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刚峰

作品数:16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内皮
  • 12篇祖细胞
  • 12篇内皮祖细胞
  • 9篇细胞
  • 6篇细胞培养
  • 4篇体外
  • 4篇体外培养
  • 3篇丹参
  • 3篇丹参素
  • 3篇种子细胞
  • 3篇组织工程瓣
  • 3篇组织工程瓣膜
  • 3篇外周
  • 3篇瓣膜
  • 2篇单个核细胞
  • 2篇药理
  • 2篇药理作用
  • 2篇他汀
  • 2篇普伐他汀
  • 2篇祖细胞数量

机构

  • 13篇温州医学院附...
  • 7篇宁波市第二医...

作者

  • 16篇肖刚峰
  • 13篇张怀勤
  • 7篇黄伟剑
  • 7篇黄晓燕
  • 6篇徐力辛
  • 4篇季亢挺
  • 3篇杨德业
  • 3篇余华
  • 3篇肖方毅
  • 2篇孙成超
  • 2篇林捷
  • 2篇邓武
  • 1篇方治
  • 1篇蔡雪黎
  • 1篇吴宁宁
  • 1篇周浩
  • 1篇钱素英
  • 1篇张顺
  • 1篇徐建芬

传媒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2006年浙...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小鼠T淋巴瘤细胞EL4中miR-150表达及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AHA对EL4细胞中miR-150表达及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HDACi SAHA处理EL4细胞,定量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中miR-150的表达水平,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结果经HDACi SAHA处理后, EL4细胞中miR-150的表达随着SAHA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经HDACi SAHA处理后,EL4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结论 HDACi SAHA能够恢复或提高小鼠T淋巴瘤细胞EL4中miR-150表达并抑制EL4细胞增殖。miR-150在EL4细胞中表达可能受乙酰化修饰的调控,乙酰化修饰调控亦可能通过miR-150下调EL4细胞的增殖能力。
肖刚峰任富鹏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丹参素对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素对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丹参素,5mg/L、10mg/L、20mg/L干预72 h。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E...
张怀勤肖刚峰季亢挺黄晓燕徐力辛黄伟剑
文献传递
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患者自体的外周血经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提取单个核细胞,经IFN-、CD3单抗和rhIL-2、rhIL-1共同作用,体外扩增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的改变。取培养14~22 d的CIK细胞回输,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以成功培养出CIK细胞,细胞增殖速度快,培养期内细胞存活率95%以上。CD3+CD56+细胞比例由培养第0天的0.48%~2.81%上升至第14天的17.82%~28.68%。55例接受CIK细胞治疗患者稳定37例,进展18例,疾病控制率67.3%。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T细胞亚群测定显示CD3+CD4+细胞数及NK细胞数较治疗前高(<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IK细胞可以成为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徐建芬钱素英张顺吴宁宁肖刚峰方治
关键词:免疫疗法CIK细胞
内皮祖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瓣膜内皮种子细胞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利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制备组织工程瓣膜的可行性。方法分离人外周血EPCs,采用酶-去垢剂法去除新鲜猪主动脉瓣细胞制备去细胞瓣膜支架,将培养的人外周血EPCs接种到去细胞瓣膜上。结果经酶-去垢剂法去除新鲜猪主动脉瓣细胞后,细胞成分全部去除,纤维支架保存完好。去细胞处理后瓣膜无明显细胞毒性。人外周血EPCs与去细胞瓣膜共孵育2周后,细胞紧贴瓣膜表面生长形成一层连续的单细胞层,初步生物力学测定示去细胞前与再内皮化后,瓣膜力学特性无明显改变。结论外周血分离培养扩增得到的EPCs能够再内皮化去细胞猪主动脉瓣构建组织工程瓣膜,外周血EPCs是组织工程瓣膜内皮种子细胞的新的来源。
张怀勤肖刚峰孙成超杨德业徐力辛黄伟剑林捷
关键词:细胞培养内皮祖细胞组织工程瓣膜
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2007年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O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为后续实验研究做好准备。方法:通过耳中央动脉采集兔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在EGM-2培养基的诱导分化下,获得EOCs。通过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摄取试验、荆豆凝集素(FITC-UEA-1)结合实验、CD34与VIII因子免疫组化染色、flk-1免疫荧光染色、体外血管形成实验以及细胞NO分泌功能测定,从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功能两方面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MNCs在体外培养可成功获得EOCs,EOCs能稳定摄取ac-LDL并与UEA-1结合,一致表达CD34、flk-1和VIII因子相关抗原。EOCs能分泌NO,并能在matrigel凝胶上形成稳定的血管腔样结构。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兔外周血MNCs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能诱导分化成为EOCs。
肖方毅蔡雪黎张怀勤黄伟剑肖刚峰杨德业余华周浩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培养内皮祖细胞单个核细胞
新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内皮祖细胞被引量:4
2005年
内皮祖细胞作为一种在血管领域的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内皮祖细胞取材方便,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成熟内皮细胞相似的特性。因此,内皮祖细胞可能是组织工程血管、血管植入物再内皮化以及构建组织工程器官血管网络的种子细胞的理想来源。简单介绍了内皮祖细胞的来源、特性以及体外扩增技术,并对其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回顾。
肖刚峰张怀勤
关键词:干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
ADMA对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影响
目的观察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al dimethylarginine,ADMA)对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
余华张怀勤肖方毅肖刚峰黄晓燕
文献传递
miR-150在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靶基因预测
2019年
目的探讨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U)中miR-150的表达情况及可能的靶基因。方法通过定量RT-PCR检测15例PTCL-U患者和8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患者(对照组)淋巴结标本中miR-150表达水平。利用TargetScan分析结合既往研究和PTCL-U的可能发病机制,预测miR-150的可能靶基因。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survivin在PTCL-U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5例PTCL-U患者低表达miR-150。预测survivin可能是miR-150的靶基因。通过Western Blotting证实,与对照相比,survivin在PTCL-U高表达。结论 miR-150参与了PTCL-U的发生或发展,miR-150可能是PTCL-U诊治的潜在靶点之一。
肖刚峰任富鹏
关键词:SURVIVIN
单个核细胞的接种密度对贴壁筛选法培养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单个核细胞接种密度对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的影响。方法:采集正常脐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并接种在包被纤维连接蛋白的24孔培养板中。按接种的密度分为5组,即1×106/cm2,2×106/cm2,3×106/cm2,4×106/cm2及5×106/cm2。在培养的第7天,计数各组每孔细胞的集落数和贴壁细胞数。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对细胞的表面标志及功能进行鉴定。结果:以不同密度接种的各组每1×106个单个核细胞得到的集落数和贴壁细胞数不同。3×106/cm2组的细胞集落和细胞数最多,细胞的集落数和贴壁细胞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贴壁筛选法培养内皮祖细胞,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密度以3×106/cm2为宜,通过计数细胞集落可粗略估计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
肖刚峰张怀勤季亢挺邓武黄晓燕
关键词:细胞培养内皮祖细胞单个核细胞
丹参的两种主要成分对培养内皮祖细胞药理作用研究被引量:24
2006年
目的:观察丹参的两种主要成分丹参素和丹参酮IIA对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分别加入丹参素5mg/L、10 mg/L及20mg/L,丹参酮IIA0.05mg/L、0.2mg/L及0.8mg/L干预72h。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化法鉴定EPC,分别观察EPC的数量、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素干预组促进外周血EPC扩增,并显著改善外周血EPC的黏附、迁移及增殖能力,丹参酮IIA组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丹参的两种主要成分中,丹参素可增加培养EPC的数量并改善其功能,丹参酮IIA则无明显影响。
肖刚峰张怀勤黄晓燕黄伟剑徐力辛
关键词:丹参丹参素细胞培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