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德利

作品数:142 被引量:52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军后勤部科研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122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2篇椎间盘
  • 30篇髓核
  • 25篇手术
  • 21篇细胞
  • 18篇髓核细胞
  • 17篇腰椎
  • 17篇退变
  • 17篇骨折
  • 17篇关节
  • 16篇椎间盘退变
  • 16篇基因
  • 14篇疗效
  • 13篇内固定
  • 13篇干细胞
  • 12篇外科
  • 11篇股骨
  • 9篇蛋白
  • 8篇动物
  • 8篇关节置换
  • 7篇转染

机构

  • 13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北京理工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利物浦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2篇浙江省台州市...
  • 2篇东莞佳鸿机械...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卫生部
  • 1篇银川市第一人...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高州市人民医...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142篇王德利
  • 112篇阮狄克
  • 64篇何勍
  • 37篇李海峰
  • 35篇张超
  • 22篇丁宇
  • 18篇王鹏建
  • 14篇侯黎升
  • 14篇伍耀宏
  • 14篇贾治伟
  • 14篇吴剑宏
  • 13篇辛洪奎
  • 12篇李威
  • 12篇杨敏杰
  • 12篇唐勇
  • 11篇王超峰
  • 11篇白雪东
  • 10篇徐成
  • 9篇季伟
  • 9篇马巍

传媒

  • 15篇中国矫形外科...
  • 15篇中国脊柱脊髓...
  • 8篇海军总医院学...
  • 8篇中国骨与关节...
  • 7篇实用骨科杂志
  • 6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脊柱外科杂志
  • 4篇中国急救复苏...
  • 3篇中国骨伤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转化医学杂志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北京医学
  • 2篇骨与关节损伤...
  • 2篇西安医科大学...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2篇军事医学
  • 2篇第十一届全军...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年份

  • 2篇2018
  • 9篇2017
  • 8篇2016
  • 16篇2015
  • 20篇2014
  • 5篇2013
  • 17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9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1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10年随访观察
阮狄克何勍丁宇张超侯黎升王德利李超徐成
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安全性及疗效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多中心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双盲观察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全组共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37~58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为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7例。均经颈前入路手术行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不使用任何内固定。术后常规行血常规等化验检查,定期复查颈椎X线片、CT及MRI,分别观察椎间盘愈合情况,测量移植椎间盘信号灰度值及钆喷酸葡胺对移植椎间盘的增强成像情况。临床功能分别采用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JOA评分系统评估,全身情况采用SF-36功能量表评估。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h,平均失血量55ml。术后血常规等检查均正常,无感染、脱位等并发症。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颈肩及上肢疼痛VAS评分、NDI、JOA评分、SF-36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移植椎间盘高度有下降趋势,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4.08±1.75mm,是术后即刻高度的76%;屈伸活动度与术后即刻比较有增加趋势,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9.91°±4.65°;移植椎间盘MRI信号灰度值术后即刻为0.39±0.08,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0.15±0.07(P〈0.05)。钆喷酸葡胺MRI增强扫描6h椎间盘灰度值达0.62±0.04,与增强前(0.28±0.0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椎间盘的旋转活动中心术后逐渐向椎间盘后下方移动,与术前比较在X、Y轴上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和可行的,远期虽有退变但仍能保持良好椎间高度与活动度,椎间盘营养通道得以重建,旋转活动中心趋向生理中心。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外科�
阮狄克何勍张超丁宇侯黎升陆瓞骥孙宏慧马远征伍骥李超王德利徐成吴淑华
关键词:椎间盘移植同种异体安全性临床疗效
两种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2012年
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40例和Gamma 3钉内固定组3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Gamma 3钉组骨折愈合时间虽较DHS组延长,但术后骨折复位丢失较少(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法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理想疗效,但对于不稳定型骨折,Gamma 3钉内固定法能有效减少骨折复位丢失、降低术后髋内翻发生率。
王鹏建王德利丁宇李威季伟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
修饰有BMP-7功能片段的功能化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水凝胶RADKPS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制备并评价载有BMP-7功能片段的新型功能化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材料RADKPS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退变髓核再生领域中的体内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自组装多肽RADA16-Ⅰ为原料,通过化学键链接BMP-7功能片段构建功能化自组装多肽RADA-KPSS,再与RADA16-Ⅰ等比例混合制备新型功能化自组装多肽RADKPS。通过大体观察、原子力显微镜评估RADKPS支架材料的结构特点。分离培养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BMSCs,取第3代BMSCs与RADKPS复合培养7 d,通过扫描电镜、细胞荧光素二乙酸盐/碘化丙啶活性染色、MTT法检测RADKPS的细胞相容性;于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离体椎间盘内注射1%RADKPS后培养并观察其髓核内细胞活性。采用溶血实验检测RADKPS的血液相容性。将RADKPS植入6-8周龄昆明小鼠皮下28 d,行大体观察及HE染色观察RADKPS组织相容性。结果 RADKPS在L-DMEM中成胶后呈均匀透明水凝胶状;原子力学显微镜示纳米纤维相互连接呈三维网状结构,纤维直径(25.68±4.62)nm,纤维长度(512.42±32.22)nm。RADKPS支架复合BM SCs 7 d后,扫描电镜示细胞在支架上黏附良好,细胞活性维持在90%以上;MTT检测示0.1%、0.05%、0.025%RADKPS溶液均不同程度促进新西兰大白兔BMSCs增殖。溶血实验结果示,不同浓度RADKPS溶液相对溶血率均〈5%,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小鼠皮下注射实验结果示,28 d后注射局部皮肤无水疱、红斑及焦痂形成;HE染色示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大量纤维组织取代水凝胶支架,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结论新型功能化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材料RADK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适合于髓核的组织工程修复与再生研究。
刘龙刚伍耀宏陶晖贾治伟李小川王德利何勍阮狄克
关键词:功能化生物相容性
间断放血法在末节断指再植后静脉危象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2年
裴宪武杨敏杰刘淼冯世庆宋红星王德利
关键词:指损伤再植术静脉危象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对犬髓核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人端粒酶逆转录酶(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type-2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rAAV2-hTERT)病毒载体转染对犬髓核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常规分离犬髓核细胞,rAAV2-hTERT病毒载体以1×105v.g/cell的复合感染转染犬髓核细胞。在转染后5、10、15、30 d及60 d分别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髓核细胞中hTERT mRNA及蛋白的表达;利用实时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分别检测髓核细胞蛋白多糖(proteoglycan,PG)、Ⅰ型和Ⅱ型胶原(collagen typeⅡ,COL2)mRNA及蛋白表达量。所有检测均与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增强绿色荧光蛋白(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type-2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rAAV2-EGFP)转染的髓核细胞(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rAAV2可成功转染犬髓核细胞,在转染后5、10、15、30 d以及60 d,均可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到hTERT基因在髓核细胞内的表达;而在所有观察时间点内,对照组未能检测到hTERT基因表达。RT-PCR显示在转染后的10~60 d,实验组PG、COL2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的mRNA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在COL1 mRNA表达上无明显差别。ELISA测定蛋白多糖及COL2表达量提示:在转染后10 d,实验组髓核细胞PG、COL2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在转染后的10~60 d,实验组髓核细胞PG、COL2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rAAV2-hTERT病毒转染可成功实现体外培养条件下髓核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外基质表达的上调,这将有可能为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治疗提供更为理想的种子细胞选择。
辛洪奎张超王德利吴剑宏王超峰何勍阮狄克
关键词:髓核细胞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
成人腰椎侧弯长节段固定选择不同远端融合椎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荟萃分析长节段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腰椎侧弯选择不同远端融合椎的术后并发症及矫形效果。[方法]计算机在Pubmed、Ovi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全面检索1996年1月~2015年12月公开发表的文献。由2名评价员独立的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共5篇,共计421例。其中179例选择L_5为远端融合椎,242例选择S1为远端融合椎。荟萃分析显示,术后假关节形成率(P=0.01)远端融合椎选择L_5组优于S_1组,而术后翻修率(P=0.10)、术后ASD发生率(P=0.06)、术后Cobb角改善程度(P=0.74)、术后CVA改善程度(P=0.93)、术后LL改善程度(P=0.44)以及术后SVA改善程度(P=0.57)的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对于成人腰椎侧弯患者,远端融合椎选择L_5或是S_1在术后ASD发生率、术后翻修率及矫形效果上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但L_5组假关节发生率低于S_1组。受本文纳入研究文献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论证。
刘立洋陈佳海文天用王德利阮狄克
胭窝瘤样钙化症一例
2014年
患者,女,75岁,于2012年10月31日以“发现右胭窝包块1周”为主诉来我院就诊,该患者入院1周前因右足跟疼痛1个月并出现右膝关节轻微疼痛,到外院就诊,膝关节X线片(图1A)发现右胭窝外下部4cm×3cm不均匀高密度影,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并住院。
刘子双一王德利阮狄克
关键词:右膝关节足跟疼痛高密度影就诊X线片
动物模型中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重组腺病毒活性观测
2005年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重组腺病毒,并进行体内表达,测定活性;为深入开展的基因治疗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实验于2000-05/2002-06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应用PCR技术扩增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全长基因,体外同源重组构建重组腺病毒后,随机将30只SD大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将纯化后的重组腺病毒50μL注入SD大鼠股部肌肉陷窝病损处,通过组织学染色、X射线片对动物模型的组织变化进行观测。结果:6周后治疗组可见明显骨诱导形成,2周时治疗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组腺病毒治疗组有明显的诱导成骨活性。结论:应用于动物实验中目的基因表达,并具有生物学活性。本研究是在骨缺损基因治疗的一次尝试,且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重组腺病毒的构建成功,也为国内骨科疾病基因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王德利阮狄克李海峰何勍马巍杨广笑王全颖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克隆分子基因表达
我国创伤骨科被引最高的50篇文献
2015年
目的总结我国创伤骨科被引最高的50篇文献并分析其主要特征。了解我国创伤骨科具有高影响力的研究,为创伤骨科青年医师推荐经典文献阅读。方法以33种骨科主要期刊为期刊源,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出我国创伤骨科被引最高的50篇文献。提取文献标题、被引频次、发表时间、期刊来源、省市分布、作者单位、第一作者姓名和文献类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引最高的50篇文献被引频次从457次到108次。文献发表在1994年到2007年间,其中以2001年文献数量最多(7篇)。发表在6种专业期刊,排名前三位的是《中华骨科杂志》(32篇)、《骨与关节损伤杂志》(6篇)和《中华创伤骨科杂志》(4篇)。文献来自9个省市地区,排名前三的省市为北京(22篇)、上海(15篇)和广东(4篇)。文献来源于23所大学或医院,排名前三的医院为北京积水潭医院(12篇)、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5篇)和北京友谊医院(4篇)。共5位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以上文献。文献以髋部骨折(11篇)、胫腓骨骨折(8篇)和基础研究(6篇)最多。结论被引最高文献主要来自京、沪、穗,作者多为资深专家。其内容以研究髋部骨折的最多,基础研究相对较少。
唐勇贾治伟丁凡伍耀宏季伟王德利何勍阮狄克
关键词:创伤骨科文献计量学引文分析法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