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民钧

作品数:238 被引量:6,641H指数:4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北京市青年科技骨干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3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07篇耐药
  • 55篇耐药性
  • 55篇杆菌
  • 48篇细菌
  • 46篇抗菌
  • 38篇球菌
  • 35篇内酰胺
  • 31篇内酰胺酶
  • 31篇抗生素
  • 31篇革兰
  • 28篇菌药
  • 25篇抗菌药
  • 24篇药物
  • 24篇细菌耐药
  • 24篇抗菌活性
  • 23篇体外抗菌
  • 23篇抗药
  • 23篇抗药性
  • 22篇药敏
  • 22篇体外抗菌活性

机构

  • 225篇北京协和医院
  • 26篇华中科技大学
  • 20篇北京医院
  • 19篇中国医科大学...
  • 19篇浙江大学医学...
  • 18篇复旦大学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6篇中山大学附属...
  • 15篇北京大学
  • 15篇中国医科大学
  • 14篇江苏省人民医...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0篇浙江大学医学...
  • 10篇吉林省人民医...
  • 9篇深圳市人民医...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广州市第一人...

作者

  • 237篇陈民钧
  • 138篇徐英春
  • 131篇王辉
  • 98篇谢秀丽
  • 56篇孙宏莉
  • 46篇杨启文
  • 36篇张小江
  • 24篇俞云松
  • 24篇王澎
  • 22篇孙自镛
  • 19篇王瑶
  • 18篇褚云卓
  • 18篇倪语星
  • 17篇王贺
  • 16篇廖康
  • 15篇曹彬
  • 15篇胡必杰
  • 14篇原英
  • 14篇刘勇
  • 11篇吴伟元

传媒

  • 53篇中华检验医学...
  • 22篇中国感染与化...
  • 16篇中华微生物学...
  • 15篇中华医院感染...
  • 15篇中国抗感染化...
  • 10篇中华医学检验...
  • 9篇中华医学杂志
  • 8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微生物学报
  • 4篇中华结核和呼...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国外医药(抗...
  • 3篇中国真菌学杂...
  • 3篇第五次全国医...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17篇2012
  • 7篇2011
  • 11篇2010
  • 16篇2009
  • 15篇2008
  • 24篇2007
  • 26篇2006
  • 12篇2005
  • 18篇2004
  • 16篇2003
  • 9篇2002
  • 17篇2001
  • 8篇1999
  • 12篇1998
  • 11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4篇1994
  • 2篇1991
2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EM型β内酰胺酶的特征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7年
TEM型B内酰胺酶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流行且种类最多的质粒编码丝氨酸蛋白酶,其中TEM-1是革兰阴性菌中最常见的B内酰胺酶,约90%对青霉素耐药的大肠埃希菌都产生TEM-1。除肠杆菌科菌外,近年来TEM-10在葡萄牙的克吕沃尔菌属、TEM-21在美国的绿脓假单胞菌、TEM-52在韩国的宋内志贺菌HJ、TEM-52、TEM-63、TEM-131在韩国和南非的非伤寒沙门菌中也有报道。截止2006年1月30日,Bush和Jacoby在Lahey网站(http://www.lahy.org/studies/webt.htm)上已公布了150种TEM型β内酰胺酶,其中2000-2006年就发现了70多种。
王瑶徐英春陈民钧
关键词:Β内酰胺酶TEM型TEM-1丝氨酸蛋白酶绿脓假单胞菌非伤寒沙门菌
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对临床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比较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对临床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E-test条对分离自临床标本的116株真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其中热带念珠菌15株,光滑念珠菌14株,近平滑念珠菌11株,克柔念珠菌6株,新生隐球菌8株,阿萨希毛孢子菌9株,烟曲霉29株,黄曲霉15株,黑曲霉1株,镰刀菌属7株,根霉属1株,以ATCC22019光滑念珠菌为质控菌株。结果两性霉素B对阿萨希毛孢子菌、镰刀菌、黄曲霉的MIC90均为64μg/ml,对其余受试菌株的MIC90均≤1μg/ml,伏立康唑对镰刀菌的MIC90为64μg/ml,对大部分受试菌株的MIC90均≤2μg/ml。结论除对某些真菌可能无效外,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可能适用于治疗大多数的真菌感染。
窦红涛徐英春杨启文刘娟谢秀丽陈民钧
关键词: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体外抗菌活性E-TEST
替加环素对414株需氧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测定替加环素等15种抗菌药物对我院2004年和2005年临床分离的414株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需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等15种抗菌药物对所测菌株的MIC,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结果MRSA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替加环素对MRSA的MIC90是所测抗菌药物中最低者;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对替加环素及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100%,替加环素对所有肠球菌的MIC90分别是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MIC90的1/8和1/16;替加环素对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的MIC90为0.5mg/L,对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的MIC范围是0.25~1mg/L,其他抗菌药物对PISP和PRSP的MIC90是替加环素的1~32倍;替加环素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MIC范围是其他抗菌药物的1/2~1/64;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90是32mg/L;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率均为100%。结论替加环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较差,对其他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
孙宏莉王辉陈民钧张小江徐英春杨启文谢秀丽
关键词:替加环素微量肉汤稀释法
3236株细菌对头孢美唑和其他10种β-内酰胺药敏感性分析被引量:7
1998年
3236株细菌对头孢美唑和其他10种β-内酰胺药敏感性分析徐英春谢秀丽陈民钧头孢美唑(cefmetazole)系半合成头霉菌素类,其抗菌谱广,对多种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具有很好的活性[1~3],我们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头孢美唑...
徐英春谢秀丽陈民钧
关键词:头孢美唑Β-内酰胺药敏试验
参加CAP真菌检验室间质评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能力比对检验(Proficiency testing,PT)是室间质评的重要方案,通过参加美国病理家学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CAP)能力比对检验,监控实验室检验能力,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可比性,促进实验室质量改进。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于2009年参加CAP真菌检测能力验证活动。实验室收到标本后,按照常规真菌标本进行真菌学检查和免疫学测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检测结果回报给CAP。CAP在同方法组内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并提供所有参与实验室的结果统计报告。结果截至目前完成2009年3次共17份标本,回报结果正确率:F-A和F-C为100%,F-B为80%,结果评价均为满意。结论通过参加CAP能力比对检验,实现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持续性监测,提高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水平。
赵颖王辉谢秀丽张小江王澎宋红梅徐英春陈民钧
关键词:真菌检验
2008年中国十二家教学医院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研究被引量:54
2010年
目的调查2008年我国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08年6至12月12家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1171株非重复革兰阳性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值。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苯唑西林菌株分别占49.9%(232/465)和74.0%(179/242);不同地区MRSA发生率在33.3%~65.0%之间;不同标本MRSA分离率分别为:呼吸道标本71.1%(108/152),血液标本48.3%(28/58),脓、伤口和无菌体液标本36.0%(68/189)。MRSA对复方磺胺和氯霉素的敏感率为81.5%(183/232)和89.7%(208/232);对喹诺酮类、庆大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利福平的敏感率为3.9%~35.0%;未发现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共发现3株VRE;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分别为96.2%(101/105)和97.0%(130/134),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48.6%(51/105)和75.4%(101/134);粪肠球菌对氯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率低于屎肠球菌,但对其他所测试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屎肠球菌对除糖肽类抗菌药及利奈唑胺以外的其他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较低。225株PISP分离率为24.9%(56/225),未发现PRSPo≤3岁儿童组肺炎链球菌中PNSSP分离率为36.6%(15/41),其他年龄组患者中PNSSP分离率为15.4%~26.6%。青霉素敏感的肺炎球菌(PSSP)对头孢丙烯、头孢呋辛和头孢克罗敏感率分别为67.5%(114/169)、66.3%(112/169)和61.5%(104/169),而PISP对这3种药物均耐药;所测225株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对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6.9%,97.8%和98.2%,对头孢曲松、氯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
孙宏莉王辉陈民钧孙自镛俞云松胡必杰褚云卓廖康雷金娥张兵曹彬何启勇张正胡志东
关键词:革兰阳性球菌抗药性细菌抗菌药
阴沟肠杆菌6株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被引量:19
2001年
目的 :研究阴沟肠杆菌 6株的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的基因型。 方法 :分别使用对TEM型、SHV型和CTX M型基因特异的引物 ,PCR扩增 6株阴沟肠杆菌接合子Esbl基因 ,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其基因型。结果 :3株阴沟肠杆菌的接合子均含有CTX M 3型酶 ,同时含有TEM型酶。另 3株阴沟肠杆菌接合子均含有一种等电点为 8.3未知的 β内酰胺酶 ,同时含有一种 pI为 5 .4或 5 .5未知的 β内酰胺酶。 结论 :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可产CTX M 3型酶 ,对头孢菌素类产生耐药性。
吴伟元陈民钧王辉
关键词:阴沟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PCR耐药性
利奈唑胺对肠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利奈唑胺为一种合成的略唑烷酮类抗菌药物,通过阻碍核糖体形成起始复合物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发挥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球菌包括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利奈唑胺自2000年临床使用以来,在治疗多重耐药的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美国已有报道该药在肠球菌属中出现了低水平的耐药菌株。此药即将在我国上市,而我国这方面的耐药监测报道还很少,为了解该药物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本研究采用纸片扩散法监测该药对我院患者标本分离出的肠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体外抗菌活性。
赵颖徐英春张小江杨启文王辉陈民钧
关键词:体外抗菌活性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利奈唑胺革兰阳性球菌口服生物利用度
中国14家教学医院院内菌血症与肺炎和腹腔感染病原菌的抗生素耐药监测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监测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国不同地区14家教学医院分离的院内获得病原菌的分布和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来自于院内菌血症、肺炎和腹腔感染患者标本的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29种抗菌药物对菌株的MICs,数据输入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2660株病原菌。引起菌血症(BSI)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0.0%)、肺炎克雷伯菌(12.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2%);引起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3.4%)、鲍曼不动杆菌(17.4%)和肺炎克雷伯菌(13.8%);引起腹腔感染(IAI)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8.8%)、肺炎克雷伯菌(10.2%)和铜绿假单胞菌(9.2%)。对于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敏感性大于80%的药物包括替加环素(100%)、美罗培南(99.3%-100%)、亚胺培南(98.5%-100%)和哌拉西彬三唑巴坦(83.8%-95.1%),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为12.4%-44.9%。对于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沙雷菌属,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为99.2%-10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为96.6%-100%。另外,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还有阿米卡星(82.8%-96.6%)、哌拉西彬三唑巴坦(73.4%-93.1%)、头孢吡肟(69.0%-82.8%)和头孢哌酮/舒巴坦(72.6%-75.9%),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为55.2%-82.8%。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8.7%和54.0%。多黏菌素B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最高(93.5%),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均为75.1%)。多黏菌素B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最高(96.2%),其次为替加环素(92.1%)、亚胺培南(59.4%)、
杨启文王辉徐英春陈民钧曹彬刘文恩胡志东范红廖康褚云卓曾吉刘振英张嵘徐修礼王勇卓超苏丹虹周春妹刘颖梅李宪田彬陶传敏陈冬梅年华熊艳宁永忠李丽红杨佩红李平谢红梅孙宏莉谢秀丽
关键词:菌血症肠杆菌科铜绿不动杆菌属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鲍氏不动杆菌5年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25
1999年
鲍氏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为条件致病菌。该菌除引起伤口感染、菌血症、脑膜炎、泌尿系感染外,还可在住院病人中,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成为严重的医院感染病原菌[1]。由于该菌对目前使用的多种抗生素耐药[...
张军民吴坚陈民钧吴坚陈民钧张淑兰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抗生素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