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菊艳

作品数:17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职业病
  • 15篇职业病危害
  • 5篇汽车
  • 5篇控制效果评价
  • 3篇职业病危害因...
  • 3篇生产项目职业...
  • 2篇毒物
  • 2篇预评价
  • 2篇职业病危害防...
  • 2篇职业病危害控...
  • 2篇职业病危害控...
  • 2篇职业病危害控...
  • 2篇职业病危害评...
  • 2篇职业病危害因...
  • 2篇职业病危害预...
  • 2篇职业疾病
  • 2篇职业卫生
  • 2篇酸酯
  • 2篇碳酸酯
  • 2篇涂料

机构

  • 17篇广州市职业病...
  • 2篇广东省职业病...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龙沙有限公司

作者

  • 17篇陈菊艳
  • 10篇邓颖聪
  • 8篇刘丽芬
  • 8篇王致
  • 7篇张海
  • 7篇肖晓琴
  • 6篇刘移民
  • 3篇廖阳
  • 3篇梁嘉斌
  • 3篇马炜钰
  • 3篇钟坤鹏
  • 2篇王建宇
  • 2篇杜伟佳
  • 2篇靳雅丽
  • 2篇苏世标
  • 2篇刘明
  • 2篇粱嘉斌
  • 1篇何健民
  • 1篇陈永青
  • 1篇缪庆

传媒

  • 5篇中国卫生工程...
  • 4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工业医学...
  • 2篇中国职业医学
  • 2篇第十二次全国...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聚碳酸酯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关键控制点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识别某聚碳酸酯厂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综合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高温和化学毒物等,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分别为,噪声强度为74.9~92.4 dB(A),超标率为47.5%;粉尘浓度为0.20~1.70 mg/m3,超标率为0.0%;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综合温度(WBGT指数)为30.8~31.5℃,均为高温作业点;化学毒物中甲苯、二甲苯、乙苯、氯苯、丙烯腈、苯乙烯、三氯乙烯、丙酮浓度分别为0.26~1.01 mg/m3、0.24~3.25 mg/m3、0.10~2.44 mg/m3、0.45~3.25 mg/m3、0.70 mg/m3、0.60 mg/m3、0.57~18.12 mg/m3和0.55~4.92 mg/m3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某聚碳酸酯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危害因素是粉尘和甲苯、二甲苯、乙苯、氯苯、丙烯腈、三氯乙烯,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陈菊艳张维森粱嘉斌王建宇钟坤鹏马炜钰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噪声化学毒物
某制鞋企业局部通风防尘毒系统防护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某制鞋企业局部通风防尘毒系统防护效果,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方法对制鞋企业的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识别制鞋企业粉尘和有机溶剂分布的岗位,分析各岗位采取的局部通风防尘毒系统,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健康监护分析其危害程度,通过卫生工程检测,分析局部通风系统控制效果。结果制鞋企业存在的化学毒物主要为有机溶剂,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1,2-二氯乙烷等,存在的粉尘包括矽尘、布尘、皮革尘和橡胶尘。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粉尘超标率分别达0.8%和9%,针对危害情况,采取局部通风防护系统进行控制,排风罩的控制风速检测结果显示低于和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控制风速要求的分别占10%和5%,其它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局部通风能有效控制制鞋企业粉尘和有机溶剂危害,但应加强其维护保养。
靳雅丽苏世标陈菊艳刘明于泓
关键词:制鞋业有机溶剂局部通风系统
造纸行业职业病危害识别与关键控制点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分析某造纸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厂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生物致病菌、电离辐射和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各岗位噪声强度59.1~96.3 dB(A),超标率为35.3%;高温WBGT为29.8~34.3℃,超标率为44.4%;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应对关键控制点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肖晓琴王致张海邓颖聪陈菊艳刘丽芬廖阳
关键词:造纸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蜂胶对纳米二氧化钛所致大鼠氧化损伤防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钛(TiO2)对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效应,以及蜂胶对这种损伤的防护效果。方法采用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低、中、高剂量染毒组分别灌服给药剂量为8、16、32 mg/(kg体质量·d)纳米TiO2溶液,共7 d;低、中、高剂量蜂胶干预组于灌服0.2 g/(kg体质量·d)蜂胶后,间隔4 h,再分别灌服8、16、32 mg/(kg体质量·d)纳米TiO2溶液,灌服7 d后,中、高剂量蜂胶干预组分别继续灌服0.2g/(kg体质量·d)蜂胶7和14 d;对照组大鼠仅灌服灭菌生理氯化钠溶液2 ml,共7 d。采集各组大鼠下腔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染毒组SOD活力下降[(1 187.0±5.7)vs(1 215.2±21.7)×103μmol/(min·L),(1 154.4±10.4)vs(1 215.2±21.7)×103μmol/(min·L),P<0.05],MDA水平增加[(1.71±0.03)vs(1.62±0.07)μmol/L,(1.78±0.03)vs(1.62±0.07)μmol/L,P<0.05]。大鼠血清中SOD活力随着纳米TiO2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回归方程:^y=-1.820 x+1 213.000,决定系数(R2)=0.748,P<0.01],MDA水平随着纳米TiO2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回归方程:^y=0.005 x+1.630,R2=0.656,P<0.01]。蜂胶干预处理大鼠的SOD活力高于染毒处理大鼠(P<0.01);蜂胶干预处理大鼠的MDA水平低于染毒处理大鼠(P<0.01)。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纳米TiO2可引起大鼠的氧化损伤,蜂胶能够增强大鼠的抗氧化应激能力。
靳雅丽杨敏苏世标陈菊艳刘明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蜂胶纳米材料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NANO-TIO2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汽车轮圈厂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5
2010年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关键技术,风险评价的方法也正从定性法逐渐向定量法发展,从局部评价向综合评判发展;本研究我们尝试引入模糊数学等的半定量评价技术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并探讨其实用性。
邓颖聪刘移民张维森陈菊艳王致杜伟佳
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车轮定量法
某汽车部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2009年
利用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调查和分析某汽车部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锰、铬及其无机化合物以及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为项目单位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控制措施。
陈菊艳张维森张海邓颖聪梁嘉斌
关键词:汽车部件职业卫生职业病危害防护
船舶修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关键控制点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了解船舶修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为其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对广州市5家船舶修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有关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以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为超标。结果船舶修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化学毒物、粉尘、噪声、局部振动、高温、电焊弧光和X射线等。工作场所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和其他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 STEL)超标率分别为28.4%、21.8%和40.9%,锰及其无机化合物C STEL超标率为38.6%,二甲苯C STEL超标率为11.4%,乙苯C STEL超标率为2.9%;高温超标率为66.7%,个体噪声强度超标率为80.3%。苯系物作业工人白细胞计数异常率为7.2%,噪声作业人员纯音电测听结果异常率为4.3%,粉尘作业人员X射线胸片异常率为1.3%。结论船舶修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焊接、打磨、打砂和喷漆岗位,应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陈坚刘丽芬钟坤鹏马炜钰陈菊艳
关键词:船舶职业病危害化学毒物苯系物电焊
某汽车涂料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某汽车涂料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分析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对该项目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中的化学毒物、噪声、粉尘、工频电场等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有关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
刘丽芬肖晓琴张海王致邓颖聪陈菊艳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汽车行业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与探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把风险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法运用在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中,尝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量化可比,能够在实际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中推广应用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方法参考标准、文献、国内相关指标体系,并对汽车制造及相关行业(下简称汽车行业)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预调查和专家咨询,逐级分解目标风险因素,初步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及模糊评判准则;采用头脑风暴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初步形成汽车行业职业病危害评价体系、评判准则及指标权重,该体系从多角度反映了汽车行业生产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概况。结论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因素给予综合性评价,能划定风险等级,给出确切结论。
邓颖聪刘移民张维森陈菊艳王致肖晓琴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头脑风暴法
某二甲醚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010年
目的对某二甲醚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分析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相结合。结果该建设项目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粉尘、工频电场、紫外线辐射等浓(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有关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可行。
刘丽芬张海王致邓颖聪陈菊艳
关键词:二甲醚生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