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尔东

作品数:40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骨折
  • 12篇关节
  • 10篇股骨
  • 8篇脊柱
  • 7篇膝关节
  • 7篇内固定
  • 5篇骨头
  • 5篇股骨头
  • 4篇细胞
  • 4篇颈椎
  • 4篇脊柱骨
  • 4篇脊柱骨折
  • 4篇关节镜
  • 4篇高龄
  • 4篇成骨
  • 3篇性关节炎
  • 3篇延迟愈合
  • 3篇愈合
  • 3篇治疗膝关节
  • 3篇韧带

机构

  • 28篇中山市人民医...
  • 10篇广东省中山市...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40篇刘康
  • 40篇陈尔东
  • 32篇何智勇
  • 31篇曾毅军
  • 22篇余新平
  • 21篇李青
  • 19篇袁元杏
  • 11篇张洪涛
  • 8篇王金军
  • 6篇蔡荣辉
  • 6篇张爱明
  • 5篇宁晔
  • 5篇安宁
  • 4篇梁道臣
  • 4篇李晓玲
  • 3篇安宁
  • 2篇梁燕嫦
  • 2篇黄彦清
  • 2篇梅治
  • 1篇杨有业

传媒

  • 8篇临床骨科杂志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疗装备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9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钽棒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
目的 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月2至2010年5月应用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患者13髋,通过随访,观察其有无急慢性感染、排异反应、髋关节在疼痛与关节活动受限方面的改善情...
余新平刘康何智勇曾毅军陈尔东蔡荣辉张洪涛安宁王金军
关键词:骨坏死钽棒
高龄髋部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多学科协作处理的经验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风险和多学科协作处理措施及效果。方法笔者自2011-09—2015-02对135例高龄髋部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及术前检查,了解基础病,通过多学科协作处理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在恰当的麻醉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加强各系统监测及早期干预,术后继续各系统监测及并发症防治。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血压下降58例,心律失常32例,血氧下降36例。术后肺部感染23例,心功能不全31例,心律失常42例,低蛋白血症93例,贫血87例,电解质紊乱64例,认知功能障碍52例,急性脑血管意外8例,多系统异常68例。经多学科协作处理,除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风险较大,围手术期多学科协作处理是其成功的重要保证。
余新平刘康何智勇陈尔东王金军
关键词:髋部骨折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高龄
关节腔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轻中度骨性关节炎被引量:11
2015年
背景:大量来源于动物实验或实验室的证据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有力的免疫抑制、抗炎症、软骨再生能力。但是相对于动物实验,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微环境更复杂,涉及大量的生物活性因子及免疫机制。目的:分析经皮穿刺关节腔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轻中度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探讨其炎症抑制、免疫调节、缓解软骨降解等机制。方法:收集26例轻中度骨性关节炎患者骨髓15 m L,在实验室分离、培养、获得足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分析其体外诱导成骨、成脂分化能力。26例患者双侧膝关节分别入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膝注射自体来源的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107个),对照组则注射等量不含细胞安慰剂。采用WOMAC评分评价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变化。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利用ELISA检测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软骨寡聚基质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按照标准化的细胞分离、培养扩增方案,能获得足量的用于关节腔注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超过2×107第3代细胞)。从患者分离出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阳性表达CD105、CD29,阴性表达CD45、CD34,体外具有良好的成骨、成脂能力。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而且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软骨寡聚基质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而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上升。以上结果表明,关节腔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轻中度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进一步推测注射到关节腔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可能通过炎症抑制及逆转软骨降解等机制发挥作用,从而有望成为治疗轻中度骨性关节炎有效、可行的方法。
梁建基何智勇刘康李晓玲程伟民余新平陈尔东
关键词:干细胞骨性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软骨寡聚基质蛋白炎症抑制
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56例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其中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最常见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形式。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78例,22例失访,56例获得随访。现将我们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何智勇刘康曾毅军李青余新平陈尔东袁元杏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外伤性疾病失访
X线平片、二维CT及三维CT诊断髋膝关节内骨折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X线平片、二维CT及三维CT重建图像对髋膝关节内骨折诊断意义。方法 分析 6 2例患者的髋膝关节内骨折在 3种检查方法中的各自表现特点 ,并将术中所见情况作为金标准 ,比较 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3种检查方法均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 ,但各种方法在诊断骨折后进一步反映骨折移位情况等信息却各有不同 ,以三维CT信息量最高 ;3种检查方法对骨折的诊断各有侧重。结论 对关节内骨折患者单纯诊断关节骨折并不困难 ,但更重要的是在诊断骨折后进一步了解骨折块移位情况 ,对采用 1种方法不能完全了解骨折移位情况者宜 3种方法结合应用 。
袁元杏刘康李青宁晔曾毅军陈尔东
关键词:关节骨折诊断显像
下肢骨折复位导向器的研究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复位导向器的设计与应用。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透视下向其下肢骨折处远近端打入1~2枚复位钉,再利用复位导向器操作复位钉,对重叠、错位及旋转的骨折进行准确复位,观察复位效果。结果 70例术中骨折复位时间为7~31 min,平均12. 7 min;骨折复位术中C型臂机透视时间为0. 4~3. 0 min,平均1. 3 min。双下肢长度差值为(6. 5±1. 1) mm,力线差值为(7. 0±1. 8) mm,患肢力线与长度恢复情况良好。测量得知,患肢术后骨折内外翻角度为(2. 75±0. 16)°,侧位像前后角度为(5. 13±0. 51)°。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使用复位导向器,可以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在减少并发症的基础上促进骨折愈合,治疗效果较佳。
陈尔东刘康何智勇余新平王金军
关键词:下肢骨折
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风险。方法 31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施行前后路一期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每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并于术后对患者神经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31例随访时间5~6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25±21)min;平均出血量(82±28)ml;术后31例均获完全复位。无伤口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15例患者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结论 该术式使受压脊髓获得早期而彻底的减压,同时重建了脊柱稳定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积极有效的手术方法。
袁元杏李青刘康曾毅军陈尔东何智勇
关键词:颈椎脱位
连续性椎弓峡部截骨椎管重建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以连续性椎弓峡部截骨法显露椎管后原位回植重建椎管的可行性和实用意义。方法 解剖实验与临床研究相结合 ,对连续性椎弓峡部截骨椎管重建的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并对临床应用病例进行密切的追踪随访。结果 临床应用 32例 ,随访 2 9例。患者除了相应的临床症状消失外 ,截骨断端均达到较好融合。结论 连续性椎弓峡部截骨椎管成形术显露充分 ,减压彻底 ,能够解除椎管内大部分疾患 ,截骨断端愈合后可恢复脊柱稳定性。
李青袁元杏刘康梁燕嫦宁晔曾毅军陈尔东
关键词:椎管成形术椎弓峡部截骨
自体骨髓来源成骨细胞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被引量:5
2008年
观察自体成骨细胞培养后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可行性。选择2006-04/2007-10本科收治的骨折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骨折延迟愈合9例,骨折不愈合3例;胫骨4例,股骨7例,指骨1例。抽取患者自体红骨髓,体外诱导及培养成骨细胞,在X射线透视下定位穿刺将细胞注射至骨折断端局部,定期复查X射线平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副反应。12例患者中11例得到随访。4例治愈,平均愈合时间为成骨细胞移植后6.8个月;6例有效,有效率90.9%;1例无效。移植后未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热、痛等感染现象。
何智勇李晓玲刘康曾毅军李青余新平陈尔东袁元杏
关键词:成骨细胞细胞培养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骨组织构建
CD HORIZONTMM8万向螺钉系统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
目的 评价CD HORIZONTMM8万向螺钉系统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CD HORIZONTMM8万向螺钉系统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情况。结果 患者椎体高度、后凸角...
李青何智勇刘康袁元杏曾毅军陈尔东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折固定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