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炎

作品数:44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化学工程
  • 8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0篇树脂
  • 22篇环氧
  • 21篇环氧树脂
  • 11篇微球
  • 10篇色谱
  • 9篇相色谱
  • 8篇液相色谱
  • 7篇液相
  • 7篇酰亚胺
  • 6篇双酚
  • 6篇双马来酰亚胺
  • 6篇马来酰亚胺
  • 6篇马来酰亚胺树...
  • 6篇胺树脂
  • 4篇增韧
  • 4篇双酚A型环氧...
  • 4篇双马来酰亚胺...
  • 4篇纳米
  • 4篇聚醚
  • 3篇亚胺

机构

  • 32篇桂林电子科技...
  • 11篇桂林电子工业...
  • 2篇无锡市大禾电...
  • 1篇机械工业部桂...
  • 1篇广西桂林正升...

作者

  • 44篇罗炎
  • 9篇李长元
  • 7篇王亚珍
  • 7篇段景宽
  • 7篇何朝霞
  • 4篇周秀娟
  • 4篇马传国
  • 3篇王亚珍
  • 3篇杜涛
  • 3篇沈灿军
  • 3篇韩静
  • 3篇郑海军
  • 3篇逯伟
  • 2篇吴洋
  • 2篇朱归胜
  • 2篇唐明明
  • 2篇夏鹏
  • 2篇何朝霞
  • 2篇成钧
  • 2篇曾剑

传媒

  • 13篇热固性树脂
  • 3篇绝缘材料
  • 3篇广州化工
  • 2篇中国胶粘剂
  • 2篇应用化学
  • 2篇中国塑料
  • 2篇桂林电子科技...
  • 2篇2006年中...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现代塑料加工...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广州化学
  • 1篇桂林电子工业...
  • 1篇胶体与聚合物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阻燃型DOPO-马来酸酐改性的环氧树脂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和马来酸为原料,经过加成和闭环反应,合成了DOPO-马来酸酐(DOPO-MA)。并通过质谱、红外谱图和核磁共振谱确认了其结构。研究了DOPO-MA用量对环氧酸酐体系的阻燃和力学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纯环氧酸酐体系相比较,DOPO-MA改性环氧酸酐体系的力学性能略有降低,但阻燃性能有明显提高。
王昱罗炎张桢
关键词:DOPO阻燃环氧树脂
碳纳米管负载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负载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碳纳米管加入到硝酸高铁溶液中,搅拌,超声波振荡处理,然后再添加某种水溶性高分子水溶液,搅拌,继续超声波振荡处理,过滤,干燥,研磨,最后在一定温度下于...
马传国唐明明罗炎周秀娟郑海军逯伟
文献传递
气相色谱法测定不饱和聚酯中邻苯二甲酸含量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四甲基氢氧化铵降解方法将4种未知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有机二元酸单体转化为低沸点的二甲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了其降解产物及含量。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制定了峰面积比与物质的量的工作曲线,对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邻苯二甲酸单体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存在邻苯二甲酸单体,含量为1.9 mmol/100 g,加标量为0.97倍时,加标回收率为97.54%。
刘天亚郑良军戴文臣陆绍宁罗炎
关键词:柱前衍生不饱和聚酯树脂邻苯二甲酸加标回收率
色质联用研究对甲苯磺酸-乙酸酐降解环氧4221固化物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对甲苯磺酸-乙酸酐降解六氢苯酐(HHPA)/3,4-环氧环己烯甲基,-3,4-环氧环己烯酸酯(4221)固化物。由乙酸乙酯提取降解产物得到酯溶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解产物具有规律性和重复性,特征酯溶性降解产物为羟甲基环己二醇三乙酸酯的同分异构体。本研究为GC-MS快速定性环氧4221的酸酐固化物提供了新思路。
彭鑫吴云陆绍宁何朝霞罗炎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降解
聚丙烯酸酯液体橡胶增韧环氧树脂体系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主链的液体橡胶,将其用于增韧改性环氧树脂/间苯二甲胺(EP 828/mXDA)体系,研究了聚丙烯酸酯液体橡胶用量对共混体系的微观形态、力学性能和玻璃化温度的影响。电镜观察显示液体橡胶改性EP828/mXDA的共混物呈海岛结构,连续相为环氧树脂,分散相为液体橡胶。随着丙烯酸酯液体橡胶用量增加,海岛相区的粒径和数量均呈增长趋势。当丙烯酸酯液体橡胶质量分数为15%时,共混物中海岛相区的尺寸为1μm左右,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增加151.8%,玻璃化温度下降11.3℃。以丙烯酸液体橡胶改性EP828/mXDA环氧树脂体系,可以较大程度提高其韧性,同时其耐热性基本保持不变。
韩静罗炎沈灿军
关键词:聚丙烯酸酯液体橡胶环氧树脂间苯二甲胺增韧
碳酸铯催化合成单分散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碳酸铯催化合成单分散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阶段:将双酚A、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碳酸铯、N,N‑二甲基甲酰胺(DMF)或者四氢呋喃、环氧卤代丙烷、分子筛混合,在常温和氮气条件下搅拌反...
罗炎陈德胜李春嘉何朝霞彭鑫刘天亚闫锦荣
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评估聚乙二醇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2015年
采用对甲氧基苯甲酰氯(PAC)将聚乙二醇(PEG)衍生为可紫外吸收的产物,再用配备紫外检测器的高压液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随着PEG分子质量增加,衍生产物的保留时间缩短。PEG分子质量与衍生产物中最强峰的保留时间有良好的函数关系。小分子质量PEG的HPLC谱图呈非正态分布,大分子质量的PEG的HPLC谱图呈正态分布。该方法可以检出环氧树脂中的PEG400,检测最低极限为0.1%。
范韫慧何朝霞陆绍宁贾夕曚罗炎
关键词:聚乙二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子质量
聚醚酰亚胺/环氧树脂共混物的相结构及制备环氧树脂微球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采用共缩聚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聚醚酰亚胺(COPEI),通过改变它在COPEI/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E828)/二氨基二苯基砜(DDS)共混体系中的用量,考察了对共混体系的相结构以及对制备环氧树脂微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COPEI树脂后,共混体系发生相分离,得到不同的相结构。当COPEI树脂含量在30%(质量)以上时,共混体系出现完全反转相结构,随着其含量增加,环氧树脂分散相尺寸逐渐减小,制得的环氧树脂微球粒径和粒度分布逐渐降低。红外光谱显示环氧树脂微球问的特征吸收峰以及与纯环氧树脂的特征吸收峰间都没有明显区别。DSC分析显示环氧树脂微球的玻璃化温度(Tg)略低于纯环氧树脂的Tg,而且随着COPEI用量增加,环氧树脂微球的Tg有降低的趋势。
段景宽罗炎王亚珍李长元
关键词:聚醚酰亚胺环氧树脂微球
无孔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微球的制备
2005年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醚酰亚胺(PEI-A),使之以10%~50%的质量分数与双马来酰亚胺(BMI)单体+烯丙基双酚A(DBA)体系共混,经由反应诱导相分离(160 ℃、8 h,185 ℃、2 h,200 ℃、10 h),制得粒径为3~5 μm 无孔BMI树脂微球. 用SEM观察了共混物的相结构和BMI树脂微球的形态,用激光粒度仪测定了BMI树脂微球的粒度及其分布. 结果表明,随着PEI-A用量的增加,BMI树脂微球粒径减小,且粒度分布呈由不均匀到均匀再到不均匀的变化.
李长元罗炎
关键词:聚醚酰亚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相结构微球
MeTHPA/THPA用量比对环氧树脂微球制备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考察甲基四氢苯酐(MeTHPA)/四氢苯酐(THPA)用量比对环氧树脂/MeTHPA/THPA/聚酯共混体系固化物相结构以及环氧树脂微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MeTEIPA/THPA 用量比的增加,环氧树脂/MeTHPA/THPA/聚酯共混体系固化物的环氧树脂分散相尺寸逐渐减小,制得的环氧树脂微球的粒径及其单分散性指数逐渐降低。当使用纯 MeTHPA 时,制得的环氧树脂微球粒径约为4 μm,单分散性指数为1.1553。
吴洋罗炎韩静
关键词:甲基四氢苯酐四氢苯酐环氧树脂微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