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明阳

作品数:184 被引量:616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5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3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5篇介入
  • 74篇动脉
  • 74篇缺损
  • 72篇间隔缺损
  • 59篇介入治疗
  • 54篇室间隔
  • 54篇封堵
  • 53篇室间隔缺损
  • 50篇心脏
  • 46篇先天性
  • 43篇儿童
  • 42篇导管
  • 37篇先天
  • 37篇小儿
  • 34篇导管未闭
  • 34篇动脉导管
  • 34篇动脉导管未闭
  • 34篇未闭
  • 34篇先天性心脏
  • 33篇先天性心脏病

机构

  • 148篇广东省人民医...
  • 29篇广东省心血管...
  • 11篇广东省医学科...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佛山市第一人...
  • 2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美国芝加哥大...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中山市博爱医...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盐城市妇幼保...

作者

  • 180篇钱明阳
  • 137篇张智伟
  • 127篇李渝芬
  • 73篇王树水
  • 57篇王慧深
  • 51篇李俊杰
  • 48篇谢育梅
  • 40篇石继军
  • 22篇曾少颖
  • 20篇曾国洪
  • 18篇潘微
  • 17篇李虹
  • 16篇吴桂萍
  • 14篇谢兆丰
  • 12篇徐衍梅
  • 10篇李俊杰
  • 9篇潘宝全
  • 8篇张旭
  • 7篇区曦
  • 7篇李江林

传媒

  • 27篇岭南心血管病...
  • 15篇中国实用儿科...
  • 12篇中华儿科杂志
  • 9篇中国介入心脏...
  • 9篇临床儿科杂志
  • 8篇中华心血管病...
  • 7篇中华实用儿科...
  • 5篇广东医学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4篇第15届中国...
  • 3篇海南医学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心脏杂志
  • 2篇新医学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2篇第六届全国先...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第16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1篇2015
  • 13篇2014
  • 16篇2013
  • 16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12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9篇2006
  • 14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1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小儿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AIVR)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2002年10月至2011年5月,1179例VSD患儿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行经皮VSD封堵术(室缺封堵组),术后检出AIVR17例。在我院门诊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392例非介入治疗患儿(非介入组)以及在我院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儿988例(房缺封堵组)作为对照。比较室缺封堵组与对照组间AIVR的检出情况。对室缺封堵组9例患儿进行治疗,并对17例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室缺封堵组术后动态心电图AIVR检出率高于非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日常规心电图AIVR检出率高于房缺封堵组(P<0.05)。室缺封堵组所有AIVR患儿封堵术后1个月动态心电图均无AIVR,随访中无不良事件发生,随访心电图无AIVR。结论室缺封堵组封堵术后AIVR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其发生与VSD封堵有关。该病多无自觉症状,预后良好,可能无须治疗。
王树水曾国洪张智伟李渝芬钱明阳李俊杰石继军谢育梅潘微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封堵器心导管术
儿童肺动脉窦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及随访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肺动脉窦(PSC)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s)射频消融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4年3月至2020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5例PSC起源的VAs患儿,患儿均符合射频消融手术适应证,总结其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射频消融术中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量选择不同弯型的消融导管,将消融导管采用倒"U"型或倒"P"型的方法送至PSC,术后随访预后,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患儿年龄6~15(11.6±2.6)岁,体质量19~65(39.9±12.2)kg,PSC起源VAs的体表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图形,下壁导联R波直立,aVR、aVL导联呈QS型,各个PSC起源VAs表现有差异。术中患儿均在右心室流出道未寻找到理想的激动点或消融不成功。在PSC内标测到最早的靶点及消融成功。15例VAs的起源点均位于肺动脉窦底部,起源于右窦者11例(73.3%),前窦者3例(20.0%),左窦者1例(6.7%),靶点处局部电位较体表QRS波提前(27.3±6.0)ms。随访(2.7±2.0)年,无VAs复发及并发症出现。结论在导管操作轻柔、消融功率适当的前提下,儿童起源于PSC内的VAs消融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刘甜梁东坡洪钿王树水张智伟石继军钱明阳李渝芬曾少颖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儿童
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对评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性质的价值
目的心导管检查和急性血管扩张试验是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性质的重要手段。伊洛前列素是一种新型的前列环素的衍生物,可用于雾化吸入,在国外已应用于WHO功能分级Ⅲ-Ⅳ级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本研究探讨了以雾化吸入伊洛前列...
张旭张智伟钱明阳石继军李俊杰潘微李渝芬
文献传递
165例5岁以下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总结双盘封堵器(Amplatzer)关闭年龄小、体重轻患儿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病例。方法1998年8月至2004年5月,165例5岁和18kg以下小年龄组继发孔型ASD病例接受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所有患儿均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为继发孔型ASD。TTE观察和测量ASD和房间隔(IAS)最大径,测量球囊导管测量ASD最大伸展径,必要时加用食道超声(TEE)测定,筛选后的患儿依此选择封堵器。结果163例成功封堵ASD,成功率98.8%。本组ASD最大径(8~30)mm,平均(18.3±5.1)mm,选择封堵器直径(8~30)mm,平均(18.6±5.0)mm,P>0.05。Qp/Qs=3.3±2.0。147例(89.0%)为单纯单孔ASD病例;6例为多孔ASD,其中3例伴有房间隔瘤样改变,均用一个封堵器成功封堵ASD。另外12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其中6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右心容量超负荷术后明显改善。本组中大ASD占60.0%(100)例。操作上有一定难度。结论Amplatzer封堵器关闭5岁以下儿童房间隔缺损是可行的,但不主张2岁以下行介入治疗。严格掌握适应证;良好的小儿心血管内外科条件是成功封堵的基本保证。
王慧深钱明阳张智伟曾少颍谢育梅李渝芬
关键词:介入治疗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临床体检瘤样改变心内畸形
弹簧圈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2005年
谢育梅张智伟钱明阳李渝芬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病治疗封堵器弹簧圈介入器械
儿童期肺动静脉瘘9例报告被引量:2
2013年
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PAVF)是一种罕见的肺血管畸形,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造成肺动脉和肺静脉之间的异常沟通,形成高流量、低阻力的右向左分流,畸形可发生在肺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等不同水平,呈单发性或多发性,如大量的分流可对患儿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谢兆丰张智伟李渝芬钱明阳潘微石继军王树水
关键词:肺动静脉瘘儿童期肺血管畸形右向左分流肺动脉肺静脉
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
2005年
王树水张智伟钱明阳王慧深李渝芬庄建李江林潘微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心外科手术CHD
应用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比较偏心型封堵器与对称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PMVSD)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至2007年12月接受介入治疗的PMVS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器械的不同分为偏心型封堵器组(偏心组)和对称型封堵器组(对称组),对术前基线资料和术后随访1年内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共有509例PMVSD患者入选,其中偏心组266例,对称组243例。两组基线资料中除室间隔缺损(VSD)与主动脉右冠瓣的距离偏心组小于对称组外(3.5±0.7mm比5.2±1.2mm,P=0.01),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5.5%和96.7%(P=0.98),术后即刻VSD完全闭合率对称组明显高于偏心组(96.7%比86.8%,P=0.001),但术后24h及1、3、6、12个月不同随访时间点的完全闭合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偏心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称组接近(3.8%比1.6%,P=0.060),但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存在差别(56.8%比42.8%,P<0.001),其中主要是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偏心组高于对称组(22.6%比13.6%,P<0.001),而主动脉瓣反流(aortic regurgitation,AR)及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偏心型封堵器和对称型封堵器短、中期疗效相当,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接近,但轻微并发症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偏心封堵器高于对称封堵器。
李俊杰张智伟钱明阳李渝芬王树水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
11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残余漏的介入治疗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um defects,ASD)封堵后残余漏再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8月至2012年3月,9例PDA介入手术后残余漏患者,2例ASD介入手术后残余漏患者,术后随访发现封堵器械的分流,11例患者再次行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及长期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随访。结果 9例PDA及2例ASD患者中,8例再次置入蘑菇封堵器,3例弹簧圈,术后复查超声6例无残余分流;5例术后即刻存在少量残余分流,3例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残余分流消失,2例PDA患者置入弹簧圈后短期溶血,1例经内科治疗后好转,1例行外科急诊手术。结论先天性心脏病PDA、ASD介入治疗后出现残余漏行介入封堵的处理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申俊君张智伟王树水石继军潘微钱明阳李渝芬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
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13例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期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0年9月期间我院实施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13例的资料,男98例,女115例;年龄2~68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78例,室间隔缺损(VSD)38例,房间隔缺损(ASD)82例,肺动脉瓣狭窄(PS)15例;手术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和/或股动脉的方法,术前和术后进行左、右导管造影检查。结果:技术成功率达98.59%(210/213),并发症发生率为1.41%(3/213),封堵成功患者术后复查随访,原有杂音均消失或者明显减弱,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明显分流。结论:利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特点,开辟了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新领域。
胡晖蒋威王飞莫展杨希立钱明阳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