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旭仁

作品数:121 被引量:493H指数:18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2篇吸虫
  • 100篇血吸虫
  • 80篇日本血吸虫
  • 39篇免疫
  • 27篇虫病
  • 24篇吸虫病
  • 23篇蛋白
  • 23篇血吸虫病
  • 19篇疫苗
  • 19篇抗原
  • 18篇抗体
  • 18篇克隆
  • 17篇基因
  • 17篇大陆株
  • 16篇中国大陆株
  • 13篇血吸虫感染
  • 13篇异构酶
  • 13篇吸虫感染
  • 13篇磷酸丙糖
  • 13篇磷酸丙糖异构...

机构

  • 103篇江苏省血吸虫...
  • 16篇哈佛大学
  • 11篇江苏省寄生虫...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卫生部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宁波大学
  • 2篇江南大学
  • 2篇长崎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无锡市第三人...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疾病控制...

作者

  • 121篇殷旭仁
  • 109篇余传信
  • 50篇朱荫昌
  • 49篇许永良
  • 47篇宋丽君
  • 39篇王玠
  • 34篇华万全
  • 32篇何伟
  • 30篇梁幼生
  • 29篇司进
  • 26篇沈双
  • 22篇钱春艳
  • 18篇徐明
  • 18篇张伟
  • 17篇高玒
  • 16篇柯雪丹
  • 16篇高琪
  • 15篇任建功
  • 11篇曹国群
  • 10篇金一

传媒

  • 55篇中国血吸虫病...
  • 22篇中国病原生物...
  • 9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实用寄生虫病...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有机化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第十届全国免...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13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 7篇2002
  • 8篇2001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动力学分析
2011年
目的对重组的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SjTGR)进行酶动力学特征分析。方法用阿糖胞苷-2’,5’-二磷酸琼脂糖凝胶通过亲和层析纯化重组SjTGR蛋白。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2550,SHIMADZU),在25℃条件下分别以5-联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DTNB)、胰岛素、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β-羟乙基二硫化物(HED)为底物,测定SjTGR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氧还蛋白(Grx)活性及其米氏常数。以金诺芬为抑制剂,测定其对SjTGR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抑制常数。结果 SjTGR是一种具有TrxR,GR,Grx活性的多功能酶,酶活性分别为8.11、2.19和12.10μmol·min-1mg-1。不同的酶底物得到的Km值分别为(21.42±0.44)μmol·L-1(NADPH)、(3.24±0.40)μmol·L-1(Trx)(、145.05±6.31)μmol·L-1(DTNB)(、49.55±6.31)μmol·L-1(GSSG)、(2 792±231)μmol·L-1(HED)(、1 698±54)μmol·L-1(GSH)。金诺芬对SjTGR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 nmol·L-1重组SjTGR的TrxR、GR、Grx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6.89、0.47和8.12 nmol·L-1,TrxR、GR的抑制常数(Ki)分别为为0.762和0.034 nmol·L-1。金诺芬对SjTGR的TrxR活性抑制作用为竞争抑制,而对SjTGR的GR活性的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抑制作用。结论 SjTGR具有TrxR、GR、Grx三种酶活性,能被金诺芬所抑制,是开发抗日本血吸虫新药的分子靶标。
宋丽君李家璜余传信华子春殷旭仁钱春艳王瑜张伟柯雪丹
关键词:酶动力学金诺芬抑制剂
黏菌素E杀灭钉螺效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黏菌素E对钉螺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室内浸杀法、喷洒法观察黏菌素E 对湖北钉螺的杀螺效果,通过鱼毒试验观察黏菌素E对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药物浓度为5.0、1.0 g/L时,分别浸杀24、48 h和72 h,各组钉螺的死亡率均为100%;药物浓度为0.5 g/L时,浸杀24、 48 h和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5.00%、100.00%和100.00%;药物浓度为0.1 g/L时,浸杀24、48 h和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0.00%、95.00%和100.00%;药物浓度为0.01 g/L,浸杀24、48 h和 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70.00%、86.00%和100.00%。分别用35、70、140 mg/m2黏菌素E进行喷洒灭螺,钉螺死亡率分别为60.00%、100.00%和100.00%。鱼毒试验显示黏菌素E对鱼的毒性为弱毒性。结论黏菌素E是一种有效的灭螺药物,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余传信殷旭仁许永良杨小红朱荫昌
关键词:杀螺效果钉螺
抗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Sj TGR单区抗体及其制备方法
抗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i>Sj</i>?TGR单区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技术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药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展示抗<i>Sj</i>...
宋丽君姚媛余传信殷旭仁沈双高玒
文献传递
环介导同温扩增检测全血日本血吸虫DNA的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全血标本中日本血吸虫DNA的环介导同温扩增(LAMP)方法。方法选择日本血吸虫基因组重复序列DNA SjR2(839~1 138 bp、563~764 bp)、SjSH7(204~399 bp)和Sj-nonLTR1(1 678~1 877 bp)的4段DNA序列作为扩增片段,根据LAMP原理设计合成4组引物,通过对此4组引物用于DNA LAMP扩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和检测条件的优化,建立特异、敏感,可用于检测全血日本血吸虫DNA的LAMP方法。应用此方法对1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前及感染后不同时间同一家兔的配对全血DNA进行扩增,观察其应用价值。结果 4组引物中,以日本血吸虫SjR2(839~1 138 bp)作为扩增靶片段,可特异性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检出限为10-4ngDNA)、菲律宾株和曼氏血吸虫的基因组DNA,人全血基因组DNA、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疟原虫基因组DNA不能扩增。以Sj-nonLTR1(1 678~1 877 bp)为靶片段,LAMP扩增无特异性。以SjR2(563~764 bp)和SjSH7(204~399bp)为靶片段,可特异性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基因组DNA(检出限为10-6ng和10-3ng)及菲律宾株基因组DNA,人全血基因组DNA、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和疟原虫基因组DNA不能扩增。用SjR2(839~1 138 bp)引物对1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兔不同时间的配对全血标本进行扩增,感染前血样均为阴性,感染后连续5周全血基因组DNA的浓缩标本均为阳性,非浓缩标本部分阳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检测兔全血日本血吸虫兔基因组DNA的LAMP方法。该方法对浓缩DNA标本的检出效率高于非浓缩标本,具有血吸虫感染早期诊断价值。
王岑余传信季旻珺宋丽君殷旭仁钱春艳王玠吴观陵
酿酒酵母表达Sj23HD-HSA融合蛋白与免疫反应性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采用酵母表达技术制备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kDa膜蛋白分子大亲水肽段(Sj23HD)与人血清白蛋白(HSA)成熟肽的融合蛋白(Sj23HD-HSA),并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应用重叠PCR方法构建编码Sj23HD-HSA融合蛋白的融合基因片段,通过TA克隆和DNA测序确定构建的融合蛋白基因序列的正确性。将融合基因定向插入酵母表达质粒pWX530中构建分泌型重组表达载体Sj23HD-HSA/pWX530。重组质粒转化酿酒酵母感受态细胞,在亮氨酸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筛选含重组质粒的酵母转化子菌落。对转化子酵母进行发酵培养,通过SDSPAGE分析酵母培养液上清中的蛋白成分,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培养上清中的Sj23HD-HSA蛋白成分。经免疫印迹分别与血吸虫病人、华支睾吸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反应,确定酵母表达的Sj23HD-HSA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DNA序列分析显示,编码外分泌型Sj23HD-HSA融合蛋白的融合基因构建成功。含有Sj23HD-HSA/pWX530重组表达质粒的酵母转化子可以在非诱导条件下表达外分泌型可溶性的Sj23HD-HSA融合蛋白,其分子量大小与预期大小(73kDa)相近。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Sj23HD-HSA融合蛋白可以特异性地被血吸虫病人血清所识别,但与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健康人血清不发生反应。结论 Sj23HD-HSA融合蛋白被成功制备,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免疫反应性,是一种有潜在价值的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抗原。
张伟余传信杨建良冯炜殷旭仁宋丽君王玠钱春艳柯雪丹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酵母表达免疫反应性
重组刚地弓形虫微线料体蛋白MIC10的制备与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制备重组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10(MIC10),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利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从弓形虫总RNA中反转录制备第一链cDNA,再利用特异性引物从cDNA中扩增出编码MIC10的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IC10,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后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镍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MIC10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MIC10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分析重组MIC10蛋白的免疫学特性。结果采用RT-PCR法从弓形虫cDNA中反转录扩增到长度约为416bp的特异性DNA,基因序列分析证实为编码MIC10的基因片段;制备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IC10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后经IPTG诱导,能表达重组MIC10蛋白;用纯化的重组MIC10蛋白免疫家兔,血清抗体效价达到1∶200 000以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抗体能识别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中的天然MIC10分子而不识别弓形虫成虫抗原,证明MIC10为外分泌蛋白。结论制备了具有天然免疫原性的重组弓形虫MIC10蛋白,并证明该蛋白为外分泌蛋白。
周伟宋丽君沈双殷旭仁许永良刘茜余传信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免疫原性免疫诊断
血吸虫感染小鼠及家兔抗Sj23ku膜蛋白大亲水肽段(Sj23HD)IgG应答模式及其免疫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ku膜蛋白分子大亲水肽段(Sj23HD)的抗体反应模式及重组Sj23HD-HSA用于血吸虫诊断和疗效考核的价值。方法建立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及家兔模式动物。采集尾蚴感染前、感染后及治愈后不同时间点小鼠及家兔血清,以酵母表达的纯重组Sj23HD蛋白为抗原,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抗Sj23HD IgG应答水平的动态变化,观察Sj23HD在小鼠及家兔体内的抗体反应应答模式及其疗效考核潜能;以Sj23HD-HSA融合蛋白为抗原,以ELISA检测132份血吸虫、30份华支睾吸虫、10份并殖吸虫感染者以及80份健康人血清,观察该重组抗原用于血吸虫病诊断的价值,以抗可溶性虫卵抗原的抗体应答反应作为对照。结果血吸虫感染小鼠及家兔体内抗Sj23HD蛋白的抗体反应呈短寿应答模式,抗Sj23HD IgG反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呈增强趋势,治愈后的初期继续增强,至治疗后2~4周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逐渐下降,至治疗后16周,部分小鼠、家兔的抗体水平可达到阴性阈值,但下降幅度存在个体差异;抗SEA抗体水平在治疗后呈轻度下降趋势。未治疗小鼠和家兔血清中抗Sj23HD、SEA的抗体水平均无明显下降。重组Sj23HD-HSA和SEA ELISA检测132份血吸虫病病人血清,特异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64%和97.73%;检测10份并殖吸虫病病人血清,交叉反应率为50%和90%;检测30份华支睾吸虫病病人血清,交叉反应率为0和16.7%;80份健康人血清检测均为阴性。结论血吸虫感染小鼠、家兔血清中抗Sj23HD蛋白的抗体反应为抗原依赖的短寿抗体反应,检测参与这一特异性短寿抗体反应的抗体具有血吸虫病诊断与疗效考核潜能。与SEA相比,重组Sj23HD蛋白作为抗原用于血吸虫病实验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但对于来自并殖吸虫流行区的患者仍需注意鉴别诊断。
张伟王玠余传信宋丽君殷旭仁钱春艳沈双金一柯雪丹姚媛高玒许永良杨静
关键词:疗效考核
环介导同温DNA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弓形虫DNA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的弓形虫活动性感染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刚地弓形虫特异性基因B1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套用于环介导同温DNA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的特异性引物,用DNA聚合酶Bst在65℃水浴箱中对含有弓形虫基因组DNA的样本进行LAMP扩增,用荧光染料SYBRⅡ染色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啶染色观察结果。同时进行常规PCR对照试验。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啶染色发现LAMP扩增产物为大小不等的DNA片段,在扩增产物中加入荧光素SYBRⅡ顔色由紫红色变成绿色荧光,而阴性对照管仍保持紫红色。环介导同温DNA扩增的敏感性为103个弓形虫/ml,高于常规PCR。结论LAMP扩增检测弓形虫DNA的方法已经建立,为发展弓形虫病快速诊断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余传信殷旭仁李健华万全何伟梁幼生高琪
关键词:弓形虫病
血吸虫感染小鼠早期诊断抗原的研究
目的:对6种日本血吸虫抗原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并应用二维电泳(2-DE)、免疫印渍和质谱技术鉴定可溶性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成分中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抗原分子,为研制用于哨鼠早期诊断的免疫试剂提供候选抗原。...
王玠余传信张伟殷旭仁宋丽君钱春艳何伟柯雪丹
文献传递
质谱技术鉴定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蛋白分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采用二维电泳、免疫印迹法和质谱技术鉴定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成分中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抗原分子。方法通过等电聚焦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SEA进行二维电泳,将胶上蛋白质斑点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再分别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小鼠血清反应,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作为二抗,进行免疫印迹试验,寻找SEA中能与血吸虫感染早期血清反应的蛋白斑点。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 MS/MS)分析鉴定其蛋白成分。结果对血吸虫感染1、2、6周以及未感染健康小鼠血清识别SEA的二维电泳免疫印迹图谱进行匹配分析发现,SEA中有2个蛋白斑点能被血吸虫感染后1、2、6周小鼠血清识别,另有3个蛋白斑点仅被血吸虫感染后6周小鼠血清识别。经LC MS/MS鉴定,2个被血吸虫感染早期血清识别的SEA蛋白分子分别为热休克蛋白(HSP70)和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Bip)。结论 SEA中HSP70和Grp78/Bip可能具有血吸虫感染早期诊断价值。
王玠宋丽君何伟殷旭仁钱春艳张伟许永良曹国群柯雪丹余传信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二维电泳质谱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