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学平

作品数:23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肝移植
  • 6篇肿瘤
  • 5篇手术
  • 5篇术后
  • 5篇细胞
  • 4篇胆管
  • 4篇胆囊
  • 4篇胆囊癌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供肝
  • 4篇肝脏
  • 3篇胆囊肿瘤
  • 3篇原位
  • 3篇原位肝移植
  • 3篇生存率
  • 3篇囊肿
  • 2篇胆管细胞
  • 2篇胆管细胞癌
  • 2篇动物

机构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湖州市中心医...

作者

  • 23篇周学平
  • 11篇全志伟
  • 9篇王健东
  • 8篇杨勇
  • 8篇沈军
  • 6篇李济宇
  • 5篇杜隽铭
  • 5篇汤朝晖
  • 5篇王雪峰
  • 4篇施伟斌
  • 4篇陆炯炯
  • 4篇潘伟华
  • 4篇施诚仁
  • 4篇林培艺
  • 3篇王俊
  • 3篇丁道奎
  • 3篇刘颖斌
  • 3篇庄鹏远
  • 3篇施佳
  • 3篇陈志升

传媒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器官移植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内营养对肝移植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肝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后,肠内营养(EN)是否干预他克莫司(FK506)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建立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四组,即EN组:给予安素920.5 kJ/(kg·d)、FK组:用FK506 0.8 mg/(kg·d),自然进食、免疫抑制(FN)组:联合应用安素+FK506和对照组:自然进食,均于术后1-7 d进行。术后第8天检测移植受鼠PBMC的白细胞介素(IL-2和IL-10)、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Th1/Th2型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肝移植后各细胞因子表达,EN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FK组和FN组IL-2、IL-10、IFN-γ和TGF-β表达显著降低(P〈0.01),FK组与FN组比IL-10、IFN-γ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PBMC高表达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应用FK506在抑制IL-2,减轻排斥反应的同时,其他细胞因子也呈低表达。早期EN可能通过保护肠道黏膜,减轻术后炎性反应,产生与FK506一致的协同效应。
杨勇全志伟李济宇岳嘉宁陆炯炯周学平杜隽铭
关键词:肝移植细胞因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一种由二级胆管及其分支上皮细胞来源的腺癌,是仅次于肝细胞癌(HCC)的第二大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占肝脏恶性肿瘤的5%~15[1-7]。目前IC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陈志升周学平林培艺吕立升汤朝晖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因素肝脏恶性肿瘤细胞来源肝细胞癌ICC
HBV相关肝内胆管细胞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4年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除肝细胞癌(HCC)外发生率最高的肝脏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发现,ICC的发生及发展与HBV感染相关.本文通过回顾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主要对HBV感染所致ICC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初步总结.HBV相关ICC可能的形成机制有:(1)HBV感染肝干/祖细胞间接造成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感染HBV而致癌变;(2) HBV感染致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所处微环境改变而致癌变;(3)HBV感染致肝干/祖细胞癌变形成肿瘤样干细胞并分化成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样癌细胞.
林培艺周学平陈志升吕立升汤朝晖
关键词:肝脏肿瘤
提高Bismuth-Corlette 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及安全性的综合措施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 探讨提高Bismuth-Corlette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及安全性的综合性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 1年12月Bismuth-CorletteⅢ型肝门部胆管癌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45 ~74岁,平均59岁.所有病例采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双源螺旋CT结合IQQA-Liver 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进行术前评估,治疗方式采取选择性保留侧肝脏胆管引流、切除侧肝脏半肝血流阻断、半肝联合全尾状叶连续性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分析术前评估肿瘤侵犯胆管、门静脉、肝动脉的方法及治疗方式的选择.结果 双源螺旋CT结合IQQA-Liver 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肿瘤侵犯胆管、肝动脉、门静脉的情况.半肝联合全尾状叶切除后余肝体积均>40%,经过选择性术前引流及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半肝联合全尾状叶连续性切除术后有一过性肝功能异常加重,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联合MRCP、双源螺旋CT及IQQA-Liver 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可以较准确地术前评估肝门部胆管癌侵犯程度,制定手术方案.半肝联合全尾状叶连续性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可以作为Bismuth-Corlette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一种治疗选择.
王健东沈军周学平庄鹏远周迪杨勇刘颖斌全志伟
关键词:胆管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肝切除术
80岁以上患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理治疗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80岁以上患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合理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2001-01/2007-12我院80岁以上由结石引起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439例,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分为内镜治疗组(n=279)、手术治疗组(n=94)和保守治疗组(n=66),分析三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结果: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病死率分别为16.7%和8.5%,内镜治疗组死亡2例,14例失访.内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组(3.9%vs34.0%,P<0.01),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万元)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0.72%vs8.5%,16.7%;7.3±2.8dvs11.4±3.7d,15.3±4.9d;1.23±0.54vs1.55±0.79,1.56±0.84,均P<0.05);手术治疗组的死亡率、住院时间也较保守治疗组低(均P<0.05).结论:内镜治疗80岁以上患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安全有效,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
王雪峰周学平李松岗张文杰顾钧李济宇
关键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病理动态变化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观察高免疫排斥大鼠肝移植模型术后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方法运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Wistar→SD),于连续观测时间点取大鼠的肝脏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给予病理评级和评分。结果术后排斥反应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第5天达到高峰,5-15 d维持于较高水平,随后逐渐减弱,但仍维持于轻至中度水平。结论高免疫排斥大鼠肝移植模型术后5-15 d急性排斥反应最为强烈,是研究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较为理想的时间段。
陆炯炯杜隽铭周学平杨勇李济宇全志伟
关键词:肝移植排斥反应病理
经胸乳径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经胸乳人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经胸乳径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58例患者临床资料。58例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1例,甲状腺腺瘤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例。结果双侧腺叶次全切除18例,一侧腺叶次全切除+对侧腺叶部分切除2例,单侧腺叶次全切除30例,肿瘤切除5例,峡部切除2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甲状腺癌)。手术时间65-135min,平均95rain。术中失血量20-1OOml。并发症:颈部皮肤Ⅱ度烫伤1例,面积约0.5cm^2,经换药皮肤有色素沉着;2例出现暂时性声嘶,2~3个月后发音完全恢复。结论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要点,经胸乳径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其优点颈部无创疤、微创。
沈军王健东周学平庄鹏远方国恩
关键词:内窥镜甲状腺疾病
腔内引流技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B、C级胰漏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腔内引流技术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B、C级胰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施行PD的68例患者,男性43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4±3)岁。按PD切除后引流方案分为腔内引流组(腔内组)32例与常规引流组(常规组)36例。收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引流液性状、胰漏发生率、胰漏严重度分级的差异。结果腔内组引流液中未见胆汁,淀粉酶为(1401±8)U/L,胰周总引流量为(49±5)ml;常规组引流液淀粉酶为(2160±13)U/L,胰周总引流量为(76±4)ml;两组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7,P=0.031),引流液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组胰漏发生率25.0%(8/32),均为A级胰漏;常规组胰漏发生率30.5%(11/36),A级胰漏6例,B、C级胰漏共5例。两组胰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级胰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7,P=0.029)。结论腔内引流技术可达到体腔内液体充分引流及胆胰液分离的治疗要求,并降低术后B、C级胰漏的发生率。
施伟斌梅佳玮王健东沈军周学平王雪峰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瘘引流术
胎儿肝脏作为供肝在婴幼儿肝移植中现实意义
目的:肝源的短缺始终是影响肝移植治疗的主要障碍,文章拟通过问卷调查、病例回顾及哺乳动物解剖等方法就胎儿肝脏作为供肝在婴幼儿肝移植中的现实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本院近5年中收治的胆道闭锁、门静脉海绵样变和肝母细胞瘤患儿...
潘伟华施诚仁王俊施佳丁道奎周学平王建东
文献传递
孕晚期胎羊供肝移植幼羊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肝源的短缺始终是影响肝移植治疗的主要障碍,我们的目的是探求胎儿肝脏是否合适作为供体肝脏,采用原位移植方法植入罹患终末期肝病的婴幼儿,以期改善这一人群患儿肝源极其短缺的现状。方法鉴于新生山羊供肝移植幼年山羊受体实验的经...
潘伟华施诚仁王俊施佳丁道奎周学平王建东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