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珍
-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桂林电子工业学院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微球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06年
- 考察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二烯丙基双酚A(DBA)质量比对BMI/DBA/聚醚酰亚胺(PEI)共混体系固化物相结构以及BMI树脂微球的影响。研究显示:a.随着m(BMI)∶m(DBA)从3.65减少到0.55,BMI/DBA/PEI共混体系的微观相结构呈混合相-反转相-双连续相规律变化。b.在m(BMI)∶m(DBA)为1.87、1.33和0.95时,可以制得微米级的BMI树脂微球。c.BMI/DBA质量比对BMI树脂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有明显影响,而且m(BMI)∶m(DBA)在1.33时,制得的BMI树脂微球粒径及其分布最小。
- 段景宽罗炎成钧朱归胜王亚珍李长元
- 关键词: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微球
- 粘度调节剂对制备环氧树脂微球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研究粘度调节剂对环氧树脂/二氨基二苯基砜/聚醚酰亚胺(EP/DDS/PEI)共混物相结构及制备EP微球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中加入粘度调节剂后,固化过程中共混体系的粘度明显降低,随着粘度调节剂用量的增加,EP分散相尺寸逐渐增大,制得的EP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指数逐渐增大。EP微球的红外光谱显示粘度调节剂对EP微球的成分和相结构没有明显影响。
- 段景宽罗炎王亚珍李长元
- 关键词:环氧树脂微球
- 反应诱导相分离制备环氧树脂微球的研究
- 通过对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E828)/二氨基二苯基砜(DDS)/聚醚酰亚胺(PEI)共混体系的研究,经由反应诱导相分离过程,制备了微米级、单分散无孔环氧树脂微球.结果表明,PEI的加入影响共混体系的相结构和环氧...
- 段景宽罗炎王亚珍朱归胜
- 关键词:环氧树脂微球
- 文献传递
- 聚合物微球的应用及制备方法研究
- 简述聚合物微球在分离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概况,分析不同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分散聚合法、种子聚合法,着重提出反应诱导相分离法制备热固性树脂微球的工艺路线和优缺点.
- 段景宽罗炎王亚珍李长元
- 关键词:聚合物微球
- 文献传递
- 聚醚酰亚胺/环氧树脂共混物的相结构及制备环氧树脂微球的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采用共缩聚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聚醚酰亚胺(COPEI),通过改变它在COPEI/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E828)/二氨基二苯基砜(DDS)共混体系中的用量,考察了对共混体系的相结构以及对制备环氧树脂微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COPEI树脂后,共混体系发生相分离,得到不同的相结构。当COPEI树脂含量在30%(质量)以上时,共混体系出现完全反转相结构,随着其含量增加,环氧树脂分散相尺寸逐渐减小,制得的环氧树脂微球粒径和粒度分布逐渐降低。红外光谱显示环氧树脂微球问的特征吸收峰以及与纯环氧树脂的特征吸收峰间都没有明显区别。DSC分析显示环氧树脂微球的玻璃化温度(Tg)略低于纯环氧树脂的Tg,而且随着COPEI用量增加,环氧树脂微球的Tg有降低的趋势。
- 段景宽罗炎王亚珍李长元
- 关键词:聚醚酰亚胺环氧树脂微球
- 可再分散性聚合物粉末的制备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在保护胶体存在下,通过乳液聚合制得了可再分散性聚合物粉末。比较了可再分散性聚合物粉末再分散液与聚合原乳液的稳定性、最低成膜温度、成膜的力学性能,考察了可再分散性聚合物粉末在水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与聚合原乳液相比,聚合物粉末再分散后乳液粒径稍大,粒径分散均匀,可以稳定存在,最低成膜温度比聚合原乳液的高,力学性能比聚合原乳液膜的低。可再分散性聚合物粉末完全适用于干粉水泥砂浆的改性,对水泥压剪强度改善效果显著。制备可再分散性聚合物粉末的最佳配方(份)为保护胶体66.7、过硫酸钾0.1、苯乙烯8、丙烯酸丁酯10、水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2、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1、甲基丙烯酸0.6、丙烯酰胺0.4、十二烷基硫醇0.02。
- 杜涛裴梅山段景宽王亚珍张奎代宣军
- 关键词:保护胶体乳液聚合
- 聚合物微球的应用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简述了聚合物微球在分离技术方面的应用概况,分析不同聚合物微球制备方法,如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分散聚合法、种子聚合法,着重提出反应诱导相分离法制备热固性树脂微球的工艺路线和优缺点。
- 段景宽罗炎王亚珍李长元
- 关键词:聚合物微球
- 硅烷接枝交联聚乙烯技术被引量:12
- 2005年
- 在讨论硅烷接枝交联聚乙烯技术原理和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影响硅烷接枝交联聚乙烯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以及最佳用量和合适的工艺条件,如基础树脂的选择原则和注意事项、各种助剂的选择及最佳用量、接枝工艺、交联工艺以及接枝设备的选择等。同时预测了硅烷接枝交联聚乙烯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以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 段景宽罗炎王亚珍
- 关键词:聚乙烯接枝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