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夏平

作品数:14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移动抑制因子
  • 6篇细胞移动
  • 6篇巨噬细胞
  • 6篇巨噬细胞移动...
  • 5篇肝细胞
  • 5篇MIF
  • 4篇肝癌
  • 4篇白细胞介素
  • 4篇白细胞介素-...
  • 3篇血清
  • 3篇细胞性
  • 3篇肝细胞性
  • 3篇肝细胞性肝癌
  • 3篇肝硬化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清和
  • 2篇细胞癌
  • 2篇肝细胞癌
  • 2篇出血

机构

  • 13篇兰州军区兰州...
  • 5篇兰州大学第二...
  • 3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省肿瘤医...

作者

  • 14篇赵夏平
  • 10篇于晓辉
  • 7篇王维
  • 4篇李晓云
  • 2篇翟卫春
  • 2篇戴飞
  • 2篇张方信
  • 2篇李文祥
  • 1篇刘凯辉
  • 1篇秦士钊
  • 1篇杨晓萍
  • 1篇刘鑫
  • 1篇朱自江
  • 1篇钱震
  • 1篇冯娟

传媒

  • 3篇肝脏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第7届全国疑...
  • 1篇第7届全国疑...

年份

  • 5篇2014
  • 9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细胞性肝癌血清和组织中MIF、IL-17、IL-10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中MIF、IL-17、IL-10的含量以及在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8例HCC作为实验组1,其中26例手术的HCC为实验组2,选择24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1...
段惠春赵夏平于晓辉王维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文献传递
MIF、IL-17、IL-1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0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52例术后HCC组织及其周围肝硬化组织和20例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织中MIF、IL-17和IL-10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52例HCC组织中MIF、IL-17和IL-10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76.9%、28.8%,相应的癌旁肝硬化组织中分别为75.0%、73.0%、32.7%,20例正常肝组织中分别为20.0%、25.0%、70.0%。HCC和肝硬化组织中MIF和IL-17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肝组织,而IL-10的阳性表达率则低于正常肝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织中MIF、IL-17、IL-10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癌栓形成及Child-Pugh分级均无关;HCC组织不同MIF、IL-17、IL-10表达与1年生存率相关。结论 MIF、IL-17及IL-10的表达与HCC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赵夏平李晓云于晓辉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肝细胞癌
肝细胞性肝癌血清和组织中MIF、IL-17、IL-10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中MIF、IL-17、IL-10的含量以及在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HCC作为实验组1,其中26例手术的HCC为实验组2,选择24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
赵夏平于晓辉段惠春王维戴飞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肝细胞性肝癌
文献传递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IF、IL-17和IL-1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及其与肝脏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1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IF、IL-17和IL-10的含量,同时检测ALT、HBV DNA和HBV标志物。结果实验组ALT及HBV DNA在第4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MIF、IL-17的含量在第4周开始出现明显升高,其后逐渐下降,而IL-10的含量在第12周时明显下降,其后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在有效抑制HBV的同时,还能够调节MIF、IL-17和IL-10的平衡,减轻肝脏的炎性反应。
于晓辉李晓云段惠春赵夏平王维
关键词:恩替卡韦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
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及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肝癌(hepatocellularcar cinoma,HCC),由于其形成过程复杂,又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依据,部分没有典型的影像学征象,加之患者没有系统体检的常识,故SHCC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易漏诊。而临床发现的HCC大多为有肝硬化基础的中晚期癌症,已失去内外科和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严重影响了HCC患者的生存时期和生活质量,也阻碍了HCC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HCC的早期发现不仅是临床的棘手问题,因对早期发现的SHCC采取各种积极的治疗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所以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和预后同样具有重大意义。SHCC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需结合多种诊断技术综合评估。本文就肝病背景、血清学指标,影像学技术和病理活检技术对早期诊断SHCC的临床价值分述如下。
赵夏平李文祥王维刘凯辉于晓辉
关键词:小肝癌CARCINOMASHCC血清学指标介入治疗
腹腔灌洗加腹腔注射抗生素治疗难治性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为探讨分析腹腔灌洗及腹腔内注入抗生素对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自发性腹膜炎(SBP)及顽固性腹水的治疗价值。方法 28例肝硬化合并SBP腹水的患者,均给予经静滴抗生素、利尿、输注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之后行腹腔灌洗术,再向腹腔注入抗生素。结果给予支持治疗后,20例患者SBP症状无明显改善,腹水PMN>2.5×108/L,1例患者症状明显加重,7例患者腹水PMN<2.5×108/L;经腹腔灌洗加腹腔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后,26例(92.86%)患者SBP症状消失,腹水消退。结论腹腔灌洗加腹腔内注入抗生素是治疗肝硬化合并难治性SBP和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赵夏平翟卫春冯娟于晓辉
关键词:自发性腹膜炎腹水腹腔灌洗抗生素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关系被引量:12
2014年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是一种含11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相对分子质量约12500,存在于多种器官的正常组织中,并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形成过程。H.pylori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感染H.pylori后,可引起许多细胞因子分泌,参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发展,MIF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
于晓辉李晓云赵夏平王维戴飞钱震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PYLORI相对分子质量细胞因子分泌
席汉氏综合征误诊为肝硬化并低血糖1例报道
2013年
报道1例有肝硬化背景并以低血糖为主要表现的席汉氏综合征,该例患者反复以低血糖为起病症状,病程2年,外院多次误诊为肝硬化并低血糖。回顾该患者的诊治经过,对席汉氏综合征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加以讨论,藉此对该病的诊治及与肝硬化低血糖的鉴别提供参考。
王维赵夏平于晓辉
关键词:席汉氏综合征肝硬化低血糖
右半结肠缺血性结肠炎一例
2013年
患者男,49岁,主因持续性全腹痛伴便血1d入院。于1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痛,以右下腹为主,呈阵发性绞痛,不能忍受,伴恶心、呕吐、腹泻,开始为黄色稀水样便,后为鲜红色血便,带血凝块,便后腹痛无缓解,就诊于外院,考虑“下消化道出血”,予以“止血、止痛、抗感染”等治疗症状未见缓解,
王维赵夏平刘鑫于晓辉
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右半结肠下消化道出血阵发性绞痛右下腹水样便
MIF通过MAPK信号通路促进乙肝肝硬化癌变的可能机制初步探讨
目的:通过检测MIF蛋白和核酸在乙肝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检测MAPK信号通路中ERK1、JNK1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初步探讨MIF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介导肝细胞癌变的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03...
赵夏平
关键词:MIFMAPK信号通路乙肝肝硬化肝细胞癌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