魏文寿刘明哲韩茜洪雯
关键词:融雪期垂直廓线日变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