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伟

作品数:25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儿童
  • 7篇皮炎
  • 5篇特应性
  • 5篇特应性皮炎
  • 4篇血管
  • 4篇综合征
  • 3篇湿疹
  • 3篇突变
  • 3篇皮肤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突变
  • 2篇血管瘤
  • 2篇婴儿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婴幼儿湿疹
  • 2篇普萘洛尔
  • 2篇普萘洛尔治疗
  • 2篇文献复习
  • 2篇先天

机构

  • 22篇首都儿科研究...
  • 4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首儿药厂

作者

  • 25篇苏伟
  • 22篇刘晓雁
  • 16篇张高磊
  • 6篇张升
  • 5篇高莹
  • 5篇顾菲
  • 3篇蒋丽潇
  • 3篇刘燕
  • 2篇张建民
  • 2篇甄甄
  • 1篇王秀伟
  • 1篇高薇
  • 1篇马琳
  • 1篇姚开虎
  • 1篇杨明
  • 1篇孙雪峰
  • 1篇杨健
  • 1篇高晓林
  • 1篇甄甄
  • 1篇王霞

传媒

  • 6篇中国皮肤性病...
  • 4篇中华皮肤科杂...
  • 4篇实用皮肤病学...
  • 3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1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皮肤表现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的皮肤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1月1日至2022年12月10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及互联网远程门诊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皮肤表现患儿, 分析其临床特征。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皮肤表现的患儿61例, 年龄22 d至17岁(2.83 ± 2.47)岁, 病程2 ~ 14 d。皮肤表现为急性荨麻疹25例(41.0%), 发疹/斑丘疹样皮损10例(16.4%), 面部血管性水肿6例(9.8%), 荨麻疹性血管炎5例(8.2%), 玫瑰糠疹及多形红斑各4例(6.6%), 紫癜2例(3.3%), 混合型皮损2例(3.3%), 毛囊炎、结节性红斑和肢端血管性水肿各1例(1.6%)。不同皮肤表现患儿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67, P < 0.001)。48例(78.7%)皮疹泛发, 13例(21.3%)局限分布;10例(16.4%)瘙痒, 3例(4.9%)灼痛, 48例(78.7%)无症状。36例(59.0%)皮损持续≤ 3 d, 25例(41.0%)> 3 d, 但均未超过2周。61例均高热至38.5 ℃, 1例(1.6%)热前出疹, 41例(67.2%)热中出疹, 19例(31.2%)热退后出疹;不同皮疹分布、自觉症状、皮疹持续天数、发热与出疹相关性组间的皮损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愈后未见复发且不遗留色素改变及瘢痕。结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的皮肤表现多样, 以荨麻疹、发疹/斑丘疹样皮损为主。
邓维张高磊陈见友张升蒋丽潇刘晓雁苏伟
关键词:皮肤表现皮肤疾病儿童血管性水肿玫瑰糠疹多形红斑
北京地区猩红热样红斑患儿咽部A族链球菌分离株的emm基因型和超抗原分布特征
2022年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猩红热样红斑患儿咽拭子分离的A族链球菌(GAS)的基因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猩红热样红斑患儿咽部GAS分离株,采用PCR和测序检测菌株emm基因分型和超抗原基因(speA、speB、speC、speF、speG、speH、speI、speJ、speK、speL、speM、ssa和smeZ)。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共收集147株GAS菌株,emm型别主要为emm1.0型76株(51.70%)和emm12.0型60株(40.82%),其他7种emm型的菌株均少于5株。speF、smeZ、speG、speC、speB和ssa的检出率高,分别为100.00%(147/147株)、100.00%(147/147株)、99.32%(146/147株)、95.24%(140/147株)、94.56%(139/147株)、92.52%(136/147株),speA、speJ、speI、speH和speM检出率低,分别为51.70%(76/147株)、49.66%(73/147株)、32.65%(48/147株)、23.81%(35/147株)和4.08%(6/147株),未检测到speK及speL。emm1.0型菌株speA和speJ的携带率[85.53%(65/76株)、84.21%(64/76)株]明显高于emm12.0型[6.67%(4/60株)、10.00%(6/60株)],而speH和speI的携带率[9.21%(7/76株)、2.63%(2/76株)]明显低于emm12.0型[46.67%(28/60株)、75.00%(45/60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北京地区猩红热样红斑患儿咽部分离的GAS菌株以emm1.0和emm12.0型为主,emm1.0更多见;菌株emm与携带超抗原基因谱存在相关性,emm1.0型菌株1型超抗原基因谱携带率显著高于emm12.0型,而后者2、3、4型超抗原基因谱携带率显著高于前者。
苏伟苏伟刘盈刘盈袁林袁林高薇姚开虎杨永弘
关键词:A族链球菌超抗原
0.025%醋酸地塞米松乳膏联合肤乐霜治疗婴幼儿湿疹、特应性皮炎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0.025%醋酸地塞米松乳膏联合肤乐霜治疗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入选患儿分为3组,A组外用0.025%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每日2次,B组外用肤乐霜每日2次,C组外用0.025%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和肤乐霜每日各1次,均共治疗2周。采用SCORAD评分对受试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最终入选并完成试验210例,A组69例,B组71例,C组70例;3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试验前SCORAD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57/69),B组为65%(46/71),C组为84%(59/7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A组和C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好于B组。3组均未见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0.025%醋酸地塞米松乳膏联合肤乐霜治疗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高莹甄甄张勤顾菲苏伟高晓林张建民刘晓雁
关键词:湿疹特应性皮炎随机对照试验醋酸地塞米松
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皮疹分布的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SWS)患者面部鲜红斑痣分布特征及颅脑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8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确诊的22例儿童SWS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探讨SWS患儿鲜红斑痣沿面部三叉神经分布特征及颅脑影像学特点。结果22例患儿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0.08~9.92岁,中位年龄1.67岁。SWSⅠ型13例,Ⅱ型9例。鲜红斑痣分型:粉红型4例,年龄0.50~2.17岁;紫红型14例,年龄0.08~8.83岁;增厚型4例,年龄4.92~9.92岁;按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三叉神经眼支(V1)区22例,上颌支(V2)区20例,下颌支(V3)区8例。眼部异常患儿17例,年龄0.08~9.92岁,其中青光眼11例,眼压增高5例,视力受损2例。青光眼患儿中,7例于2岁内发病,8例为单侧发病,3例为双侧发病,且与鲜红斑痣同侧。12例患儿颅脑影像学表现异常,主要为大脑皮层血管畸形,累及额叶、顶叶、颞叶及枕叶;其他表现为脑萎缩、点状出血、钙化灶、脑沟增宽、中线结构偏移、脑室脉络丛血管增多。11例患儿有癫痫症状,其他神经系统表现为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肢体活动障碍等。结论颜面部三叉神经V1及V2区分布的鲜红斑痣可能提示更高的SWS发病风险,应行眼科及颅脑影像学筛查及长期随访。
苏伟邓维孙雪峰张升刘晓雁
关键词:STURGE-WEBER综合征青光眼癫痫儿童影像学表现
儿童阴茎分裂痣8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儿童阴茎分裂痣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2018年6月—2022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诊治的8例阴茎分裂痣患儿的临床表现、皮肤镜、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结果8例阴茎分裂痣患儿临床表现为龟头背侧及包皮内板可见境界清楚的黑褐色斑,两处皮损与冠状沟距离大致相等,呈镜像对称分布。龟头处皮损平均最大直径为5.7 mm(4~10 mm);包皮内板处皮损平均最大直径为6.6 mm(4~8 mm)。皮肤镜特征主要表现为球状模式,皮损内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色素小球。其中,包皮内板还可以看到球-均质模式及球-网状模式。组织病理检查(龟头部)示:表皮大致正常,真-表皮交界部位可见较多痣细胞巢,细胞排列规则,细胞内可见较多黑色素颗粒,病理类型均属于交界痣。而包皮部位皮损病理类型均为复合痣。8例患儿均在局麻下进行手术,完整切除皮损,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阴茎分裂痣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皮肤镜特征;冠状沟两侧的皮损具有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该部位皮损容易摩擦刺激,而且部位隐匿,应引起重视,建议早期手术切除。
陈见友苏伟邓维刘晓雁张高磊
关键词:儿童病理特征皮肤镜
Olmsted综合征一例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1例Olmsted综合征患儿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患儿外周血DNA行全外显子测序,确定基因突变位点,针对突变位点设计扩增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Sanger测序法对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行一代测序验证。结果患儿TRPV3基因位点第13外显子存在c.1703G>T杂合突变(编码区第1703号核苷酸由鸟嘌呤变异为胸腺嘧啶),导致氨基酸改变p.G568Va1(第568号氨基酸由甘氨酸变异为缬氨酸),为错义突变。患儿父母及1 000名无关正常对照未检测出该位点突变。结论 TRPV3基因的c.1703G>T,p.G568V突变是导致本例患儿发病的主要原因,目前该位点在中国人群尚无报道。
邓维苏伟刘晓雁
关键词:OLMSTED综合征儿童掌跖角化病基因突变
2个遗传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新发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分析
2021年
目的回顾总结2个皮肤异色家系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2个皮肤异色家系中患者和正常人ADAR、KITLG/ADAM10、ABCA6、POLA1、RECQL4和ANAPC1基因所有外显子。应用Sanger法测序皮肤异色相关基因序列,与Ensembl和NCBI dbSNP基因数据库比对确定筛选可疑致病位点,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判定基因变异的致病性。对2个家系所有成员进行专科检查及病史问诊总结,概括总结2个遗传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家系临床特征。结果2个皮肤异色家系中所有患者发现了ADAR基因突变,家系1为ADAR基因10号外显子发生基因缺失,c.2763-8_2768delTTTTGTAGGTTTCT,导致氨基酸剪接突变;家系2为ADAR基因6号外显子发生基因点突变,c.2096C>G导致氨基酸改变(p.S699X);2个家系患者均表现为肢端对称性黑褐色色素沉着斑和色素脱失斑,面部黄褐色色素沉着斑;其中家系1患者除了皮肤异色还有听力减退和频繁发烧。结论2个皮肤异色家系中所有患者临床诊断为DSH,听力减退和频繁发烧或许由ADAR基因的10号外显子缺失所致。
张高磊顾菲苏伟杨明朱芸刘燕秦琴刘晓雁
关键词:色素异常基因突变
先天性黏液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先天性DFSP临床罕见,其临床表现可类似血管性病变。黏液型先天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congenital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DFSP独特而罕见的亚型,具有其特征性病理组织学改变,生物学行为属交界恶性/潜在低度恶性。先天性黏液型DFSP更为罕见,国外仅有2例散发病例报道。本文报道一例并回顾相关文献。患儿,女,1岁9个月。出生后即有背部肿物,曾于外院误诊为血管瘤,予盐酸噻吗诺尔眼药水外敷治疗1年余,效果不佳。肿物不断增大,就诊我科后,予手术切除肿物并行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诊断为先天性黏液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考虑病理回报底切缘最近距离仅0.25 mm,根据指南行肿瘤边缘1 cm扩大切除治疗,随访2年未发现复发及转移。
邓维苏伟张高磊刘晓雁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9年
目前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主要是外用糖皮质激素(激素)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重症患者可以联合口服免疫抑制剂和光疗。尽管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但患者的恐激素心理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临床需要一种更安全、不良反应更小的外用非激素类抗炎药物来治疗特应性皮炎。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 4,PDE4)抑制剂通过降解环磷酸腺苷参与调控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特应性皮炎患者炎性细胞中PDE4的活性增加,导致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增加。靶向PDE4治疗可减少促炎症递质的产生。局部外用和口服PDE4抑制剂均已被证实安全性较好。2%crisaborole软膏,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特应性皮炎。其他PDE4抑制剂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已经公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提示其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具有良好前景。
邓维苏伟张高磊陈见友刘晓雁
关键词: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对15例Sturge-Weber综合征患儿面部鲜红斑痣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HMME-PDT)治疗Sturge-Weber综合征(SWS)患儿面部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行HMME-PDT治疗的SWS患儿临床资料。以5 mg/kg静脉注射HMME,采用532 nm LED光源照射治疗SWS皮损,治疗间隔8周。根据治疗前后红斑消退情况及皮肤镜视野内血管数量和密度变化情况,评价HMME-PDT治疗SWS的疗效;记录治疗后不良反应事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分析疗效差异。结果纳入15例SWS患儿,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4.74岁(1~14岁)。临床表型Ⅰ型10例,Ⅱ型5例;10例合并青光眼,6例合并癫痫,10例颅脑影像学检查异常。HMME-PDT治疗SWS皮损,15例中4例痊愈,3例显效,5例好转。8例接受2次治疗,1例显效,4例好转;7例接受≥3次治疗,4例痊愈,2例显效,1例好转;治疗≥3次患者痊愈和显效比例高于治疗2次的患者(均P<0.05)。7例为粉红型皮损,1例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4例紫红型,3例痊愈,1例显效;4例增厚型中1例有效;3种类型患者的显效和有效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累及面正中区14例,4例显效,2例有效;累及面外侧区15例,5例痊愈,3例显效,4例有效;面外侧区痊愈比例高于面正中区(P<0.05)。皮损皮肤镜下呈4种血管模式,3例为短棒状血管,4例为线状血管,5例网状血管,3例为混合型血管。短棒状血管痊愈3例;线状血管显效2例,好转2例;网状血管痊愈1例,显效1例,好转3例;混合型血管无效3例。4种血管模式的痊愈和有效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紫癜和结痂反应,均未出现眼部及神经系统合并症加重情况。结论HMME-PDT治疗SWS患儿鲜红斑痣安全有效,疗效与治疗次数、皮损分型和部位相关。
张升王秀伟陈见友邓维张海花张高磊刘晓雁苏伟
关键词:STURGE-WEBER综合征光动力疗效安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