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CT
  • 8篇影像
  • 7篇肿瘤
  • 5篇CT表现
  • 4篇影像学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 3篇影像学表现
  • 3篇淋巴结
  • 3篇金淋巴瘤
  • 3篇霍奇金
  • 3篇霍奇金淋巴瘤
  • 3篇恶性
  • 3篇非霍奇金
  • 3篇非霍奇金淋巴...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影像表现
  • 2篇影像诊断

机构

  • 14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1篇石木兰
  • 4篇李洪林
  • 4篇罗斗强
  • 4篇陈宇
  • 4篇林冬梅
  • 3篇罗德红
  • 3篇吴宁
  • 2篇郝玉芝
  • 2篇王爽
  • 2篇刘瑛
  • 2篇戴景蕊
  • 1篇吕宁
  • 1篇吴宁
  • 1篇蒋力明
  • 1篇赵心明
  • 1篇姚雪松
  • 1篇鲁海珍
  • 1篇蒋玲霞
  • 1篇徐锋
  • 1篇李琳

传媒

  • 10篇临床放射学杂...
  • 8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年份

  • 4篇2004
  • 2篇2003
  • 8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上腺节细胞性神经瘤一例
1998年
患者女,44岁。阵发性高血压病史25年,血压为140~180/90~130mmHg。近2年曾出现3次晕厥,伴有腹泻、心悸、视物不清等症状,在外院曾行CT检查见右肾上腺肿物,拟诊嗜铬细胞瘤。近日感右腰、腹痛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儿茶酚胺...
周勇周勇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神经瘤病例报告
脂肪肝:CT诊断中的难点被引量:3
1999年
赵心明石木兰罗斗强
关键词:脂肪肝CT诊断
纵隔畸胎瘤破裂误诊为恶性肿瘤一例被引量:3
2004年
姚雪松鲁海珍罗斗强石木兰
关键词:纵隔畸胎瘤误诊恶性肿瘤CT扫描
恶性淋巴瘤和头颈部鳞癌颈部受累淋巴结的CT与病理比较被引量:34
2002年
目的 探讨增强CT对恶性淋巴瘤颈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并与鳞癌转移性淋巴结比较 ,以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诊断的恶性淋巴瘤累及颈淋巴结者 5 6例和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 6 6例的增强CT所见 ,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恶性淋巴瘤男 4 4例 ,女 12例 ;年龄 9~ 75岁 (中位年龄 4 2岁 )。鳞癌男 5 1例 ,女 15例 ,年龄 16~ 76岁 (中位年龄 4 8岁 )。将CT表现分为 4型进行分析对比 ,Ⅰ型 :密度均匀 ,强化程度近等于肌肉 ;Ⅱ型 :不均匀强化结节 ,明显高于肌肉 ;Ⅲ型 :边缘强化 ,中央低密度 (明显低于肌肉 ) ;Ⅳ型 :薄环状强化 ,中央相对低密度 (近于或略低于肌肉 )。结果 恶性淋巴瘤颈部淋巴结增强CT表现多种多样 ,可多种表现并存 (2 7/ 5 6 ,4 8 2 % )。与转移性鳞癌相比 ,Ⅰ型、Ⅳ型几乎仅见于恶性淋巴瘤 ,出现率分别为 83 9% (47/ 5 6 )、2 6 8% (15 / 5 6 ) ,鳞癌仅为 3 0 % (2 / 6 6 )、1 5 % (1/ 6 6 ) ;而Ⅱ型多见于鳞癌转移 ,出现率为 4 7 0 % (31/6 6 ) ,淋巴瘤仅为 14 3% (8/ 5 6 ) ;Ⅲ型二者均常见 ,淋巴瘤为 37 5 % (2 1/ 5 6 ) ,鳞癌为 78 8% (5 2 / 6 6 ) ,更多见于鳞癌转移 (P <0 0 0 1)。结论 恶性淋巴瘤颈部淋巴结增强CT表现多种多样 ,多为双侧、多发。
李静石木兰王爽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头颈部鳞癌CT病理
纵隔良性囊性肿物的CT诊断被引量:11
2004年
李琳罗斗强石木兰
关键词:CT检查影像学表现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与病理学对照研究被引量:75
2004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 (PSH)的影像学表现 ,并与病理学对照 ,旨在提高对PSH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197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SH共 4 5例 ,其中男 3例 ,女 4 2例 (93 3% ) ,年龄 18~ 6 7岁 ,中位年龄 4 9岁。无症状由体检发现 19例 (4 2 2 % )。影像学资料 (包括胸部正、侧位X线片和CT)完整的PSH共 2 0例。平扫 7例 ,直接增强扫描 13例。将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 典型X线片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的肿物或结节 ,无分叶及毛刺。CT平扫 7例 ,病变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仿。直接增强扫描 13例 ,9例为均匀强化 (其中 4例增强早期呈不均匀强化 ,延时后均匀强化 ) ,4例呈不均匀强化 ,强化程度略高于或明显高于肌肉密度 ,强化的最大CT值为 135HU。 13例增强CT的病变中 ,强化程度高于或明显高于肌肉的 11例 ,全部含有较多的血管瘤成分。含有较大面积低密度区的 1例 ,组织学显示有囊变。影像检查见有钙化的5例均与病理学所见吻合。结论 有助于PSH影像诊断的指标为 :(1) 4 0~ 6 0岁的女性患者 ;(2 )胸片上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的肿物或结节 ;(3)CT平扫密度均匀 ,有时有小低密度区和粗大点状钙化 ,偶尔可见囊性变 ;(4 )CT增强后有中度至明显强化。
王建卫林冬梅石木兰
关键词:肿物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病理学结节钙化
MRI对评价肝癌Lp-TACE治疗的价值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通过影像 病理对照研究 ,探讨MRI尤其是动态增强MRI(D MRI)在肝癌Lp TACE治疗随诊中的价值以及协助临床确定Lp TACE治疗间隔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10例Lp TACE治疗后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 ,术前行CT扫描、MR平扫及早期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晚期和延迟期扫描。术后肿瘤标本作MRI、CT扫描和软X线照相 (8例 ) ,作影像 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1)病理表现 :10例均发现残留的肝癌细胞。肿瘤坏死率 >80 % 7例 ,存活肿瘤细胞主要分布在包膜下 ;坏死率 <5 0 % 3例。其他病理表现包括出血、炎症细胞浸润、粘液样变、纤维组织与玻璃样变以及碘油沉积。 (2 )CT扫描、钼靶X线相 :术前CT扫描示碘油致密者 4例 ,碘油有缺损或分布稀疏者 6例。 10例标本钼靶X线相均发现有碘油缺损区。(3)MRI与病理对照 :术前T2 WI信号不均匀且以中高信号为主者 7例 ,病理示肿瘤坏死率 >80 %者 4例 ,<5 0 %者 3例 ,其中 4例见瘤内出血 ;均匀等信号、略高信号或低信号为主者 3例 ,肿瘤坏死率 >90 %。标本T2 WI与病理对照示高信号区病理表现包括 :存活肿瘤 (7例 )、出血 (5例 )、炎症细胞浸润 (4例 )、粘液样变性 (2例 ) ;8例瘤内低信号区多为凝固性坏死区或玻璃样变区 (7例 ) ,仅 1例含少许存活肿瘤。D MRI见肿瘤内大片强化 (3例 )
李洪林罗斗强石木兰
关键词:肝癌灌注化疗碘化油磁共振成像
深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 ,了解其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 13例 ,原发 8例 ,复发 5例。颅面部肿物 2例 (15 .4 % ) ,颈胸部肿瘤 6例 (46 .1% ) ,腹部肿瘤 5例(38.5 % ) ,包括前腹壁肿瘤 4例 (30 .8% ) ,腹膜后肿瘤 1例 (7.7% )。结果 颈胸部侵袭性纤维瘤病 6例 ,男 3例 ,女 3例 ,初次发病年龄 13~ 36岁 ,2 0~ 4 0岁占 83%。肿瘤沿肌肉长轴生长 ,边缘不规则 ,范围广泛 ,肿瘤明显侵犯周围肌肉、骨骼、纵隔等结构。 5例为增强扫描 ,肿瘤强化程度略高于肌肉 ,4例肿瘤内有不规则低密度区。腹壁侵袭性纤维瘤病 4例 ,均为女性 ,初次发病年龄 2 3~ 5 2岁 ,2 0~ 30岁者占 75 %。肿瘤截面为梭形或卵圆形 ,沿腹直肌和 /或腹斜肌长轴生长 ,边缘规则 ,密度基本均匀 ,平扫或增强扫描密度接近于周围肌肉密度。结论 发生于颈胸部及腹壁的侵袭性纤维瘤病CT表现及发病年龄有一定特征 。
陈宇罗德红石木兰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CT外科手术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被引量:34
1996年
报告4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原发27例,复发22例(23次,4例5次在我院治疗原发或复发肿瘤后又复发)。肿瘤分布于头面部16例,其中上颌窦区9例,颞下窝4例,鼻腔、外耳道、颅骨各1例;躯干、四肢软组织12例,其中颈3例,胸壁4例,腹壁3例,下肢2例;腹腔内17例,其中腹膜后腔13例(包括肾上腺3例),网膜和系膜4例。临床表现以肿物为主者占64.4%(29/45)。MFH瘤体较小时边缘清晰,密度均匀。而绝大多数(42/50)瘤体较大(>5cm),形态不规则。增强扫描呈中~高度强化者26/33例,占78.8%,其中有更低密度坏死区者20/33例,占60.6%,常侵犯邻近器官组织者占75.8%。侵犯副鼻窦者常使窦腔呈膨胀性改变(8/9例)。复发肿瘤与原发肿瘤的CT表现相仿。CT增强扫描对诊断及显示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
戴景蕊石木兰李根柱吕宁
关键词:纤维组织细胞瘤CT
CT在胃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胃低分化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探讨CT在胃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胃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诊断且有CT扫描的胃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19例 ,胃低分化腺癌 48例 ,结合病理诊断对比分析二者胃壁病变厚度、密度、范围、轮廓、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情况。结果 胃淋巴瘤胃壁厚度 0 .4~ 6.5cm ,平均 2 .0 7cm ;胃癌胃壁厚度 0 .5~ 4.0cm ,平均 1.74cm(P =0 .2 93 2 )。胃淋巴瘤淋巴结受侵 10例 ( 5 2 .63 % ) ,CT显示淋巴结肿大 6例 ( 3 1.5 7% ) ,真阳性 3例 ( 15 .8% ) ,其中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1例 ( 5 .2 6% ) ;胃癌淋巴结转移 3 8例( 90 .48% ) ,CT显示淋巴结肿大 2 0例 ( 47.6% ) ,真阳性 19例 ( 3 9.6% ) ,其中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4例 ( 9.5 2 % )。胃淋巴瘤侵犯胃壁近似全周 4例 ( 2 2 .2 % ) ,≥胃周径 5 0 % 4例 ( 2 2 .2 % ) ,胃癌侵犯近似全周 7例 ( 14.6% ) ,≥胃周径5 0 % 6例 ( 12 .5 % ) ;胃淋巴瘤外侵 5例 ( 2 6.3 2 % ) ,CT阳性 3例 ( 15 .8% ) ,胃癌外侵 42例 ( 87.5 % ) ,CT阳性 3 1例( 64 .5 8% )。结论 CT扫描可以显示胃壁病变的厚度、密度、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胃癌与胃淋巴瘤在密度、厚度上均无显著差异 ,当病变外侵和
陈宇石木兰郭向东
关键词:胃低分化腺癌胃淋巴瘤胃癌CT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