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均林

作品数:97 被引量:308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调控与整合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8篇生物学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化学工程
  • 12篇农业科学
  • 7篇理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0篇小鼠
  • 15篇细胞
  • 11篇人工抗原
  • 11篇抗原
  • 10篇邻苯二甲酸二...
  • 9篇鼠肝
  • 9篇小鼠肝
  • 9篇免疫
  • 9篇丙酮酸
  • 9篇丙酮酸脱氢酶
  • 8篇试剂
  • 8篇苯二甲酸
  • 8篇DNA-蛋白...
  • 7篇克隆
  • 7篇活性
  • 7篇甲酸
  • 6篇试剂盒
  • 6篇污染
  • 6篇甲醛
  • 5篇蛋白

机构

  • 97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宜春学院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航天医学工程...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北省水产科...

作者

  • 97篇袁均林
  • 56篇杨旭
  • 49篇丁书茂
  • 14篇贺红武
  • 9篇梅星元
  • 9篇李艳
  • 7篇魏晨曦
  • 7篇吴凯
  • 7篇吴丹
  • 6篇曹毅
  • 6篇唐蓓
  • 6篇谭宏亮
  • 5篇王黎明
  • 5篇赵伟
  • 5篇何亚辉
  • 5篇刘丹丹
  • 5篇李潇潇
  • 4篇尤会会
  • 4篇姜英
  • 4篇乔永康

传媒

  • 14篇化学与生物工...
  • 13篇华中师范大学...
  • 6篇公共卫生与预...
  • 6篇2006年国...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生态毒理学报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高等函授学报...
  • 2篇中国化工学会...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昆虫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应用化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1篇2009
  • 14篇2008
  • 12篇2007
  • 10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二氧化钛皮肤暴露对小鼠脑和血管的毒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研究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对小鼠脑和血管的毒性,将56只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7只,分别为control、solvent control、4mg·kg^(-1) nano-TiO_2、20mg·kg^(-1) nano-TiO_2、100mg·kg^(-1) nano-TiO_2、500mg·kg^(-1) nanoTiO_2、100mg·kg^(-1)维生素E(VE)+100mg·kg^(-1) nano-TiO_2和100mg·kg^(-1) VE+500mg·kg^(-1)nano-TiO_2,采用皮肤涂抹的方式,对小鼠进行连续42d暴露。结果表明:4mg·kg^(-1) nano-TiO_2和20mg·kg^(-1) nano-TiO_2对小鼠的大脑毒性和血管损伤较低,100mg·kg^(-1) nano-TiO_2和500mg·kg^(-1) nano-TiO_2对小鼠的大脑毒性和血管损伤明显,暴露中VE的添加对nano-TiO_2给脑和血管造成的损伤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初步证明nano-TiO_2皮肤暴露在一定剂量下可对小鼠脑和血管引起毒性作用,其原因可能为氧化损伤。
郭晴刘志敏李潇潇赵云沈世平蔡洁袁均林杨旭李睿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毒性小鼠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致小鼠肥大细胞DNA损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对小鼠肥大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采用不同浓度BBP(0、4、20、100μmol·L-1)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肥大细胞染毒60min,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和KCl-SDS沉淀法检测细胞DNA断裂和DNA-蛋白质交联.结果表明,低、中、高浓度(4、20、100μmol·L-1)的BBP均可引起小鼠肥大细胞DNA损伤,低浓度BBP引起的DNA损伤主要以DNA断裂为主,而中、高浓度BBP引起的DNA损伤主要以DNA-蛋白质交联为主。
唐蓓吴凯吴丹常青刘丹丹袁均林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DNA断裂DNA-蛋白质交联小鼠肥大细胞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条件的优化
为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将BamHⅠ和EcoRⅠ酶切过的TSLP基因片段插入载体pET28a,然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的诱导下实现了表达。通过对表达条件的优化,在TB...
唐蓓李艳吴丹袁均林丁书茂杨旭
关键词:大肠杆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基因克隆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增塑剂DEHP对小鼠重要脏器的脂质损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索增塑剂DEHP对小鼠重要脏器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了解DEHP的毒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的染毒实验技术,给小鼠吸入不同浓度的DEHP,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不同脏器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
李艳童丽丽袁均林杨旭丁书茂
关键词:增塑剂脂质过氧化脏器毒作用机制环境污染
文献传递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对金鲫鱼脑组织和肾脏的氧化损伤作用被引量:9
2008年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金鲫鱼脑组织和肾脏的氧化损伤程度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DEHP会造成金鲫鱼脑组织和肾脏的氧化损伤,随着DEHP浓度的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含量不断上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李学彬陈莉吴丹李艳丁书茂杨旭袁均林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BBP对小鼠睾丸IL-1βmRNA和TNF-α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探讨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对小鼠睾丸炎症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性成熟的雄性昆明小鼠为实验材料,经不同浓度BBP染毒12d后取其睾丸组织提取总RNA,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BBP对小鼠睾丸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25mg·kg-1的BBP染毒组小鼠睾丸IL-1β的转录稍有上调,但无显著性差异;250mg·kg-1、500mg·kg-1和1000mg·kg-1的BBP染毒组小鼠睾丸IL-1β的转录呈显著上调(p<0.05或<0.01).TNF-α的转录随所给BBP剂量的增高而上升,呈剂量-效应关系;250mg·kg-1、500mg·kg-1和1000mg·kg-1的BBP染毒组小鼠睾丸TNF-α的转录均显著上调(p<0.05或<0.01).由此可见,较高的BBP暴露水平可使小鼠睾丸内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转录水平明显上升,从而表达增强,这可能是BBP对小鼠雄性生殖毒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吴丹唐蓓杨迪娄小华杨旭丁书茂袁均林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丁苄酯雄性生殖毒性IL-1ΒTNF-Α
纳米二氧化钛对HUVECs的毒性效应
为了探讨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毒性效应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实验设置如下:1个空白对照组、4个nano-TiO2染毒组(nano-TiO2浓度分别为0.45,2.25,1...
张倩刘志敏杜俊婷李潇袁均林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毒性效应
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适应性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主要论述了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教师、学生对其开展的适应性。在多种学习方式中,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最佳方式,它的开展也有利于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对教师而言,教师要适应探究性教学的开展,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和优化评价学生的方式等;从学生方面来说,主要应该改变他们学习的观念——要勇于提出质疑,勇于大胆创新,勇于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实际动手操作。
李玲玲袁均林崔鸿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适应性
草丁膦人工抗原的合成与免疫效价的测定被引量:4
2007年
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合成草丁磷-卵清蛋白(oviparous,OVA)人工抗原,通过紫外吸收、31P核磁扫描的方法检测和鉴定草丁磷人工抗原,并用此合成抗原免疫小鼠,检测抗体的生成。结果表明,人工抗原紫外吸收光谱与OVA、草丁磷光谱相比发生了改变,人工抗原、草丁磷31P核磁光谱位移大致相同,通过计算人工抗原中草丁磷与卵清蛋白的偶联比是36.7∶1。免疫小鼠数周后在其血清中检测出抗体(其血清的效价为1∶320000)。草丁磷人工抗原合成及对小鼠的免疫成功,为制备草丁磷单克隆抗体打下了基础。
吴扬袁均林杨旭丁书茂姜英赵伟
关键词:人工抗原抗体
噻呋酰胺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的建立被引量:6
2018年
以化合物2-甲基-4-三氟甲基-5-噻唑甲酸(MTCA)为噻呋酰胺的半抗原合成人工抗原,采用活泼酯法合成免疫原MTCA-BSA,分别采用活泼酯法、混合酸酐法和N,N'-羰基二咪唑/4-二甲氨基吡啶(CDI/DMAP)法合成3种包被原MTCA-OVA-1、MTCA-OVA-2和MTCA-OVA-3。免疫动物后,最终以包被原MTCAOVA-3筛选并获得了具有高特异性的噻呋酰胺多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噻呋酰胺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ic-ELISA)分析方法。本方法线性检测范围为0.08~10.00 mg/L,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39 mg/L,检出限为0.08 mg/L,对自来水、湖水和小麦中的噻呋酰胺添加回收率在72.0%~128.3%之间,检测结果与HPLC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994)。本研究建立的ic-ELISA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与小麦等农产品中噻呋酰胺残留的快速检测。
李潇潇丁书茂杨旭袁均林
关键词:噻呋酰胺人工抗原多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