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继东

作品数:31 被引量:21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腰椎
  • 9篇椎间盘
  • 9篇疗效
  • 6篇内固定
  • 6篇脊柱
  • 5篇退变
  • 5篇椎弓
  • 5篇椎弓根
  • 5篇颈椎
  • 4篇手术
  • 4篇退变性
  • 4篇椎板
  • 4篇后路
  • 3篇腰痛
  • 3篇腰椎间盘
  • 3篇植骨
  • 3篇突出症
  • 3篇退变性疾病
  • 3篇退行性
  • 3篇退行性变

机构

  • 30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武警总医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31篇郭继东
  • 25篇李利
  • 22篇王华东
  • 19篇侯树勋
  • 17篇史亚民
  • 8篇吴闻文
  • 8篇马超
  • 5篇唐家广
  • 3篇石秀秀
  • 3篇刘侃
  • 3篇彭宝淦
  • 3篇任东风
  • 2篇原艳丽
  • 2篇吴叶
  • 2篇李振宙
  • 2篇匡正达
  • 2篇商卫林
  • 1篇张伟佳
  • 1篇王永刚
  • 1篇胡鸢

传媒

  • 5篇中国骨肿瘤骨...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武警部队骨科...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瑞巴林治疗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普瑞巴林用于治疗神经刺激引起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8例明确诊断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资料。本组患者均在手术前使用普瑞巴林口服进行镇痛治疗。观察口服普瑞巴林48h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疼痛程度评估分别使用VAS评分(0为无痛,10为疼痛不能忍受)和LANSS评分(即利兹评分,0为无痛,16分为剧烈疼痛)。结果用药后大部分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率为81%(63/78)。用药后48h患者的平均VAS评分从用药前的6.8±2.4降到了用药后的3.8±3.2;平均LANSS评分从用药前的11.1±3.4降到了用药后的6.3±4.7,用药前后2组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病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普瑞巴林治疗神经源性肢体病理性疼痛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发生率较低。
郭继东李利史亚民王华东原艳丽石秀秀侯树勋
关键词:普瑞巴林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安全性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年以上随访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3
2013年
目的:通过对143例获得10年以上长期随访的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随访时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并判断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患者的随访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手术时间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其中男80例,女63例;患者手术时年龄18~66岁,平均37.85岁;随访时间10~15年,平均12.7年。按照手术时年龄将患者分为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3组分别进行疗效评价;所有获得随访的患者中87例收集到了术前的CT扫描结果,根据CT测量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将87例患者分为Ⅰ、Ⅱ、Ⅲ度共3组进行疗效评价。2011年对所有患者行末次随访,选择JOA评分和ODI指数评价其总体手术效果和各组间疗效有无差异,使用改良Macnab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①143例患者术前JOA评分为5.11±2.02,末次随访为12.51±2.35;术前ODI评分为33.98±7.42,末次随访为13.39±6.79,末次随访时JOA与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达到了83.2%(119/143),复发率为6.3%。②30岁以下组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椎间盘突出Ⅲ度的患者术后JOA和ODI评分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长期随访证实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良好,复发率低,是多数该病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②青年患者(30岁以下)施行该手术后部分患者51%(19/37)会有经常出现的腰背痛;③椎间盘突出程度严重的患者行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远期疗效差于相对轻度突出的患者。
郭继东侯树勋李利史亚民吴闻文王华东商卫林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椎板切除术椎间盘切除术随访研究
腰椎管狭窄症伴神经根沉降征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伴神经根沉降征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06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确定神经根是否沉降,分为沉降征阳性组(70例)和沉降征阴性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术后疗效。治疗效果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来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腰部VAS、下肢VAS、O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间上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狭窄部位、狭窄节段数、狭窄程度及伴发骨质疏松症方面,沉降征阳性组和沉降征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及ODI均取得较好疗效(P<0.05)。沉降征阳性组患者术后腰部VAS改善程度优于沉降征阴性组患者(5.6 vs 4.2,P<0.05),ODI改善程度优于沉降征阴性组患者(26 vs 16,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下肢VAS改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腰椎管狭窄症伴神经根沉降征阳性患者预示术后疗效更好。
吕永威郭继东李利王华东马超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后纵韧带的切除与保留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中颈椎后纵韧带(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PLL)切除与保留的疗效及对颈椎曲度和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对本科2009年12月~2013年04月因颈椎病行单节段Pro Disc-C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8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是否切除颈椎PLL,分为颈椎PLL切除组(15例)和颈椎PLL保留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诊断类型、病变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Cobb角、颈椎整体曲度、置换节段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痛VAS评分差异及JOA脊髓功能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PLL切除与否对置换节段曲度及活动度影响不大,切除颈椎PLL在提高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面优于保留颈椎PLL。
吕永威李利郭继东王华东马超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Dynesys系统不同应用方式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总结动态中和系统( 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 )作为融合或非融合器械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 )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应用 Dynesys 治疗 DDD 患者51例,其中男22例,女29例,年龄38~74岁,平均54.6岁。本组病例单节段34例,双节段15例,三节段2例,使用方法包括非融合、融合和混合应用,其中单节段融合12例,非融合22例,双节段非融合5例,混合应用10例,三节段1例非融合,1例混合应用。共固定70个节段,其中融合23个节段,非融合47个节段。手术方法:融合节段行椎板开窗减压、侧隐窝开放、间盘切除、PLIF (自体骨或混合骨粒),非融合节段仅行椎板开窗减压、侧隐窝开放、间盘有限切除。通过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估临床疗效,并通过侧位 X 线片和 CT 二维重建评估融合节段的椎间融合率,动态侧位 X 线片评估非融合节段的运动功能保留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23个月。VAS 腰痛评分术前5.9±1.7,术后2.0±1.5( P<0.05)。下肢痛评分术前7.3±1.6,术后1.6±1.5( P<0.05)。ODI 指数术前(61±19)%,术后(22±13)%( P<0.05)。47个非融合固定节段中有31个(66%)节段保留有椎间活动度,活动范围2°~6°,平均3.5°,但椎间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减小( P<0.05)。23个融合节段均无椎间活动度,融合率56.5%。无不可逆性神经症状加重、内植物失败、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结论Dynesys 治疗 DDD 的近期疗效满意,可在融合、非融合、混合应用不同方式中个体化选择。作为非融合器械使用仅能够部分保留椎间活动度。作为融合器械使用,能够提供椎间足够稳定,但植骨融合率低于坚强固定。
李利史亚民王华东郭继东马超张宇鹏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椎管狭窄腰椎脊柱疾病
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联合前路选择性融合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联合前路选择性融合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2月,对66例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联合前路1~2个节段选择性融合手术治疗。其中男53例,女13例;年龄39~62岁,平均51.9岁。前方融合1个椎间隙49例,融合2个椎间隙17例;后方C3~6开门18例,C3~7开门48例。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中立位C2~C7前凸角)。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无不可逆性神经损伤,无融合失败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5~5.0 h,平均4.4 h。术中出血量300~1100ml,平均590ml。所有患者都得到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12~41个月)。术前JOA评分7~12分,平均9.5分;术后1年随访JOA评分9~16分,平均13.9分,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善率为46%;中立位C2~C7前凸角术前为2°~13°,平均8.9°;术后1年随访为12°~21°,平均16.7°;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联合前路选择性融合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安全,能获得良好的减压效果,改善颈椎生理曲度。
郭继东侯树勋史亚民李利王华东
关键词:颈椎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
Dynesys动力内固定系统用于轻度腰椎退行性滑脱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用于腰椎退行性滑脱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像学改变。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我科对17例明确诊断为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单节段病变患者进行了后路椎板开窗减压,Dynesys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53~72岁,平均61.3岁。手术节段分布:L_(3/4)间隙3例,L_(4/5)间隙10例,L_5/S_1间隙4例。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通过术前及随访时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比及椎间活动度。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失败。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5.4个月。VAS腰痛评分:术前5.9±2.7,末次随访1.8±1.2;VAS腿痛评分:术前3.1±2.4,末次随访1.2±0.9。ODI指数:术前(39.4±17.3)%,末次随访(14.8±11.2)%。术前及随访时所有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间高度比:术前2.5±1.2,随访时2.8±1.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活动度:术前(4.6±1.5)°,随访时(1.8±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系统内固定是轻度腰椎退行性滑脱的一种早期疗效满意的治疗选择。
郭继东侯树勋史亚民李利王华东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移位腰椎脊柱疾病
早发型脊柱侧弯
2010年
早发型脊柱侧弯(EOS)又称幼儿脊柱侧弯。定义为6岁之前发现的脊柱侧弯畸形,分为进展型和非进展型。该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治疗棘手,是目前脊柱矫形外科面临的困难课题,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幼儿性脊柱侧弯(JS)发病率逐年增加,10岁以前95%患者的侧弯会随年龄增长加重。
郭继东
关键词:脊柱侧弯畸形早发型矫形外科进展型发病率
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退变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被引量:41
2009年
[目的]研究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退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自1998年1月~2006年1月间收治的472例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患者,436例患者得到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8.13个月(26~114个月),病人根据融合节段的多少分为3组:1个节段、2个节段、3个及3个以上节段。腰椎节段的退变等级根据UCLA椎间隙退变等级标准,临床疗效的判定根据侯树勋等制定的标准。[结果]58例患者出现了ASD,其中A组14例,B组27例,C组17例。发生在融合节段以上者49例,融合节段以下者9例。A组的14例患者中,ASD发生节段UCLA等级全部都是增加1级。B组的27例患者中,16例患者UCLA等级增加1级,7例患者增加了2级,4例患者增加了3级。C组的17例患者中,4例患者增加1级,8例患者增加了2级,5例患者增加了3级。临床疗效方面,A组有7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1级。B组的27例患者中,13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1级,6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2级。C组的17例患者中,10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1级,6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2级。[结论]ASD的发生率越高,临床疗效越差,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腰椎内固定融合时,尽量避免多节段固定融合。
郑晓勇侯树勋李利王华东郭继东史亚民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相邻节段退变临床疗效
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
2010年
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spondylocpiphyscal dysplasia tardy with progressive arthopathy,SEDT—PA)X称儿童进行性假类风湿性关节病,或称进行性假类风湿性骨发育不良,是一种罕见的软骨发育不良为主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男女相仿。
郭继东
关键词:骨关节病进行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软骨发育不良发病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