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丹

作品数:13 被引量:60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北省新华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胰岛
  • 5篇胰岛素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4篇胰岛素抵抗
  • 3篇血清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综合
  • 2篇代谢综合征
  • 2篇源性
  • 2篇内源
  • 2篇内源性
  • 2篇内源性大麻素
  • 2篇内源性大麻素...
  • 2篇综合征
  • 2篇激酶
  • 2篇甲状腺
  • 2篇大麻素

机构

  • 13篇湖北省新华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3篇陈丹
  • 5篇张静
  • 5篇张红梅
  • 4篇刘佩文
  • 2篇吴朝虹
  • 2篇陈璐璐
  • 2篇王丽
  • 2篇汤涌
  • 2篇易兰兰
  • 2篇张众志
  • 1篇刘恒友
  • 1篇杜美玲
  • 1篇周桂兰
  • 1篇段微
  • 1篇徐沙
  • 1篇宗阳如
  • 1篇毕会民
  • 1篇耿明霞
  • 1篇董红娟
  • 1篇张皎月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2013年全...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代谢综合征
近几年来,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因其在控制食欲、食物的摄取及能量平衡中的关键作用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由大麻素受体CB1和CB2以及其相应的化学信使共同构成。除了参与疼痛的调节外,还参与体质量调节和脂质代谢、...
陈丹刘佩文
关键词:大麻素受体代谢综合征
文献传递
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一2015年7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接诊的糖尿病前期患者4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40例以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分别为糖尿病前期组、单纯糖尿病组以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并选择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人员进行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进行检测,比较4组患者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可溶性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并分析可溶性P-选择素、E-选择索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可溶性P-选择素、E-选择素等指标比较,健康对照组<糖尿病前期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相反(P<0.05)。可溶性P-选择素和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呈现正相关,可溶性E-选择素和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呈现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现负相关。结论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关系紧密,通过检测二者对早期糖尿病进行诊断,及早进行治疗,防止病情出现恶化,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陈伟张静陈丹张红梅
关键词:可溶性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一例被引量:1
2006年
周桂兰李竞陈丹董红娟
关键词:亚临床肌病四肢乏力体重下降肌肉疼痛
微RNA-30家庭与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介导胰岛素抵抗的调控机制
2013年
胰岛素抵抗(IR)是指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人体80%~90%的葡萄糖摄取和消耗是通过骨骼肌。骨骼肌作为胰岛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在IR的发病中有着重要意义。现认为骨骼肌细胞内脂质含量过多是骨骼肌IR的一个特点。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可以减少肝组织内的糖异生,促进骨骼肌的糖摄取,抑制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
陈丹张红梅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葡萄糖摄取介导家庭
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方法,将96例符合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足三里、血海弥可保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弥可保肌肉注射,两组共治疗28天,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第14天和28天时,周围神经病变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第14天和第28天时,周围神经病变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但第14天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在第14天及28天时,周围神经病变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腓总神经MNCV与腓肠神经SNCV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腓肠神经SNCV传导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但两组腓总神经M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0.9%,对照组总有效率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可保穴位注射比单纯肌肉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更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能提高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控制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症状。
陈丹於佶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穴位注射弥可保神经传导速度
甲状腺疾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对不同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91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按其临床特征分为Graves病组、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组、亚急性甲状腺炎组、良性甲状腺结节组、分化型甲状腺癌组,检测各类甲状腺疾病的血清Tg,比较各组间及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术后血清Tg的水平差异。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组Tg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术后6个月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Tg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清Tg水平结合临床表现检测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
张红梅段微张静张众志陈丹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球蛋白
预混人胰岛素50R与双相门冬胰岛素30/70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预混人胰岛素50R(诺和灵50R)与双相门冬胰岛素30/70(诺和锐30)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 T2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胰岛素联合治疗的用药技巧。方法:对31例诺和灵50R疗效不佳的符合胰岛素治疗适应...
刘佩文徐沙陈丹刘恒友程新芹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文献传递
唑来膦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68例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接受4 mg唑来膦酸治疗的DO患者,观察其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钙(Ca)、降钙素(CT)、1,25-二羟维生素D(VD)、骨钙素(BGP)、1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变化。结果 68例患者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4例,流感样症状12例,胃肠道症状6例,血液系统症状5例,神经系统症状3例,注射部位局部症状4例。治疗后各点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VAS评分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血清ALP及Ca在治疗后无显著变化,而CT,VD,BGP,PICP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唑来膦酸能增加DO患者的骨吸收,提高骨密度,缓解患者疼痛,是治疗DO安全、有效的药物。
汤涌陈丹张静
关键词:唑来膦酸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疗效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代谢综合征
年来,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因其在控制食欲、食物的摄取及能量平衡中的关键作用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报道,就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肥胖、脂代谢异常、糖尿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更清楚地认识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代谢综...
陈丹刘佩文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病理机制
踝肱指数在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评价踝肱指数在2型糖尿病伴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踝肱指数<0.9和≥0.9分为外周动脉疾病组和不伴外周动脉疾病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与踝肱指数相关的因素,确定2型糖尿病伴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外周动脉疾病组平均年龄、糖尿病病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不伴外周动脉疾病组(分别为62.09±10.53岁比56.77±9.83岁、86.90±51.94月比57.91±57.64月及3.07±1.01mmol/L比2.71±0.98mmol/L;P<0.05或P<0.01),踝肱指数显著低于不伴外周动脉疾病组(0.77±0.15比1.08±0.1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踝肱指数与年龄(r=-0.159,P=0.01)和总胆固醇(r=-0.161,P=0.01)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收缩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2型糖尿病伴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腰臀比是其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踝肱指数是筛查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简单易行又可靠的指标,年龄、病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降低的危险因素。
张红梅陈璐璐刘佩文吴朝虹王丽张静陈丹易兰兰
关键词:内科学踝肱指数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