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升
-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6年
- 我国是肝胆管结石的高发区,近年来胆管癌发病率逐年升高,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逐渐受到关注。肝内胆管结石是指位于肝左、右管汇合部以上的结石,具有复杂性、难治性的临床特点[1],需多次取石治疗和(或)肝叶切除;而合并ICC时,临床医师往往对其缺乏警惕,早期诊断困难,患者大多具有多次胆道手术史及反复发作的胆管炎表现,预后差,是当前临床诊治的一大挑战。
- 魏妙艳吕立升汤朝晖林培艺陈志升全志伟
-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胆道肿瘤分子生物学
- HBV相关肝内胆管细胞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4年
-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除肝细胞癌(HCC)外发生率最高的肝脏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发现,ICC的发生及发展与HBV感染相关.本文通过回顾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主要对HBV感染所致ICC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初步总结.HBV相关ICC可能的形成机制有:(1)HBV感染肝干/祖细胞间接造成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感染HBV而致癌变;(2) HBV感染致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所处微环境改变而致癌变;(3)HBV感染致肝干/祖细胞癌变形成肿瘤样干细胞并分化成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样癌细胞.
- 林培艺周学平陈志升吕立升汤朝晖
- 关键词:肝脏肿瘤
- 从肿瘤异质性看肝内胆管癌的细胞起源被引量:8
- 2015年
-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约占肝脏原发肿瘤的5%-15%,仅次于肝细胞肝癌,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ICC发病因素、地域分布、临床表现、生物学特性等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预后极差.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ICC来源于胆管二级及以上分支的上皮细胞.伴随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ICC的认识正在发生质的变化.现阶段发现ICC的细胞起源呈多元化,包括肝细胞、发育异常或未成熟的胆管上皮细胞,多能干细胞(肝干/前体细胞)或管周腺体细胞.因此,我们推断ICC的异质性可能与不同的细胞起源有关.
- 汤朝晖吕立升林培艺陈志升全志伟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肿瘤异质性细胞起源
- 吉西他滨联合索拉非尼对胆囊癌细胞生长侵袭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估吉西他滨和索拉非尼联合用药对胆囊癌细胞株SGC996生长、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吉西他滨和索拉非尼单独或联合处理SGC996细胞,吉西他滨单独处理组浓度分别为0.1、1.0、2.0、4.0和10.0μg/mL;索拉非尼单独处理组浓度分别为0.1、1.0、2.5、5.0、10.0和20.0μmol/L;两药联合处理组:索拉非尼浓度分别为2.5、5.0、10.0和20.0μmol/L,吉西他滨浓度分别为2.0、4.0和10.0μg/mL。未经药物处理的SGC996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SGC996细胞的生长状况;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SGC99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应用FITC-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SGC996细胞的凋亡率。结果索拉非尼可抑制SGC996细胞生长,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同时还可抑制SGC99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但不诱导细胞凋亡(P>0.05)。吉西他滨对SGC996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并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但可以抑制细胞的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P<0.05)。索拉非尼和吉西他滨联合用药可以抑制SGC996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P<0.05)。结论吉西他滨和索拉非尼联合用药对胆囊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单独用药,可能成为治疗胆囊癌的有效化疗方案。
- 秦一雨周学平林培艺陈志升吕立升汤朝晖
- 关键词:吉西他滨胆囊癌
- 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一种由二级胆管及其分支上皮细胞来源的腺癌,是仅次于肝细胞癌(HCC)的第二大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占肝脏恶性肿瘤的5%~15[1-7]。目前IC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陈志升周学平林培艺吕立升汤朝晖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因素肝脏恶性肿瘤细胞来源肝细胞癌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