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符美华

作品数:33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念珠菌
  • 6篇皮肤
  • 5篇念珠
  • 4篇阴道
  • 4篇真菌病
  • 4篇念珠菌病
  • 4篇菌病
  • 4篇康唑
  • 4篇白念珠菌
  • 3篇伊曲康唑
  • 3篇文献复习
  • 3篇细胞
  • 3篇面部
  • 3篇面癣
  • 3篇复习
  • 3篇阿维A
  • 2篇阴道炎
  • 2篇增殖
  • 2篇增殖型天疱疮
  • 2篇真菌

机构

  • 30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大连市皮肤病...

作者

  • 33篇符美华
  • 31篇刘维达
  • 18篇陈伟
  • 11篇沈永年
  • 11篇吕桂霞
  • 10篇佘晓东
  • 8篇陈浩
  • 5篇吕雪莲
  • 4篇刘泽虎
  • 4篇李岷
  • 4篇梅嬛
  • 4篇李筱芳
  • 3篇孙建方
  • 3篇李和莲
  • 3篇闫玮
  • 2篇薛燕宁
  • 2篇顾黎雄
  • 2篇胡素全
  • 2篇陈祥生
  • 2篇陈先进

传媒

  • 7篇中华皮肤科杂...
  • 4篇中国麻风皮肤...
  • 4篇中国真菌学杂...
  • 3篇2007中华...
  • 2篇国外医学(皮...
  • 2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真菌病分离菌株细胞外水解酶活性的测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常见的甲真菌病分离菌株进行细胞外水解酶活性测定,以期发现可能与甲真菌病发病相关的毒力因子。方法诱导培养基为含甲碎片的培养基,受试菌株包括常见皮肤癣菌、非皮肤癣菌的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自甲真菌病的红色毛癣菌。细胞外水解酶谱的测定体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酶活性测试试剂盒APIZYM。结果与非皮肤癣菌相比,来自于含甲碎片培养基的皮肤癣菌的酯酶、酯脂肪酶、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和a-甘露糖苷酶活性增加(P〈0.05)。与非红色毛癣菌相比,来自于含甲碎片培养基的红色毛癣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升高(P〈0.05)。临床评分指数不同积分段甲真菌病的红色毛癣菌临床分离株除萘酚-AS—BI-磷酸水解酶外,其余酶的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特定环境中,水解酶的活性与菌株的种类有关,并对甲真菌病的临床表现可能有一定影响。
李筱芳刘维达符美华佘晓东沈永年吕桂霞
关键词:甲癣
红皮病型药疹继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合并烟曲霉感染一例被引量:1
2007年
患者女,42岁,因全身红斑、水肿、脱屑伴瘙痒2个月入院。2月余前因“强直性脊柱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后出现晨起面部水肿,后发展为全身红斑、水肿。当地诊断为“药疹”.停药后给予口服药物,无效。
陈先进符美华李岷李和莲佘晓东顾黎雄薛燕宁沈永年刘维达
关键词:红皮病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曲霉感染继发面部水肿全身红斑
臀部皮肤结核一例被引量:1
2018年
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臀部对称性暗红色斑块、丘疹10年余。10余年前患者臀部无明显诱因出现数个绿豆至黄豆大红色丘疹,质硬无明显自觉症状,后逐渐增大互相融合,伴少量脱屑,偶感瘙痒,曾多次在当地医院按“股癣”治疗后无好转,斑块逐渐增大,表面凹凸不平。患者发病以来无咳嗽、咳痰、咯血,无午后潮热、盗汗,无腹痛、腹泻,无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无药物过敏史。既往有肠结核病史,其父有肠结核病史。体检:发育良好,营养中等,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阚思玥张韡符美华符美华刘维达李筱芳
关键词:皮肤结核臀部红色丘疹药物过敏史体重减轻肠结核
念珠菌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天然免疫成分的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β-防御素(β-defence-2)、甘露糖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和Toll样受体家族(Toll-like receptor,TLR)天然免疫成分在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表达。方法:提取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及健康带菌者阴道分泌物的RNA,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阴道分泌物中天然免疫成分的表达。结果:β-defence-2表达量在患者阴道炎分泌物标本中均显著升高。MBL在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及健康带菌者阴道分泌物标本间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带菌者TLR3、TLR2和TLR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结论: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存在多种抗白念珠菌感染的天然免疫因子。
佘晓东沈永年吕雪莲符美华吕桂霞刘维达
关键词:念珠菌性阴道炎荧光定量PCR天然免疫
石膏样小孢子菌所致面部难辨认癣一例
报道1例由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面部难辨认癣。患者为青年女性,因烫伤后右眼上方出现浸润性斑块2月就诊。初诊时考虑为1.sweet? 2深部真菌感染? 3分枝杆菌病? 经真菌培养和病理检查确诊为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予斯皮仁偌...
胡素全吕桂霞沈永年陈伟徐宏彬符美华刘维达
关键词:难辨认癣石膏样小孢子菌病理检查真菌培养
文献传递
皮肤接合菌病五例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总结近3年收治的5例接合菌病的临床资料,探讨皮肤接合菌病的临床特征、真菌学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3年收治的5例皮肤接合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收治的5例皮肤接合菌病,发病年龄5—49岁,男1例,女4例;病程7个月至16年;表现为浅表型1例,坏疽型4例。发病前有外伤或手术史3例,无明显诱因2例。皮损位于面部2例,四肢3例。这5例患者均经过真菌学和(或)病理学确诊。致病真菌为多变根毛霉3例,未鉴定到种2例。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4例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1例给予氟康唑、伊曲康唑胶囊和注射液治疗,治愈2例,好转1例,疗效不佳1例,死亡1例。结论皮肤接合菌病是一种严重的毁容性深部真菌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
符美华刘泽虎陈伟吕雪莲徐秀莲陈浩刘维达
关键词:两性霉素B
白念珠菌分子流行病学进展被引量:3
2004年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们对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用于临床真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目前 ,用于白念珠菌流行病学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新的进展 ,主要有多位点序列分型、微卫星标记、电泳核型、内重复聚合酶链反应、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及DNA指纹等。研究发现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中白念珠菌的感染呈现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
符美华陈祥生刘维达
关键词:白念珠菌分子流行病学多位点序列分型
皮肤NK/T细胞淋巴瘤1例
王冲符美华陈浩李筱芳王乐曾荣刘维达
口服国产伊曲康唑(美扶)胶囊治疗手足癣、体股癣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李岷沈永年吕桂霞陈伟符美华刘维达
关键词:伊曲康唑胶囊美扶手足癣体股癣
甲泼尼龙联合阿维A治疗增殖型天疱疮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女,55岁。因口腔溃疡,头皮、颈、腋下增殖性斑块4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左舌缘见蚕豆大小的溃疡面,头皮枕部、颈部、双腋下可见肥厚性增生性斑块,表面见少许分泌物,有异味。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角化过度,棘层增生肥厚,基底层上部棘刺松解性水疱形成,疱内有棘刺松解细胞,真皮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并有中性粒细胞小脓肿形成。直接免疫荧光:表皮棘细胞间IgG(+)。诊断为增殖型天疱疮。给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mg/d和口服阿维A30mg/d及其他对症治疗。20d后,患者皮损明显好转,渗出减少,斑块变平。
符美华陈伟佘晓东李筱芳陈浩李岷刘维达
关键词:天疱疮阿维A糖皮质激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