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凤飞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罗哌卡因
  • 3篇幼鼠
  • 3篇惊厥
  • 3篇后学
  • 3篇脊髓
  • 3篇成年
  • 2篇右美托咪啶
  • 2篇神经外科
  • 2篇手术
  • 2篇术中唤醒
  • 2篇能神经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外科
  • 2篇细胞
  • 2篇麻药
  • 2篇局麻
  • 2篇局麻药
  • 2篇脊髓损伤
  • 2篇功能神经
  • 2篇功能神经外科

机构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范凤飞
  • 10篇徐世元
  • 7篇雷洪伊
  • 5篇张庆国
  • 4篇王玲玲
  • 4篇吴廷丽
  • 3篇谭永红
  • 2篇许睿
  • 2篇刘中杰
  • 1篇王鑫
  • 1篇王越洪
  • 1篇刘辉
  • 1篇王瑞娟

传媒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2012第二...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罗哌卡因致幼鼠惊厥对其成年后学习记忆的影响
2012年
目的通过制备幼鼠罗哌卡冈毒性惊厥模型,观察其对幼鼠成年后学习记忆能力和突触后致密物蛋白-95(postsvnaDticdensity-95protein,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8日龄Sprague-Dawley(SD)幼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2组,每组10只。连续水迷宫刮II练3d,每天2次,达到标准者纳入实验(潜伏期≤120S)。于21日龄分别经腹腔单次注射罗哌卡因(33.8mg/kg)和生理盐水(0.1ml/kg)。出现惊厥鼠纳入实验,常规饲养至第55日龄再次行水迷宫测试。前3d为训练学习阶段,每天训练两次。第4天测试记忆能力。测试结束后选取5只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onBlot技术行PSD-95含量测定。另两组各取5只,取右侧海马CA1区于电镜下观察突触后致密物厚度(postsynaptic density,PSD)变化。结果R组和N组水迷宫测试第1天潜伏期分别为(12.6±3.4)、(10.5±4.1)S;第2天潜伏期分别为(6.8±2.8)、(7.1±1.3)S;第3天潜伏期分别为(6.2±0.7)、(6.4±1.1)S;第4天潜伏期分别为(5.0±2.7)、(8.1±4.0)S;训练阶段和第60日龄潜伏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和N组PSD-95蛋白含量基础值和60日龄分别为(0.60±0.08)、(O.61±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和N组60Et龄PSD厚度分别为(84±6)、(81±7)n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年期单次罗哌卡因毒性惊厥对成年后鼠学习记忆、PSD-95蛋白及PSD厚度无明显影响。
王玲玲徐世元雷洪伊吴廷丽范凤飞
关键词:罗哌卡因惊厥学习记忆
罗哌卡因致幼鼠惊厥对其成年后学习记忆的影响
王玲玲徐世元雷洪伊吴廷丽范凤飞
关键词:局麻药罗哌卡因惊厥
乌司他丁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U组在麻醉诱导前予乌司他丁6 000 IU/kg;C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T1、T2、T3、T4、T55个时点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TNF-α在T3、T4、T5与T1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但U组血清TNF-α在T3、T4、T5时点升高不如C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水平在T3、T4、T5与T1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但U组血清IL-6在T3、T4、T5时点升高不如C组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介导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范凤飞王瑞娟张庆国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乌司他丁
大鼠脊髓针刺损伤程度与脊髓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脊髓穿刺致不同损伤程度后病理生理、运动及电生理改变,寻找对脊髓损伤程度最小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局麻药脊髓毒性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健康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A组(29G)、B组(25G)和C组(21G)。实验动物暴露L4-5节段间硬脊膜,直视下分别用21G、25G、29G刺伤L4-5节段脊髓,缝合切口。各组分别在术前进行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术后各时点记录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电生理检测及脊髓病理观察。结果对照组麻醉恢复后能站立行走,脊髓结构正常。实验组29G组行为学评分最高,脊髓损伤区域无明显病理改变;21G组运动、脊髓电生理和组织病理的改变明显,2周时明显恢复。结论应用29G穿刺针对脊髓进行针刺对大鼠脊髓功能影响小,具有穿刺损伤小、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为研究局麻药脊髓毒性提供新途径。
谭永红徐世元范凤飞
关键词:脊髓损伤脊髓功能
罗库溴铵按去脂肪体重与体重给药药效学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按去脂肪体重与按体重给药临床药效及个体差异。方法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按给药量计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去脂肪体重组(L组)和体重组(W组),每组40例。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芬太尼...
王鑫徐世元刘辉张庆国雷洪伊范凤飞
关键词:肌肉松弛药罗库溴铵药效动力学
文献传递
右美托咪啶用于神经外科运动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期的管理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用于神经外科运动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期的效果,评价右美托咪啶在术中唤醒中的效果。方法:16例拟行大脑功能区手术的患者,术中需唤醒以确定大脑皮层功能区位置,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两组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TCI全麻诱导,行气管内插管。调整丙泊酚血浆TCI浓度,维持麻醉深度级别Narcotrend Stage(NTS)D2~E1,根据手术操作需要调整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2~6 ng/mL。取出颅骨后,A组停止输注丙泊酚,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8μg/kg,15 min匀速静注。继以0.3μg/(kg.h)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输注根据手术操作需要在2~6 ng/mL之间调整。A组准备唤醒时调整右美托咪啶输注速率为0.1μg/(kg.h),调整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1~1.5 ng/mL。B组准备唤醒时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在1~1.5μg之间,调整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在1~1.5 ng/mL之间,直至NTS上升至B0~B2之间,行术中唤醒,唤醒期观察指标:唤醒时间、每分钟呛咳次数和体动次数、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唤醒期间指令反应情况。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皮质诱发电位监测及电刺激进行脑功能区定位和病灶切除,然后再次实施全麻至手术结束。结果:唤醒时间A组显著长于B组,每分钟呛咳次数和体动次数A组显著少于B组;唤醒期间A组SBP、MAP、HR均低于B组;唤醒期间指令反应情况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功能区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唤醒期间,右美托咪啶在唤醒时间方面长于丙泊酚,不良反应的发生上少于丙泊酚,循环系统稳定性方面优于丙泊酚,对指令的反应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范凤飞徐世元张庆国雷洪伊许睿刘中杰
关键词:术中唤醒功能神经外科
罗哌卡因致幼鼠惊厥对其成年后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通过制备幼鼠罗哌卡因毒性惊厥模型,观察其对幼鼠成年后学习记忆能力和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8日龄Sprague-Dawley(SD)幼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生理盐水组(N...
王玲玲徐世元雷洪伊吴廷丽范凤飞
关键词:局麻药罗哌卡因惊厥
文献传递
CatWalk步态分析用于大鼠切口痛模型的评估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采用CatWalk步态分析仪对切口痛大鼠的步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将步态参数与vonFrey丝测定的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进行比较,研究其相关性。方法:采用Brennan法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 h、24 h、48 h、72 h,用CatWalk步态分析仪及von Frey丝进行相关步态参数和机械缩足阈值的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大鼠术侧脚印面积变小、站立时相持续时间缩短、举步时相持续时间延长,举步速度减慢。脚印面积、站立时相持续时间、举步时相持续时间、举步速度与机械缩足阈值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tWalk是一种评估切口痛模型早期机械性痛觉超敏的新方法。
吴廷丽雷洪伊王玲玲范凤飞徐世元
关键词:VOD步态CATWALK
大鼠脊髓注射罗哌卡因后脊髓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2011年
目的:研究对大鼠脊髓注射不同质量分数罗哌卡因后大鼠脊髓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罗哌卡因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脊髓内未注射任何药物),对照组(B组,脊髓内注射质量分数0.9%生理盐水4μL),质量分数0.5%罗哌卡因组(C组,脊髓内注射质量分数0.5%罗哌卡因4μL),质量分数2%罗哌卡因组(D组,脊髓内注射质量分数2%罗哌卡因4μL)。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脊髓组织注射后82、47、2 h1、和2周的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C、D组在脊髓注射后8、24、72 h、1和2周各时点的IL-1β、TNF-α蛋白表达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但随时间延长其阳性表达细胞数逐渐减少,至2周回落至A组水平。与B组比较,C、D组脊髓注射后8、24、72 h、1和2周各时点的IL-1β、TNF-α蛋白表达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C、D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脊髓注射生理盐水和罗哌卡因后脊髓组织细胞因子IL-1β、TNF-α蛋白表达细胞数显著增加,以注射罗哌卡因增加更明显。罗哌卡因的神经毒性可能与压力和成分有关,与浓度无关。
谭永红王越洪徐世元范凤飞
关键词:脊髓损伤肿瘤坏死因子Α
罗哌卡因对大鼠脊髓穿刺损伤后行为学的影响
目地:研究罗哌卡因对SD大鼠脊髓穿刺损伤后脊神经毒性。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0.5%罗哌卡因组(B组)、2%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6只。手术暴露L节段间的硬脊膜,直视下用25G带斜面的针以与...
范凤飞张庆国雷洪伊许睿谭永红徐世元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