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永良

作品数:155 被引量:673H指数:17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48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3篇吸虫
  • 98篇血吸虫
  • 72篇日本血吸虫
  • 34篇免疫
  • 32篇弓形虫
  • 30篇虫病
  • 28篇吸虫病
  • 26篇蛋白
  • 26篇小鼠
  • 25篇血吸虫病
  • 25篇弓形虫感染
  • 16篇疫苗
  • 16篇细胞
  • 15篇抗原
  • 14篇血吸虫感染
  • 14篇吡喹酮
  • 11篇DNA疫苗
  • 10篇尾蚴
  • 10篇抗体
  • 8篇血吸虫尾蚴

机构

  • 104篇江苏省血吸虫...
  • 41篇江苏省寄生虫...
  • 12篇哈佛大学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南京军区南京...
  • 6篇南京中医药大...
  • 6篇卫生部
  • 6篇扬州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海盐县人民医...
  • 3篇镇江市丹徒区...
  • 3篇徐州市疾病预...
  • 2篇江苏省中医药...
  • 2篇宁波大学
  • 2篇江南大学
  • 2篇新沂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155篇许永良
  • 52篇余传信
  • 51篇朱荫昌
  • 51篇周永华
  • 49篇殷旭仁
  • 46篇徐明
  • 43篇梁幼生
  • 32篇王玠
  • 27篇戴建荣
  • 27篇高琪
  • 25篇何伟
  • 23篇李洪军
  • 23篇宋丽君
  • 22篇黄玉政
  • 22篇华万全
  • 22篇司进
  • 20篇杨静
  • 19篇张英
  • 14篇沈双
  • 13篇任建功

传媒

  • 75篇中国血吸虫病...
  • 27篇中国病原生物...
  • 11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寄生虫病与感...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实用寄生虫病...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10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10篇2006
  • 9篇2005
  • 12篇2004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
<正> 目的体内比较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体与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程度。方法用各虫株尾蚴分别感染小鼠,感染后第57d,以300mg/kg微粒化吡喹酮悬液对小鼠作灌胃治疗:在灌药后10、30min和1、12和24h后...
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司进许永良杭盘宇G.CColesM.J.Doenhoff
文献传递
氯硝柳胺悬浮剂杀螺效果研究被引量:37
2003年
目的 评价 2 5 %氯硝柳胺悬浮剂 ( SCN)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室及现场浸杀和喷洒法进行 SCN杀螺试验 ,同时以 5 0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 WPN)和清水做对照试验。结果 室内浸杀 :SCN2 4h L C50 为 0 .0 474m g/ L;WPN L C50 为 0 .0 947mg/ L;二者间杀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P<0 .0 1)。室内喷洒 :用 SCN 0 .2 5、0 .5 0、1.0 0、2 .0 0 g/ ( L· m2 )各浓度组杀螺率均高于对应的 WPN各浓度组的杀螺率。现场浸杀 :用 SCN 2 mg/ L (有效浓度 0 .5 mg/ L ) ,对投放的螺袋内钉螺和沟内泥土中筛取钉螺的杀螺率均高于 WPN 2 mg/ L (有效浓度 1.0 mg/ L )浸杀。现场喷洒也同样显示 2 g/ ( L· m2 ) SCN杀螺率高于 2 g/ ( L· m2 ) WPN的杀螺率。结论 2 mg/ L或 2 g/ ( L· m2 ) SCN浸杀或喷洒 ,其杀螺率高于 2 mg/ L或 2 g/ ( L· m2 ) WPN ;SCN是一种高效、价廉、使用方便的新剂型 ;建议在进一步扩大试验的基础上 。
戴建荣梁幼生徐年凤徐明李洪军许永良蔡刚赵勇进朱荫昌
关键词:氯硝柳胺悬浮剂杀螺效果钉螺
青蒿琥酯与吡喹酮联合应用早期治疗兔血吸虫病的实验观察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与吡喹酮先、后使用早期治疗兔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实验共分 4组 ,第 1组于感染后第 7天首服青蒿琥酯 ,第 3 5天再服吡喹酮 ,剂量分别为 2 0 m g/ kg和 40 m g/ kg。第 2组为单青蒿琥酯组 ,于感染后第 7天首服青蒿琥酯 ,剂量为 2 0 m g/ kg,每周服 1次 ,连服 4次。第 3组为单用吡喹酮组 ,于感染后第 3 5天顿服吡喹酮 ,剂量为 40 m g/ kg。第 4组为不服药对照组。各组于停药后 4周解剖 ,检获成虫 ,比较各组的减虫率、减雌率和肝脏变化。结果 以感染后第 7天首服青蒿琥酯 ,第 3 5天再服吡喹酮的效果最好 ,减虫率为 97.88%、减雌率达 98.63 % ,6只兔中有 2只无虫。单青蒿琥酯和单吡喹酮两组的减虫率分别为 94.3 2 %和 71.67% ,减雌率为 96.14%和80 .75 %。结论 青蒿琥酯与吡喹酮先、后用药组明显优于吡喹酮组 ( P<0 .0 1) ,但与青蒿琥酯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然而缩短了疗程 ,减少了费用 。
张燕萍黄轶昕洪青标许永良孙乐平奚伟萍姜玉骥吴锋朱荫昌
关键词:青蒿琥酯吡喹酮血吸虫病
弓形虫感染对子一代雄性小鼠脑部多巴胺水平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弓形虫感染对子一代雄性小鼠发育期脑部多巴胺水平的影响。方法 36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和弓形虫感染组,每组18只。感染组每鼠分别经口感染弓形虫PRU弱毒株10个包囊。感染后90 d,与健康雄性ICR小鼠按1∶1交配。每组各取2只交配成功的母鼠于孕20 d时剖腹取胎鼠。其他交配成功的母鼠自然分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对孕20 d的雄性胎鼠及出生后14 d和63 d的雄性仔鼠(各6只)进行脑皮层、小脑、海马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测定。结果感染组小鼠感染后死亡3只,余15只感染鼠中,仅6只交配成功。2只于孕20 d剖腹取胎鼠12只,其中雄性7只;4只自然分娩,仔鼠存活21只,其中雄性15只。18只对照组小鼠均交配成功,2只于孕20 d时剖腹取胎鼠23只,其中雄性12只;16只自然分娩,仔鼠存活179只,其中雄性92只。感染组和对照组雄性胎鼠小脑区多巴胺含量分别为(413.25±21.78)ng/g和(346.30±51.83)ng/g,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者皮层区多巴胺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出生后14 d和63 d,雄性仔鼠皮层区[(462.50±24.80)ng/g和(1 215.77±113.64)ng/g]、小脑区[(271.55±26.19)ng/g和(1 328.82±39.62)ng/g]、海马区[(225.78±24.17)ng/g和(1 322.70±58.34)ng/g]和纹状体区[(455.23±61.53)ng/g和(991.32±54.31)ng/g]的多巴胺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弓形虫感染能引起子一代雄性小鼠发育期脑部多巴胺水平显著升高。
周永华朱虎平许金俊张英毛爱民杨静范峰许永良赵中兴陶建平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多巴胺子一代
晚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焦虑样行为学研究
2022年
症程度的关系。方法 取30只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感染组小鼠(16只)经腹壁皮肤接触感染雌雄尾蚴20条/鼠,未感染组(14只)用不含尾蚴的去氯水处理,两组小鼠于感染后第8周灌服吡喹酮(300 mg/kg)。另设7只6周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阿尔兹海默症模型小鼠)为阳性对照(转基因组),不作任何处理。3组小鼠于相同环境饲养至10月龄,观察各组小鼠在旷场试验(OFT)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EPM)中的行为变化,以OFT的总路程、中央区路程、中央路程百分比、活动次数、活动时间、中央时间百分比、平均速度、中央平均速度和EPM中的开臂、闭臂和中央区的运动路程、停留时间和进入次数以及开臂内运动路程、停留时间和进入次数的百分比,评价各组小鼠的焦虑样行为。各组小鼠安乐死后,取肝脏,观察肝脏大体形态;肝组织切片经HE和Masson染色后,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和胶原纤维增生情况;测定肝脏胶原纤维特有的羟脯氨酸含量;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Ⅰ型胶原(ColⅠ)、 ColⅢmRNA相对转录水平。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小鼠肝脏颜色发暗,肝组织内有大量虫卵沉积,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增生。感染组小鼠的肝脏羟脯氨酸含量为(0.194±0.040)μg/mg,高于未感染组的(0.122±0.016)μg/mg和转基因组的(0.124±0.004)μg/mg (t=0.79、 0.86,均P <0.05)。感染组小鼠肝脏ColⅠ、 α-SMA、 TGF-β1、 ColⅢm RNA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为3.55±1.76、 2.01±0.66、 2.21±0.64、 4.51±2.32,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0.59、 0.17、 0.40,均P> 0.05)。感染组小鼠OFT中的活动时间(346.77±181.03) s和EPM中的开臂内运动路程(206.31±282.52) mm、开臂内运动路程百分比(7.51±9.90)%,以及开臂、闭臂和中央进入次数(1.32±1.51
汤宪时季文翔熊春蓉周永华许永良仝德胜
关键词:旷场试验焦虑
日本血吸虫诱导小鼠肝纤维化进程中TGF-β1和HSP47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在日本血吸虫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进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和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 HSP47)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5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成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5只。感染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1)条,对照组以不含尾蚴的去氯水处理。分别于感染后4、6、8、10周和12周等5个时间点,各取5只小鼠肝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小鼠血清中HSP47和TGF-β1含量,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增生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TGF-β1、HSP47、I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日本血吸虫诱导小鼠肝纤维化过程中,小鼠血清HSP47和TGF-β1浓度和肝组织中TGF-β1 mRNA、HSP47 mRNA、COL1A1 mRNA表达水平均随纤维化进展而渐次升高。小鼠感染后6周,小鼠血清HSP47和TGF-β1含量分别为(179.26±29.87)pg/mL和(22.37±5.21)ng/mL,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小鼠的(150.29±34.91)pg/mL和(18.54±7.78)ng/mL(P均<0.05)。肝组织中HSP47 mRNA、COL1A1 m RNA、TGF-β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86±0.04)、(1.17±0.06)和(0.64±0.13),均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小鼠的(0.23±0.03)、(0.20±0.02)和(0.38±0.02)(P均<0.01)。结论 TGF-β1和HSP47在日本血吸虫诱导的小鼠肝纤维进程中的表达与肝纤维化进程一致,且随I型胶原的增多呈升高趋势;HSP47有望成为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新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周永华徐辰杨莹莹梅丛进董盼盼赛雪许永良范小琳杨俊齐沈丽娟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热休克蛋白47转移生长因子-Β1I型胶原
黏菌素E杀灭钉螺效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黏菌素E对钉螺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室内浸杀法、喷洒法观察黏菌素E 对湖北钉螺的杀螺效果,通过鱼毒试验观察黏菌素E对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药物浓度为5.0、1.0 g/L时,分别浸杀24、48 h和72 h,各组钉螺的死亡率均为100%;药物浓度为0.5 g/L时,浸杀24、 48 h和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5.00%、100.00%和100.00%;药物浓度为0.1 g/L时,浸杀24、48 h和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0.00%、95.00%和100.00%;药物浓度为0.01 g/L,浸杀24、48 h和 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70.00%、86.00%和100.00%。分别用35、70、140 mg/m2黏菌素E进行喷洒灭螺,钉螺死亡率分别为60.00%、100.00%和100.00%。鱼毒试验显示黏菌素E对鱼的毒性为弱毒性。结论黏菌素E是一种有效的灭螺药物,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余传信殷旭仁许永良杨小红朱荫昌
关键词:杀螺效果钉螺
氯硝柳胺悬浮剂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3
2005年
目的观察25%氯硝柳胺悬浮剂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杀灭效果,确定杀蚴有效剂量,为氯硝柳胺悬浮剂现场灭蚴提供依据。方法杀蚴实验:用25%氯硝柳胺悬浮剂配制氯硝柳胺基质浓度分别为10、5、1、0.5、0.1、0.05、0.01 mg/L溶液,每个浓度组分别取药液0.3 ml置于48孔培养板中,后加入活尾蚴20-50条,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存活。小鼠感染实验:将200条活尾蚴移入到30 ml的水体中用微型喷雾器均匀喷洒不同浓度氯硝柳胺溶液1 000、100、10、1、0.1、0.01 mg/L于水体表面,喷洒量为药液在水体扩散后整个水体中的终浓度分别为11.6、1.16、0.116、 1.16×10-2、1.16×10-3、1.16×10-4mg/L。喷药后10 min采用浸尾法感染小鼠30 min,小鼠感染 35 d后解剖,观察鼠的虫负荷。结果尾蚴在浓度为10 mg/L和5 mg/L溶液中1 min、1 mg/L和 0.5 mg/L中2 min及0.1 mg/L溶液中30 min死亡率均为100%;在0.05 mg/L和0.01 mg/L溶液中60 min,未见尾蚴死亡。小鼠感染实验显示,经1 000、100、10、1、0.1 mg/L溶液作水面喷洒后,小鼠感染虫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氯硝柳胺杀蚴的有效浓度为0.1 mg/L,随有效浓度的降低,其杀蚴效果逐渐减弱,<0.1 mg/L时,对尾蚴无杀灭作用;用浓度>0.1 mg/L氯硝柳胺悬浮剂对水体表面进行喷洒可起到水体表面灭蚴的作用。
李洪军梁幼生戴建荣许永良唐建霞茹炜炜神学慧徐明朱荫昌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尾蚴
LPS刺激诱导人卵巢癌细胞株Toll样受体4表达及细胞免疫调节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刺激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生长、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细胞活性氧(ROS)表达及6种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LPS刺激SKOV3 4 h后TLR4的表达水平;用LPS分别刺激SKOV3细胞不同时间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TLR4表达、细胞周期分布、ROS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 TLR4表达与LPS作用浓度之间存在浓度依赖性和最大量效曲线关系;LPS刺激组与正常组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PrI值(细胞增殖指数,S+G2/M)、ROS表达水平、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LPS具有诱导卵巢癌细胞TLR4表达、活性氧表达、炎症因子分泌以及细胞增殖和抑制的作用.
王玠黄玉政周永华许永良徐明
关键词:人卵巢癌细胞TOLL样受体4
重组刚地弓形虫微线料体蛋白MIC10的制备与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制备重组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10(MIC10),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利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从弓形虫总RNA中反转录制备第一链cDNA,再利用特异性引物从cDNA中扩增出编码MIC10的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IC10,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后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镍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MIC10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MIC10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分析重组MIC10蛋白的免疫学特性。结果采用RT-PCR法从弓形虫cDNA中反转录扩增到长度约为416bp的特异性DNA,基因序列分析证实为编码MIC10的基因片段;制备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IC10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后经IPTG诱导,能表达重组MIC10蛋白;用纯化的重组MIC10蛋白免疫家兔,血清抗体效价达到1∶200 000以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抗体能识别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中的天然MIC10分子而不识别弓形虫成虫抗原,证明MIC10为外分泌蛋白。结论制备了具有天然免疫原性的重组弓形虫MIC10蛋白,并证明该蛋白为外分泌蛋白。
周伟宋丽君沈双殷旭仁许永良刘茜余传信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免疫原性免疫诊断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