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恩华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位点序列分...
  • 2篇葡萄球菌
  • 2篇葡萄球菌A蛋...
  • 2篇球菌
  • 2篇肝炎
  • 1篇滴度
  • 1篇性疾病
  • 1篇熊果酸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肝
  • 1篇乙型肝炎肝硬...
  • 1篇上皮
  • 1篇上皮-间质转...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重型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第四...
  • 1篇荆楚理工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吉林省肿瘤医...

作者

  • 6篇申恩华
  • 3篇王立红
  • 2篇付广双
  • 2篇袁静
  • 1篇刘元元
  • 1篇杜娟
  • 1篇王彦宽
  • 1篇孙宏莉
  • 1篇张晶芬
  • 1篇陈民钧
  • 1篇王辉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0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008年
申恩华刘元元
关键词: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干扰素产生细胞免疫功能
熊果酸拮抗巨噬细胞促进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巨噬细胞-肝癌细胞共培养体中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试验检测熊果酸处理与非处理的巨噬细胞-肝癌细胞共培养体中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共培养体中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共培养后的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并发生了上皮-间质样表型转变,上皮-间质转化的标志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下调,而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均上调;熊果酸处理的巨噬细胞-肝癌细胞共培养体中,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下调。结论:熊果酸能够显著抑制共培养体中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能力。
李瑶瑶申恩华
关键词:肝癌细胞巨噬细胞共培养熊果酸上皮-间质转化
2006年我国多中心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的首要病原菌,可以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及致死性疾病,如心内膜炎、肺炎、毒素休克综合征(TSS)等[1]。从此,MRSA逐渐成为全世界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因。根据美国...
申恩华
关键词:MRSA
文献传递
中国15个地区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研究中国2006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流行株的来源和遗传背景。方法收集2006年1—12月15个地区17家医院连续分离的非重复MRSA302株,通过多重PCR对MRSA进行染色体mec(SCCmec)分型,葡萄球菌A蛋白(Spa)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SCCmec分型Ⅲ型为76.8%,不能分型为7.9%。从广州地区分离株中发现2株Ⅳ型,Ⅱ型为14.6%;而大连地区分离株中Ⅱ型为75.0%,与其他地区菌株分型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5)。MLST共有4种分型,其中序列分型(ST)239(46.7%)、ST5(44.4%)、ST59(6.7%)、ST88(2.2%)。Spa分型共有14种,其中t30(52.6%)、t37(27.2%)、t2(12.9%)、t632(2.3%)、t437(1.3%)和t570、t601(各0.7%)及t377、t459、t796、t899、t1152、t2649(各013%),未分型占0.3%。未检出pvl基因。结论调查的15个地区MRSA主要克隆株为ST239-MRSA.SCCmecⅢ-t30和ST5-MRSA—SCCmecⅡ-t2,具有独特的地理分布。
申恩华王立红王辉孙宏莉陈民钧袁静王彦宽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多位点序列分型
血清HBsAg滴度反映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毒应答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HBsAg滴度的动态变化反映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毒学应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接受ETV(0.5 mg/d)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随访48周。治疗12周,按照患者是否发生病毒学应答分为病毒应答组和非病毒应答组,其中,病毒应答组40例,非病毒应答组22例。比较抗病毒治疗24、36、48周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滴度、谷丙转氨酶(ALT)和HBV DNA的变化情况。ROC曲线预测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和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治疗24周时,病毒应答组患者血清HBsAg低于非病毒应答组(P〈0.05);治疗36、48周,病毒应答组与非病毒应答组HBs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36、48周,病毒应答组ALT与非病毒应答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36、48周,病毒应答组HBV DNA低于非病毒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sAg为3.42 lg U/m L时(最佳临界值),对应的约登(Youden)指数(0.631)最大,可以作为预测48周病毒学应答的指标,其诊断敏感度为85.1%,特异度为78.1%。结论 Hbs Ag可以作为ETV治疗48周发生病毒学应答的判断指标。
申恩华杜娟王立红张晶芬袁静付广双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恩替卡韦病毒学应答
重型肝炎100例HEV感染分析
2010年
王立红申恩华付广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