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渊

作品数:13 被引量:159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主动脉
  • 5篇主动脉夹层
  • 5篇夹层
  • 4篇主动脉夹层患...
  • 3篇预后
  • 2篇蛋白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源性
  • 2篇脂质过氧化
  • 2篇综合征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肺
  • 2篇慢性肺源性
  • 2篇慢性肺源性心...
  • 2篇慢性肺源性心...
  • 2篇聚体
  • 2篇急性加重
  • 2篇急性加重期

机构

  • 13篇复旦大学
  • 2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心血管...

作者

  • 13篇薛渊
  • 8篇姚晨玲
  • 8篇栾骁
  • 7篇樊帆
  • 7篇童朝阳
  • 5篇顾国嵘
  • 4篇刘振威
  • 4篇宋振举
  • 3篇张亚平
  • 2篇杜施霖
  • 2篇尹俊
  • 2篇施东伟
  • 2篇黄培志
  • 2篇高风英
  • 2篇张晨
  • 1篇王传军
  • 1篇陈杰
  • 1篇蔡春
  • 1篇陆树洋
  • 1篇季勇

传媒

  • 6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动脉夹层患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表现及其与院内死亡的关系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表现,并探讨其与患者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的429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AD患者分为2组,手术组接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370例),非手术组接受内科保守治疗(59例)。分析患者的主动脉多层螺旋CTA影像学表现,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AD患者院内死亡的关系。结果手术组AD患者院内死亡12例(3.24%),非手术组AD患者院内死亡28例(47.46%),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病变累及不同的分支血管,多层螺旋CTA可以清楚地显示AD的真假腔,363例(84.62%)患者可见内膜破口,63例(14.69%)患者可见外壁钙化,227例(52.91%)患者可见血栓形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累分支血管数(OR=1.374,95%CI 1.081~1.745,P=0.009)和假腔范围(OR=2.059,95%CI 1.252~3.385,P=0.004)是AD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手术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受累分支血管数(OR=1.600,95%CI 1.062~2.411,P=0.025),非手术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假腔范围(OR=2.315, 95%CI 1.019~5.262,P=0.045)。结论多层螺旋CTA能够显示AD全程、真假腔、内膜破口、外壁钙化和血栓形成等情况。分支血管累及数量和假腔范围是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肖子亚王豪俊姚晨玲顾国嵘薛渊尹俊陈杰张晨童朝阳宋振举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预后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8年6月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收治的36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对收集的资料中9项相关因素(年龄、性别、疼痛与否、疼痛程度、病程、神经系统临床表现、Stanford分型、有无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反流、术后转归)进行高血压病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274,95%CI为2.775~6.585,P=0.000)、病程(OR=0.560,95%CI为0.340-0.923,P=0.023)、有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反流(OR=0.366,95%CI为0.198~0.680,P=0.001)和术后转归(OR=0.466,95%CI为0.235-0.942,P=0.029)均与高血压相关,性别、有无疼痛、疼痛程度、Stanford分型、有无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均与高血压不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514,95%CI为1.563~7.900,P=0.002)和有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反流(OR=0.373,95%CI为0.197-0.707,P=0.003)均与高血压相关,病程和术后转归均与高血压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并发高血压的危险性升高;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反流并发高血压的危险性降低。
沈洪姚志峰陆树洋赵维鹏薛渊姚晨玲魏来王春生舒先红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高血压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合并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被引量:1
2006年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是指腺垂体分泌激素减少,可以是单个激素缺乏或多种激素同时缺乏,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功能的减退。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患者机体免疫力、防御和监护功能较差,易患感染,如果感染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往往引起重症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合并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例。
宋振举顾国嵘蔡卫兵薛渊姚晨玲童朝阳黄培志
关键词: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感染性休克分泌激素激素缺乏重症感染
伊曲康唑对合用药物药代动力学影响的机制探讨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对健康成年人肝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1 A2、3A4活性的作用,探讨伊曲康唑对合用药物药代动力学影响的机制,为临床上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健康成人肝细胞微粒体,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伊曲康唑组,共12组,每组10个样本,伊曲康唑组分别加入血药浓度范围内不同对应浓度的伊曲康唑,对照组仅加入培养液,孵育30min 后,再加入CYP450同工酶1A2和3A4的相应底物(分别为非那西丁和睾酮)再孵育40 min。反应终止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量代谢产物(分别为对乙酰氨基酚与6β-羟基睾酮)的峰面积代表1A2和3A4的相对活性。结果:各处理组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1A2的相对活性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同功酶3A4的相对活性百分比随伊曲康唑浓度增加逐渐减小,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3A4的相对活性百分比减小到对照组50%时(IC50)伊曲康唑的浓度为0.14 μg/ml。结论:伊曲康唑在临床应用血药浓度范围内,对健康成年人肝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同功酶1A2的活性无显著影响,然而对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3A4的活性有抑制作用,直接影响经3A4代谢的合用药物的血药浓度、半衰期等药代动力学参数。
刘振威杨小亮施东伟孙湛王传军栾骁樊帆薛渊
关键词:伊曲康唑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中脂质过氧化物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中脂质过氧化物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检测27例健康成年人静脉血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和丙二醛(MDA)的浓度,与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治疗前的此5项指标进行对应比较;选择6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前均监测静脉血全血SOD、GSH-Px和CAT的活性及血浆LPO和MDA的浓度以及右室压(RVP)、平均肺动脉压(mP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评价心功能。试验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合并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d,稀释后静脉滴注,疗程2周;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2周后,复测上述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的全血SOD、GSH-Px和CAT的活性比对照组低,而血浆LPO及MDA的浓度比对照组高(均P<0.05)。(2)还原型谷胱甘肽组试验前后比较,全血SOD、GSH-Px和CAT活性明显增高,且血浆LPO和MDA浓度明显降低(均P<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3)还原型谷胱甘肽组试验前后比较,PVP、mPAP均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4)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心力衰竭纠正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还原型谷胱甘肽可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消除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起到降低肺动脉和右心室压力、纠正心力衰竭的作用。
刘振威高风英樊帆季勇蔡春栾骁薛渊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脂质过氧化物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外周血TSP-1和D-dimer水平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和D-二聚体(D-dimer)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ACS组患者120例、AAD组患者120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取血清,分别检测TSP-1和D-dimer在三组中的血清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SP-1和D-dimer在ACS组、AAD组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TSP-1在ACS组升高更明显,D-dimer在AAD组升高更明显。结论:TSP-1和D-dimer联合检测可以协助ACS和AAD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肖子亚薛渊顾国嵘王豪俊栾骁尹俊宋振举施东伟童朝阳姚晨玲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夹层凝血酶敏感蛋白-1D-二聚体
龙芽楤木皂甙对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龙芽楤木皂苷(As)对乙醇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乙醇灌胃法制备小鼠急性乙醇性肝损伤模型。5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乙醇性肝损伤模型组、As低剂量干预组(30mg.kg-1)和As高剂量干预组(60mg.kg-1)。比较各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10d时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P<0.01),血清ALT、AST活性、肝脏脂质及肝组织MDA含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给予不同剂量As后,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性均升高(P<0.01),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降低(P<0.05),肝脏组织病理损伤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As能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乙醇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
杜施霖张亚平姚晨玲薛渊栾骁樊帆童朝阳
关键词:乙醇急性肝损伤脂质过氧化作用小鼠
健身过度怎会导致“肾衰”
2017年
“肾衰元凶”:运动后横纹肌溶解症不科学的运动训练可导致机体能量剧烈损耗,自由基产生增加,组织渗透性增强,从而引起炎性因子释放,造成肌肉组织损伤,肌细胞膜被破坏,肌细胞内容物(如酶类、钾、磷、肌酐和肌球蛋白)释放入血液循环。血清中肌酸激酶、肌球蛋白增多,肌球蛋白会随着血液循环在肾小管中形成结晶,阻塞肾小管,影响肾功能。轻者出现血红蛋白尿,严重者会引起肾功能衰竭。
薛渊童朝阳
关键词:肾衰肾功能衰竭健身横纹肌溶解症肌球蛋白肌细胞膜
葛根素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的调节作用
2005年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血中氧化/抗氧化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成人34例,检测静脉血全血超氧 化物歧化酶(SOD)、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和丙二醛(MDA)的 浓度,然后与难治性心力衰竭组治疗前的此5项指标进行比较;选择76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前均监测静脉血 全血 SOD、GSH-Px 和 CAT 的活性及血浆 LPO 和 MDA 的浓度并评价心功能,然后试验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合并给予葛根素 注射液300 mg/d,稀释后静脉滴注,疗程2周;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2周后,复测上述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 难 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全血 SOD、全血 GSH-Px 和 CAT 的活性比健康对照组低,而血浆 LPO 及 MDA 的浓度比健康对照组高,均 P<0. 01;2) 葛根素组试验前后比较,全血 SOD、全血 GSH-Px 和 CAT 活性明显增高,且血浆 LPO 和全血 MDA 浓度明显降低,均P<0. 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 05;3) 葛根素组心力衰竭纠正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机 体的抗氧化防御能力降低,葛根素可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消除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起到纠正心力衰竭的作用。
刘振威薛渊樊帆黄培志
关键词:葛根素难治性心力衰竭
D-二聚体对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被引量:3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收集急诊胸痛患者500例,其中经主动脉CTA或心脏超声确诊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250例作为AAD组,同期就诊的非AAD胸痛患者2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胸痛发生72 h内检测血D-二聚体,比较两组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对AAD的诊断价值。根据AAD患者主动脉CTA表现,按照主动脉重要血管分支将主动脉分为四段,进行撕裂程度评分,进而分析其与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血D-二聚体水平差异,并进一步按照是否手术以及Stanford分型对AAD患者进行分层,分别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血D-二聚体水平,研究D-二聚体对AAD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AAD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较非AAD胸痛患者明显升高(P〈0.05)。D-二聚体(〉1.14mg/L)诊断A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2%、72.4%、74.63%和79.39%,ROC曲线下面积为0.083。D-二聚体升高程度与AAD假腔撕裂范围呈正相关,病变范围越大,D-二聚体水平越高。所有患者以及按照是否手术和Stanford分型分层后,AAD患者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存活组,提示D-二聚体升高对判断AAD预后有指导价值。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AAD早期诊断和筛查的指标;D-二聚体升高程度对判断夹层病变范围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薛渊肖子亚顾国嵘张晨栾骁姚晨玲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D-二聚体预后胸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