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慧平

作品数:37 被引量:522H指数:14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1篇农业科学
  • 5篇水利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2篇气候
  • 18篇气候变化
  • 12篇水文
  • 9篇流域
  • 6篇水分
  • 6篇全球气候
  • 6篇全球气候变化
  • 5篇植被
  • 5篇水资源
  • 5篇土壤
  • 4篇土壤水
  • 4篇土壤水分
  • 4篇陆面
  • 4篇陆面模式
  • 4篇TOPMOD...
  • 3篇地形
  • 3篇地形指数
  • 3篇水文模拟
  • 3篇水文模型
  • 3篇水文效应

机构

  • 16篇聊城大学
  • 12篇东北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安徽师范大学
  • 6篇山东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南通师范学院
  • 1篇安徽省芜湖市...

作者

  • 37篇邓慧平
  • 6篇吴正方
  • 6篇王倩
  • 5篇孙菽芬
  • 5篇肖燕
  • 5篇丹利
  • 4篇祝廷成
  • 3篇唐来华
  • 3篇李秀彬
  • 3篇刘厚风
  • 2篇陈军锋
  • 2篇张明
  • 2篇李爱贞
  • 1篇刘厚凤
  • 1篇李倩
  • 1篇周道玮
  • 1篇张镱锂
  • 1篇陈淑芬
  • 1篇万洪涛
  • 1篇张翼

传媒

  • 7篇地理学报
  • 4篇水资源与水工...
  • 3篇地理科学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2篇草地学报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草地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土壤与环境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气象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气象研究与应...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7篇1996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原水热生态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9
2000年
根据 4个大气环流模式 CO2 倍增试验结果并结合土壤水量平衡模型 ,气候 -草原生产力统计模型及逐日气温、降水随机模拟技术评估了未来 1 0 0 a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原土壤蒸散、土壤水分、干旱频率、活动积温 ,草原生产力及极端气象事件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土壤蒸散 7~ 8月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旱季 ( 1 0~ 4月份有所减少 ,年蒸散将增加 ;土壤水分各月均将减少 ,干旱频率明显增加 ;≥ 0℃、≥ 1 0℃活动积温明显增加 ;草原生产力下降 2 %~ 4 % ;极端高温和低温明显上升 。
邓慧平刘厚风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草原生产力
气候波动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及极端旱涝事件的影响被引量:22
2000年
通过对莱州湾地区 196 0~ 1993年气候波动对水资源及极端旱涝事件的影响分析 ,可以看出该地区水资源对气候波动很敏感。当降水增加 10 % ,全区水资源总量可增加 2 2 % ;若降水减少 10 % ,全区水资源总量则减少 2 3%。在气候处于多雨时期 ,极端雨涝频率远高于少雨时期 ;在气候处于少雨时期 ,极端干旱频率远高于多雨时期。同时还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的可能影响。
邓慧平李爱贞刘厚风陈淑芬张雪芹
关键词:气候波动水资源影响
陆面模式SSiB耦合TOPMODEL对流域水文模拟影响的数值试验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检验陆面模式SSiB耦合TOPMODEL模型对流域水量平衡模拟结果的影响,用原始SSiB与TOPMODEL按饱和区和非饱和区两种方案耦合的耦合模型(下称SSiBT)进行长江下游青弋江流域水文的数值试验,通过耦合模型与原始SSiB模式模拟结果的比较,并利用流域实测逐日流量和水量平衡资料,揭示了流域水文模拟结果对SSiB耦合TOPMODEL的响应和原因。结果表明:(1)与原始SSiB的模拟结果相比,SSiBT增加了土壤湿度的模拟结果和各层土壤湿度之间的差异,流域蒸散发增加而总径流减小。(2)原始SSiB不能准确地将径流在地表径流和基流之间分配,对于较小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原始SSiB产生过多的地表径流和洪峰流量;对于较大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又产生过多的基流和明显偏小的洪峰流量。(3)即使土壤饱和导水率大到不会产生超渗产流,由于饱和区的存在,SSiBT在洪水期间也能产生足够大的地表径流,从而形成洪峰流量。由于考虑了地形引起的土壤湿度空间非均匀形成的饱和区产流,SSiBT改善了雨季逐日流量的模拟结果。
刘惠民邓慧平孙菽芬肖燕
森林对流域蒸发和径流影响的动态模拟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揭示森林植被对流域蒸发和径流的影响,用耦合模型SSiB4T/TRIFFID对长江两条支流蒸发和径流对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的响应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森林植被影响蒸发和径流的机制。在植被动态演替过程中,上游的梭磨河流域森林主要通过改变土壤蒸发和冠层截留蒸发影响蒸发和径流,其水文效应与冠层截留能力和土壤蒸发能力有关;下游的青弋江流域森林主要通过自身较强的蒸腾作用明显增加蒸发和减小径流。
邓慧平
关键词:长江流域
可用于陆面过程模型的地形指数水文模型中简化参数化方案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在全球气候系统模型中,陆面水文过程对提高模拟精度有显著作用。土壤水分空间非均匀分布对于蒸发和径流的计算以及能量在潜热和感热之间的分配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现有的多数陆面过程模式未能考虑土壤水分水平非均匀性的影响。地形指数模型以其较好的物理基础、参数少、计算量小,且能考虑地形变化对土壤水分非均匀分布影响等优点,使其有潜力模拟陆面过程中水分过程分布非均匀二维特性。目前地形指数水文模型已被推荐应用于陆面过程模式(Land surface models,LSMs)中以改进对陆面水文过程的模拟能力。在地形指数模型中,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河道的起始临界值、非饱和区域的分区和空间各点的坡度等因子不同的确定,都能对模拟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对它们如何合理地给定,既不降低模型精度,又能省时、省资源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通过大量的敏感性模拟试验,较系统地探讨上述参数不同的确定方案对流域水量平衡模拟结果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将流域按地形指数值大小分为16块与仅区分饱和区与非饱和区或仅区分饱和区、较湿润区和较干区3块模拟结果相差不大,因此将地形指数模型应用于陆面模式时仅区分饱和区与非饱和区或区分饱和区、较湿润区和较干区3块这种简化方案也许是一种可行的选择;(2)不考虑坡度会扭曲水量平衡各要素的计算,用一个平均坡度替代实际坡度的办法就会有比较接近了实际坡度的结果。因此,LSM模型中一维均匀的网格做法应该改进,但太细致的坡度取法也许没必要。以上结论可为今后发展用于陆面模式的大尺度水文模型提供依据。
邓慧平孙菽芬李倩
气候与植被覆盖变化对中国西南亚高山区流域碳水循环的影响模拟被引量:2
2020年
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对流域森林植被和水文的影响对于林业经营管理与流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气候与植被覆盖变化对西南亚高山区流域碳水循环过程的影响,用生物物理/动态植被模型SSiB4/TRIFFID(Simplified Simple Biosphere model version 4,coupled with the Top-down Representation of Interactive Foliage and Flora Including Dynamics model)与流域地形指数水文模型TOPMODEL(Topographic Index Model)的耦合模型(以下记为SSiB4T/TRIFFID)模拟了不同气候情景下西南亚高山区的梭磨河流域植被演替和碳水循环过程。结果表明,所有试验流域植被经历了从C3到苔原灌木最后到森林的变化;控制试验流域蒸散在流域植被主要为苔原灌木时达到最大而径流深最小;增温5℃并且增雨40%试验[记为T+5,(1+40%)P试验]流域蒸散在流域为森林覆盖时达到最大而径流深最小。随着温度增加,森林蒸腾、冠层截留蒸发和蒸散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草和苔原灌木,导致森林从控制试验的增加径流量变为减小径流量。从控制试验到T+5,(1+40%)P试验,温度增加使森林净初级生产力有所增加,但对草和苔原灌木的净初级生产力影响很小;植被水分利用效率随温度增加明显减小。西南山区随着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森林从增加径流量转变为减少径流量,植被水分利用效率也相应明显减小。西南山区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对森林—径流关系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空间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邓慧平丹利王倩杨秀静杨富强
关键词:陆面模式水分利用效率
西南亚高山区流域植被演替与地表水量平衡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模拟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研究西南亚高山区流域植被与地表水量平衡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用生物物理/动态植被模型SSiB4/TRIFFID与流域水文模式TOPMODEL的耦合模式SSiB4T/TRIFFID模拟了不同气候情景下西南亚高山区的梭磨河流域植被演替和水量平衡过程,分析了流域尺度植被与水量平衡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降水不变温度增加1℃,流域年径流深减小14.8%~20.1%;温度不变降水增加10%,流域年径流深增加19.8%~28.7%,而蒸散仅略有增加;降水不变温度增加2℃,流域蒸散增加28.9%~39.0%,径流深减小39.9%~53.5%;在C3草、苔原灌木和森林3种植被类型中,生长季森林叶面积指数对温度变化最敏感。西南亚高山区流域蒸散对温度变化敏感但对降水变化不敏感,径流对降水和温度变化均很敏感,温度增加通过增加蒸散而减小径流,蒸散与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与流域植被覆盖类型有关。随着温度增加,由于森林冠层截留蒸发和蒸腾随温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在3种植被类型中森林蒸散增加幅度最大,森林覆盖的流域蒸散和径流对温度变化最敏感。
邓慧平丹利王倩
关键词:植被演替敏感性数值模拟
流域植被水文效应的动态模拟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揭示森林植被水文效应的动态变化过程,将简化的简单生物圈模型与动态植被模型和流域地形指数水文模型相耦合进行长江上游梭磨河流域植被及其水文效应的动态模拟。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和叶面积指数的增加使植被蒸腾和冠层截留蒸发增加而使土壤蒸发减小,植被的水文效应取决于蒸发分量中这两个相反方向变化的净效应。流域主要由草地和灌木覆盖时流域总蒸发大于裸地和林地。与裸地相比较,当单位叶面积指数截留能力取值0.1mm时,森林减小了流域总蒸发,但当单位叶面积指数截留能力取值0.2mm时,森林增加了流域总蒸发。森林的水文效应对冠层截留能力敏感,冠层截留能力存在一个控制森林水文效应从减小总蒸发变为增加总蒸发的转折点。植被的水文效应是随时间变化的,对于给定的植被类型其叶面积指数是决定其水文效应的关键因子。
邓慧平
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地水、热条件及极端事件的影响被引量:2
1999年
分析了50年代以来松嫩草地气温、降水变化,利用大气环流模式CO2加倍“平衡试验”结果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地土壤水分、活动积温及气象极端事件的影响。
邓慧平祝廷成
关键词:气候变化松嫩草地
松嫩草地40余年气温、降水变化及其若干影响研究被引量:22
1999年
分析了松嫩草地40余年气温、降水的变化,评估了这些变化对土壤水分及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继而根据大气环流模式CO2倍增“平衡试验”结果评估了未来大气CO2加倍条件下降水、气温的变化对松嫩草地土壤水分及草地生产力可能产生的影响。
邓慧平刘厚凤祝廷成
关键词:气候变化土壤水分草地生产力松嫩草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