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光高

作品数:18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锆石
  • 6篇矿田
  • 5篇年代学
  • 5篇相山矿田
  • 5篇矿床
  • 4篇杂岩
  • 4篇蚀变
  • 4篇锆石U-PB...
  • 4篇矿床构造
  • 3篇地质
  • 3篇铀矿
  • 3篇同位素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定年
  • 2篇新生代
  • 2篇岩浆
  • 2篇岩体
  • 2篇铀矿床
  • 2篇铀矿田

机构

  • 16篇中国地质科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作者

  • 18篇郑光高
  • 9篇刘晓春
  • 7篇陈龙耀
  • 7篇吕古贤
  • 6篇赵越
  • 5篇曹小兵
  • 5篇崔建军
  • 4篇李淼
  • 4篇曲玮
  • 4篇姚宏鑫
  • 3篇胡宝群
  • 3篇王伟
  • 2篇许谱林
  • 2篇裴军令
  • 2篇王伟
  • 1篇刘健
  • 1篇刘健
  • 1篇杨振宇
  • 1篇任宏
  • 1篇仝亚博

传媒

  • 6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矿物学报
  • 2篇第五届全国成...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极地研究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南极古陆核的研究现状、问题与设想
2021年
东南极地盾(克拉通)中的太古宙陆核主要分布在面向印度洋扇区的内皮尔山、南查尔斯王子山、赖于尔群岛和西福尔丘陵,在面向澳大利亚、非洲和太平洋扇区只零星出露。这些古陆核被早元古代—早古生代(泛非期)造山带所分割,它们具有不同的早期演化历史和后期改造过程,并且产于不同扇区的陆核与相邻冈瓦纳陆块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对东南极古陆核开展系统的冰上和冰下地质调查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查明太古宙岩石(物质)的时空分布、岩石成因、源区性质、构造属性及其变质改造历史,进而构建东南极古大陆从初始成核到最终聚陆的历史框架,这将弥补地球早期演化研究领域的南极短板,同时也必将促进地球早期演化研究领域的发展。
刘晓春赵越赵越陈龙耀王伟王伟王亚飞陈龙耀
关键词:多样性冈瓦纳
南极半岛屈韦维尔岛白垩纪中期火山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指示: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制约被引量:2
2017年
南极半岛长期以来位于冈瓦纳古陆的西缘,是冈瓦纳古陆最后裂解的发生地。南极半岛内出露有大量的中新生代火成岩,关于其成岩期次、源区性质以及产出的动力学背景等尚存争议,从而影响到对南极半岛构造演化的认识。本文报道了南极半岛中部构造域屈韦维尔岛地区出露的安山质火山岩、闪长玢岩脉及其中闪长岩捕掳体的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数据。其中含角砾安山质熔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中粒闪长岩捕虏体和闪长玢岩脉4件样品的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103.3±1.7Ma、101.9±1.8Ma、92.0±1.2Ma和85.7±07Ma,表明该岛在白垩纪中期存在三幕火山岩浆作用事件:第一幕约为102Ma发生的强烈火山喷发;第二幕约为92Ma的闪长岩侵入作用;第三幕约为86Ma的闪长玢岩体侵入作用。锆石的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测点的εHf(t)值在+2.5^+7.9之间,平均值为+4.4,其一阶段Hf模式年龄为505~678Ma,表明白垩纪中期出露的火成岩可能由新元古代-寒武纪的亏损地幔物质部分熔融所形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得出本岛出露的火成岩形成于冈瓦纳古陆裂解过程所伴生的俯冲岛弧环境中,是构成南极半岛中部岩浆弧构造域的主体岩性之一。
郑光高刘晓春赵越王伟王伟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南极半岛白垩纪中期岛弧环境
陕西汉南毕机沟钒钛磁铁矿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毕机沟钒钛磁铁矿位于扬子板块北缘汉南杂岩的西北部,是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分异演化的产物。矿区范围出露的岩石主要包括橄长岩、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和闪长岩,具有明显岩相分带和韵律旋回特征。目前,已发现的多个钒钛磁铁矿体均位于基性岩-超基性杂岩体的辉长岩相带内。本次研究对毕机沟矿区的含矿辉长岩和穿切含矿辉长岩的花岗岩脉进行了原位微区LA-MC-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两者的侵位时间分别为(783±4)Ma(MSWD=0.09)和(759±4)Ma(MSWD=1.50),结果表明毕机沟钒钛磁铁矿的成矿时代大约为783 Ma,但不晚于759 Ma。结合前人区域成果资料,毕机沟含钒钛磁铁矿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与该区新元古代大规模具岛弧性质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的形成时代相近,我们认为毕机沟钒-钛磁铁矿可能形成于活动型大陆边缘环境。
陈龙耀崔建军刘晓春曲玮李淼郑光高李东东张海峰刘林
关键词:钒钛磁铁矿锆石U-PB年龄
汉南杂岩余家山铜镍矿成矿时代与岩浆源区性质研究——来自锆石U-Pb测年和Lu-Hf同位素的制约被引量:3
2017年
汉南杂岩余家山铜镍矿位于望江山基性岩体的西南部,地处扬子克拉通北缘西端。矿区内出露的岩体成岩成矿时代和源区性质不明,从而影响了对本矿床成因的认识。本文分析了矿区内出露的典型含矿岩体和围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原位Lu-Hf同位素数据,结果表明其成矿时代接近或稍晚于约(791±4)Ma,成岩时代约为(808±7)Ma。且含矿岩体的εHf(t)值在+9.5^+10.9之间,平均值为+10.7,一阶段Hf模式年龄为924~974 Ma;围岩的εHf(t)值在+8.7^+11.1之间,平均值为+9.9,一阶段Hf模式年龄为927~1018 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表明,余家山铜镍矿基性岩体由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亏损地幔物质部分熔融生成,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郑光高崔建军刘晓春乔建新曲玮陈龙耀李淼赵文平李东东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
大悟杂岩的形成和抬升时代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大悟杂岩位于大别山西段,主体为花岗质片麻岩。为了限定其形成与变形过程,本文综合运用锆石U-Pb法和白云母^(40) Ar/^(39) Ar法进行年代学研究。锆石U-Pb LA-ICP-MS法对这些花岗质片麻岩定年结果显示:锆石的Th/U值为0.79~4.29,属于典型的岩浆锆石特征;206Pb/238 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810±63)Ma(n=12,MSWD=0.021),代表这些花岗质片麻岩的形成时代。大悟杂岩核部花岗质片麻岩的白云母坪年龄为(210.5±1.4)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211.6±2.5)Ma。这些新的研究结果支持以下两点认识:大悟杂岩中的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新元古代,而不是白垩纪;这些前寒武纪岩石的构造抬升过程发生在三叠纪晚期(211 Ma)。由于西大别晚三叠世构造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出露过程有关,因此,大悟杂岩的变形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抬升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科学问题。同时,由于大悟杂岩中的多数构造面理和线理形成于区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据此推断西大别三叠纪晚期的变形发生在造山晚期-后造山背景下,伴随着地壳和岩石圈的大规模伸展与减薄。
崔建军王艳红郑光高施炜马立成
关键词:花岗质片麻岩锆石U-PB定年AR定年陆内变形
相山矿田邹家山矿床构造与矿化垂直分带特征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著名的火山岩型铀矿田,本文对邹家山铀矿床所处地区的位置,矿田及矿床的地质特征等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前人的经验,确定了邹家山矿床从浅部至深部,控矿构造由NE向转变为SN向,进一步转变为NNW向。
郑光高吕古贤胡宝群曹小兵
关键词:铀矿床成矿地质
文献传递
南极半岛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及与南美巴塔哥尼亚对比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解南极半岛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及其与南美巴塔哥尼亚的关系,本文综述了南极半岛岩浆岩的分布、时代、岩石成因、构造环境以及巴塔哥尼亚的地质历史。南极半岛可划分出东部冈瓦纳、中部岩浆弧和西部增生杂岩的3个构造域,古生代岩浆作用仅局部出现在东部和中部构造域,而中新生代岩浆作用形成的火山岩和侵入岩构成了中部岩浆弧的主体,并且随时间在南极半岛从东南向西北逐渐迁移、在南设得兰群岛从西南向东北逐渐迁移。南极半岛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包括了各构造域在侏罗纪汇聚前的大洋俯冲和岛弧增生、早白垩世各构造域初始汇聚和构造剥蚀、白垩纪中期碰撞造山、晚白垩世-早新生代(~50Ma之前)乔治六世海峡的形成以及~4Ma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弧后盆地的打开。南极半岛与巴塔哥尼亚的地质对比表明,两地区至少在白垩纪以前是相连的。
郑光高刘晓春赵越
关键词:中新生代南极半岛
西南极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被引量:1
2021年
西南极主要由哈格冰原岛峰群、南极半岛、瑟斯顿岛、玛丽·伯德地和埃尔斯沃思-惠特莫尔山脉五个各具特色的地壳块体组成。通过综述上述各块体主要的岩浆事件及其构造意义,旨在了解西南极的地质演化过程。西南极最古老的岩石为哈格冰原岛峰群地块的前寒武纪正片麻岩,时代为1238 Ma,记录了中元古代弧岩浆作用,其余四个地块记录了~500 Ma以来的地质演化过程。古生代时期,埃尔斯沃思-惠特莫尔山脉地块处于快速沉降的陆相断陷盆地环境,岩浆活动稀少,与罗斯造山运动形成的弧后伸展有关;玛丽·伯德地地块中—晚古生代发育一套与板块汇聚有关的岩浆作用,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而南极半岛-瑟斯顿岛地块记录了石炭纪—二叠纪时期弧的发育。各地块的构造背景从侏罗纪开始明显分化,埃尔斯沃思-惠特莫尔山脉地块记录了侏罗纪板内岩浆作用,可能与大火成岩省有关;玛丽·伯德地地块发育的侏罗纪—早白垩世I型弧岩浆岩随时间转变为白垩纪中期的A型碱性岩浆岩,经历了由俯冲向裂解机制的转变;南极半岛-瑟斯顿岛地块侏罗纪—白垩纪为弧岩浆活动活跃期,同时也有大火成岩省火山活动的记录,是持续俯冲和裂解相互作用的产物。新生代岩浆作用以南极半岛地块为代表,弧岩浆作用持续到始新世,其时空分布特征与左行错断扩张脊的分段俯冲和碰撞有关。
郑光高刘晓春刘晓春裴军令
关键词:岩浆作用俯冲
相山矿田沙洲铀矿床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9
2012年
江西相山铀矿田沙洲铀矿床的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围岩蚀变分带非常明显。对沙洲铀矿床围岩蚀变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的研究表明,沙洲矿床从矿石到围岩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与蚀变过程中物质的带入带出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全部样品进行R型聚类分析,确定矿床成矿元素组合为U、W、HREE、Th、Zn、Zr、Mo、Pb,这些元素可作为铀成矿预测标志。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和丰富了沙洲铀矿床的成因认识。
曹小兵吕古贤胡宝群郑光高姚宏鑫梁东
关键词: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
南极新生代海陆格局变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南极大陆记录了新生代以来地质演化中多次重大地质事件,包括大陆生长、裂解和离散、全球冷却和大陆尺度南极冰盖的发展等。尽管非常重要,但至今关于南极大陆新生代地质演化仍有诸多争论。文章主要针对塔斯曼通道和德雷克海峡贯通过程,系统总结并分析了南极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构造、岩浆和沉积演化历史。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早期开始发育的南极环极洋流(ACC)受德雷克海峡和塔斯曼通道扩张程度的控制。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34 Ma全球气候从“暖室”到“冷室”的转变与ACC开始的时间一致,表明构造通道的打开控制了ACC的发育,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简要总结了南极作为一个完整的地球系统,其新生代地质演化如何控制海陆格局的变迁,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裴军令赵越赵越杨振宇刘晓春杨振宇刘晓春李建锋郑光高
关键词:新生代海陆变迁全球气候变化冰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