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学箴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甘肃省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酵母
  • 3篇固定化增殖酵...
  • 3篇果实
  • 3篇发酵
  • 2篇乙醇
  • 2篇沙棘
  • 2篇猕猴桃
  • 2篇固定化
  • 1篇乙醇工业
  • 1篇生产乙醇
  • 1篇生长期
  • 1篇实生
  • 1篇桃果
  • 1篇桃果实
  • 1篇猕猴桃果
  • 1篇猕猴桃果实
  • 1篇维生素
  • 1篇细胞分裂
  • 1篇细胞分裂素
  • 1篇细胞生产

机构

  • 7篇甘肃省科学院
  • 1篇天祝藏族自治...

作者

  • 7篇邓学箴
  • 4篇张微
  • 4篇张慧
  • 3篇周剑平
  • 3篇马子骏
  • 1篇李成一
  • 1篇刘东
  • 1篇路等学
  • 1篇杜长有
  • 1篇李有俊

传媒

  • 3篇甘肃科学(甘...
  • 2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Acta B...
  • 1篇园艺学报

年份

  • 2篇1992
  • 3篇1990
  • 2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猕猴桃果实生长期间维生素动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8
1990年
本文对猕猴桃果实生长期间各种维生素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V_(pp)、V_(B_2)、V_E主要存在于种子中,V_(pp)、V_(B_2)能促进呼吸速率加强。它们的含量随种子成熟而减少。采后又有增长趋势。V_E与果实的成熟似乎有某种联系,猕猴桃Vc含量随果实的生成逐渐减少,但采后种子内的Vc又有升高趋势。
张慧张微姚惠芬邓学箴
关键词:猕猴桃维生素生长期
猕猴桃成熟模式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对猕猴桃果实生长规律进行了观察,系统地测定了猕猴桃生长、成熟与衰老期间呼吸速率、内源植物激素IAA、GA_3、ABA与乙烯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猕猴桃果实采后具有明显的呼吸高峰;采后果实变软时乙烯达到高峰值;幼果期IAA含量很高,随后逐渐下降,但在果实速生期及成熟期IAA水平又有所增加;ABA的三个高峰值与慢生长期重合。这时呼吸速率很低,跃变期间随呼吸的增高,ABA急剧减少,高峰期过后又迅速增加,表明ABA对猕猴桃果实的发育阶段有重要调节作用;GA_3的两个高峰出现期分别与ABA的第二、第三高峰期重合或相近,证明植物激素的综合平衡状态对于调节控制果实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果实采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急剧增加,表明它有明显的后熟作用。根据上述事实,猕猴桃应属于跃变果实;但其ABA含量不因果实成熟而增加,IAA水平在成熟时明显增高这两点又很奇特。
张微张慧邓学箴高震谋
关键词:猕猴桃
沙棘果实成熟模式研究被引量:9
1989年
本文对乌鞘岭地区天然分布的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物候期进行了系统观察,对两种沙棘果实生长与成熟期间的呼吸速率、内源植物激素IAA、ABA、乙烯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前期IAA含量与呼吸速率都很高,果实变色期时降至极小值,ABA恰在此时出现,9月末(花后135—139天)果实完熟时,ABA达到最高水平。果实完熟后果肉与种子中IAA又有增长趋势。中国沙棘、西藏沙棘分别于9月中旬末(花后133天)和9月上旬(花后115天)种子完熟时出现呼吸升高现象。果实生长后期有微量乙烯生成。根据沙棘果实ABA在变色期出现,完熟衰老前达到高峰值与呼吸速率及IAA的变化状况,有理由认为ABA在沙棘果实生长阶段的转化与成熟过程中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按照其成熟模式,沙棘应属于非跃变果实,但成熟时却伴有呼吸升高现象,又有别于其它非跃变果实。
张微李成一刘东邓学箴张慧杜长有李有俊
关键词:沙棘果实
固定化增殖酵母工业应用的研究——Ⅲ.PVA固定化细胞生产乙醇工业小试
1992年
本文是PVA固定化细胞在35升X2串联柱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糖蜜发酵生产乙醇的工业小试报告。工业小试表明:PVA载体填充量与固定化细胞生产乙醇能力不呈正比关系,而通氧则是保证固定化细胞正常发酵的必要条件。在连续发酵中,PVA固定化细胞乙醇生产能力可达到16.7克/升胶·小时和2.2克/升罐·小时,分别是传统发酵乙醇生产能力的8.4倍和1.6倍。发酵周期分别缩短为24小时(以生物反应器有效容积计算)和3.2小时(以PVA载体有效容积计算),约是传统发酵方法的1/2和1/14。采用PVA固定化细胞发酵新工艺可增加乙醇产量80%,生产成本亦可明显降低。
马子骏邓学箴周剑平姚惠芬芦洪英路等学
关键词:固定化细胞酵母发酵工艺乙醇
沙棘果实生长与成熟期间GA_3与细胞分裂素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对乌鞘岭地区天然分布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 sinensis)和西藏沙棘(H.thibetana schlechted)物候期进行了观察,对它们的果实生长与成熟期间各种植物激素含量水平的变化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内的 GA_3出现了两次高峰值(花后105—109天和128—132天);玉米素在果实开始变色时出现(花后92—96天),这时种子内iPA 测出第一高峰值;果实完熟开始落叶时,iPA 出现第二高峰值(花后127—136天),玉米素高峰值也与此接近(花后127天)。种子内的玉米素减少时,果柄与果肉中其含量仍很高。GA_3、异戊烯基腺苷(iPA)的第一高峰值与 ABA 出现时间接近,GA_3、iPA、IAA 第二高峰出现时间与 ABA 及玉米素高峰值重合。表明在果实生长与成熟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平衡状态比单个激素的绝对含量更为重要,同时也证明在沙棘果成熟与变色过程中 GA_3与 CTK 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
张微张慧邓学箴姚惠芬杜长有李有俊
关键词:沙棘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固定化增殖酵母工业应用的研究——Ⅱ、分批和连续发酵生产乙醇试验研究
1990年
本文对固定化增殖酵母分批和连续发酵生产乙醇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分批发酵中,PVA固定化增殖酵母的乙醇生产能力是游离酵母的3倍,达到24毫克/毫升凝胶/小时以上。发酵周期比游离酵母缩短了一半。在连续发酵中,发酵培养基在柱中停留时间3小时,发酵流出液中的乙醇含量平均在7.1%(v/v)以上,固定化增殖酵母的乙醇生产能力平均达到了18毫克/毫升凝胶/小时以上,是传统发酵方法的8~10倍。同时,通过分批发酵22批次(重复使用)和连续发酵120天的稳定性试验证实,PVA固定化增殖酵母的活性和机械强度能长期保持不变,表现出良好的反应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马子骏邓学箴姚惠芬周剑平芦洪英
关键词:固定化增殖酵母发酵乙醇
固定化增殖酵母工业应用的研究——Ⅰ.菌种、固定化方法和最适发酵条件的选择
1989年
本文对固定化增殖酵母发酵甜菜糖蜜生产乙醇进行了工业应用的前期研究。我们比较选择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阿—古Ⅱ号作为固定化酵母生产菌种,发现聚乙烯醇(PVA)固定化酵母适合工业应用。还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固定化酵母的最适发酵条件是:发酵液pH6;发酵温度30℃;糖蜜浓度14.0%(以总糖计)。
马子骏邓学箴姚惠芬周剑平芦洪英
关键词:固定化酵母菌种发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