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狄克

作品数:588 被引量:3,016H指数:2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军总医院创新培育基金海军总医院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21篇期刊文章
  • 156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44篇医药卫生
  • 14篇生物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43篇椎间盘
  • 119篇腰椎
  • 95篇脊柱
  • 86篇颈椎
  • 82篇手术
  • 82篇骨折
  • 66篇退变
  • 63篇髓核
  • 57篇内固定
  • 56篇细胞
  • 50篇生物力学
  • 49篇关节
  • 46篇椎间盘退变
  • 43篇椎弓
  • 40篇术后
  • 40篇椎弓根
  • 40篇外科
  • 39篇髓核细胞
  • 37篇疗效
  • 33篇螺钉

机构

  • 530篇中国人民解放...
  • 50篇第四军医大学...
  • 48篇第二军医大学
  • 20篇香港大学
  • 1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10篇同济大学
  • 7篇西安矿业学院
  • 6篇北京航空航天...
  • 6篇内蒙古医学院...
  • 5篇北京军区总医...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温州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解放军第10...
  • 4篇解放军第89...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88篇阮狄克
  • 255篇何勍
  • 137篇侯黎升
  • 112篇王德利
  • 100篇张超
  • 96篇李海峰
  • 78篇丁宇
  • 61篇白雪东
  • 55篇徐成
  • 50篇李超
  • 49篇王鹏建
  • 45篇沈根标
  • 43篇李威
  • 36篇崔洪鹏
  • 34篇辛洪奎
  • 31篇贾治伟
  • 27篇李景云
  • 27篇王亦舟
  • 26篇林建宁
  • 22篇孙笑非

传媒

  • 77篇中国脊柱脊髓...
  • 41篇中国矫形外科...
  • 32篇脊柱外科杂志
  • 26篇海军总医院学...
  • 2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7篇中华骨科杂志
  • 14篇临床骨科杂志
  • 14篇中国骨与关节...
  • 14篇中国骨与关节...
  • 12篇中国骨伤
  • 12篇转化医学杂志
  • 11篇解剖与临床
  • 11篇第八届全国经...
  • 10篇北京医学
  • 10篇第十一届全军...
  • 9篇第九届全国经...
  • 8篇颈腰痛杂志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中国临床解剖...
  • 6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16篇2018
  • 33篇2017
  • 32篇2016
  • 58篇2015
  • 37篇2014
  • 20篇2013
  • 31篇2012
  • 25篇2011
  • 39篇2010
  • 27篇2009
  • 45篇2008
  • 36篇2007
  • 29篇2006
  • 33篇2005
  • 26篇2004
  • 16篇2003
  • 21篇2002
  • 10篇2001
  • 11篇2000
5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感染
石磊李海峰阮狄克李振何勍
下颈椎椎弓根前入口处及椎弓根前侧半皮质厚度的影像学测量
目的 2004年始,国外有学者开始前路颈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尝试,国内有学者也开始了相应的尝试.本文试图对下颈椎椎弓根前入口四壁及椎弓根前半的皮质厚度行影像学测量,为前路颈椎椎弓根钉植入提供参考.方法 对10例患者的颈椎进行...
侯黎升何勍阮狄克林建宁陈春刘玥徐成
关键词:下颈椎影像学测量皮质厚度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因素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及机理被引量:9
2011年
椎间盘退变由多因素引起.现有的研究结果提示其与生物力学、创伤、职业、肥胖、遗传等有关,但确切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生物力学因素是目前被广大学者所认可的引起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重体力劳动、提重物、长时间驾驶及肥胖等因素是与椎间盘退变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从事机床、卡车司机及搬运重物的职业是腰痛及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且患椎间盘突出症的几率是一般成人的3倍刚。作者从基础及临床角度对生物力学因素在椎间盘退变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顾韬阮狄克
关键词:生物力学因素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症流行病学调查重体力劳动
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10年随访观察
阮狄克何勍丁宇张超侯黎升王德利李超徐成
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安全性及疗效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多中心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双盲观察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全组共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37~58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为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7例。均经颈前入路手术行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不使用任何内固定。术后常规行血常规等化验检查,定期复查颈椎X线片、CT及MRI,分别观察椎间盘愈合情况,测量移植椎间盘信号灰度值及钆喷酸葡胺对移植椎间盘的增强成像情况。临床功能分别采用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JOA评分系统评估,全身情况采用SF-36功能量表评估。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h,平均失血量55ml。术后血常规等检查均正常,无感染、脱位等并发症。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颈肩及上肢疼痛VAS评分、NDI、JOA评分、SF-36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移植椎间盘高度有下降趋势,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4.08±1.75mm,是术后即刻高度的76%;屈伸活动度与术后即刻比较有增加趋势,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9.91°±4.65°;移植椎间盘MRI信号灰度值术后即刻为0.39±0.08,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0.15±0.07(P〈0.05)。钆喷酸葡胺MRI增强扫描6h椎间盘灰度值达0.62±0.04,与增强前(0.28±0.0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椎间盘的旋转活动中心术后逐渐向椎间盘后下方移动,与术前比较在X、Y轴上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和可行的,远期虽有退变但仍能保持良好椎间高度与活动度,椎间盘营养通道得以重建,旋转活动中心趋向生理中心。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外科�
阮狄克何勍张超丁宇侯黎升陆瓞骥孙宏慧马远征伍骥李超王德利徐成吴淑华
关键词:椎间盘移植同种异体安全性临床疗效
加长型Philos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加长型Philos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科同一组医生采用加长型Philos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7例患者,其中女12例,男5例,平均年龄71岁(62~85岁)。伤后2~5 d实施手术,患者取“沙滩椅位”或仰卧位,选择延长的肱骨近端切口,术中直视下复位骨折,采用加长型Philos钛板螺钉固定。术后即刻,以及术后1、3、6、12个月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肱骨近端骨折复位满意,钛板螺钉位置良好。随访6~32个月(平均16.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断裂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0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82.4%。结论加长型Philos系统具有设计合理、安装相对容易、固定牢靠的优点,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选择之一。
李海峰何勍阮狄克白雪东文天用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
深低温保存温度及时间对椎间盘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深低温保存温度及保存时间对椎间盘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取1岁龄Beagle犬新鲜椎间盘72个,分为对照组(A组,n=8)、-80℃保存组(B组,n=32)和-196℃保存组(C组,n=32)。B和C组在冷冻保存液中分别保存于-80℃低温冰箱及-196℃液氮中,在保存2w、2m、6m及12m时每组每个时间点取8个椎间盘,通过溴化吡啶/二乙酸荧光素(EB/FDA)荧光染色法检测椎间盘组织中不同部位的细胞存活率,以二甲基亚甲蓝(DMMB)染色法检测髓核组织蛋白多糖(PG)含量,以羟脯氨酸检测法测定纤维环组织中的总胶原含量;对照组取标本后直接进行以上检测。结果:B和C组椎间盘在保存至2w时各部位细胞存活率较A组明显下降,2m^12m保存期间,B、C两组椎间盘各部位的细胞存活率均维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但均较2w时下降;B组及C组外层纤维环细胞存活率在保存2w和2m时无明显差别(P>0.05),在保存6m及12m时C组明显高于B组(P<0.05);C组内层纤维环及髓核组织细胞存活率在各检测时间点均明显高B组(P<0.05)。B、C两组在各检测时间点PG含量均较A组明显降低,在保存2m^12m期间,C组PG含量均高于B组(P<0.05)。B、C两组总胶原蛋白含量在保存期间随时间逐渐降低,但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196℃保存椎间盘组织,无论在细胞总的存活率及PG含量上均优于-80℃保存;-196℃保存12个月时椎间盘细胞存活率及PG含量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能满足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要求。
王超锋阮狄克张超辛洪奎徐成
关键词:椎间盘深低温保存细胞活性细胞存活率
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钢板固定与桥式支撑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Centerpiece钢板与桥式支撑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以1997年8月~2012年12月本院采用桥式支撑植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2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A组,采用Cen...
何勍阮狄克
保留后部韧带复合体结构对腰椎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比较人体腰椎标本保留后部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PLC)结构在位移及载荷两种不同加载模式下对腰椎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6具急性脑死亡新鲜青年男性T12~S2尸体标本,每个标本在位移及载荷加载两种模式下依次完成以下状态的生物力学测试:完整状态、L4~5椎板间大开窗减压固定、L4~5全椎板切除减压固定。通过摄像系统非接触式测量融合相邻节段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位移加载模式下,全椎板切除组屈曲ROM较椎间大开窗组显著增加,而在后伸、侧弯及旋转方面两组无显著性的差别。结论位移和载荷加载模式对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存在差异性。与保留PLC结构的椎间大开窗减压方式相比,破坏PLC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方式可以导致相邻节段屈曲ROM显著增加,并提高相邻节段在后伸、侧弯及旋转等运动状态下ROM,其远期出现融合相邻节段失稳的可能性大。
李超杨枫徐成阮狄克
关键词:腰椎融合相邻节段退变生物力学
一种用于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它是先行按化学萃取方法制备去细胞异体神经支架,再利用目标受体在早期清创手术收集的脂肪组织培养自体脂肪干细胞,再使用外源性许旺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构建组织...
李威阮狄克白雪东
文献传递
共5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