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忱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军事建筑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隧道
  • 2篇岩石
  • 2篇应力
  • 2篇应力应变
  • 2篇复合体理论
  • 1篇岩体
  • 1篇岩体隧道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蠕变
  • 1篇蠕变效应
  • 1篇水下隧道
  • 1篇隧道结构
  • 1篇棚洞
  • 1篇棚洞结构
  • 1篇桥梁
  • 1篇桥梁建筑
  • 1篇专家系统
  • 1篇钻爆
  • 1篇钻爆法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交通科研...

作者

  • 7篇周家伍
  • 7篇刘元雪
  • 7篇陈忱
  • 2篇王培勇
  • 2篇李忠友
  • 1篇王兵
  • 1篇蒋树屏
  • 1篇谢锋

传媒

  • 3篇后勤工程学院...
  • 1篇四川建筑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中国土木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岩土损伤复合体理论的应力应变合成模式研究
2009年
近年来岩土损伤本构模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岩土材料损伤的复合体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复合体的两个组分的应力、应变合成模式上存在争议。从损伤力学的基础——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岩土损伤复合体理论应力-应变合成的合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一般损伤情况下的岩土损伤复合体理论的应力-应变合成公式,给出了各向同性损伤情况下的简化公式,认为对于岩土损伤复合体理论不能简单的采用并联、串联假设。
陈忱刘元雪周家伍李忠友
关键词:岩石复合体理论应力
岩土损伤复合体理论的应力应变合成模式被引量:4
2008年
近年来,岩土损伤本构模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岩土材料损伤的复合体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复合体的两个组分的应力、应变合成模式上存在争议。从损伤力学的基础——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岩土损伤复合体理论应力:应变合成的合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般损伤情况下的岩土损伤复合体理论的应力、应变合成公式,给出了各向同性损伤情况下的简化公式,认为对于岩土损伤复合体理论不能简单地采用并联、串联假设。
刘元雪陈忱周家伍李忠友
关键词:岩石复合体理论本构关系
水下隧道钻爆法施工合理覆盖层厚度的研究评述被引量:2
2007年
在水下隧道施工中,覆盖层厚度不仅对其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还是决定水下隧道造价和长度的主要因素。介绍了水下隧道的优特点以及影响覆盖层厚度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本地地质着重对钻爆法施工覆盖层厚度的研究进行评述,提出运用解析公式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确定合理覆盖层厚度。
王培勇刘元雪陈忱周家伍
关键词:水下隧道覆盖层厚度钻爆法
棚洞结构洞形优化计算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路隧道环保型建设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以南京—淮安高速公路南京江北段老山公路隧道为依托,提出了一种环保型结构——新型棚洞。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5种不同棚洞结构型式进行了优化。从弯矩、轴力、剪力3个方面综合计算分析表明,全拱式棚洞是最优方案。
刘元雪谢锋蒋树屏周家伍陈忱
关键词:棚洞结构环保
构建和谐过江交通体系──浅析合理的选择桥梁与过江隧道
和谐社会应该构建和谐的过江交通体系。桥梁与过江水下隧道,都是连接江河两岸的建筑结构形式。但两种建筑物有不同的结构构造,在设计施工和维护保养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的要求。因此,二者在经济、安全、国防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各有特色。过...
陈忱刘元雪周家伍
关键词:桥梁建筑隧道结构
文献传递
岩体隧道蠕变效应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对岩体隧道的长期观察和量测表明,许多在成洞之初的岩体,由于蠕变变形随时间不断发展,经过一段时日以后,围岩体可能会发生失稳或坍塌破坏。传统的弹性或弹塑性理论,无法考虑变形的时间因素。选用流变理论中能很好反映岩体应力应变随时间变化的广义开尔文模型,结合某岩体隧道的实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了岩体隧道开挖后围岩蠕变的全过程。模拟的结果使人们能够方便地掌握岩体隧道各个部位在不同时刻的变形量和蠕变率。对岩体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周家伍刘元雪陈忱王兵
关键词:蠕变岩体ANSYS隧道
围岩稳定性粗糙集专家系统设计被引量:2
2008年
以粗糙集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和知识过滤模块,构建了围岩稳定性评价专家系统。运用粗糙集理论的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从实测的数据中删去大量对决策无效的冗余数据,实现了对知识库的精简,形成了决策规则。解决了专家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知识获取、知识处理和知识运用的核心难题。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专家系统应用于围岩稳定性评价,为围岩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周家伍刘元雪陈忱王培勇
关键词:围岩稳定性专家系统粗糙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