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敏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多能干细胞
  • 2篇诱导多能干细...
  • 2篇重编程
  • 2篇重组腺病毒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分化
  • 2篇腺病
  • 2篇腺病毒
  • 2篇腺病毒科
  • 2篇基因
  • 2篇基因重组
  • 2篇基因重组腺病...
  • 2篇激酶
  • 2篇分化
  • 2篇干细胞
  • 2篇JNK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类
  • 1篇蛋白质

机构

  • 7篇中南大学
  • 2篇康涅狄格大学

作者

  • 7篇郭敏
  • 5篇刘慧霞
  • 3篇全养雅
  • 3篇陈金虎
  • 3篇张佳妮
  • 3篇谭莺
  • 2篇袁小瑜
  • 2篇陈方平
  • 2篇王光平
  • 2篇曾辉
  • 2篇林戈
  • 2篇柳林欣
  • 2篇李学君
  • 2篇徐仁和
  • 1篇刘丹
  • 1篇蒋铁建
  • 1篇刘娜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特异性诱导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向滋养层细胞分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反转录病毒转染技术成功建立了人诱导分化多能干细胞系(induced pluripotency stem cell,iPSC),并诱导它们向滋养层细胞定向分化,为研究人早期滋养层细胞的发育建立一种新的模型。方法:采用反转录病毒将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4,OCT4)、性别决定Y区域转录因子2[sex determining region Y(SRY)-box2,SOX2]、原癌基因c-Myc和Kruppel样因子4(Kruppel-like factor 4,KLF4)转染到人肺部成纤维细胞中,经过筛选得到重编程后的人iPSC,然后用骨成型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将其诱导成为滋养层细胞。结果:通过该病毒转染体系成功获得iPSC,具有与人胚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相似的形态学及多向分化潜能,并成功将其诱导分化成为滋养层细胞。结论:通过重编程技术成功建立人iPSC细胞系,并具备与hESC相似的干细胞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胚胎早期滋养层细胞发育以及滋养层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郭敏曾辉柳林欣袁小瑜林戈王光平李学君徐仁和陈方平刘慧霞
关键词:重编程滋养层细胞
特异性诱导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向神经上皮细胞分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成功建立了人诱导分化多能干细胞系(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并诱导它们向神经上皮细胞(neuroepithelial cells,NECs)定向分化,为研究人胚胎早期神经发育建立一种新的模型,并有望为临床神经系统病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移植选择。方法:采用慢病毒将转录因子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4,OCT4)、性别决定Y区域转录因子2[sex determining region Y(SRY)-box 2,SOX2]、Nanog同源盒(Nanog homebox,NANOG)、Lin-28同源因子(Lin-28 homolog,LIN28)、原癌基因c-Myc和Kruppel样因子4(Kruppel-like factor 4,KLF4)导入到人胎肺成纤维细胞中,经过筛选得到重编程后的人iPSC,并在体外通过加入数种生长因子将其诱导成为NECs。结果:成功获得与成纤维细胞相同遗传背景的iPSC,具有与人胚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相似的形态学及多向分化潜能,且能在体外被诱导分化成为NECs,分化效率与hESC相似。结论:通过重编程技术成功建立人iPSC并将其定向诱导分化为NECs,为iPSC在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遗传性或退行性神经病变的治疗和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推广奠定了实验基础。
郭敏曾辉柳林欣袁小瑜林戈王光平李学君徐仁和陈方平刘慧霞
关键词:重编程神经上皮细胞
TBX3基因突变致Ulnar-Mammary综合征1例家系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2年
Ulnar-Mammary综合征(Ulnar-Mammary syndrome,UMS)是由TBX3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种罕见单基因遗传病。本文报告1个UMS家系,先证者为15岁男性患者,表现为乳腺发育不良、尺侧肢体缺陷、身材矮小和发育迟缓。全外显子测序发现其TBX3基因的第6外显子存在1294_1301dup变异。用Sanger测序验证家系中其他成员,结果提示患者母亲也携带同样的突变,但仅表现为左侧小指发育异常。仅单侧手指受累而无任何系统器官受累的UMS患者鲜有报道。予患者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治疗1年半,身高及第二性征均得到明显改善。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异质性强,容易误诊漏诊,当诊断不明时,基因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
彭宁郭敏蒋铁建
关键词:表型激素替代治疗
c-jun氨基末端激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胰岛素抵抗大鼠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中的表达及在胰岛素抵抗(IR)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8周对照组、12周对照组、8周模型组和12周模型组各8只,分别给予正常饮食或高脂饮食喂养8周和12周。于第8周和第12周用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BS)含量;正糖高胰岛素钳夹实验检测IR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中JNK表达变化。结果大鼠NAFLDIR模型组TG、BS含量较对照组增高,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及IR水平逐渐加重,JNK阳性细胞和JNK蛋白表达强度逐渐增加,JNK的表达强度与IR呈正相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脂饮食喂养8周能够成功构建NAFLDIR大鼠模型,肝细胞JNK可能参与了NAFLDIR的发生和发展。
陈金虎刘慧霞张佳妮全养雅郭敏谭莺
关键词:C-JUN氨基末端激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胰岛素抵抗
表达人JNK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和鉴定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制备表达人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方法将重组穿梭载体pAdTrack-CMV-WT-JNK线性化后,与pAdEasy-1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38,进行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将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入包装细胞HEK293内制备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并经PCR及DNA测序鉴定。结果JNK重组腺病毒载体能有效转染HEK293细胞并在细胞内成功包装,5d后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明显表达,搜集的病毒经过PCR扩增得到特定JNK基因片段并测序鉴定,动物实验证实构建的Ad-WT-JNK能有效在肝组织表达。结论该研究成功构建了JNK重组腺病毒载体及相应重组腺病毒颗粒,为进一步研究JNK的作用及应用JNK进行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陈金虎刘慧霞张佳妮郭敏全养雅谭莺
关键词:基因JUN蛋白激酶类腺病毒科遗传学
DN—JNK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和鉴定
2009年
目的制备表达人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DN—JNK),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功能鉴定。方法将重组穿梭载体pAdTrack—CMV—DN—JNK线性化后,与pAdEasy—1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38,进行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将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入包装细胞HEK293内制备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并经PCR及DNA测序鉴定。Western blot检测Ad—DN-JNK在SD大鼠肝组织中JNK1蛋白表达情况,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丝氨酸307(IRS-1^Ser307)磷酸化水平。结果JNK重组腺病毒载体能有效转染HEK293细胞并在细胞内成功包装,5d后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明显表达,搜集的病毒经过PCR扩增得到了特定JNK基因片段并测序鉴定。所制备的Ad—DN—JNK滴度为2.5×10^10pfu/ml,动物实验证实构建的Ad—DN-JNK能有效在肝组织表达。结论该研究成功构建了DN—JNK重组腺病毒载体及相应重组腺病毒颗粒,动物实验证明Ad—DN—JNK能有效介导DN—JNK基因蛋白表达并下调IRS-1^Ser307磷酸化水平。为进一步研究JNK的作用及应用DN—JNK进行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张佳妮刘慧霞陈金虎郭敏全养雅谭莺
关键词:重组蛋白质类腺病毒科
肠道菌群介导肥胖结肠癌患者的炎症和肠道通透性改变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肠道菌群介导肥胖结肠癌患者的炎症和肠道通透性改变的机制研究。方法收集患有(OB-CRC)和没有肥胖症(L-CRC)的肠癌患者粪便样本,肥胖健康对照组(L-HC)的粪便样本作为对照。16S rRNA测序分析各组的种群数量和种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人连蛋白、IL-10和IL-1β的水平。LC-MS(ESI-MS)检测氧化三甲胺的血清浓度。结果肥胖的存在并没有引起CRC患者肠道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的显著变化。然而,OB-CRC患者表现出特定的肠道微生物群,其特征是产生丁酸盐的细菌减少和机会致病菌过多。促炎细胞因子IL-1β水平明显升高,有害的细菌代谢物TMAO,以及这些病人的肠道通透性明显增加。结论肥胖相关的肠道菌群可能在结肠癌的炎症反应和改变肠道通透性的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为临床采用新的结肠癌预防诊断工具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郭敏刘娜曾漫霞刘丹
关键词:肥胖结肠癌肠道通透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