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煌

作品数:23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6篇脊柱
  • 13篇畸形
  • 12篇脊柱侧
  • 10篇脊髓
  • 10篇脊髓空洞
  • 10篇CHIARI...
  • 10篇侧凸
  • 9篇脊柱侧凸
  • 8篇颅窝
  • 8篇后颅窝
  • 8篇后颅
  • 6篇减压术
  • 5篇术后
  • 5篇脊髓空洞症
  • 5篇减压术后
  • 4篇腰椎
  • 4篇矢状
  • 4篇矢状面
  • 4篇椎管
  • 3篇影像

机构

  • 19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邱勇
  • 23篇朱泽章
  • 23篇闫煌
  • 20篇刘臻
  • 15篇沙士甫
  • 12篇孙旭
  • 11篇钱邦平
  • 9篇江龙
  • 7篇伍伟飞
  • 6篇朱卫国
  • 4篇谢丁丁
  • 4篇吴涛
  • 2篇朱锋
  • 2篇杨宗
  • 2篇王斌
  • 2篇郑欣
  • 1篇邱旭升
  • 1篇俞杨
  • 1篇史本龙
  • 1篇毛赛虎

传媒

  • 8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六届《中华...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合并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接受TLIF手术治疗33例伴DISH的LSS患者病历资料,男15例,女18例;年龄(65.1±11.2)岁(范围50~70岁);腰椎固定节段(1.45±0.42)个(范围1~3个)。选取同期性别、年龄(范围3岁内)及手术固定节段匹配不伴DISH的33例LSS患者作为对照,年龄(67.3±13.6)岁(范围50~70岁)。临床疗效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腰部、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矢状位测量参数包括腰椎前凸角、腰椎局部前凸角及下腰椎前凸角,采用Pfirrmann分级评估术前椎间盘退变程度,记录术后融合器沉降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前骨密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融合节段数及术后随访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H组患者术前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为(3.82±0.64)分,明显高于非DISH组(3.20±0.95)分(t=3.109,P=0.002),而腰椎前凸角及下腰椎前凸角明显低于非DISH组(腰椎前凸角37.4°±8.5°vs.45.2°±12.2°,t=3.013,P=0.003;下腰椎前凸角18.3°±3.9°vs.21.9°±5.4°,t=3.104,P=0.002)。两组患者术后腰椎前凸角较术前均明显增加,但随访期间DISH组腰椎前凸角、腰椎局部前凸角及下腰椎前凸角均有明显矫正丢失。末次随访时DISH组腰椎前凸角(43.6°±9.7°vs.50.1°±10.2°,t=2.652,P=0.010)、腰椎局部前凸角(17.4°±6.5°vs.22.7°±7.2°,t=3.138,P=0.002)及下腰椎前凸角(19.1°±4.7°vs.22.9°±5.2°,t=2.540,P=0.013)均明显低于非DISH组。末次随访时DISH组中12例发生融合器沉降,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ISH组(36.3%vs.12.1%,χ2=5.280,P=0.022)。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ODI及腰部、下肢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闫煌封层刘臻刘臻孙旭邱勇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脊柱融合术
经后路三柱截骨技术治疗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探讨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矫形术中运用三柱截骨技术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运用三柱截骨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成人...
朱泽章闫煌刘臻王斌朱锋钱邦平孙旭邱勇
关键词:脊柱侧后凸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后颅窝减压术后脊柱侧凸的自然转归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评估Chiari畸形/脊髓空洞患者后颅窝减压术(PFD)后脊柱侧凸的自然进展并分析影响侧凸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PFD治疗的26例Chiari畸形/脊髓空洞伴脊柱侧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PFD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弯型、矢状面参数(胸椎后凸、胸腰段交界后凸、腰椎前凸)、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空洞大小及长度。定义末次随访Cobb角小于或等于行后颅窝减压术时5。为侧凸未进展(未进展组),大于行后颅窝减压术时5。以上为侧凸进展(进展组)。运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PFD术前各项参数间的差异。结果26例患者接受PFD手术时平均年龄6.5~14.7(10.3±2.4)岁,主弯Cobb角20—45(33.5±7.7)°。术后24—118(57.5±26.9)个月随访时,11例(42%)患者脊柱侧凸获得稳定或改善。进展组平均初始年龄显著大于非进展组(11.1±2.2)比(9.2±2.2)岁,P=0.041,此外进展组中胸腰双弯比例显著高于非进展组(26.7%比9.1%,P=0.037)。而Cobb角、Risser征、矢状面参数、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空洞大小及长度、术前伴神经症状/体征比例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后颅窝减压术后42%的Chiari畸形/脊髓空洞患者可获得脊柱侧凸的稳定或改善。PFD手术时年龄较大、胸腰双弯弯型可能是术后脊柱侧凸进展的危险因素。
沙士甫朱泽章邱勇孙旭钱邦平刘臻闫煌江龙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脊柱侧凸减压术CHIARI畸形
先天性脊柱侧凸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对比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ce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后路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的结果,并评估术前合并椎管内异常对CS患者矫形术中IONM异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行脊柱矫形手术的67例C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为同时期内于我院行脊柱矫形手术的134例AIS患者,两组患者年龄(P=0.065)及术前侧凸Cobb角(P=0.077)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凹凸侧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的潜伏期和波幅、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MEPs)的波幅及异常SSEPs的发生率。将CS患者按术前是否合并椎管内异常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出现异常SSEPs的发生率。结果:CS患者中67例(100%)术中均成功获得SSEPs监测结果,66例(98.5%)成功获得TCeMEPs监测结果;AIS患者均成功获得SSEPs基线及TCeMEPs基线。术后CS组3例、AIS组1例出现神经功能损害,两组SSEP和TCeMEPs监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凹凸侧SSEPs-P37的潜伏期、N45的潜伏期和波幅、TCeMEPs波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异常SSEPs的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55.2%vs 42.5%,P=0.094)。伴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凸侧SSEPs-N45的潜伏期与无椎管无异常的CS患者比较显著性延长(47.1±5.8ms vs 44.5±3.0ms,P=0.018),且异常SSEPs发生率明显升高(80.0%vs 44.7%,P=0.017)。结论:术前无明显神经损害的CS患者与AIS患者IONM的监测效果基本一致,但术前合并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凸侧SSEPs-N45的潜伏期明显延长,异常SSEPs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刘万友邱俊荫史本龙闫煌毛赛虎刘臻孙旭朱泽章朱泽章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
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患者后颅窝减压术后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疗效分析
沙士甫朱泽章邱勇孙旭丁旗吴涛刘臻郑欣闫煌
关键词:CHIARI畸形脊髓空洞脊柱侧凸后颅窝减压术支具治疗
Chiari畸形伴张力性与非张力性脊髓空洞患者颈椎管矢状面锥度研究
目的:分析继发于Chiari畸形的张力性与非张力性空洞患者颈椎管矢状面锥度的差异,探讨颈椎管矢状面形态发育异常在脊髓空洞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依据空洞最大前后径与同水平脊髓前后径比值将77例Chiari畸形患者划为...
沙士甫朱泽章邱勇朱卫国孙旭刘臻闫煌谢丁丁
关键词:CHIARI畸形脊髓空洞颈椎管锥度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和弯型与SRS-22问卷评分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不同弯型及不同Cobb角与SRS-22问卷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7月在我科就诊且填写SRS-22简体中文版问卷的272例未经任何治疗的女性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面Cobb角将所有患者分为小Cobb角(20°~39°)和大Cobb角(40°~75°)两组,并根据弯型特征将每组患者分为单胸弯、单胸腰弯/腰弯、双胸弯、胸腰双弯四个亚组。对同一Cobb角组内不同弯型亚组间和不同Cobb角组间同一弯型患者的SRS-22问卷各维度评分差异均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小Cobb角组单胸弯和单胸腰弯/腰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自我形象、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大Cobb角组的患者(P〈0.05),双胸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优于大Cobb角组的患者(P〈0.05)。在小Cobb角组中,单胸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评分显著高于单胸腰弯/腰弯和胸腰双弯患者(P〈0.05);自我形象评分双胸弯患者明显低于单胸弯患者和单胸腰弯/腰弯患者(P〈0.05)。在大Cobb角组中,胸腰双弯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单胸弯患者(P〈0.05);自我形象评分双胸弯患者明显低于其他三种弯型患者(P〈0.05)。结论:在轻中度女性AIS中,Cobb角大小及弯型特征对患者的SRS-22问卷评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中双胸弯对患者的自我形象评分的影响尤为明显。
伍伟飞朱泽章邱勇刘臻钱邦平孙旭杨宗闫煌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Chiari畸形后颅窝减压术后延髓及小脑位置变化与空洞转归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测量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后颅窝减压(PFD)手术前后延髓及小脑的位置,并分析其变化趋势与空洞转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接受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46例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10~17岁,平均(13.9±1.9)岁.患者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13±12)个月.在正中矢状位MRI上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延髓脑桥沟、第四脑室顶点、小脑扁桃体下端的纵向及横向位置、延髓脊髓角、空洞的最大前后径与同水平处脊髓前后径的比值(S/C最大比值)及空洞的长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PFD前后上述指标间的差异,使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的变化值与空洞改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FD术后31例(67.4%)患者延髓脑桥沟向上方移位,35例(76.0%)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端向上方移位.40例(86.9%)患者脊髓空洞改善,S/C最大比值、脊髓空洞长度在PFD手术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14和7.816,P=0.000),S/C最大比值及空洞长度的改善率分别为32%±30%和43%±33%.延髓脑桥沟的上移(r =0.332,P=0.027)、小脑扁桃体下端的上移(r=0.298,P=0.044)与S/C最大比值改善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PFD术后延髓脑桥沟及小脑扁桃体下端的上移对脊髓空洞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谢丁丁朱泽章邱勇沙士甫江龙钱邦平孙旭闫煌
关键词:小脑
Chiari畸形Ⅰ型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及脊髓空洞形态与后颅窝容积的相关性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分析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 Ⅰ, CMⅠ)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及脊髓空洞形态与后颅窝线性容积的关系,探讨影响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的后颅窝解剖学因素。方法:2003年6月~2011年6月在我科接受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CMⅠ患者共59例,男34例,女25例,年龄16~20岁,平均17.9岁,Risser征5级,均有完整MRI资料(包括头枕部及全脊髓矢状面扫描图像);均无颅内占位性病变、颅骨破坏、后颅窝手术史或获得性Chiari畸形。均伴有不同形态的脊髓空洞,55例(93.2%)伴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凸畸形。在MRI T1加权像正中矢状位扫描层面上评估患者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和脊髓空洞类型;测量后颅窝斜坡长度、枕骨大孔前后径、枕骨鳞部长度、后颅窝矢状径、后颅窝高径和斜坡倾斜角。将CMⅠ患者按照小脑扁桃体下疝严重程度分为三度:Ⅰ度,小脑扁桃体下缘超过枕骨大孔水平5mm但没有到达C1后弓上缘;Ⅱ度,小脑扁桃体下缘尾向移位超过C1后弓上缘但未超过C1后弓下缘;Ⅲ度,小脑扁桃体下缘尾向移位超过C1后弓下缘。依据脊髓空洞类型分为膨胀型、念珠型、细长型和局限型四组。比较不同组间后颅窝线性容积的差异,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Ⅰ度扁桃体下疝CMⅠ患者的后颅窝斜坡长度明显大于Ⅱ、Ⅲ度扁桃体下疝CMⅠ患者(P<0.05),Ⅲ度扁桃体下疝患者的斜坡倾斜角较Ⅰ、Ⅱ度患者明显减小(P<0.05),其余指标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MⅠ患者的斜坡倾斜角与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626,P=0.005)。膨胀型脊髓空洞患者的斜坡倾斜角显著小于其他类型的脊髓空洞患者(P<0.05),其余指标各类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颅窝斜坡短平可能是促使CMⅠ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加重的重要因�
闫煌朱泽章吴涛刘臻伍伟飞沙士甫邱勇
关键词: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磁共振成像脊髓空洞症
青少年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患者颈椎管矢状面锥度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青少年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Ⅰ,CMⅠ)合并脊髓空洞患者颈椎管矢状面锥度大小。方法:2007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科入院治疗且以胸椎侧凸为主首诊的青少年CMⅠ合并脊髓空洞患者共61例,男28例,女33例,年龄10~18岁,平均13.7±2.1岁,胸椎侧凸Cobb角42°~78°,平均51.5°±16.5°;以胸椎侧凸为主的AIS患者共75例,男35例,女40例,年龄11~18岁,平均14.8±1.8岁,胸椎侧凸Cobb角40°~69°,平均47.4°±15.3°。选取正常青少年志愿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11~18岁,平均15.6±2.6岁。3组研究对象年龄与性别分布、CMⅠ组与AIS组胸椎侧凸Cobb角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MR T2加权像正中矢状位扫描层面上测量颈椎管前后径,绘制散点图及趋势线,趋势线的斜率计为C1~C7椎管矢状面锥度。应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研究对象颈椎管矢状面锥度的大小,并分析不同年龄分组(≤14岁与>14岁)和性别分组间颈椎管矢状面锥度的差异。结果:CMⅠ组、AIS组和正常对照组颈椎管平均矢状面锥度分别为-0.58±0.42mm/节段(-1.38~0.98mm/节段),-0.28±0.15mm/节段(-0.02^-0.70mm/节段)和-0.29±0.28mm/节段(-0.79~0.33mm/节段),CMⅠ组颈椎管矢状面锥度显著大于AIS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AI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颈椎管矢状面锥度在年龄、性别分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AIS患者和正常青少年相比,青少年CMⅠ合并脊髓空洞患者具有较大的颈椎管矢状面锥度,表明其颈椎管矢状面发育存在异常。
朱卫国朱泽章邱勇沙士甫刘臻谢丁丁江龙闫煌
关键词:CHIARI畸形锥度脊髓空洞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