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亢挺

作品数:158 被引量:382H指数:10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重大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5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9篇消融
  • 46篇室性
  • 39篇导管消融
  • 37篇祖细胞
  • 37篇内皮
  • 34篇消融治疗
  • 34篇内皮祖细胞
  • 33篇心室
  • 31篇射频导管
  • 31篇射频导管消融
  • 30篇细胞
  • 26篇电图
  • 26篇心电
  • 26篇心电图
  • 25篇心律
  • 25篇心律失常
  • 24篇蛋白
  • 23篇心电图特征
  • 23篇心动过速
  • 22篇流出道

机构

  • 102篇温州医学院附...
  • 36篇温州医科大学
  • 25篇温州医学院附...
  • 4篇温州医学院
  • 2篇周口市中心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浙江医院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温州市第二人...
  • 1篇杭州市红十字...
  • 1篇嵊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58篇季亢挺
  • 89篇林加锋
  • 66篇杨鹏麟
  • 47篇李嘉
  • 41篇唐疾飞
  • 41篇李岳春
  • 41篇林佳选
  • 33篇殷日鹏
  • 32篇李继武
  • 26篇张怀勤
  • 20篇陈鹏
  • 16篇曾刚焕
  • 15篇黄伟剑
  • 13篇李进
  • 13篇李海鹰
  • 12篇林捷
  • 12篇黄晓燕
  • 11篇杨德业
  • 11篇徐力辛
  • 10篇陈小锋

传媒

  • 12篇心电学杂志
  • 12篇浙江医学
  • 12篇心电与循环
  • 9篇温州医学院学...
  • 7篇心脑血管病防...
  • 5篇医学研究杂志
  • 5篇2011年浙...
  • 4篇中国现代应用...
  • 4篇第五届钱江国...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数理医药学杂...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复方丹参滴丸...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心脏杂志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4篇2013
  • 14篇2012
  • 24篇2011
  • 17篇2010
  • 13篇2009
  • 13篇2008
  • 14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1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联素对内皮祖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脂联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v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内皮祖细胞。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x-LDL组(10μg·mL-1)及脂联素干预组(Ox-LDL10μg·mL-1加脂联素,浓度分别为1.25,2.5,5μg·mL-1),干预24h后采用细胞活力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取各组细胞上清液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结果脂联素可以改善Ox-LDL诱导氧化损伤的EPCs的活力,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脂联素对氧化损伤的EPCs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陈邢玉季亢挺林加锋马骏柴俊德唐疾飞杨鹏麟
关键词:脂联素内皮祖细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希氏束旁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希氏束旁室性期前收缩较少见,近年来我们经左、右心室希氏束旁标测与消融室性期前收缩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及结果6例患者的临床、电生理检查及消融结果见表1。心电图特征见表2。典型图例见图1~图2。
林加锋李嘉李岳春季亢挺殷日鹏
文献传递
右心室间隔部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右心室间隔部起源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PVC/VT)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6年7月至2014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VC/VT共938例中,62例特发性右心室间隔部起源的PVC/VT,年龄8~84(57.0±18.8)岁,所有患者完成标测与消融,分析其不同部位体表12导联心电图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消融成功49例(成功率79.03%),均无并发症发生.其心电图有下列特征及变化规律:①Ⅰ导联以正向波为主呈R型;②aVL导联多数呈R型,少数呈m、r或qr型;③aVR导联可呈QS、qs或r型;④起源点高低与下壁导联R波振幅呈正相关,而与S波振幅呈负相关;⑤右心室间隔部起源多数患者下壁导联至少有1个或多个导联有S(s)波;⑥除右心室间隔邻近三尖瓣环段和中段上部起源者V1呈rS型外,其他部位起源者V1多数呈QS型,且随着起源点向下向中段及心尖段移动,其胸前导联R波高度及其分布的导联范围越来越少,QS波群的范围则越来越广,S波振幅越来越深.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右心室间隔部的PVC/VT安全有效.其不同起源心电图特征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初步判定其起源部位,缩短消融术时间.
王永光林加锋李岳春季亢挺殷日鹏
关键词: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射频导管消融
海岛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了解洞头县海岛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为海岛居民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2007年2月至2007年11月,对洞头县各乡镇的≥15岁的9376名居民,采用标准化调查方法,在严格质控下进行血压测定及相关调查。结果在调查中发现2412例高血压患者。海岛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5.73%,标化患病率为15.86%;高于1991年全国普查的结果(12.79%),但低于2002年全国结果(17.60%)。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男性123.13mmHg、78.09mmHg,女性120.06mmHg、74.71mmHg。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性35岁以后,女性40岁以后增幅明显快。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1.97%、25.29%、4.10%。结论海岛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对海岛居民的高血压进行预防和控制是必要的。
黄志平王小华林加锋叶兴辉季亢挺郭志坚童海光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病学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及丹参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v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并研究丹参素的保护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100μg.mL-1)及丹参素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丹参素浓度分为2、10和50μg.mL-1)。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黏附能力。结果:和对照组相比,Ox-LDL显著损伤了外周血EPCs的黏附能力、增殖能力(P<0.01),经过丹参素干预24h后,显著改善了外周血EPCs的黏附能力(40±6vs50±10,P<0.05)、增殖能力(0.12±0.02vs0.24±0.08,P<0.05)。结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显著损伤了外周血EPCs的功能,丹参素能保护Ox-LDL损伤后内皮祖细胞的功能。
季亢挺柴俊德唐疾飞林加锋杨鹏麟
关键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丹参素内皮祖细胞
瓣环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瓣环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8例瓣环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行消融治疗,并分析其心电图的QRS波群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根据X线影像定位,起源于三尖瓣环侧(游离)壁6例、三尖瓣环前间隔1例、二尖瓣环前侧壁1例。结论消融治疗瓣环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安全有效,掌握体表心电图特点有助于消融前初步判定其起源部位。
李嘉金戈林加锋季亢挺林佳选杨鹏麟
关键词:室性期前收缩房室瓣环射频导管消融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 探讨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方法 及可行性. 方法 选择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 24例,采用温控消融导管经主动脉途径对主动脉瓣上或瓣下(左纤维三角)进行常规标测与消融. 结果 消融成功21例,成功率87.5%,其中2例常规标测未能标测到理想靶点,在EnSite3000-NavX指导下经冠状静脉窦途径采用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成功.21例有效靶点心室电位领先室性期前收缩体表心电图QRS波群起始点(38.04±7.95) ms,放电时间 (214.88±73.68) s.消融失败3例,其中2例在冠状动脉左主干标测到最早心室电位,放弃消融,1例在左冠状动脉窦前下方(距左冠状动脉窦约0.5cm)消融无效.随访(12.9±10.4)个月,复发2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多数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经主动脉途径采用温控消融导管进行常规标测与消融安全有效,少数患者需经冠状静脉途径采用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标测与消融.
李进林加锋林佳选季亢挺李嘉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左心室流出道导管消融
不同细胞生长因子组合对内皮祖细胞培养过程的影响
2009年
目的 观察不同细胞生长因子组合对体外培养过程中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至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皿,按照处理方式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不添加细胞因子)、VEGF组[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ECGS组[加入VEGF及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ECGS)]、多因子组(加入多种细胞生长因子),6d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集落形成情况,测定黏附能力及收获的EPC数量。结果VEGF组及ECGS+VEGF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11.53±1.72、1310±2.09)均显著强于对照组(587±0.55)(均P〈0.01】;ECGS+VEGF组细胞黏附能力(55.53±18.32)显著强于VEGF组(24.92±4.31)(均P〈0.01);多因子组细胞集落形成及粘附能力(33.83±5.10、65.22±10、98)均明显强于其余各组(P〈0.05或0.01)。VEGF组及VEGF+ECGS组收获的EPC数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85、284倍,均显著增加(均P〈0.01);多因子组EPC数量虽多于VEGF+ECGS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C体外培养时,添加VEGF及ECGS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可显著改善EPC的集落形成及黏附能力,增加EPC的收获数量。
柴俊德季亢挺林加锋唐疾飞杨鹏麟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祖细胞细胞培养
丹参素对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素对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丹参素,5mg/L、10mg/L、20mg/L干预72 h。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E...
张怀勤肖刚峰季亢挺黄晓燕徐力辛黄伟剑
文献传递
药物支架术后26个月发生迟发性血栓形成1例
2007年
药物支架术后关于迟发性支架血栓形成的报道少见。现报道药物支架术后26个月血栓形成1例。
李继武官学强季亢挺杨鹏麟
关键词:药物支架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